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康熙登基之前,年仅二十三岁,顺治皇帝福临突然驾崩去世了,作为顺治的第三位皇子,康熙自幼聪慧,意志坚定。因此就指定了年幼的皇子玄烨继位,同时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为辅政大臣。其中鳌拜最为跋扈,皇权与专权的矛盾,一触即发。
为了除掉鳌拜,康熙的亲姐姐做了一件事,因此赔上了一生的幸福,死后又被葬入了鳌拜祖坟。
康熙的亲姐姐是谁,她又为除掉鳌拜做了哪些事情呢,在死后为何又会被葬入鳌拜的祖坟呢?
事件缘由:
顺治帝英年早逝,年仅八岁的康熙帝即位。顺治帝继位初的难题便又摆在了众人面前。不过这一次,有了多尔衮先前带来的教训,这次新的辅政大臣全都成了异姓权贵。
虽同样是在朝中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权贵,但这些异姓大臣同亲族摄政王还是无法相提并论。因而以鳌拜为代表的四大辅臣,开始在相互牵制之中左右清廷政局。
在多尔衮担任辅政大臣期间,权力一手遮天,多次打击索尼。索尼最后被夺官抄家,多尔衮还把索尼安置在昭陵守墓。
后来多尔衮不治而死,因此顺治亲政。而顺治一亲政,立刻把索尼迎回京城,恢复了他的职务,让他担任首席满人大臣。
顺治对于这份顾命大臣的名单,其实是有考虑的。当时的上三旗之首是镶黄旗。因此,顺治把镶黄旗列入遏必隆和鳌拜两个人。
索尼属于正黄旗,不是上三旗之首,但顺治让他担任辅政大臣的老大。苏克萨哈是正白旗。正白旗属于多尔衮的旧部,由于苏克萨哈在多尔衮去世后,立刻揭发多尔衮。因此,苏克萨哈获得了顺治的信任。
而且放一个正白旗的人在辅政大臣里,还可以起到平衡辅政大臣权力的作用。虽然刚刚开始的时候,四个辅政大臣还能够同心协力。
可是随着鳌拜的权力欲望,是在他当辅政大臣以后慢慢涨起来的。他掌控了一段时间的权力以后,就尝到了权力的甜头,再也不愿意把权力放下了。于是他就成了权臣。
再加上后来,鳌拜越来越强势。鳌拜首先提议镶黄旗和正白旗“换地”。在这种情况下,索尼明白,独揽大权的鳌拜,接下来皇帝肯定会把打击的对象放在他身上。
打击鳌拜:
随着康熙逐渐的亲政,不过,但其实权力还在鳌拜手中。一开始他采用和鳌拜硬碰硬的方式,康熙见识了鳌拜的权力有多大。从此,康熙改变了方式,再也没有和鳌拜硬碰过了。
随后康熙把四位辅政大臣中排在第一位索尼争取过来。这一招很厉害,一是索尼在四个辅政大臣中排位第一,他说的话不能不引起重视。二是索尼提出的是让康熙亲政,没有人敢说这话不对,就是鳌拜也不敢不执行。
然后康熙又来了第二招。他再把第二个辅政大臣苏克萨哈争取过来。苏克萨哈提出,请求解除辅臣之任。也就是说,皇帝不只是亲政,而是主政。
鳌拜混迹官场多年,当然看得出皇帝跟苏克萨哈的想法,鳌拜也是不愿意就这么放弃的,于是他反过来罗织苏克萨哈的罪名,给他找了一大堆,要求康熙必须处置苏克萨哈,处苏克萨哈极刑。
康熙不愿意,鳌拜就“攘臂上前,强奏累日”。最后康熙败下阵来,保护不了苏克萨哈。苏克萨哈被处以绞刑,同时被灭族。
康熙也无可奈何,自信心受到严重挫败,而此时的皇室之内只有孤儿寡母,孝庄皇后带着一帮未成年的皇子以及翠花公主,惶惶不可终日,生怕哪一天就遭到了鳌拜的毒手。
对此孝庄皇太后也是十分清楚,明白对付鳌拜,只能以安抚和拉拢为主,绝对不能对其过分打压。
因此万般无奈之下,为了化解危机,只有和鳌拜联姻,通过姻亲关系让他放松警惕。孝庄皇太后将目光投向了皇室之中唯一稍微年长的女子,15岁的翠花公主。
和亲拉拢:
顺治皇帝一生前后共育有八子、六女,子嗣也算繁荣,然而六个女儿之中,却仅有一个存活长大,其余五个女儿大都在幼年时期夭折。
唯一成年的便是和硕恭悫长公主,也被人称为翠花公主,因为是妃子所生,翠花公主的地位并不高。翠花公主自幼聪颖可爱,长大后更是贤良淑德,被孝庄皇后视为掌上明珠。
然而鳌拜当时已经是个六十岁老翁,把少女公主嫁给他这个老头子。皇室也丢不起这个脸。刚好鳌拜的侄子讷尔杜在前线立功,他也是鳌拜家的人,虽然也知道人品一般,但是嫁给他总比嫁给鳌拜强。
权衡之下,孝庄便将翠花公主嫁给了瓜尔佳·讷尔杜。本来按照讷尔杜的军功,宗室亲王的女儿与其和亲才属于正常赏赐,而将翠花公主嫁给讷尔杜已经是破例了,但是为了拉拢鳌拜,也只得如此。
