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朝末期,灭六国的十位大将军去了哪?为何只有章邯在抵抗叛军
迪丽瓦拉
2025-07-02 19:03:23
0

前言

秦朝末期,曾经灭六国的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们,都去了哪?为何在叛军席卷天下之际,只有章邯一人在奋力抵抗?

昔日的辉煌战绩,难道只是过眼云烟?还是这些大将军们早已身陷权谋斗争,无法抽身?章邯为何成了孤军奋战的英雄?

一个曾经统一天下的强大帝国,如今却在内忧外患中摇摇欲坠,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权力博弈和阴谋诡计?

一、群星璀璨:秦统一六国时期的名将辈出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开始了他统一六国的伟业。在这场席卷中原的大战中,一批杰出的将领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们中有的是世代将门,有的是白手起家,但都以自己的才能和功绩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蒙家三代是秦国的忠臣猛将世家。蒙武作为老牌名将,从秦昭襄王时期就开始效力于秦国。他的儿子蒙恬和蒙毅更是青年时期就成为了秦始皇的左右臂膀。

蒙恬在平定六国的战斗中表现突出,后来更是率领大军抵御匈奴,在边境设下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防御工事。

蒙毅虽然较少参与战事,但作为秦始皇的贴身侍卫,深得信任,两人外出时常同乘一辆马车。

王家三代同样是秦国的中流砥柱。王翦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是当时秦国最顶级的战将。他先后率军灭亡了赵国、燕国和楚国。

他的儿子王贲继承了父亲的才能,参与了魏国和齐国的灭亡战争,并消灭了燕国的残余势力。可以说,在灭六国之战中,有五个国家主要是靠王翦和王贲这对父子灭掉的

除了这两个显赫的将门,还有一些同样功勋卓著的名将。杨端和虽然参与的战役不如王翦多,但也是秦国的顶级将领之一。

李信与王贲齐名,两人曾联手打过不少胜仗。内史腾则以灭韩之功打开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大门。辛胜虽然名气不及其他几位,但在灭燕之战中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些名将各有所长,或智勇双全,或勇猛过人,共同构成了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星光暗淡:秦朝建立初期的变故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然而,就在这看似辉煌的时刻,一些微妙的变化已经悄然发生。

首先是一些老将的自然离世。内史腾在秦朝建立后不久就病逝了,为自己的功臣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王翦和王贲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很可能也是在这个时期因病或年老而去世。这些老将的离去,却是秦朝军事力量的一大损失。

其次,一些将领在统一后失去了存在感。比如杨端和和辛胜,在秦朝建立后就很少有他们的记载了。

这可能是因为和平时期,他们的才能没有了施展的舞台,也可能是他们主动选择了退居幕后。还有一些将领,如蒙武,在灭楚之战后就没有了音讯。

考虑到秦始皇并非滥杀功臣之人,蒙武很可能是在完成使命后回家安享晚年,最终在家中病逝。这一时期,虽然秦朝表面上强大无比,但实际上已经开始面临军事人才的断层。

那些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名将们,或是离世,或是退隐,新的将才还未能及时补充上来。这种情况为日后秦朝的军事困境埋下了伏笔。

三、阴云密布:秦二世时期的政治动荡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驾崩。这一突发事件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最终导致了一些重要将领的悲剧性结局。

赵高作为秦二世胡亥的支持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开始打压其他功臣。蒙恬和蒙毅兄弟因为与太子扶苏关系密切,成为了赵高首要打击的对象。

赵高联合李斯,伪造诏书,诬陷蒙氏兄弟谋反,最终导致蒙恬和蒙毅被迫自尽。这一事件不仅仅是两位功臣的悲剧,更是秦朝军事力量的重大损失。

蒙恬作为抵御匈奴的大将,他的死让秦朝北方防线失去了最重要的守护者。蒙毅虽然不是军事将领,但他与秦始皇的密切关系使他成为维系朝廷稳定的重要人物。

两人的离去,无疑动摇了秦朝的根基。与此同时,其他将领也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李信的结局众说纷纭,有人说他病死,有人说他战死,但更可能的是他在这个时期悄然离世。

王离作为王家第三代,虽然没有参与灭六国之战,但在这个时期开始崭露头角。秦二世时期的政治动荡,不仅直接导致了一些重要将领的非正常死亡,也加速了秦朝军事力量的衰退。

那些曾经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们,要么已经离世,要么被排挤出权力中心,秦朝的军事指挥系统正在逐渐瓦解。

四、风雨欲来:秦末农民起义时期的军事困境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秦朝面临着自统一以来最严峻的挑战。然而,当天下大乱之时,那些曾经为秦国开疆拓土的名将们却已经无法再为帝国效力了。

在这个危急关头,秦朝能够调动的将领寥寥无几。王离作为王家第三代,被派去围攻巨鹿城。然而,他面对的是当时声名鹊起的项羽。

在项羽的猛攻下,秦军大败,王离被生擒。这不仅是一场军事失利,更象征着秦朝军事力量的彻底衰落。

值得注意的是,王离的失败似乎带有某种历史的轮回感。当年正是王翦率军彻底灭掉了楚国,导致项羽的祖父项燕身亡。如今,项羽击败并可能处死了王翦的孙子王离,仿佛是一种历史的报应。

