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齿铜牙纪晓岚》和《宰相刘罗锅》的演绎中,纪晓岚和刘墉才是和珅的真正对手。但在清朝历史上,和珅当权时,纪晓岚根本不具备和其斗争的实力;刘墉更是虚与委蛇,遇事圆滑,从未与和珅发生过正面冲突。
在乾隆皇帝的极度宠信下,权倾朝野、位极人臣的和珅,从未遭到弹劾。就连自己的家奴刘全遭到御史弹劾也被和珅轻松化解,刘全没事,和珅更没事,反倒是这位御史“坐妄言被诘责”。如此背景之下,和珅更是“威福由己,贪黩日甚”,放眼整个朝廷,除了老臣阿桂,不将任何人放在眼中。
纪晓岚、刘墉这等官场老狐狸,自然懂得躲避锋芒、韬光养晦;而老臣阿桂出将入相、德高望重,根本没将和珅放在眼中,更不屑与之争斗。但自古以来,有贪官就有廉吏,有佞臣就有铮臣,所以和珅也并非没有政敌,“高风亮节,刚正不阿”的御史钱沣和“忠清劲直,老成端谨”的大学士王杰,就是让和珅最头疼的对手。但是,钱沣虽然点破了山东巡抚国泰贪腐案,算是吹响了向和珅进攻的号角,却很快得到了和珅的报复,“凡劳苦事多委之”,以致钱沣积劳成疾,很快病逝。那份弹劾和珅的奏折,至死也没来及上呈乾隆皇帝。
所以,真正让和珅感到威胁,而且能对和珅形成实际伤害的朝臣,就只剩下王杰一人。
和珅真正的对手——王杰王杰,清朝陕西第一位状元,于乾隆五十一年担任军机大臣;乾隆五十二年,出任东阁大学士并总理礼部。嘉庆皇帝继位以后,刘墉“以名相之子,继正揆席”,王杰“以先朝殊眷,恩宠有加”,和帝师朱珪并立,并称为嘉庆皇帝的“三驾马车”,共理朝政。
为何说王杰才是和珅真正意义上的对手?《清史稿·王杰传》对此有着明确说明:
杰在枢廷十余年,事有可否,未尝不委曲陈奏。和珅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则力争。上知之深,和珅虽厌之而不能去。
和珅当权,基本都是独掌国政,凡事一言决之,“朝士之持正者,亦噤口不言,任其恣睢”。满朝上下,唯独王杰不惯着他,“遇有不可,则力争”,毫不畏惧!
除此之外,《清史稿·王杰传》还记载了这样一件小事,足以说明两人之间的关系:一日,和珅执其手戏曰:“何柔荑乃尔!”杰正色曰:“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珅赧然。
此等讽刺和珅“贪黩日甚”的言辞,经常发生于王杰身上,由此足见王杰对和珅这位“二皇帝”的毫不畏惧、势同水火。
面对如此政敌,权倾朝野的和珅为何不将其扳倒乾隆五十二年,兼任军机大臣和东阁大学士的王杰,才算正式跻身“宰相”行列,才算拥有了同和珅斗争的实力。而乾隆五十二年的和珅,已经是文华殿大学士兼任吏部、户部尚书;嘉庆二年,阿桂病逝以后,和珅更是成为了领班军机大臣、内阁首辅;再加上乾隆皇帝毫无底线的信任和恩宠,和珅完全可以将王杰一举扳倒,彻底铲除这个时时处处针对自己的政敌。
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和珅虽然每时每刻都想报复王杰,但却一直未能将其扳倒,直到嘉庆四年正月,王杰反倒成为了审理“和珅案”的重要成员。
权倾朝野,甚至连嘉庆皇帝都不放在眼中的和珅,为何连一个势力远远不及自己的王杰都扳不倒?原因只有一个:乾隆皇帝不答应!
乾隆朝时期,真正的国家权力中枢并非内阁,而是军机处;真正让乾隆皇帝稳固掌握皇权的原因也是对军机处的势力平衡和绝对掌握。
王杰入职军机处的时期,军机处有五位军机大臣,分别为:领班军机大臣阿桂、和珅、福长安和董诰、王杰。
阿桂:一个屡立战功,出将入相,甚至连乾隆皇帝都要礼让三分的朝廷重臣。阿桂活着的时候,和珅永远都称不上真正的位极人臣、权倾朝野,更称不上“二皇帝”。福长安:大学士富察·傅恒第四子,富察皇后的亲侄子,同时也是和珅的坚定追随者。
董诰:被嘉庆皇帝评价为“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币置田庄”的大清官,乃系清朝廉洁之臣的杰出代表。如此清官,自然不会同和珅站在同一阵营。
也就是说,此时的军机处明确分成了两大派系:一派是以和珅、福长安组成的“贪官派”;一派是以王杰、董诰组成的“铮臣派”;而老臣阿桂坐镇军机,统领国政。
如此背景之下,乾隆皇帝想要实现军机处的势力平衡,以便巩固掌握军机处再简单不过:拔高并稳固老臣阿桂的地位和影响,维系“贪官派”和“铮臣派”之间的实力对等。有鉴于此,乾隆皇帝自然不会允许和珅将王杰扳倒!只不过,整个军机处就五位军机大臣,相互之间还经常掐架、斗争总不行吧?而且,就两派势力而言,和珅一派明显强于王杰一派。于是,乾隆皇帝便想出来一个解决办法:老臣阿桂于军机处当值;王杰、董诰于南书房;福长安于内务府造办处;和珅则办公地点不定。
后记对于和珅的威福由己,贪黩日甚,乾隆皇帝自然非常清楚,只不过碍于自己乃至整个大清朝的财政开支全部由和珅掌握,也只有和珅才能满足乾隆皇帝的骄奢淫逸、奢侈浪费,所以他不舍得将和珅扳倒。再加上,乾隆皇帝所选嗣皇帝嘉庆,并非中意人选,朝中威望不高、自身实力不强,如果不为其留一只“鸡”,又该如何震慑这群“猴”。
但如果对和珅迅速发展的势头不加以遏制,嘉庆皇帝将来控制不住怎么办?于是,便有了乾隆皇帝对刚直铮臣王杰的扶持,并对其朝中地位的稳固保证。
正如后世对这一时期的评价,“乾隆朝只有奴才,没有大臣”,权倾朝野的和珅、不畏权贵的王杰,都只是乾隆皇帝实现中央集权、皇权稳固的工具而已。既然都是工具,如果用的趁手,自然没有丢弃的道理。丢掉了扳手,那颗拧的最紧的螺丝,谁来处理?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一百二十七》、《清史稿·列传一百六》《清实录·高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