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道衍和尚帮助朱棣取得靖难之役的成功,为何百年后会被移出太庙?
迪丽瓦拉
2025-07-03 01:32:04
0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小窗幽记》

朱元璋死后,皇孙朱允炆上位,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的第二位皇帝。在此之前,朱元璋已经为朱允炆做了一切他能想到的事情,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朱棣真的敢反,而且可以成功,因为朱元璋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

对于抢夺侄子的皇位,朱棣有想法,也敢于付出行动,但他却没有必胜的把握,直到道衍和尚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何不直取南京”,他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明朝未来的局面。

相遇

道衍和尚出家的名字叫做姚广孝,他是一个守本分的和尚,自从出家后吃斋念佛,对于佛家的规定毫无保留地遵守,但同时他又是一个不本分的和尚,除了佛法,兵法、道术,治国之道无一不精,即使诸葛亮、司马懿在世也不过如此。

不过道衍和尚在元末明初并没有展现出自己的实力,他其实已经来到了朱元璋的身边,但也许朱元璋并不是他的真命天子。

他只是将自己伪装成一个普通的和尚,进入了皇家的和尚队伍当中,负责为皇宫中去世的人进行诵经祈福。

难道道衍和尚就要这样籍籍无名,走完自己的一生吗?在马皇后去世时,道衍和尚终于遇到了人生中的最佳搭档,即有皇帝之相,却只有王爷之实的朱棣。

在朱棣即将离开南京的时候,道衍和尚拦住了他,轻轻地说了一句:“若有机缘,送大王一顶白帽子。”

难道这是在咒骂朱棣,要送他一场“白事”吗?非也,道衍和尚的话里大有深意。

若只看后半句,着实让人误解,可加上前半句就不同,大王加上一顶白帽子,分明就是让他的王变成皇,于是朱棣在回到北平后,立刻邀请道衍和尚入宫,从此两人便走到了一起,密谋夺取天下。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如果朱棣没有遇到道衍和尚是很难成功的,因为朱棣本身也是一个纠结症患者,在朱允炆削藩的时候,朱棣也曾考虑交出兵权,接受削藩,但是道衍和尚却很果断,他立刻劝朱棣出兵,因为提前做好了准备,这次出兵不但打了朱允炆一个措手不及,也获得了和很大的主动权,但麻烦也接踵而至。

由于路途遥远再加上朱允炆有多方协助,朱棣的大军很不顺利,被卡在了半路上,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朱棣只有被围剿的份,这个时候道衍和尚又一次出现了,他用一句话点醒了朱棣:“何不直取南京?”一语道破万机。

一直以来,朱棣都是传统的战争思维,一个城市接着一个城市打,可朱棣现在不是在抢地盘,如果放弃目前的城市,绕路直接进攻南京,不但节省时间,还可以减少敌人的数量,事实证明,道衍和尚的话千真万确,朱棣很快就夺得皇位。

进入太庙

朱棣能够拿到皇位,道衍和尚功不可没,而朱棣也准备了大量的赏赐给他,在朱棣的心里,道衍和尚的地位仅次于他。

但就在这时,道衍和尚的决定让朱棣大吃一惊,他不要权,也不要钱,而是一心回到庙里去当和尚,难道道衍和尚是看不上朱棣的赏赐吗?

在接下来的岁月中,道衍和尚对于朝堂之上不闻不问,一心诵经念佛,在此期间,朱棣换着花样的来奖赏道衍和尚,可道衍和尚却一直保持拒绝的态度。

直到死前,道衍和尚才说出自己唯一的请求,让朱棣放走曾经涉嫌包庇朱允炆的另外一个和尚。

而这个请求也不是道衍和尚本人的需求,他是为了让朱棣放下心结,对于这样一个人,朱棣实在想不到奖赏他的方式,不过在朱棣死后,朱高炽将道衍和尚的灵位放入太庙,日后明朝万千子孙都要来祭奠他,才最终完成了对道衍和尚的封赏。

移出太庙

在朱棣死后,道衍和尚的灵位就在太庙中整日接受皇室的香火,直到嘉靖皇帝下令,才将道衍和尚的灵位移出太庙,那么嘉靖皇帝为何会这样去做呢?