在这场动乱中,唯一能够为秦朝勉力支撑的就是名不见经传的章邯。作为一个二流将领,章邯肩负起了保卫秦朝的重任。

然而,面对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和野心勃勃的诸侯,章邯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秦朝末期的军事困境,集中体现了前几个阶段累积的问题。

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名将已经凋零殆尽,新的将才又没有得到足够的培养和重用。当危机真正来临时,秦朝已经失去了有效应对的能力。

五、星落秦亡:秦朝覆灭与历史的反思

公元前207年,章邯在巨鹿之战中战败投降,秦朝的命运已经注定。到公元前206年,秦朝最终灭亡,统一的大秦帝国仅仅维持了短短的15年。

回顾秦朝的兴衰史,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强大如秦,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土崩瓦解?从军事角度来看,秦朝名将的消失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那些曾经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们,在秦朝建立后的15年里,要么自然离世,要么被政治斗争所害,要么失去了存在感。当农民起义爆发时,秦朝已经找不到能够应对危机的将领了。

这种情况的出现,固然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自然规律让一些老将在统一后相继离世,这是难以避免的。但更多的问题还是出在人为因素上。

秦二世时期的政治斗争,直接导致了一些重要将领的非正常死亡。而在和平时期,秦朝似乎也忽视了对新一代将才的培养和重用。秦朝的覆灭,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终结,更是一个历史教训。

它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兴衰,不仅取决于它的疆域大小和军队数量,更取决于它能否持续培养和重用人才,尤其是在关键岗位上的人才。

结语

秦朝名将的消失,反映了一个王朝从盛到衰的全过程,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在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或许能够从中汲取智慧,认识到人才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组织的重要性,以及持续培养和重用人才的必要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大家都知道历代王朝在总结前朝覆亡的经验教训时总会矫枉过正,比如西汉认为秦朝覆灭是因为不分封宗室为诸侯...
原创 雍... 根据后人的概括,康熙晚年九子夺嫡衍生出的八阿哥党成员有:八阿哥胤禗,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这些人,当...
原创 杜... 北宋末年,最早梁山泊的创始人杜迁排名第2,宋万排名第3,为什么最后俩人在108将中排名却是82和83...
原创 雍... 《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历经二十多年,经久不衰,除了剧集确实优秀以外,也离不开大家的不断造梗。...
顺义访古|康熙4次驻跸顺义大东... 康熙皇帝4次北巡,返回紫禁城前的最后一站,都特地绕一下,来顺义县大东庄,并留宿在海岛寺。 康熙三十年...
“破天荒”也源自科考? 明代文学家张岱《夜航船》卷六中专门收录许多有关科考的精彩“段子”,如今读来既“涨知识”,也令人忍俊不...
原创 她... 清朝时期,后宫中除了中宫皇后之外,还有八个妃嫔等级,而位分稍高的妃、贵妃其实在清朝每一代皇帝都有很多...
杭州岳飞墓唯一一次被打开:里面... 2023年春节档,电影《满江红》勾起了我们对于南宋名将、抗金英雄岳飞的回忆。在民间有着崇高地位的岳鹏...
原创 以... 前言 魏延和赵云,两个在三国历史上都极具传奇色彩的名字,一个以忠勇著称,一个以智勇双全闻名。 如果这...
原创 瓦... 在隋末乱世的时期,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其中以瓦岗寨的势力最为强大,当时他们曾数次击败前来征讨的隋军,引...
宣南文化博物馆:《宣南往士》不... 宣南文化被誉为北京文化源头、缩影与精华,宣南文化博物馆便坐落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椿寺内。作为...
关麟征与陈诚:国民党内部的恩怨... 在国民党的历史中,关麟征与陈诚的恩怨可谓是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这两位曾经的同学、战友,因人事纷争和权...
原创 袁... 除了狙击钱谦益之外,在周温二人的发迹历史中,还有一件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就是冤杀袁崇焕,并借此收拾...
原创 雍... 雍正对参与夺嫡的几个兄弟,打击得比较狠,其中五人圈禁至死。 雍正死后,乾隆却都给予翻案,比较厚待。 ...
权倾两百年,创立西魏北周隋唐四... 近来无意中刷到电视剧马跃版的《贞观之治》,剧中李世民率领几千府兵就击败了几十万大军的窦建德,以及下令...
原创 嘴...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先烈用泪血赢得革命的胜利,他们舍弃至亲骨肉、缠绵爱情的个人情愫,...
原创 同... 天下的治理从来不是皇帝一个人的事情,每个国家的国君,都会有一个谋士和军师一样的大臣存在,虽然封建社会...
原创 明... 明末时期,国内农民起义不断,外有满清大军虎视眈眈,内忧外患之下,许多明朝大臣不是想着如何报国,反而都...
唐太宗的治国传奇:贞观之治的辉... 唐朝,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璀璨光芒,而唐太宗李世民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帝王之星。他所铸就的贞观之...
文化中国行丨看明代“世界地图”...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经略海洋”悠久历史。从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大量海贝,到宋元时期载满龙泉青瓷的圣杯屿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