一日,39岁的李世民心痒难耐,传召11岁的徐惠侍寝。谁知左等右等都不见佳人的身影,李世民生气之余,打算好好惩罚一下这个小女子。而姗姗来迟的徐惠只是淡然地写下几行字,就让李世民转怒为喜。
徐惠,那位年轻而聪慧的才女,自出生便注定了与众不同的命运。她虽年纪轻轻,却被赋予了超乎寻常的智慧和学识。从五个月开始,她便能够言辞表达,展示出非同寻常的聪颖。#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这份与生俱来的才情,让她在家族中备受瞩目,人们对她的未来都抱有无限的期待。徐惠的父亲,徐岩,更是一位贤明的大臣。早在她幼年时,他就预见到女儿的潜力,对她的教育给予极大的重视。
徐岩并非止步于传统的思想,而是鼓励徐惠接触各种经典著作。他了解到培养女儿的学识是她成为一位卓越女性的关键,因此让她勤于学习,探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在文渊阁中,徐惠渴望着更多的知识,她希望有机会进入皇宫,一睹那些典籍的风采。而盛传朝廷有“爱才”之名的李世民,或许能够为她提供这样的机会。
徐岩得知女儿的愿望后,决定将家族的一部分财产捐献给朝廷,并寄望于借此让女儿如愿以偿。这一消息很快传遍朝中,李世民对这个11岁的天才小姑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徐岩的努力下,李世民决定将徐惠选入宫中,封为“才人”,期待借其才华治理天下。徐岩得知消息后,深感欣慰,对女儿满怀期待。徐惠进入皇宫后,以她的淡然和聪慧吸引了李世民的目光。这个年幼的贵族女孩与其他嫔妃们截然不同,她身上有一种不被世俗浸染的高贵气质,令李世民心生敬意。
一日,李世民传唤徐惠入宫侍寝,但天色已渐渐暗下来,宫廷内静悄悄的,李世民神情间透着一抹不耐烦,时辰已过,而徐惠却未出现,这一等,便是许久。
“难道她忘了我的命令?”李世民皱着眉头自语,他的眉宇间满是不悦。身旁的侍卫小心翼翼地站着,没有一个人敢打破这份寂静。
正当他准备发作之时,门外传来了轻柔的脚步声。徐惠姗姗而至,身穿淡雅的服饰,神色间依旧保持着从容淡定。
“你来得可真是够晚的。”李世民面露不悦,语气里带着些许愠怒。徐惠看着李世民,微微一笑,“陛下,我确实有些耽搁了,这是我的错。”她淡淡地说着,一边说,一边便取出宣纸、笔墨,书写起几行字。
李世民不解地看着她,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在这样的场合下竟然还能保持如此的从容,着实让他感到些许诧异。
徐惠的笔墨轻轻飞动,不多时,便将几句话写就,然后恭敬地呈给了李世民。那几行字似乎是诗句的样式,展现着优雅与含蓄。李世民接过宣纸,一行行看着上面的文字,神色逐渐由不悦转变成了惊讶。“原来是这样。”他默默地念着徐惠所写的诗词,“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脸上的愠怒已渐渐消散。
这几句委婉的诗词,解释了徐惠来迟的原因,说是因为未完成装束耽搁了时间,并非有意疏远君王。“姗姗来迟原来是有苦衷啊。”李世民轻轻地笑了笑,眼中的不悦已经消失不见。
自此之后,徐惠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愈发显赫,不久被封为贵妃。其他嫔妃对她嫉妒不已,尤其是美艳妖娆的武媚娘,她为了争取皇上的宠幸四处张罗,却未能与徐惠相提并论。
徐惠的心系百姓,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忧虑。她明白宫廷的权力游戏并非她所愿沉浸其中的,她更在乎的是老百姓的生计和国家的安宁。于是,在一次国家事务繁忙的时候,她撰写了一封恳切的谏书。
她知道这个决定或许会引起不同寻常的反应,但她坚信这是她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清晨,徐惠迎着朝阳的第一缕光线,谨慎地将那封谏书呈递给值班的侍卫。她的内心既期待又忐忑,毕竟这份谏言所包含的内容对于国家的未来至关重要。
李世民接到这份谏言后,仔细阅读,凝神思索良久。意外的是,他并未责罚徐惠,反而在朝堂上高度称赞她的胆识和智慧。这个女子的谋略和关怀不禁令他感动。“徐贵妃,朕需要你的意见。”李世民突然传唤徐惠进宫,询问她对国家大事的看法。他开始经常向她请教,渐渐将内政治理的权力交由她处理。
徐惠并非政治家,但她的见解和担忧不断为李世民提供新的视角。他们合力筹划着如何改善百姓的生活,重整国家的秩序。
李世民也因着徐惠的影响,逐渐收起了频繁用兵的心思。他将注意力放在国家内政建设上,努力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逐渐安定下来。
徐惠并不寻求权力,她只是一个关心国家和百姓的普通人。然而,她的勇气和智慧改变了一国的政策走向,也令李世民对她的敬佩更甚。然而好景不长,李世民终究还是因积劳成疾,在650年病逝。沉痛欲绝的徐惠也在一年后离世与爱君相随,时年仅24岁。
徐惠一生洒脱高洁,勇于进言,是难得的贤才。李世民也因有她在侧辅佐,才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功业。她为历史上一抹坚贞不屈的嫣红,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