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冷冷地说了四个字,至今被人诟病
迪丽瓦拉
2025-07-02 07:33:02
0

李世民这样评价:“汉以六合为家,是赖淮阴之策。”韩信的出现,帮助刘邦实现了霸业的梦想,但韩信的成功却艰难。

在韩信成为谋略家的道路上充满荆棘,他遇到了自己的贵人,刘邦的得力助手——萧何,与萧丞相的相遇,让韩信在刘邦面前大显身手,但也为他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韩信的能力有了施展的舞台,他的权力也在日益扩大,让他的伯乐有了忌惮之心,对韩信下了黑手,并在韩信死后,萧何望着他的尸体,冷冷的4个字,至今被人诟病,让我们走进韩信,一探究竟。

韩信出生于战国时期,这个阶段是华夏割据分裂最久的时期,这个时期也塑造出很多杰出的英雄豪杰,他们名流千古。

韩信出生并不好,早年生活拮据,本人的品性也不行,所以没有办法走上仕途这条道路,达不成功成名就的愿望。

并且他的贫穷限制到我们的想象,韩信的饮食问题需要靠其他人的接济,他曾多次去南昌亭的亭长家蹭饭,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韩信的吃闲饭行为招来亭长夫人的不满,以致后来亭长夫人把午饭提前,当韩信前来蹭饭时桌上再无颗粒之米。

韩信也不是傻子,明白他们的用意,既然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之处,韩信选择离开这个地方,另谋出路。

生逢乱世的韩信遭遇曲折,但也遇到过暖心事件,早些时候,韩信在城下垂钓,碰到在河边洗衣服的大娘,大娘看到韩信的窘迫,连续几天给韩信食物,大娘这一善意行为让韩信感动不已。

但在乱世之中的韩信经历过别人的欺辱,在韩信的家乡有一个屠户,他用言语攻击韩信:”你长得这么高大,但实际上是个胆小鬼。要么拿剑捅死我,要么从我的胯下钻过去。“

韩信环顾四周,想了想这个人与自己的气势对比,做出了令他耻辱一生的举动,从屠户的胯下钻了过去,这也是我们熟知的胯下之辱这一典故的由来。

战国的混乱之战让韩信从中明白了为人处世之道,在乱世之中快速成长起来,也让他遇到了一生中最爱又最恨的人。

韩信原本打算追随项羽,所以在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投靠了项梁,在跟随项羽之后,韩信多次出谋划策,但被刚愎自用的项王全都拒绝了。

被多次拒绝的韩信在西楚霸王项羽身边看不到出路,于是在汉元年间离开楚国,奔赴下一个站点,来到汉朝投靠刘邦。

但初去汉朝,韩信的才能并没有施展开来,并且差点搭上了自己的性命,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他需要一个契机。

”汉王不是要争夺天下吗?将壮汉杀死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在被处以死刑时的勇敢之言救了他,也给他带来了人生中的转机。

拯救了自己,也得到了夏侯婴的赏识,之后韩信遇到了自己的伯乐——萧何,与萧何进行过多次关于社会局势动荡的探讨。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信希望可以早日见到刘邦,但却未能实现,最终决定离开,但萧何是一位懂得欣赏的人,马上追了出去,并弄出了一个笑话。

军中以为是丞相萧何逃跑了,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刘邦的耳朵里,刘邦立马慌张起来,顿时像失去了灵魂一般。

一两天后,萧何带着韩信回来了,并上报给刘邦,称韩信是难得一遇的贤能之才,整个天下再无第二个韩信这样的国士。

萧何建议刘邦好好考虑一下韩信,韩信绝对是一个很好的军师,他可以在君主统一汉朝的过程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且这样的人才需要被尊重,切忌以一种傲慢自大的态度对待。刘邦接受了萧何的建议,办了仪式,将萧何封为大将。

在萧何的引荐之下,韩信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首先向刘邦献计,项羽的兵力之于大王是巨大的挑战,但项羽的性格是他的弱点。

