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问:大明江山能传多少代?刘伯温:万子万孙!后字字应验
迪丽瓦拉
2025-07-04 04:03:34
0

中国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没有一番本事是绝对坐不到这个位置上的。无论是斩白蛇起义的刘邦,还是黄袍加身的赵匡胤,都有着过人的才智策略,然后称霸一方,最终问鼎中原。他们虽是非凡,但还有一位的故事比他们更神奇,那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熟悉历史的朋友会说,刘邦也是农家出身,且同时代与他对立的是霸王项羽,这样的竞争难度丝毫不比朱元璋轻松,那为什么说朱元璋的故事更神奇?因为朱元璋不仅是他前期称帝之路神奇,他后续的巩固之路更是令人啧啧称奇。

朱元璋身边的大臣,尤其是从很早时候就跟着他的人,一个个的本事也不小。建朝后,有次朱元璋问:大明江山能传多少代?刘伯温:万子万孙!后字字应验。

粗看二人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现在有句话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能以前就有这样的说法,因为你看看朱元璋就知道了。1343年,濠州先是发生旱灾,次年又是严重的蝗灾和瘟疫。原本就困难的朱元璋一家,三轮劫难,让他失去了父亲、大哥和母亲。

在邻居的帮助下,朱元璋和二哥才找到一块能安葬父母和兄长的地方。迫于生计,朱元璋不得不与二哥和嫂子分开,各自生活。

刘基,刘伯温,明朝的开国元勋。他的少年时代相较于朱元璋可谓是一个地上,一个地下,虽不是什么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但至少是不用愁温饱,不用愁读书。刘伯温本就天资聪慧,在父亲的引导下更是融会贯通,小小年纪就成了父老乡亲口中的“神童”。

十四岁的刘伯温入府学读书,在差不多同龄的初学童生还只能捧书诵读,不解其意的时候,刘伯温已经能做到默读两遍并且背诵如流,甚至还可以根据文义,发表一些自己粗浅的见解。教学的先生以为刘伯温是以前读过这些文字,方换了一段,没想到还是同样效果。

三年后,刘伯温十七岁的时候,他来到处州,随名士郑复初学习程朱理学。郑复初有次拜访刘伯温的父亲时说,您祖上真是积德深厚,庇佑后世的子孙,这个孩子才学出众,将来必能光耀门楣!

刘伯温广读诗书,他涉猎的范围很广,儒家经典、兵家之书、天文地理等等他都是来者不拒,既能读书还能活学活用,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人。其次,在爱好方面他也能深挖,探究其中的原理,可谓是一个“全才”。

巧妙的回答

刘伯温的仕途坎坷多舛,也曾经经历过一段辞官隐退的岁月。1360年,刘伯温受朱元璋邀请到应天,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朱元璋委任他为谋臣,刘伯温针对当时的形势,向朱元璋提出策略,均被朱元璋采纳。

当时,陈友谅攻陷太平,意欲东进,气焰十分嚣张。朱元璋麾下的一些谋士劝朱元璋投降,还有一些劝朱元璋不要与陈友谅硬碰硬,先据守南京。此时,刘伯温虽然没有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朱元璋很清楚他心里一定有主意。

终于,刘伯温说,他认为现在的陈友谅如此嚣张跋扈,势必不会将他们放在眼里,而他们恰巧就可以利用这点,先诱敌深入,然后出击,争取将他们一网打尽。朱元璋对此十分认同,于是命令部下下去准备伏击。

刘伯温凭借自己临危不惧的冷静和过人的智慧与谋略,一次次帮助朱元璋解决难题。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年号“洪武”,刘伯温等一众功臣功不可没,朱元璋在中央陆续给他们安排官职。朱元璋将刘伯温比作的自己的子房,非常肯定他一直以来的功劳。

朱元璋本人对刘伯温的评价很高,后世对刘伯温的评价则更全面。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刘伯温的名气很大,还有人称他为“神算子”。朱元璋对此很感兴趣,也想试试刘伯温的本事。

有一次,朱元璋闲来无事,遂问刘伯温,你觉得这大明江山能传多少代?古人常说,“伴君如伴虎”,在君王身边一句话稍有不慎,则会酿成大祸,这在刘伯温身上也不例外。

刘伯温被这个问题唬住了,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紧张”两个字就写在脸上。朱元璋如此精明的人自也是看出了刘伯温的紧张,他也不催促他,耐心地等着他的答案。过了一会,刘伯温颤悠悠地说:“万子万孙!”朱元璋听后,不禁大喜。

朱元璋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明朝不过刚刚建立没几年,毫无疑问,这样的回答正中朱元璋下怀,他对此非常开心,只要想到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一手建立的政权可以在后世子孙手中传续百年千年,他心中的喜乐与骄傲就是藏都藏不住。

