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35年初,北京黑云错结,大批士兵被调入皇城加强防备,太后张氏一脸忧色,在寝宫内来回踱步。大臣们被连夜叫起来,冒着寒风跪在乾清宫外,尚且年幼的太子朱祁镇被压抑的气氛吓得哇哇大哭,如此紧张的局面,皆因一桩围绕着明宣宗朱瞻基的迷案而起。
朱瞻基于公元1398年生于北京,幼年时因长相颇似祖父朱棣而备受宠爱,但他并未因此过上富贵生活。因为当时的皇帝朱允炆正在计划削藩,身为燕王的朱棣成为重点关照对象,一家人在严密的监视下战战兢兢度日。公元1399年,朱棣起兵南下,成功夺得天下,出于对朱瞻基的好感,便将其父亲朱高炽立为储君。
公元1424年,朱棣在北击蒙古诸部的过程中病逝,朱高炽登基称帝,朱瞻基顺理成章入主东宫。公元1425年,南京地区多有地震,闹得人心惶惶,朱高炽为了稳定局面,派遣朱瞻基去安抚百姓,自己则坐镇北京。在大臣们的支持下,停止劳民伤财的征伐,为受冤的官员平反,救济受灾地区。朱高炽本就患有重病,当皇帝后日夜操劳,耗干了最后一丝心血,于当年五月去世。
朱瞻基闻讯后,立即启程赶往北京,他的叔叔汉王早就想夺取皇位,便在半道设下埋伏劫杀他。朱瞻基早有防备,顺利化险为夷,一个月后顺利继承大统。汉王越想越不服气,当年朱棣起兵南下的时候,他经常作为先锋冲阵厮杀,战功显赫,朱棣曾亲口承诺要选他做继承人。在他看来,朱瞻基父子拿走了本该属于他的东西,他必须要抢回来,于是纠结部下兴兵作乱。朱瞻基亲自带兵平叛,汉王阵脚大乱,为了活命主动献降。
公元1428年,朱瞻基在北巡的过程中遭遇大批蒙古人,他随即率领数千精兵,分为左右两队冒着箭雨奋勇冲锋,亲手杀死数名敌军。蒙古人大惊失色,停在原地等待时机反击。朱瞻基抓住机会调来火枪兵密集射击,敌军瞬间死伤大半,慌忙逃走。他立即带兵追赶,将他们全部俘虏。
朱瞻基对敌人强硬,对忠臣良将却十分和善。有一次,他突然想和大学士杨士奇说一些话,完全可以将其传召到宫内来。但他考虑到杨士奇年老体衰,行动不便,便驱马赶到杨士奇府上吐露心声。当然,朱瞻基并非没有缺点,他曾经让人教太监识字,替自己处理政务,这样一方面可以牵制文臣集团,一方面也可以减少自己的压力,让自己有充裕的时间游戏玩乐。此举让太监开始介入权力斗争,直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宦官干政的祸患。
公元1434年底,朱瞻基突然患病,休养了许久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加严重。公元1435年初,他已经虚弱到无法下床走动,在将皇位匆匆传给儿子朱祁镇后,溘然长逝,年仅36岁。关于朱瞻基的死因,后世多有议论,大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个正值壮年的人为何会突然患病去世。还有他在南京时,是如何在一个月时间里赶到北京登基的,也让人疑惑。其中的疑云,历经600年也没人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真相或许将永远埋藏在历史的角落中。
朱瞻基是个十分有作为的皇帝,励精图治开启了一段富足盛世,为明朝的人民带来了幸福的生活。若是在位时间能再长一些,他必然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只可惜天妒英才,让他在雄心最盛的年岁停止了建功的步伐,令后人不禁唏嘘感叹。但这也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发展历程永远跌宕起伏,充满反转,如同一部精彩的小说,令人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