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841年,曾国藩入不敷出,欠下95800元,仅用3招就填上了窟窿
迪丽瓦拉
2025-07-03 04:33:19
0

1841年,从七品曾国藩一年所有收入加起来,总共129.96两白银,可他却花了608两,欠下479两,等于现在95800元。谁料,曾国藩仅3招就填上了窟窿。

在清朝很多人都知道,当京宦,实打实是个赔钱的买卖。

拿曾国藩来说,1841年,他身为翰林院检讨,纵然一年所有收入加起来有129.96两白银。

但房租花掉160两,请客吃饭随份子110两,上班“打车”30两,衣帽200多两,日常生活用度,包括米面、纸笔、书差不多100两。

算下来大概608两白银,妥妥的入不敷出。

那么,他是如何填补这479两白银亏空的呢?

其一,啃“老”,也就是从“家”里带。

曾家虽然在曾国藩的爷爷曾玉屏手里,翻身变成小地主,宽裕起来,但依然没什么钱。

但不可思议的是,曾国藩1938年中了进士,被点为翰林,进京为官时却带了1500两白银。

这1500两白银当然不是家里凑的,而是他自己“挣”来的。

据说曾国藩进士落地被点为翰林后,在当地身价骤增,而他就借着这个机会四处去化缘。

曾国藩化缘的对象,从亲戚朋友到各地官员,从湘乡人在本地开的店铺到湘乡人在其他县开的店铺无一遗漏。

只不过他出去化缘,也同当年唐僧取经一样风餐露宿,很是辛苦,可他不比唐僧,没有孙悟空那样一个孝顺又神通广大的徒弟。

其中艰难,可想而知。

说到这里也许读者会产生疑问,他化缘别人都会给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人人都觉得结识一位翰林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地位低下的商人。

张宏杰老师曾记载,曾国藩当年4次“化缘”,跑了1500公里,“化缘”1489.12两白银。

也就是说曾国藩当年每跑1公里就能化得大约1两白银。

而这1500两白银,在当时可以买大约60亩的良田,或者40000斤猪肉。

当然除了“化缘”,曾国藩还通过借钱和帮人打官司,来为自己筹措入紫禁城的饷银。

不得不说,出身贫寒的曾国藩为了能入朝为官也是花了大力气的。

不过,后来证明这都是值得的。

其二,冰敬和炭敬

在清朝有一个公开的规则,那就是,通常每一个到京城办事的地方官都会给自己认识的京官送点孝敬,即冬天买炭火、夏天买冰的银子。

1841年,曾国藩差不多收了地方官97两的孝敬。

纵然如今看来,就是一笔灰色收入,但在当时却是人人皆知的规则。

其三,找商人借

清代乃至更早之前,商人的地位都是很低的,而且永无翻身之日。

但京官不同,他们纵然穷困,但有身份地位,若有一日发达了,更是今非昔比。

而一个商人若能在某个京宦穷困时施以援手,不仅能为自己攒一份人情,还能将借出去的银子收回来,何乐而不为呢!

曾国藩的日记中曾记载,1841年从“家里”带的银两花光后,没办法找商人借了50两才勉强过了年。

说到这里,也许会有人说,曾国藩只是刚到北京是工资低花费大,后来步步高升,也就不会这么窘迫了。

然而,事实是随着官位越来越高,他所需要匹配的排场也越来越大,反而让他越来越窘迫。

要知道曾国藩京宦生涯14年,欠下许多,直到离京20年才将以往所欠还清。

说到这里也许读者会问九仙月,既然做京宦是个赔钱的买卖为什么还要去做呢?

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呀!

要知道在紫禁城,能经常见到皇帝,容易被赏识,曾国藩就是因为经常见道光,道光赏识他,觉得他是个人才,这才有了后来的十年七迁。

不仅如此,在紫禁城还能经常和各部尚书打交道、认识各种有用的人,打入他们的圈子,跨越“阶层”。

纵然做京宦时穷苦,可一旦外放到了地方,那就是翻身把歌唱了。

拿曾国藩来说,1860年,他被任命为两江总督之后,基础工资155两,养廉银(类似于职位补贴)18000两。

若用购买力换算一下,那就是3631000元。

这与在京时的收入相比,那真是翻天覆地。

对曾国藩来说,纵然在京时,穷困无比。

然而若没有在京时历练的能力积攒的人脉,或许他永远也做不到两江总督的位置,更不可能有翻天覆地的收入变化。

果然,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那么,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关注我,不迷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奇... 众所周知帝王心太难测,伴君如伴虎的观念在古装影视剧中已经不难见到,帝王心也绝非一般人能够揣测一二的,...
原创 甄... 最近几年,各个国家之间的往来也是越发的频繁了,而且现在走在街上,很容易就可以看见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
原创 三... 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明太祖朱元璋以大明帝国开国名将冯胜为总指挥,新锐将领蓝玉为副总指挥,...
原创 燕... 现在我们很多人提到契丹族,都会想到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当时这个国家占据了宋朝十六个城池,一直牵制着北宋...
原创 李... 在很多人都向往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们仔细想一下,古代的那些诗人基本上都过着这样的生活...
原创 此... 一、宋江在李师师面前出洋相 自梁山108好汉大排名后,宋江便义无反顾地冲向“招安之路”。先是在重阳节...
原创 面... 提起朱元璋,世人对其褒贬不一。一方面痛斥其杀人无情,开国功勋大半没有善终,另一方面又感叹其治理贪官污...
原创 清... “三年清知府,十年雪花银!”,这是清朝官场中心照不宣的“官场口号”。为什么清朝那么多的人死磕“考公”...
原创 长... 贞观年间,长孙皇后肚子疼得呻吟不止,太医好一顿诊治毫无起色,赶紧请来神医孙思邈。谁料,皇后服了神医的...
原创 1... 老覃昨天在“覃仕勇说史”上发布了《林彪折戟沉沙,陈毅随口吟了首诗,许世友从叶帅口中听见,反复玩味》一...
原创 “... “珍妃之死”,只是因为支持光绪变法?这一点你可能还不知道! 提起珍妃,各位小伙伴可能会扼腕叹息,肤白...
原创 她... 雍正在位仅仅十三年,却有过三十多位嫔妃,这还是于史书中有记载的,算上那些不曾出现在《清史稿》的人,还...
原创 项... 项羽、韩信的成败,文化素养,心理历程不同,但在不同之后,双方具有相同的背景。先来看项羽。他以拔山之力...
原创 被... 孙膑出自兵法之家,和庞涓一起在鬼谷子门下学习,两人之间原本应该有深厚的情谊。但是自从庞涓在魏国当上了...
原创 详... 古代的皇帝和后妃们在宫禁中的服饰,基本上是由饱读经史的文臣们去详定和解释的。 中国古来的舆服制度卷帙...
原创 此... 此人才是隋唐第一猛将,天生神力,声如洪钟,实力碾压李元霸 隋唐时期,可谓是猛将如云,这些猛将在隋朝的...
原创 危... 春秋时期,齐国的孟尝君为相。他的食客有几千人。自从齐王因受毁谤之言的蛊惑而罢免了孟尝君,那些宾客们都...
原创 如... 喜欢三国时期这段历史的朋友自然对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非常熟悉。书中以刘备为正统,并且描写了一位堪称料...
原创 长... 长平之战,是赵国由盛转衰的开始,在这场战役中,因为赵王中途换将,导致赵括领导的四十多万赵军在和秦军战...
原创 此... 大家好,龙傲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探讨古代历史以及闲评文学作品。我们一起来探讨三国时期的这段历史。第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