首先,嘉靖皇帝这样做和自己的信仰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朱元璋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和尚,所以明朝的前几位皇帝大多信佛,但是到嘉靖皇帝这里完全不同,嘉靖皇帝是一个道教的坚实拥护者,他对于道教的推崇基本超过了有史以来的大部分皇帝。

在他看来,一个佛教徒怎配进入太庙接受后代的香火呢?所以便以道衍和尚是佛教中人,且没有上过战场杀敌为由,将他移出了太庙。

除此之外,也有人认为,道衍和尚因为主导了朱棣的靖难之役,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被移出了太庙。

从朱棣的角度来说,道衍和尚帮助他拿到了皇位,但是对于整个皇室来说,道衍和尚是帮助一个藩王夺取皇位的,这并不是一个光辉的想象。

如果对这种人进行推崇,势必有很多的藩王会学习朱棣进行反叛,无独有偶,清朝时期在编撰四库全书的时候,也禁止道衍和尚的作品入内,和他本人的经历也有很大关系。

那么该如何看待道衍和尚的为人和他做的事情呢?从个人角度来说,辅助自己认可的人达到更高的成就,这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应该做的事情,也许他的行为确实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可没有他,有些事情依旧会发生。

如果当时没有道衍和尚,朱棣大概率依旧会反叛,但是这次反叛将会带来更多的死亡,明朝的未来也许不会达到如今的成就。

相比起朱允炆,朱棣显然更适合做皇帝,在朱棣做皇帝期间,不仅明朝国力大幅度上升,其接任者朱瞻基更是将明朝带往一个新的高度,这点朱允炆是做不到的。

作为朱元璋的身边人,道衍和尚显然接触朱元璋和朱允炆要早,如果朱允炆的确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或许道衍和尚不会离开,而他主动接触朱棣,恰恰说明在道衍和尚心中,朱棣更适合来管理这个国家,也许正是因为这点,嘉靖皇帝虽然将道衍和尚的灵位移出了太庙,但却从来没有诋毁他,毕竟没有道衍和尚,就不会有嘉靖这位朱棣的后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延... 延禧攻略,乾隆的香妃上线,扮演者惊艳出场,当晚就被翻了牌子 古装剧中少不了宫斗,古装剧都快被叫成是宫...
原创 射... 战火起 第一次襄阳大战中,郭靖、黄龙、黄药师等人采取“二十八宿大阵”对抗蒙哥率领的蒙古大军,郭靖虽然...
原创 3... 1842年,31岁的曾国藩,得知朋友纳了一个漂亮小妾,便跑到朋友家,非要让人家把小妾带出来,给他瞧瞧...
原创 他... 公元前1279年,钓鱼城的守将王立将军,决定带领士兵投降元朝。在古代,忠君报国,杀身成仁的观点流行,...
原创 雍... 雍正头上生疮,连杀6个剃头匠,一道士站出来:我来!剃完获重赏 从古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句话,以...
原创 他... 大明王朝的历史上,存在过一个极为特殊地家族,它叫做“沐王府”,也就是《鹿鼎记》中,韦小宝岳父之一的那...
原创 金... 金朝末年,面对蒙古人的步步紧逼,金国没有选择联合南宋共同抵御蒙古人的策略,反而进攻南宋,结果失去休养...
原创 张... 1、张居正改革是加速明朝毁灭的帮凶吗? 近代学者在研究张居正改革这段历史时,通常有两种观点: 1、张...
原创 一... 提起魏征,人们就会想起瓦岗寨的那个“魏老大”,或者在唐太宗李世民面前那个喋喋不休的老头子;而房玄龄,...
原创 武... 上官婉儿被后世人称为“称量天下”的奇女子,她在唐中宗时期代替皇帝点评天下文人的诗文,评判优劣。真正的...
原创 咸... 咸丰去世不到3个月,托孤八大臣之首肃顺,就被推上砍头台。在人满为患的菜市口,45岁的他宁死不跪,被打...
原创 广... 雍正下旨“不许再制”的席子当世仅存三件,其中一件正存放在故宫当中。 清雍正十二年,广东督抚进贡给雍正...
原创 多... 1643年,51岁皇太极去世。31岁多尔衮手握重兵,却不抢皇位,非要扶持31岁孝庄的儿子即位。7年后...
原创 赵... 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没有一顿饭解决不了的事情。很多重要的问题,都是通过“饭局”拍板的。中国历史上也有很...
《无用之用:孔子当年之无用与千... 《无用之用:孔子当年之无用与千古之有用》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智者,他以其深邃的思想、博大的胸...
原创 马... 马皇后原名马秀英,是朱元璋的结发妻子。从郭子兴的义女到大明第一皇后,朱元璋陪伴马皇后走过了大半的人生...
原创 为... 历来有才能的人十有八九都会得到重用,使他们的聪明才干有地方施展。在古代,有一个名叫张三丰的人士,他的...
原创 1... 自古以来明君都需要良臣辅佐,好的臣子就像是君王的智囊团,能够给予帝王极大的帮助。 这一点在历史上也被...
原创 金... 公元1125年,崛起于东北地区的金国用了十年时间消灭了辽国,同时也基本上继承了辽国的疆域版图,开始与...
原创 独... 大家应该看过安以轩饰演的古装剧独孤天下,里面的她当了皇后之后霸气外露,相信很多人都被她圈了粉。但是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