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戚继光是如何进入明朝高层的?又是如何跌落的,晚年如何?
迪丽瓦拉
2025-07-03 11:32:37
0

戚继光,这位明朝中期杰出的军事将领,出生于一个世代从军的家庭。自明太祖朱元璋时期起,戚家便世代镇守山东登州卫,与倭寇进行了长达一百四十余年的抗争。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更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将领,曾担任山东总督,负责备倭军事,并奉诏入京担任神机营副将。戚继光从小便在军营中长大,耳濡目染,深受家族的抗倭精神和军事文化熏陶。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景通病逝,年仅十七岁的戚继光承袭了指挥佥事的世职。此后,戚继光参加武举,凭借过人的武艺和谋略,得到了朝廷的重视,被誉为“国士”。他勇略过人,志节高尚,在众多武将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明廷的“将才”。

戚继光的军事才能在年轻时期便得到了展现。他不仅武艺高强,更精通兵法,善于用兵。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戚继光被任命为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负责山东沿海的防务。他上任后,大力整顿军务,加强训练,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在他的带领下,山东沿海的倭寇侵扰得到了有效遏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保障。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戚继光升任浙江都司佥事,前往抗倭战事最为激烈的浙江地区。他发现当地的军队战斗力低下,无法有效抵御倭寇的侵扰。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戚继光决定招募新兵,并亲自训练,打造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军队。他选拔精壮的士兵,教授他们先进的武器使用方法和战斗技巧,并制定了严格的军纪,使这支军队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戚家军”。

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先后参与了台州之战、福建之战、兴化之战、仙游之战等大小十三次战役,取得了全胜的记录。他运用灵活多变的战术,屡次打败倭寇,将其赶出东南沿海。戚家军以严明的纪律和强大的战斗力,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成为了明朝抵御倭寇的中坚力量。

明朝中后期,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集团掌握着朝政大权,武将难以有所作为。文官们认为,动用武力是行政失败的体现,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经济、政治和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这种思想导致了明朝军事力量的衰弱,军队缺乏有效的训练和管理,无法应对倭寇的侵扰。

明朝的官制复杂,机构臃肿,各级官员互相推诿,办事效率低下。这种体制上的弊端,使得戚继光在推行军事改革时遇到了重重阻力。他提出的许多改革措施,往往因为文官的阻挠而无法实施,导致军事力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明朝以礼仪和道德来维持社会秩序,缺乏成文的法律条例。这种做法导致各级官员在处理问题时,往往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互相推诿责任。这种风气盛行,使得军队的管理和训练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军队的战斗力难以提升。

张居正是明朝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明朝的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戚继光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并取得抗倭的胜利,与张居正的支持密不可分。然而,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逝,戚继光失去了政治上的依靠,逐渐失去了朝廷的信任。

张居正去世后,明朝政府掀起了一场针对他的清洗风暴。戚继光作为张居正的亲信,自然受到了牵连。万历十三年(1585年),戚继光被弹劾与张居正关系密切,被贬谪外放。万历十五年(1587年),戚继光再次被弹劾,被革职回乡。

戚继光被革职后,生活陷入了困境。他多年征战,俸禄都用于资助军队,自己并没有多少积蓄。回到家乡后,他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只能依靠卖字为生。此外,他的弟弟戚继美也因受牵连而被革职,不久后便病逝。更为不幸的是,他的妻子也因贫困而与他离异。

万历十五年(1588年),一代名将戚继光在孤独中离世,享年六十岁。他的去世,标志着明朝军事力量的衰落,也标志着明朝抵御倭寇的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戚继光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身将门,英勇善战,为明朝的抗倭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却无法摆脱明朝“重文轻武”的政治制度,最终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的晚年生活贫困潦倒,令人惋惜。但他留下的戚家军和《纪效新书》等兵书,却成为了后人研究明代军事的重要资料,他的军事思想和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他是建国后第一所正规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更是高级知识分子里的佼佼者,由于成绩优秀而受到了国家的青睐,被...
原创 希... 人类历史上从不缺乏战争,说到底,整个人类的历史都是战争铺就,只不过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的生产力水平有...
原创 看...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商鞅 变法前的大辩论 商鞅想在秦国推行变法,秦国人都对此满不在乎。 于是商鞅便对...
原创 回...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神州大地上,新思潮与旧思想、外来侵略者与爱国主义青年等相互碰撞,同时各派力量...
原创 做... 1988年8月,大英帝国白金汉宫的宴会厅灯火璀璨,宛如白昼。伊丽莎白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正在此间与...
原创 为... 公元前257年,秦围邯郸已三年,邯郸危在旦夕,关键时刻,信陵君窃符救赵,拯危城于既毁,扶大厦于将倾,...
原创 诸... 建安十二年,与刘备交好的徐庶向其推荐了正在种地的诸葛亮。 这不是刘备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早在六年之前...
原创 历... 1398年6月30日,21岁的朱允炆在南京继位,是为建文帝。天道或许是公平的,朱元璋心狠手辣,残暴好...
原创 张... 前言 张学良是个风流倜傥的大帅,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争议。他有两位重要的女人,一个是原配妻子于凤至,...
原创 清... 公元1738年,发生了一件令人十分费解的事情。有一次,在乾隆主持的朝会上,一位性格乖张的亲王,居然当...
原创 康... 1. 1708年,康熙巡视塞外,带着太子胤礽,大阿哥胤褆、十八阿哥胤衸等8个儿子同行。 刚刚八岁的小...
原创 张... 中国的文物流失问题,从有海外贸易的那一天就已经开始了。到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这一段,流失情况尤为严重...
原创 硬... 一、 今天我们来聊李世民。 对于大唐来说,李世民实在太重要了,从某种程度上说,李世民在大唐创业初期挽...
原创 愉... 她啊,可是乾隆皇帝身边陪伴最久的妃子呢,做了妃子有整整47年。更厉害的是,她还生下了历史上特别出色的...
原创 姜... 前言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神话史中,《封神演义》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其间的故事线索错综复杂,人物关系丰...
原创 罗... 王伯当突围之后,孤身匹马,径直奔向燕山。不日便至,进城寻了个落脚之处,稍作歇息,王伯当便问那店主:“...
原创 从... 清文宗咸丰四年(太平天国子寅四年,1854年),在太平天国的国都天京(今南京)发生了一件大事。冬官又...
原创 秦... ——【·前言·】——» 秦始皇,这位被誉为“千古一帝”的伟大君主,不仅以他的雄才伟略统一了六国,结束...
原创 曾... 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但他杀戮过重,也为后人带来了灾祸,在民国和解放后,曾氏子孙出了很多近现代的名人...
原创 光... 1881年,光绪在后宫闲逛忽见一宫女姿容秀丽,拉到没人处就临幸。不料,忙活半天竟失败了。光绪无奈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