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椒坡借住在村中一处闹鬼的宅院,这是一户逃荒外出人家的旧屋。安顿停当之后,全家人便开荒种起地来。
父子监狱相见成最后一面
次年,也就是永乐三年(1405年),纪椒坡带上干粮,徒步来到保定府,到提法司衙门的监狱探监,看望在监的老父亲。正值阳春四月,监内瘟疫流行,老太爷也被传染。椒坡见老父已奄奄一息,骨瘦如柴,老人见了自己的儿子,心中不由高兴,拉着儿子的手说:
“哎呀,真是想不到这辈子咱爷俩还能再见面,这可真是老天有眼,老佛爷的恩赐呀!……”
椒坡向父亲讲述了成祖三次下诏令大户充实畿辅北迁的命令,又讲了连夜躲避仇人出逃的经过,和如今已定居献县景城村的情况。老人听罢,枯瘦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拉着儿子的手说道:
“椒坡哇,北迁此举是好!到底躲开了咱的仇人,我也就放心了。如今我已病入膏肓,绝对逃不出这一劫了。有几句话要嘱咐你……今后,你一定让子孙后代多读诗书,考秀才,中举人,选状元,做大官,为的是不再受别人的欺负,你千万要切记在心,……”
说完这些话,老人便流下了最后的“慈心泪”断气而死。
遗言成祖训
椒坡雇了一辆小车,把父亲的尸体拉回景城掩埋了,从此以后,他就把“读诗书,做大官,不受气”作为纪家的祖训留传下来。这纪椒坡便成为纪家有名字可考的北方始祖。
椒坡不辱父命,不违父训,督促儿孙们读书识字,企盼做高官不受欺负。从此以后,二百多年来,近七世都是读书获取功名的人。比如,椒坡的十世孙纪钰——即天申老人的父亲,官至刑部江苏司郎中,赐赠中宪大夫,后加三级累赠光禄大夫。纪钰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纪天澄,次子是纪天申,从天申这一代起,景城纪家已是人丁兴旺,天澄、天申老哥俩只好一支留守景城,一支移住崔尔庄,两个村庄相距有二里地。从此以后,人们习惯上就有“景城纪”与“崔尔庄纪”之分。从做官的人数而言,“崔尔庄纪”超过了“景城纪”。
三世一品,纪家成首户望族
纪天申有四个儿子,长子叫纪容舒,次子叫纪容雅,三子叫纪容恂,四子叫纪容端,也都有功名。这时的“崔尔庄纪”,已经是三代一品,建有宫殿式的豪华房屋,乾隆皇帝御笔亲书的“三世一品”的匾额,就悬在大宅门里面的“恒寿斋”大厅里。
此时纪氏门庭若市,十分荣耀,成为献县一带著名的首户望族。关于纪府当年的盛况,在民间曾流传着一首顺口溜,即: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数了北京就属崔尔庄。
崔尔庄哟崔尔庄,
九门九洞九关厢。
十字街头跑开马,
南关园子立道场。
这首民谣当然是没有见过大世面的百姓杜撰的,口耳相传,但由此也可以看出,纪家当年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