朱元璋大赏刘伯温,可是人称“神算子”的刘伯温,给出的答案的意思就如此肤浅吗?当然不是,只是朱元璋没有读出他话里的意思。

明朝,建立于1368年,覆灭于1644年,覆灭在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手里,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二百多年的统治历史。崇祯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孙子,照这么看,似乎是照应了当初刘伯温“万子万孙”的说法,真可以称得上是“神算子”。

美梦破碎,字字应验

一个政权最高的统治者总是贪婪的,有的四处寻觅长生不老药,渴望永远坐在龙椅上;有的天天祈福烧香,寻仙问道,求解自己的江山可以传承多久,朱元璋很明显属于后者。

刘伯温的回答是巧妙的,他用了一个看似很美好的答案正中朱元璋下怀,既给他一个美好的展望,又机智地解决自己当下尴尬和窘迫的局面。朱元璋心里的喜悦之情早就盖过了他可以理性思考的能力,因此他也不会细想刘伯温话里别的意思。

所谓的“字字应验”,不过是历史的必然结果。任何一个朝代都逃不过要被推翻的结局,社会达尔文主义阐明了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强者,永远是笑到最后的。

结语

有关朱元璋的故事还有很多,有关刘伯温的故事也还有很多。大明王朝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精神文化财富,与其说它见证了一段盛世,不如说精神之瑰宝永远不会消失。大明江山,将在白纸黑字上,继续它的传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秦汉三国时期列朝列国志】... 孙吴(十一):孙休 13.孙休 吴景帝孙休(235年-264年9月3日),字子烈,吴大帝孙权第六子...
原创 美... 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从来不会过时,曾经的四大美女尽管说谁都没见过,但是根据古人的描述能让人感觉到肯定都是...
原创 他... 1953年7月15日,中国第一座汽车厂,即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市西南的孟家屯附近奠基,三年后,...
原创 这... 在江西上饶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中,江先生家的老宅里隐藏着一个关于时间与传承的秘密。这个秘密,与一枚江西...
曾“被全国考古宠着” 今应聘敦...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2020级本科毕业生代表钟芳蓉发言。 7月3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公布了该院本科...
中华五千年,源头在哪里 □ 林颐 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这种内在的凝聚力是世界文明里独一份的。这是为什么呢? 一起追本溯...
原创 他... 1940年12月,在豫皖苏边区驻扎的我党新四军第六支队内部,发生了一场震惊全党的叛变事件,第六支队的...
原创 真... 《后出师表》,是诸葛亮第二次北伐之前给后主刘禅的上表,与第一次北伐前上表的《前出师表》相对应。但是很...
原创 7... 1979年是时代的重要转折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一年里中央高层发生了调整与变动,对汪东兴的调整...
原创 他... 前言 战乱年代,为了同胞不再遭受侵略者的残害,为了祖国大地不再遭受侵略者铁蹄的践踏,许多革命者勇敢地...
原创 假... 前言 在《水浒传》中,宋江最终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梁山好汉们的命运也随之改变。 但假如宋江坚持不接受招...
原创 “... “封侯拜将”是每一位中国男人的浪漫,也是每一位军人参军时的志向,自古以来如此。 新中国的首次授衔是在...
原创 为... 都是《三国演义》惹的祸。“显刘备近伪,状诸葛近妖。”演义、戏曲、评书(包括现在的讲坛、影视和网文),...
原创 刘... 刘伯温,一个千古之谜的人物,他的智慧和预言能力成为了世人称颂的对象。据说他曾经预测过许多事情,并以惊...
原创 此... 古代有很多的王朝,自然就有很多的皇帝。而这些皇帝并不是各个都是能心系天下完成大业的,甚至有些皇帝现在...
原创 兄... 朱元璋出身贫寒,推翻元朝统治建立了明朝。朱元璋是起义,从零开始建立了新的王朝,同样他一个人的力量,是...
原创 上... 上世纪末的黑帮大佬,带200名小弟灭外省黑帮,坐拥上亿资产 导语:说起黑帮,相信大家最了解的还是电影...
原创 探... 唐高祖李渊,我国历史上一位看似比较平平无奇的皇帝。 有些人看似很平常,其实他们很有野心,李渊就是一个...
原创 比...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大家好,我是大鹏,今天我来讲一下,汉代第一大侠晁错,背锅的故事。 汉...
欧洲如何破局“内卷”:文化、制... 第一层思索,欧洲人宛如虔诚的信徒,坚守劳动法的神圣殿堂,社会福利之网严密而坚韧。然而,当疑云缭绕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