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一代名臣诸葛亮星落五丈原,带着满腔的不甘离开人世。他这一生,将蜀汉于危难之间救起,又立志北伐,克复中原,只是时也命也,终究无法达成夙愿。
回想诸葛亮6次北伐,最有可能实现战略目标的唯有第一次北伐,不论是各种准备,还是外界因素,第一次都是条件最好的。而终究因为自己的错误用人,而功败垂成,致使此生在不能北上半步。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最为可惜?
首先是准备工作。在刘备离世后,诸葛亮作为托孤重臣,立志报答刘备知遇之恩,打算北伐,而战争不是简单一句话就能完成的,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为此诸葛亮做了一系列的事情:
其一,与东吴恢复联盟。
虽然蜀汉与东吴爆发夷陵大战,而且在此战中,蜀汉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损失。但是诸葛亮明白,与东吴的交好是一件必须做的事情。不管怎么说,三国之中还是曹魏实力最强。而交好东吴不仅可以防止对方偷袭,也可以帮助自己牵制曹魏的一部分军力。
其二,平定南蛮。
在刘禅继位之初,南蛮就趁机发生叛乱。而诸葛亮要去北伐,不能不先把后方稳定下来。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于是诸葛亮趁三国之间局势稳定,率军南下,平定了南中的不稳定因素,更是有了七擒孟获的故事。
其三,大力发展国力。
要想发动战争,自身的国力就是大军的依靠。为此,诸葛亮一直着力发展农业,休养生息。同时发展军事力量,做好北伐的准备。
其四,对曹魏施展计谋。
诸葛亮不仅对内着重发展,更是对外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其中就包括施展反间计,让司马懿受到怀疑而回家;同时对孟达进行游说,并将其策反,作为自己的一支奇兵。
因此,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之前,做了一系列的事情。在当时,诸葛亮完全可以说已经将各方面因素全部算到,同时制定了一套能够实现的战略规划:先占据陇右,再占据西凉,之后蚕食曹魏,如果孟达的奇兵能够实现,那就可以直接将潼关以西全部占领。
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正式率军北伐,因为准备充分,再加上曹魏在陇右的统帅能力不足,一路上让蜀汉势如破竹。没多久,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就归附蜀汉,直接造成曹魏震动,魏明帝不得不亲自来到长安,鼓舞军队士气,并派出老将张郃前往救援。
诸葛亮很清楚只要挡住曹魏的这一波攻势,陇右才算是真正拿在手中了,因此接下来蜀军开始收缩。而一处小地方就在这个时候格外重要,那就是街亭,诸葛亮却在这个时候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没有派遣魏延这种军中老将前去驻守,而是派了自己的亲信马谡作为主将前去驻守。
结果马谡不听副将王平劝说,最终被张郃击败,丢失了街亭。
街亭一失,诸葛亮的规划全部付之东流,如果不想全军覆没,蜀军必须撤军。而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也就此告终,陇右三郡也得而复失。
后来的5次北伐,因为劲敌司马懿的复出,让诸葛亮一直无法寸进,最终只能遗憾离世。
诸葛亮当初对马谡的任命,真可以说是一步错,步步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