因为家族有了与皇室的联姻,鳌拜的行为也逐渐有所收敛,因此给了康熙积攒实力的机会。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康熙才开始寻找处理鳌拜的第三种方法。当索尼去世之前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是带头向康熙提出,还政给康熙。二是让自己的儿子索额图辞去吏部右侍郎的职位,只担任康熙的侍卫。
提出还政,虽然康熙不敢接受,但是已经给鳌拜敲了一记警钟。而让儿子索额图去担任康熙的侍卫,实际上就是帮康熙培养摔跤手,以便于为最终扳倒鳌拜做准备。
扳倒鳌拜:
不过,鳌拜专横朝堂的局面依然没有得到改观。为了扳倒掉鳌拜,康熙和孝庄经过多年的筹划,暗中准备,他们秘密的挑选了一群少年侍卫,由索额图带领着这些人,整日守在康熙身边。
明面上,这些人是陪着康熙嬉戏打闹,消遣少年皇帝的无聊时光;私底下,他们苦练摔跤、勤修武艺,等待时机成熟,将鳌拜一举拿下。
康熙用通过摔跤手直接拿下鳌拜的方式,非常简洁干净。当康熙和那些摔跤手们练习摔跤的时候,鳌拜根本想不到这是用来对付他的,而且还不用动鳌拜遍布朝廷的党羽。因为如果动鳌拜的党羽,势必引起鳌拜的警惕。擒贼先擒王,先把鳌拜拿下了,那些党羽自然如鸟兽散了。
而翠花公主嫁给讷尔杜后,鳌拜确实对这层姻亲关系十分满意,另一方面,翠花公主却吃了不少的苦。讷尔杜为人粗暴无礼,而且生性风流。因为有叔叔鳌拜撑腰,所以讷尔杜不仅经常在外面花天酒地,回到家后还经常欺负翠花公主。
可翠花公主明白自己的使命,这一切都只是让鳌拜家族放松的伎俩,只等时机一到,便可扳倒鳌拜。丈夫越是欺辱她,她越是百般殷勤,即便是丈夫在外拈花惹草,她也是不闻不问,甚至还帮助丈夫向皇帝打掩护。
看到翠花公主如此软弱,讷尔杜越发放肆,鳌拜也感到十分满意。再加上当时康熙帝故意表现得不务正业,天天都在跟侍卫们玩摔跤,鳌拜彻底放松了警惕。
此时康熙皇帝也没有闲着,他在宫中经常作“布库”之戏,等到时机成熟,他邀请鳌拜进宫“欣赏”自己的摔跤表演,鳌拜对此浑不在意,以无心对有心,不等鳌拜反应过来,便被康熙身边的侍卫擒拿放倒。
当鳌拜还想与康熙对峙时,索额图率领着早已埋伏在宫中的侍卫,一拥而上,将鳌拜擒获。随后,索额图又协助康熙迅速剪除了鳌拜在朝中的党羽,大功告成。
随后康熙下令多方会审,同时清算鳌拜党羽,禁锢鳌拜,彻底铲除了鳌拜在朝野之中的势力,康熙也拿回了属于自己的权力。
鳌拜倒台后,他的党羽纷纷被发配到边疆。翠花公主也跟随丈夫讷尔杜一起,被贬谪了沈阳生活。而这也为以后的翠花公主病逝做了铺垫。
因病去世:
随着鳌拜被打倒,与鳌拜相关的官员、亲属等都受到了清算,身为鳌拜侄子的讷尔杜也不例外。
为了限制鳌拜家族,康熙将讷尔杜贬谪到了老家,也就是东北沈阳,清代的盛京,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翠花公主自然也跟随着讷尔杜来到了盛京。
而之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翠花公主不得不开始面对关外的苦寒生活。
虽然之后丈夫没有了往日的嚣张跋扈,可对她却是爱答不理,让其备受煎熬,加上自己的丈夫讷尔杜因为鳌拜的事迁怒自己,二人夫妻关系并不好。这样的日子不知何时是个头。
直到多年之后,康熙外出打猎的时候遇见了自己许久未见的姐姐,看到姐姐饱经风霜的脸,他想到了自己小时候和姐姐玩耍的日子。
在看到姐姐的生活环境后,康熙帝心痛不已,同时也感到十分惭愧。自己只顾着国家大事,却忘记了牺牲终身幸福的姐姐。念及小时候一起玩耍的骨肉亲情,他下令将翠花公主和讷尔杜调回京城,又将姐姐接回紫禁城居住,让她和家人们团聚。
可是姐姐在关外早已积劳成疾,虽然回京后过了几年开心日子,但翠花公主先前经历了太多的苦楚,身体每况愈下,最终于康熙二十四年病逝,终年33岁。
康熙皇帝本想将自己的姐姐葬于皇家陵寝,然而翠花公主外嫁,按照礼制,只能安葬在夫家。
于是在翠花公主死后,康熙命人将翠花公主运送到了鳌拜家族的祖坟进行安葬,运回了盛京,将其追封为恭悫长公主,以示纪念。
结语:
从翠花公主为除掉鳌拜所做出的牺牲到最终因病去世等等事件,都可以看出翠花公主作为皇室的一员,她的婚姻注定无法自主决定,必须做出妥协和牺牲。而她的忍耐和牺牲,最终也换来朝廷的稳定与安宁。
翠花公主的命运是一个关于信念、勇气和奉献的故事。她用自己的经历向世人传递出一种精神力量。因为她的婚姻联姻最终导致了康熙皇帝的亲政,也换来了大清的太平盛世。而她被用作政治工具,为家族、皇室和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也值得人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