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960年,赵匡胤奉命出征,当部队到达变凉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个非常让人震惊的事件,这件事情被称之为陈桥兵变。赵匡胤当时黄袍加身直接进京逼宫,坐上了皇帝的位置,虽然说逼宫的时候,答应了会妥善的安排周世宗柴荣的儿子。但是后来却一直犹豫不决,按理论上面去讲,应该是斩草除根,发动政变的夺权者都是这么做的。
但是这个人对他太好了,死前的时候还把兵权交给了他,让他好好的辅佐一下小皇帝。可是才容才死了不到一年,就直接将人家的天下都夺了下来,甚至还把他的后人斩草除根灭其满门,心中就是心虚和理亏。于是他叫来了自己的军师智囊和一些大将军,问他们应该怎么去处理这些人的子嗣。很多人都说应该斩草除根,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这个概念,只有奸臣潘仁美不说话。
一、谈一下大奸臣潘仁美
潘仁美在历史上面叫做潘美,是赵匡胤手下的一员大将,不仅仅是奸臣,而且心地特别善良,也非常的老实。当时赵匡胤实行杯酒释兵权的时候,部分的人都被解除了兵权,唯独留下了这个人。真不是因为他跟潘美两个人的关系好,而是他觉得这样的人没有心机绝对不会出现造反的情况。
国人的心目当中他是一个大奸臣,他把杨令公和杨家儿郎们全部都残害掉。让人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咬牙切齿,一直到现在。甚至现在还有很多姓杨的人跟姓潘的人,水火不容。潘美背这个锅将近千年,实在是太过于冤枉了,其实这一切都是慈禧惹的祸。
二、大家都认为是潘美,手中有十万大军却不救人
当时杨老令公为着这些老百姓和将士们,带着一千人断后去攻打辽国军队,当时军中的主帅是潘美。可是这个人却没有派援军去相救,反而看着他战死沙场,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就是故意不救,想要借刀杀人。其实他真的是太过于冤枉了,他出兵了并且也去救了。当时他带着兵来到了陈家谷,但是杨业却迟迟没有到。
当时的王侁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他害怕辽国军队追过来,恨不得自己有4条腿跑的能够更快一点。于是就告诉当时的潘美,她可能是大获全胜,去攻击他们去了,肯定不会再来到陈家谷的,在万般无奈之下,潘美撤了军。这件事情传出来之后老百姓非常生气,因为这个梁大将军是为了救他们死的,一定要给他伸冤。
为了能够让老百姓信服,王侁被发配了边疆,而潘美被降级。但是大家都觉得这个处罚太轻了,他是害死杨家人的罪臣,这种处罚根本就不痛不痒。所以在民间到处流传着诬陷他的言论,清朝年间慈禧喜欢听戏,最喜欢听的就是这一段。当时慈禧觉得这个人不够坏,矛盾不够重,所以就给他改得越来越凶残,于是它就变成了一个大奸臣,坐实了这个帽子。
三、潘美多了侄子
当时的赵匡胤单独面见了这个大臣,问他为什么不说话。而潘美告诉他这个实在是太残忍了,她待我们这么好,我们夺了他的江山,难道还要把他的儿子杀掉吗。于是当时的赵匡胤想了想,那就送给你做侄子吧。从此之后,潘美就多了个侄子,那孩子领回家之后,他还是会担心会有一些不明的刺客前来,小心地嘱咐这个孩子,不要暴露自己的身份。在自己的嘴巴里面真是一个大恶人,但其实他是一个善良的人,要不然也不会收留柴荣的儿子。
总结
潘美其实是一个非常忠厚老实的人,会选择将这个孩子救下来,是因为他觉得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以及对过去君主的忠心,尽到一个臣子的本分,因为这样赵匡胤特别的信任他,有什么事情都交给他去做,从来都不用担心。而他也跟赵匡胤两人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情,赵匡胤在他的扶持之下,成为了一位厚道的开国皇帝。虽然说他确实是夺了后周的政权,但是他却没有赶尽杀绝,这一点就足以让大家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