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封狼居胥和勒石燕然,前者光芒万丈,而后者似乎被淡出了视野?
迪丽瓦拉
2025-07-02 19:33:04
0

封狼居胥和勒石燕然,前者光芒万丈,而后者似乎被淡出了视野?

在大汉历史中,年轻的战神霍去病以攻打匈奴并取得辉煌战绩而被载入史册,他的杰出业绩被誉为"封狼居胥",成为军人们心目中最伟大的光荣之举。与此同时,东汉大将军窦宪也以雄霸漠北的军功"勒石燕然"威震一时,战绩同样辉煌,可与霍去病相提并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窦宪的"勒石燕然"同样是一段辉煌的军事业绩,但似乎在后世的记忆中明显黯淡,甚至有些被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为何"封狼居胥"能够深入人心,而"勒石燕然"却相对黯然失色?

一、人品有别

显而易见,这是刻意选择性遗漏的结果。

原本,论及霍去病与窦宪的地位,二者实际上并无高下之分。

霍去病深得汉武帝信任,皇后卫子夫是他的姨妈,大将军卫青是他的舅舅;霍去病一战成名后受封冠军侯,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外戚窦宪也是当朝重臣,他的妹妹是汉章帝的皇后,祖上乃东汉王朝开国功勋大司空窦融。汉和帝时期,窦宪的妹妹升级为窦太后,临朝听政,外戚窦家权倾朝野;征伐匈奴胜利后,窦宪更是受封大将军,权势独揽。

从他们的军事才能来看,确实值得相提并论。毕竟,他们都取得了影响深远的战绩,所向披靡。

霍去病在17岁时任剽姚校尉随卫青出征,首战斩敌二千多人,19岁时两次孤军出击重创匈奴,最为著名的是21岁时的漠北之战,歼敌七万多人,祭天宣告胜利,使这片土地从此归属汉家。

窦宪征伐北匈奴取得的稽落山大捷、金微山大捷同样影响深远。不仅斩杀北匈奴一万八千多人,归降人数多达二十多万,使其国亡于一战,漠北从此无战事。

然而,霍去病与窦宪的品行却迥然不同,霍去病光明磊落,而窦宪恣肆跋扈。

年轻英雄霍去病并未因自己显赫的地位和赫赫战功而骄傲自满,也未谋取私利,反而时刻为汉武帝着想。他拒绝了汉武帝为他修建功臣府邸的奖励,并谦逊地表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相反,窦宪虽然身世显赫,却品性恶劣。他自私自利,欺压百姓,残忍无情,甚至公然欺瞒君主,谋图谋反。

他看中沁水公主的庄园,公然低价强行购买;为了报复韩纡,在大军出征前就砍下其人头祭奠;窦太后召见吊唁汉章帝的都乡侯刘畅,因过从甚密,竟然杀了刘畅,并嫁祸于其弟刘刚。

此外,他还对年幼的汉和帝不忠,企图篡位取而代之。

这两位军事功勋卓越的将领,一个为人光明磊落,备受尊敬,一个则为人品行不佳,备受嗤笑。

二、背景不同

此外,霍去病的"封狼居胥"时逢匈奴强盛,而西汉初年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下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可以说,霍去病奉命出击匈奴,可以被称为"受命于危难之中"。从定襄北之战、河西之战,一直到漠北之战的最后的"封狼居胥",使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闪电战术的运用确实彰显了军威,也展现了国威。

与此不同,窦宪率领军队大破北匈奴,取得"勒石燕然"的不朽之功,却是出于不得已之举,主动请求对付实力较弱的敌人,以期望通过此举戴罪立功罢了。

正因为窦宪品行不佳,杀害了刘畅,导致窦太后震怒,将其拘押起来,但由于不便治罪,毕竟是自己的亲兄弟,只好给予他一个自我挽救的机会。

巧合的是,此时匈奴内部分裂成了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东汉并请求东汉王朝派兵讨伐北匈奴。

在这一分为二的情况下,北匈奴的战斗力显然不如当初强势的匈奴!

作为将门之后的窦宪,其统帅能力当然不容置疑。窦太后因深谙窦宪的性格,因此有了果断的决策,命令窦宪以车骑将军的身份率领汉军击溃北匈奴。

窦宪能够取得"勒石燕然"的重大胜利,一方面确实是英勇的壮举,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被追究责任而被动选择的结果。

主动与被动,两者在人们心目中的评价定位也因此有所不同,窦宪的功绩自然受到了质疑,引起了人们的疑虑。

三、结局不同

当然,窦宪的"勒石燕然"之功是毋庸置疑的,不仅有史学家班固创作的《燕然山铭》记录,还有一系列诗歌如"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等,都见证了这一辉煌战果,这是无法抹去的。

然而,窦宪因此被授予大将军之职后,仍旧不知谦卑退让,反而欺凌年幼的汉和帝,更加嚣张专权,他所领导的外戚势力弥漫朝野,显示出一派阴谋反叛的迹象。

在危急关头,汉和帝依赖宦官郑众等人,采取巧妙策略夺回了窦宪的大将军印,并迅速制止了窦氏集团,迫使其在封地自尽。

窦宪被诛后,外戚的大权得以削弱,却又转向了另一个极端,宦官的专权导致东汉王朝在中后期逐渐走向衰落。

这无疑是窦宪罪无可恕的重大问题,战功又如何能够抵消这样的"过"呢?

