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的辫子有多脏?英国的一位美女回忆:想吐,吃饭难以下咽
迪丽瓦拉
2025-07-02 01:02:47
0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留着各种各样的发型,或长或短,或直或卷,一切随心所欲。

但在古代,汉人们秉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不能轻易修剪头发。而来到清朝时,满人入关,强制改变了蓄发的习俗,要求男子们“削发留辫”。

清朝初期,男子只能在后脑勺留一条细细的辫子。直到乾隆时期,管治的没有那么严苛,男子们才开始留粗辫子。

这就是我们常在清宫剧中看到的“阴阳头”。这种发型不但日常打理麻烦,还十分的不卫生。

据一位英国人回忆亲眼看见的拆辫子过程,直接表示:令人作呕,看了之后没胃口吃饭了。

那么,清朝的辫子到底有多脏呢?

一.常年劳作,布满汗水的辫子

古代社会的产业多以农业为主,尤其是男子,更是主要的生产力。长长的辫子在劳动中很不方便,男子们会选择把辫子盘起来或是绕在肩颈处。冬天还好,不容易出汗,可到了夏天,汗水往往会把辫子打湿。

现代人的空调已经很普及了,即使这样,我们留着短发,在夏天也要一两天洗一次头,否则自己都觉得脏。

而古代的普通的劳动人民可没有那么多讲究,通常就是擦擦汗水又继续埋头苦干了。

辫子就这样反反复复在汗水的渗入下,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其酸臭味可想而知。

不仅有酸臭味,头发里还有人本身的头油,头皮屑等脏东西。

据说,当年洋人们坐渡轮来到中国,下船时从码头长工身边经过,都能闻到他们辫子里汗水,头油等混合物散发出来的阵阵恶臭。

其实这种长辫子虽然不好打理,但若是勤洗,也是能保持卫生的。

可那时候的人们大多数是不经常洗头的,寻常人家基本都是一两年才洗一次辫子,这也是使辫子散发出恶臭的原因之一。

那他们为什么不经常洗头呢,这真的是因为不讲究卫生吗?

二.一年洗一次的辫子

相信大部分人是不愿意每天顶着臭烘烘的头发的,之所以长久不洗头,是因为清朝洗头的成本比较高昂。

那时候可没有像现代一样丰富多样的洗发水,一般只能使用天然的物质来清洁头发。

可以用木瓜,鲜花或鸡蛋洗头,并加入食醋,达到去除油脂和污垢的效果;

