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同心地标 | 南安郑成功纪念馆:追忆“开台圣王”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的不朽功绩
迪丽瓦拉
2025-07-04 05:32:42
0

郑成功,一个在中国人民心中如雷贯耳的名字,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写下驱逐外敌、收复台湾慷慨诗篇的爱国英雄、“开台圣王”。于今,郑成功爱国御辱、忠贞爱民的精神,已成为两岸同胞共有的文化记忆,其无惧危难、拼搏济世的凌云壮志更是百代相承。

在郑成功的祖籍地泉州南安,有一座富有闽南特色的纪念馆专门为他而设立。馆内珍藏大量珍贵的文物、雕塑、古籍,让人们可以近距离感受一代民族英杰驱荷复台、开发宝岛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走进郑成功纪念馆的序厅,一幅巨型壁画《郑成功接受荷兰殖民者受降仪式图》,再现了300多年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历史性的场景,也让人们回到那段跌宕起伏的岁月……

郑成功接受荷兰殖民者受降仪式图

1661年4月30日,晨光熹微之时,一支军队乘着海上大潮,强渡鹿耳门天险,悄悄登陆台湾岛。虽刚遭遇风暴和粮荒,但此刻,这支军队如初升的朝阳般,充满了坚冰可蹈的锐气。这便是郑成功所率领的郑家军。很快,侵占台湾岛上的荷兰总督揆一便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在发现郑军“神兵天降”后,他急遣荷兰军队迎战。可让他预料不到的是,在接下来9个多月的战斗里,这支虎狼之师对荷军发动多重打击,并将他们赶至绝境。在郑成功军队胜利的鼓舞下,台湾各地民众也纷纷揭竿而起,投入郑成功麾下。揆一见形势不利,慌忙派遣使节求见郑成功,企图以重利换取其退兵。郑成功义正词严地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揆一无奈之下乖乖签订投降条约撤离台湾。这一天,距离荷兰占据台湾岛,已过去整整38年之久。

正处在明末清初政权更迭的旋涡之下,是什么驱使郑成功跨上东征台湾的险途?

郑成功(1624—1662年),原名郑森,字明俨。其父郑芝龙青年时从事海上贸易活动。郑成功从小聪敏好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644年,20岁的郑成功到南京国子监学习,在对儒学的研读中树立了深厚的爱国思想。1645年清兵占领南京前,他回到福建。在福州,南明唐王隆武帝赐他明朝国姓“朱”,更名“成功”,因此世称“国姓爷”。

在郑成功出生之前,荷兰等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步伐已越来越紧。他们陆续占据台湾南部筑城居住,还不时引兵侵扰大陆沿海。1642年,荷兰殖民者的势力扩展到台湾全岛。

郑成功生活的明清易代、内忧外患之际,既是明政权加速衰败的时期,也是西方殖民者涌向中国的时期,还是明朝东南沿海的私人海上贸易快速发展的时期。中西之间发生越来越激烈的贸易战和军事对抗,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基于对抗清时局、海洋权益以及台湾的重要地位等的清醒认识,郑成功下定决定要收复台湾。早在1646年,郑成功就提出具有深远意义的“延平条陈”:“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这一主张旨在收复大明失地,也指向收复祖国神圣领土台湾,开辟海洋和商业,养兵富民,复兴中华。为此他作了精心准备,制定了周详计划。1661年,清帝新丧,南明衰微,郑成功在摸清了荷兰在台湾的兵力部署之后,审时度势,高举民族大义之旗,发出“勿以红夷火炮为疑畏,当遥观本藩鹢首所向”之训令,率25000大军、400余艘舰船集结海上,挥师入台。

横跨160海里、有“黑水沟”之称的台湾海峡,与有“海上马车夫”之称、拥有世界一流海军舰队的荷兰殖民者对战……东征的每一步都异常艰险。1661年4月,郑成功军队在台湾登陆之后,将荷兰殖民者围困在台湾城(今台南)和赤嵌城,切断两城与外界的联系,在海上击败荷兰的援军。最终在岛内同胞的大力支持下,围城数月,迫使敌人签订投降书。于是,就有了壁画所展示的历史性场面——1662年台南赤嵌楼前的广场,见证沦陷38年之久的宝岛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收复台湾后,郑成功提笔写下《复台》诗:“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其拳拳爱国之心及不畏艰险、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在寥寥数语间展露无遗。

