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辽八百勇士真的大破孙权十万大军吗,谈谈你所不知道的合肥之战
迪丽瓦拉
2025-07-02 00:33:40
0

张辽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论勇武,张辽排第一,论战功,同样是张辽排第一,就连张辽在《三国志》中的传记也是排在五子良将之首,那么作为张辽一生中最大功绩的合肥之战到底是怎么打的呢?

公元215年合肥之战发生前,曹操远在汉中攻打张鲁,镇守合肥新城的曹军将领是张辽、李典、乐进、薛悌,曹军总兵力是七千人,曹操在离开合肥时,曾经交给护军薛悌一份手写的命令,说是等敌军到了再打开看。

没多久,孙权趁曹操西征张鲁,合肥新城兵力较少,发动十万大军攻打合肥新城,于是张辽、李典、乐进、薛悌等人商议如何应对,薛悌拿出曹操的命令打开,上面写着:如果孙权率军来攻,张辽与李典两位将军出战,乐进守城,薛悌不得应战。

曹操的意思很明显,让张辽和李典作为先锋将军迎战孙权,而让乐进守城,护军薛悌要不参战,是一个分工明确的作战任务,因为驻守合肥新城的七千曹军没有主帅,张辽、李典、乐进、薛悌四位将军应该是平级,而且张辽与李典和乐进一直以来都不和,如果曹操不明确分工,四位将军又都不是主帅,打起来的话听谁的?

曹操之所以让四位将军守城,说白了还是相互牵制的意思,四位将军中的三位还不和,说明他们就不可能串通一气,主要还是权力平衡,张辽在合肥之战只是其中一位将军,并不是主帅。

正因为没有主帅所以遇到事情只能四位将军商议,张辽建立趁孙权大军没有集结完毕,发动突然袭击,可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如果能打击了敌人的锐气,就能很好地提升士气,更方便将来守城。

最终四位将军约定,由张辽率领八百勇士先突袭孙权,给权孙来一个下马威,打击一下吴军的士气,于是张辽连夜挑选了八百名勇士,当天晚上杀牛饱餐一顿,在第二天天一亮,张辽就率领八百勇士冲入孙权大营。

因为张辽是突然袭击,所以孙权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又因为张辽勇猛异常,总是冲在最前面,张辽亲手杀死了几十名吴军,而且还斩杀了吴军二员大将,其中一人还是孙权近卫军的统帅陈武,张辽大叫孙权的名字,并直冲向孙权的中军大营。

吴军见张辽如此勇猛,纷纷不敌,尤其是宋谦和徐盛的军队,居然被打得溃散而逃,还是靠潘璋斩杀了两个逃兵才阻止了其他士兵的溃逃,可见张辽军军势如此迅猛。

张辽是带了八百人来打孙权,那么当时孙权的大营有多少人呢?

绝对没有十万人,至少在孙权大营中没有十万人。

一是因为张辽是突然袭击,突然袭击的前提就是趁孙权大军没有摆好阵势之前就开打,也就是说张辽打孙权时,孙权的军队并没有全部到达作战位置,否则张辽就不叫突袭了。

二是孙权即使总共出动的军队有十万人,但是并不全在孙权大营中,行军打仗是有战略和战术的,孙权一个人也不可能率领十万大军,一定还有其他将领率领吴军配合孙权主力作战。

三是因为东吴是私兵部曲制,部分军队是属于私人的,只是打仗才协调到一起由各位主公率领,孙权即使有十万大军,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其他大家族的主公率领,在孙权的中军大营绝对没有十万人。

孙权虽然没有十万大军,但从孙权一贯的作风来看,至少也有三五万人左右,也就是说合肥之战实际上是张辽率领八百人对战孙权的三到五万大军。

再来看双方的伤亡情况,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东吴军队损失了两员大将,其中一人是孙权的近卫军将领陈武,连近卫军将领都战死了,可见当时张辽离孙权有多么近,除了将领,东吴军队还被斩杀数十人,这就是孙权方面的损失,战死两员大将,数十名士兵。

再来看张辽方的战损情况,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是从《三国志》中可以找到相关记载,当孙权发现了张辽带来的士兵非常少时,就命令吴军重重包围了张辽,但还是被张辽打开了缺口,史书记载了张辽仍然冲出包围圈,并且其麾下数十人跟随张辽冲出,这时仍被围在包围圈中的魏军士兵大呼张辽救命,于是张辽又回过头来冲入包围圈,救下这些魏军后再次冲出包围圈。

最后在包围圈中被张辽救出来的人应该会不多,如果还有很多人的话,张辽不会只顾自己逃命,从张辽宁愿舍身救援被围的士兵来看,张辽是一个勇猛善战,不舍弃士兵的将领,哪怕是救援一二个魏军,张辽也会挺身而出的。