相较之下,霍去病在取得"封狼居胥"的硕果后,尽管也有射杀李敢的瑕疵,但毕竟是李敢先失礼。霍去病始终对汉武帝忠心耿耿,没有带来"功高震主"的危险,反而促成了汉武帝巧妙运用"帝王之术"。

因此,汉武帝并没有追究霍去病杀李敢的过错,反而替他隐瞒了此事。

命运弄人,尽管一直备受汉武帝信任的霍去病,这位杰出的军事天才,却在24岁时突然病逝。他去世后,汉武帝并未表现出深深的悲痛,反而赐予他溢号"景恒",并将他葬于茂陵,甚至修建了一座祁连山的模样的陵墓。

可以说,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宠信,无论是在他生前还是他去世后,都超越了同时期所有大臣。

这与专横跋扈而最终没有好下场的窦宪形成鲜明对比。

总之:尽管窦宪的"勒石燕然"与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可相提并论,但霍去病淳朴纯粹的家国情怀以及崇高的人品深得人们敬佩,相比之下,窦宪显得令人反感且有意被淡出视野。

可见,纵然是能征善战的英雄,若"德"有问题,同样难以得到好评。

让我们永远铭记匈奴被霍去病击败时所唱的那首歌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因此,让我们铭记这一刻,这是在象山脚下于癸卯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小雪。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大家都知道历代王朝在总结前朝覆亡的经验教训时总会矫枉过正,比如西汉认为秦朝覆灭是因为不分封宗室为诸侯...
原创 雍... 根据后人的概括,康熙晚年九子夺嫡衍生出的八阿哥党成员有:八阿哥胤禗,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这些人,当...
原创 杜... 北宋末年,最早梁山泊的创始人杜迁排名第2,宋万排名第3,为什么最后俩人在108将中排名却是82和83...
原创 雍... 《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历经二十多年,经久不衰,除了剧集确实优秀以外,也离不开大家的不断造梗。...
顺义访古|康熙4次驻跸顺义大东... 康熙皇帝4次北巡,返回紫禁城前的最后一站,都特地绕一下,来顺义县大东庄,并留宿在海岛寺。 康熙三十年...
“破天荒”也源自科考? 明代文学家张岱《夜航船》卷六中专门收录许多有关科考的精彩“段子”,如今读来既“涨知识”,也令人忍俊不...
原创 她... 清朝时期,后宫中除了中宫皇后之外,还有八个妃嫔等级,而位分稍高的妃、贵妃其实在清朝每一代皇帝都有很多...
杭州岳飞墓唯一一次被打开:里面... 2023年春节档,电影《满江红》勾起了我们对于南宋名将、抗金英雄岳飞的回忆。在民间有着崇高地位的岳鹏...
原创 以... 前言 魏延和赵云,两个在三国历史上都极具传奇色彩的名字,一个以忠勇著称,一个以智勇双全闻名。 如果这...
原创 瓦... 在隋末乱世的时期,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其中以瓦岗寨的势力最为强大,当时他们曾数次击败前来征讨的隋军,引...
宣南文化博物馆:《宣南往士》不... 宣南文化被誉为北京文化源头、缩影与精华,宣南文化博物馆便坐落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椿寺内。作为...
关麟征与陈诚:国民党内部的恩怨... 在国民党的历史中,关麟征与陈诚的恩怨可谓是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这两位曾经的同学、战友,因人事纷争和权...
原创 袁... 除了狙击钱谦益之外,在周温二人的发迹历史中,还有一件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就是冤杀袁崇焕,并借此收拾...
原创 雍... 雍正对参与夺嫡的几个兄弟,打击得比较狠,其中五人圈禁至死。 雍正死后,乾隆却都给予翻案,比较厚待。 ...
权倾两百年,创立西魏北周隋唐四... 近来无意中刷到电视剧马跃版的《贞观之治》,剧中李世民率领几千府兵就击败了几十万大军的窦建德,以及下令...
原创 嘴...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先烈用泪血赢得革命的胜利,他们舍弃至亲骨肉、缠绵爱情的个人情愫,...
原创 同... 天下的治理从来不是皇帝一个人的事情,每个国家的国君,都会有一个谋士和军师一样的大臣存在,虽然封建社会...
原创 明... 明末时期,国内农民起义不断,外有满清大军虎视眈眈,内忧外患之下,许多明朝大臣不是想着如何报国,反而都...
唐太宗的治国传奇:贞观之治的辉... 唐朝,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璀璨光芒,而唐太宗李世民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帝王之星。他所铸就的贞观之...
文化中国行丨看明代“世界地图”...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经略海洋”悠久历史。从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大量海贝,到宋元时期载满龙泉青瓷的圣杯屿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