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作为后三国时期的顶级统帅,其能力在当时绝对能排在前三。他本是曹魏降将,却能深得诸葛亮的信任和看重,得到对方的倾囊相授。也正是如此,在后来,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志,数次北伐,然而结果不尽人意,不仅没有输多胜少,更是造成蜀汉国力日益凋敝,最终成为三国之中第一个灭亡的势力。
那么诸葛亮曾精心培养的姜维,为何在那个时期会有如此命运呢?只能说时也命也。
姜维本是曹魏的一个边关小吏,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将其发掘,从此他的命运开始了巨大的转变。
因为姜维生性聪颖,又勤奋好学,深得诸葛亮看重,从此成为他的学生,学习诸葛亮的文韬武略。
姜维本身就进步很快,再加上是诸葛亮的学生,因此在军中渐渐也有了自己的地位。到了诸葛亮临终之时,更是对姜维寄予厚望。
随后蜀汉开始进入到休养生息的时期,在蒋琬和费祎的主政时期,虽然允许姜维出兵,但都将人数限制在万人以下,也正是如此,对蜀汉国力并不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然而在费祎离世后,再也没人能够限制姜维。
姜维确实是一个顶级的统帅,但是在政治方面确实是不足的。他只知道继承诸葛亮的遗志,不断兴兵北伐,他只在乎战事的结果,却根本没注意到蜀汉已经无力支撑他发起大的战争。
如果能在北伐中取得重大战果,将国内矛盾转移到对外战争上去,那确实可以让蜀汉的统治更为长久。然而,宿敌的存在,让姜维没办法如此。正如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宿命对决,姜维同样遇到自己的宿敌邓艾,一个在军事上完全不弱于自己的天才统帅。
姜维在与邓艾的交锋中,输多胜少,也正是如此,蜀汉上下到后来都是反对姜维北伐,甚至想要让其卸下大将军的职务,使得姜维不得不避祸沓中。
景耀六年,曹魏大军伐蜀,很快攻下汉中,姜维只能退守剑阁,魏军对此也是无可奈何。然而又是姜维的宿敌邓艾,他偷渡阴平,奇袭成都,后主刘禅选择出城投降。这是姜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结果,自己还在前线苦苦支撑,君王却先一步投降,让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
就算如此,姜维还没有放弃,他为了复国,制定了一生最后的计谋。然而实力差距实在太大,蜀国灭亡不可阻挡,最终自己兵败身亡。
姜维作为一个曹魏降将,已经做到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他的能力也确实是当时翘楚,只是上天不愿相助,不仅有着宿敌,更是有朝臣拖后腿,这一切也说的上是命中注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