估计张辽后来救出的人也不过数十人,再加上之前随张辽冲出包围圈的数十人,整个合肥之前的前哨战--张辽突袭战中,魏军仅存一百多人活着,张辽带去参战的可有八百人,那么通过计算就能得出,张辽率领的魏军战死了五百多人,不到六百人。

如果从双方战死士兵人数来看,明显就是张辽军损失的人员多,比吴军损失多了七八倍,似乎合肥之战是张辽吃了亏。

其实并不然,张辽是以士兵战死的人数换取了七千魏军全军高昂的士气,以及此战之后彻底打击了东吴十万大军的士兵,这笔交易张辽绝对是划算的。

冷兵器时期,战争很大程度上拼的是士气,像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都是激励士气的方法,士气上来了,哪怕军队人少,也会取得最终战争的胜利,比如巨鹿之战和背水一战都是如此,都是以少胜多。

此战之后,孙权仍然率领大军围攻了合肥城,但由于张辽那一战的震憾,孙权围城之战无功而返,攻不下城池,吴军只有撤退,在撤退途中孙权还被张辽一阵追击,差一点就把命交到张辽手上了,要不是东吴将领拼死抵抗,孙权真有可能成为张辽的俘虏。

张辽突袭战,不仅提升己方士气,打击对方士气,而且还把孙权打出了一生的阴影,孙权在此战中的亲身经历,估计是他成为东吴首领以来,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面对死亡威胁,让孙权刻骨铭心,从此以后,有张辽在,孙权终身不敢踏入合肥一步,这就是那一战的影响力,甚至还在江东形成了一个“张辽止啼”的典故,都说了这一战的影响力巨大,远远超过五六百士兵阵亡的损失。

不是人人都敢以八百人对战数万人的,那可是60倍的人数差距,如果5万人围成圈,可以把张辽的八百人围了几百圈,即使这样,还是让张辽逃走了,这不正说明了张辽勇猛善战、无人可挡吗!这不正说明了张辽就是名将中的名将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张... 明朝的张居正在生前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一切为了国家的大局而着想。但是死后却被皇上抄家。黄仁宇在书中写...
原创 庆... 庆历七年,杭州闹饥荒,饥民饿死街头,王安石收受贿赂放任米价上涨6倍不但没获罪,反而得到百姓拥戴和朝廷...
原创 狄...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狄仁杰是与武则天的面首们冰火不相容甚至是不共戴天的,但是细翻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在开...
原创 被... 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以匈奴为代表的蛮夷民族基本上是被六国狂揍。到了秦朝,蒙恬30万军队北逐匈奴700里...
原创 武... 女皇武则天前夫是唐太宗李世民,二婚嫁给了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她的角色从长辈转换为同辈,过程并不复...
原创 满... 不少人认为,清朝入主中原是捡了大便宜,如果明朝没有内部的农民起义军捣乱,没有天灾人祸赶到一块儿,根本...
原创 满... 许多人都很惋惜明朝的覆灭,然而一个朝代的国祚没有人可以更改,发生的事情自然有他的道理。明朝末年,内忧...
原创 松... 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一年后,远在吐蕃的松赞干布也早逝,公成公主25岁,没留下一儿半女,她在吐蕃...
原创 在... 慢慢历史长河中,大明王朝276年,共有16位皇帝。 大明是个极富争议的朝代,好坏参半,奇葩的故事一抓...
原创 秦... 道路是经过人们的行走而逐渐形成的,战国时期,其他各国也和秦国一样,各有其交通道路的系统,但车辆轨距互...
原创 赵... 在公元960年,赵匡胤奉命出征,当部队到达变凉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个非常让人震惊的事件,这件事情被称之...
原创 “... 提到杨震,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四知”的故事。 公元110年,荆州刺史杨震接到调令,要他去东莱当...
原创 热... 公元644年,隆冬,大雪纷纷扬扬,大明宫偏僻的一个门口,一个女子抱着自己的孩子在雪夜中独行,数月前她...
原创 玄... 武德九年,长安城外,房玄龄和杜如晦隐居的宅院,来了一个客人,他叫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满脸杀气,他拿出...
原创 吐... 凡成大事者,未有超凡之才,亦必有超凡之志。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那些让我们感觉他们能够轻易成功的人,...
原创 大... “灯下黑,有光的地方必然有影子”。这样的一句话放在哪一种地方都适用,不仅仅是因为这句话的真实性,还因...
原创 如... 中国的历史很悠久,保守估计有5000年,中国的姓氏和中国的历史一样悠久,并且数目众多,据不完全统计,...
原创 面... 李隆基,也就是唐玄宗,历来颇有争议。是他开创了开元盛世,把唐朝推向了顶峰;但也是他亲手把唐朝推向了灭...
原创 武... 萧淑妃原本是高宗最宠爱的妃子,以至于他敢于直接向王皇后进行挑战。一方面是因为她的确受宠,王皇后不受宠...
原创 为... 刘禹锡有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意思是没有永恒的家族,没有永恒的富贵。东晋从司马睿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