在纪念馆中,与“受降图”相映成趣的是另一幅壁画《台湾人民热烈欢迎郑成功》,展示着郑成功及将士上岛后,台湾各族同胞箪食壶浆以迎的热烈场面。

台湾人民热烈欢迎郑成功

除了驱逐荷兰殖民者,郑成功还致力于宝岛台湾的开发和建设。他在台湾设府置县,健全行政机构,按照明王朝的体制进行设置和管理;抚慰台湾各族同胞,安排将士屯田垦荒,推广大陆先进农业生产经验,并明令禁止圈占当地人民的田地;改革赋税,奖励移民,积极发展海外贸易;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播,兴办学校,为台湾的初步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被台湾民众尊奉为“开台圣王”。

1662年6月23日(农历五月初八),在收复台湾的数月后,郑成功猝然病逝于台湾,年仅39岁。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今天,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入泉州市区,几乎都能一眼望见大坪山上骑着骏马、遥望海波的巨型郑成功塑像。顺着塑像的目光远眺,宝岛台湾隔海相望。凝视马上的郑成功,我们似乎还能感受到他心系祖国海疆的焦灼和期盼之情。

大坪山郑成功塑像

300多年来,两岸民众始终铭记郑成功开台复台的丰功伟绩。仅郑成功祖籍地南安,除了郑成功纪念馆,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成功墓、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延平郡王祠,以及南安水师寨、铳城楼、海上视师石刻、国姓井、郑成功碑林等许多与郑成功相关的历史遗迹,在社会各界的保护下焕发光彩,吸引两岸人民不时前来祭拜、缅怀。在台湾,也星罗棋布着与郑成功相关的文化场所,经常开展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活动。郑成功所代表的精忠爱国、拼搏济世、开放包容的精神内涵经过数百年沉淀,已成闽台两岸同胞共有的文化基因,深深扎根于民众的精神沃土之中,并将世代传承下去。

来源:《福建统一战线》编辑部、泉州市委统战部、南安市委统战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苏... 情报组织历来是一种神秘的存在,谈起情报机构,人们可能都知道美国的中情局非常地厉害,殊不知曾有这样一个...
原创 1... 李鸿章是晚清的一个传奇人物,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原本李鸿章作为一个小小的编修,或许一生都不会有机会成为...
原创 遵... 王稼祥的这一票,可谓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贵”的一票, 它深深地影响了红军的命运! 1935年1月,寒...
原创 非... 皇帝还需要帮人修车打工? 没错,来自非洲一个名为霍霍埃城镇地方的领袖塞法斯·班萨, 白天在德国一个修...
原创 外... 在中国近代史上,掠夺中国土地最多的,是沙皇俄国。要知道,在外蒙古独立之前,中华帝国和沙俄之间有着漫长...
原创 李... 前言 1965年7月18日的清晨,一架由卡拉奇国际机场起飞的波音707客机,迎着朝阳飞翔在祖国南部的...
原创 同... 清朝皇室所在的满族在明朝时期乃至后金时期称为女真族,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上,女真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建州...
原创 载... 每天不一样的:精彩!期待您的:关注! 从王爷到顾问:载涛与新中国的一段佳话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我...
原创 项...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中国历史...
原创 六... 六国虽知道秦国要灭了他们,但最终未能联合起来一举灭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利益诉求不同: ...
凉州大都督府:唐朝时期十三个大... 一、唐朝设立大都督府的设立背景: 唐朝时期,大都督府是地方军事的最高机构,负责统辖一州或多个州的军...
隋朝仅存在短短37年,却留下4... 前言 公元七世纪初,一个新的王朝在中国大地上悄然崛起。隋朝,只存在了短短三十七年,便如昙花一现般消逝...
原创 此... 在国民党中,有这么一号人物。 他的军衔虽然只是一名中将,但是因为长期担任蒋介石的身边护法,所以地位是...
原创 方...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花70万为日本...
“刺蒋者”华克之虎口夺食,设局... 1935年11月,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正式开幕。上午9时20分,百来名国民党委员在会议厅门前合影...
原创 梁... “梁大牙!你贻误战机!你有什么解释?”彭德怀拍着桌子愤怒地说道。 梁兴初低着头沉默不语。 “还说38...
“铁道游击队”队长原型是谁,建... 抗日战争史绝对是中国历史中,最值得后人铭记和反复歌颂的一段历史。 在抗战史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经典故...
福建平潭南岛语族文化艺术联展开... 新民晚报讯(记者 姜燕)日前,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迎来了一场文化盛事——“溯源·共赢”南岛语族文化艺术...
揭秘!秦始皇的銮驾到底啥规模?... 1980年,在秦始皇陵车马坑中出土了两乘青铜材质的大型彩绘车马,经过近8年修复,它们终于重现了昔日风...
原创 开... 开国上将毛遂自荐当部长,被康生刁难,毛主席:那你去当部长吧 1956年春天,一场关于中国原子能事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