所谓”得民者得天下,失民者失天下“,做任何事情都要顺应民意,但项羽高傲自大,靠着自己的武力值是走不长远的。

虽然项羽待人和善,但当要封赏有功之人时却优柔寡断,这是妇人之仁的举动。对于大王来说,这是项羽的一个弱点。

项羽虽然在天下称霸,但刘邦才是汉朝真正的继承人,有着贵族的血统,况且项羽的有些行为也不能让人信服,把自己亲近的人封为诸侯,这有违公平之举。

而刘邦在入关之时与百姓签定约法三章,得民心,只要刘邦一声令下,各地士兵都将拥护大王,夺回汉中。

刘邦接纳韩信的建议,并且感慨自己与韩信相遇的太晚了。

韩信在刘邦收取汉朝之中发挥的作用毋庸置疑,当时在刘邦兵败彭城之时,向刘邦出谋划策,俘虏了魏豹,并最终在安邑之战大获全胜。

当然韩信也很能言善道,韩信向李左车请教攻燕,伐齐之事,没有动用一兵一卒说降了燕国,并且在这件事之后,刘邦任命韩信为相国。

韩信继续他的高光之路,西楚霸王四面楚歌,刘邦趁项羽没有防备,楚军饥饿疲惫之际,对项羽的军队发起了进攻,虽然战败,但收获也很多。

十二月,汉军与楚军在垓下决战,楚军大败,汉军继续猛攻,项羽在乌江自刎,一代英雄落下了帷幕。

韩信帮助刘邦实现了霸业,但刘邦却夺了韩信的兵权,封韩信为楚王,害怕韩信的势力不断的扩大,加上韩信又受到小人的诬陷,被贬为了淮阴侯。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以为的伯乐最终与吕后合谋,赐死了韩信,并且萧何留下了一句”为国锄奸“,虚伪的幌子。

萧何之于韩信是伯乐,但萧何最后的做法有失人道,”为国锄奸“也一直受后人的诟病。

萧何:“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以萧何的角度,韩信的确是人才,但韩信的突出表现有损自己的利益,所以必须死。

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流,君王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始终要牢牢掌握统治的大权于自己手中,韩信的才华对于刘邦是一个大大的威胁,注定了韩信悲惨的结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不...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国家,有着非常之广袤的领土,为了方便生产生活,促进交流,我们勤劳而智慧的祖先便发明出...
原创 他... 引言:中国革命中涌现出了许多的将领,其中有很多的人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为中国的事...
原创 末... 七十二代家奴,二十五朝贰臣这是现在网上对孔子一脉后裔的点评。应该说,孔子一脉能够历经两千多年而不倒和...
原创 西... 西周统治时期275年,此人竟然统治55年,活到105岁。 我们安不管在哪个时期,其实总是会有非常多的...
原创 原... 原为韩国贵族的张良,为什么阻止汉高祖恢复六国? 跟随刘邦一起创业的张良是战国时韩国的贵族,甚至为了让...
原创 国... 牧野一战后,商亡周建。 周天子为了加强统治,就制定了诸侯分封制度。 自此之后,周朝共分封了800大大...
原创 吕... 回看大秦的历史,吕不韦是一个跳不过的关键,吕不韦本身是个商人,但是古代的社会等级制度是士农工商,之后...
原创 十... 文/寂寞的红酒 英国是世界最早的工业化国家,也是世界近代历史上的第一大殖民帝国。凭借雄厚的工业底蕴和...
原创 华... 一生征战20余国,从无败绩的华夏第一女战神,你们知道是谁吗?要不是墓地被发现,还以为她和花木兰和穆桂...
原创 下... 十三到十四世纪,欧洲经济迅速发展,上到封建贵族,下至普通百姓。对黄金和奢侈品的的需求剧增。传统的贸易...
原创 二... 说起二战,这个离现在并不遥远的战争时期,我们中国人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那个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同时还会...
原创 如... 梁山历经三位首领,王伦开基定鼎,晁盖承前启后,宋江拆台散伙。最后宋江以全体梁山107人“绑票”为代价...
原创 封... 封狼居胥和勒石燕然,前者光芒万丈,而后者似乎被淡出了视野? 在大汉历史中,年轻的战神霍去病以攻打匈奴...
古代人物石雕孔子雕像(多图赏析... 石雕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是一个思想伟大、道德高尚,倡导仁义礼智信的人。他生于...
原创 从... 中国在经历了漫长而黑暗的封建时期,终于在新一代人的努力下破茧成蝶,压抑了无数个世纪的思想得到了相对意...
原创 成... 历史中的颖嫔,在乾隆十三年,由选秀入宫的。颖嫔跟一般的秀女是不一样的,清朝自努尔哈赤起就有联姻的习俗...
原创 乾... 清朝乾隆年间有两位特别出色的武将,一个是海兰察另一个是乌尔登。他们两个人年纪相仿,而且都在大小金川战...
原创 秦... 前言 秦朝末期,曾经灭六国的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们,都去了哪?为何在叛军席卷天下之际,只有章邯一人在奋力...
原创 希... 这里必须要说明的是,所谓的第一,第二乃至第三帝国都是后世叫的。当时并不这么叫。欧洲总面积大概一千多万...
原创 从... 公元1478年3月,建州女真忘了12年前差点被灭族的伤痛,再犯大明边关。 西厂“厂公”汪直上奏明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