也有些人会使用淘米水或皂角来洗头发,最后往头发上扑一些香料,用来掩盖臭味。

听起来似乎也没有那么不干净,但这是权贵们才享受得到的待遇。对于寻常百姓家来说,这些东西的价格都是高昂的。

寻常百姓一般都是用草木灰,最便宜的皂角之类的东西来洗头。即使和权贵们比起来,普通人家洗头的花销小很多,但也架不住频繁洗头带来的支出。

也有些更省钱的人家,直接选择去河边用清水洗。只用清水洗,虽然难洗干净,但不需要金钱成本。可洗头这件事,金钱成本可以省,时间成本却省不了。

清朝后期,男子们留的辫子又粗又长,因为长期不洗头,灰尘头油等污垢会使辫子结成一块,难以解开。

要先用水泡软,才能用梳子细细的梳开。这个过程可不简单,既不能剪掉结块的头发,又怕用力会扯痛头皮。

好不容易容易把辫子拆开洗干净之后,把长长的头发重新编上辫子也是一项大工程。

想要洗头,靠自己是很难完成的,必须有人帮忙。

而且,清朝没有吹风机,太长的头发晾干也是非常麻烦的。

从拆辫子到洗,到晾干,最后编辫子,至少要花费几个小时。这几个小时里,拖着长长的头发基本干不了什么活。

寻常人家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是没有那么多时间花在洗头上的。

不管是时间成本还是金钱成本,洗一次辫子对大部分清朝人来说都是奢侈的。

由于他们只能选择一年左右洗一次辫子,脏东西已经积攒在头发上,所以洗辫子时的场面也是令人作呕。而对于洋人来说,洗辫子的过程更是能让他们恶心得吃不下饭。

三.英国的一位美女回忆:想吐,吃饭难以下咽

在清朝,有一种职业是专门给别人打理头发的,这就是走街串巷的“剃头匠”。英国有位女学者来到中国,亲眼目睹了剃头匠洗辫子的过程后,留下了心理阴影。

据这位英国女人回忆,一位不知多久没有洗头的男子在解开辫子的瞬间,酸臭味立即弥漫开来,隐隐约约还能看到头发里的灰尘向四周飘散开。

有一些头发已经结成了一坨黑黑的硬块,负责洗头的人正在费力的梳开。随着辫子一点点梳开,令人作呕的气味愈发浓烈,紧接着,头发里还掉落出一些不知名的虫子和虫卵。

这场面,光是想象都让人难以接受,不得不说剃头匠的职业素养还是比较高的。

而这位英国女人就没有这么强大的心理素质了,当场就被恶心到了。

回到家中后的几天,她每每回忆起洗辫子的场景,胃里便一阵翻滚,想吐。尤其是吃饭时想起来,饭菜都变得难以下咽。

留辫子这件事上,洋人对清朝人嗤之以鼻。

一位参加过太平天国英国人说:“许多年里,全欧洲都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荒谬最奇特的民族;他们的剃发、蓄辫、奇装异服,给那些滑稽漫画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在那些洋人眼里,留着辫子的清朝男性就是一个笑话,清朝成年男性的辫子成为了他们丑化中国人的素材。

传统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瑰宝,但我们不能全盘接收,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像留辫子,裹小脚这些恶习,理应被废除。

好在辛亥革命之后,随着“剪辫令“的颁布,留辫子的恶习被废除,中国人终于不用拖着长长的辫子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王... 思想一致有益于政治生态和社会治理,但却极大地扼杀了学术自身的理性思辨和多样自由,王阳明恰恰生活在朱子...
原创 《... 征方腊一战,梁山虽然打赢了,108将却死了77个,足见其损失之惨重。北宋末年最大的农民起义就是方腊起...
原创 专...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历史上面出现了很多的帝王,而这些帝王在生前的时候生活都是非常的奢靡的,然而在死...
一袭汉服设计:隋唐五代服饰演变... 隋唐时期,中国的服饰文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尽管在盛大的礼仪场合中,服饰依然坚守着传统的精髓,但日...
原创 真... 关于北宋灭亡的原因,有人认为是自开国皇帝赵匡胤开始推行的“以文制武”;有人认为是军法废弛、管理混乱,...
原创 马...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大多数中国人从小就知道的历史小故事,它成为宣传勇敢和聪明的最好载体。同“孔融...
原创 此... 提起张献忠想必大家对其印象都不怎么熟悉,甚至对其印象都不好,但是提起他的沉银秘密想必大家对此就非常的...
原创 三... 前言 在三国时代,英雄辈出,武将们的风采令人神往。而其中,赵云以其英勇无敌的形象更是家喻户晓。 如果...
原创 此... 明末之际,农民百姓纷纷起义,想要造反,建立一个新朝廷。各种帮派之间明争暗斗。最后以李自成害死崇祯皇帝...
原创 为... 《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原创 高... 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周太祖郭威去世,他的养子柴荣继位称帝,史称周世宗。北汉和后周有杀子...
原创 武...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武则天《如意娘》 众所周知,武则...
宋朝和明朝的党争有什么区别? 权和利才是党争的根本,这里面没有正义的一派,也没有邪恶的一派。 正义与邪恶之分完全取决于胜出的一方如...
原创 史... 熟读水浒的人都知道,梁山泊那个勇武憨直而且极讲义气的晁盖,在攻打曾头市的时候,被史文恭一支毒箭射在脸...
原创 1... 1388年,蓝玉率15万大军北征,活捉80000蒙古贵族。朱元璋大喜:“朕要封你为梁国公。”蓝玉回了...
原创 张... 明朝的张居正在生前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一切为了国家的大局而着想。但是死后却被皇上抄家。黄仁宇在书中写...
原创 庆... 庆历七年,杭州闹饥荒,饥民饿死街头,王安石收受贿赂放任米价上涨6倍不但没获罪,反而得到百姓拥戴和朝廷...
原创 狄...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狄仁杰是与武则天的面首们冰火不相容甚至是不共戴天的,但是细翻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在开...
原创 被... 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以匈奴为代表的蛮夷民族基本上是被六国狂揍。到了秦朝,蒙恬30万军队北逐匈奴700里...
原创 武... 女皇武则天前夫是唐太宗李世民,二婚嫁给了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她的角色从长辈转换为同辈,过程并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