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乾隆驾崩,和珅服罪,乾隆盛世宣告终结,嘉庆:这次该我说了算了
迪丽瓦拉
2025-07-04 06:02:44
0

声明:本专栏根据严谨史料写成,并非虚构类小说。

上文书我们正说到,随着乾隆朝末期吏治的进一步腐败,在乾隆朝末期,土地的兼并的现象越来越多。

这使得很多的小地主纷纷破产,土地资源向官僚阶级进一步地集中。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则饱受饥荒的折磨。

尤其此时国家的人口压力越来越大,使得粮食问题更加地凸显。

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是流民四起,纷纷离开家乡,往外地去奔生活。所以一时间,川陕地区聚集了上百万各地的流民。

此时,民间的秘密宗教白莲教趁此机会大肆宣扬自己的人人平等的思想,借机煽动流民起义造反,试图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这一场起义,从嘉庆元年开始爆发,一直持续到了嘉庆三年依然是没有任何被剿灭的征兆。

而这时候在朝廷中,虽然已经是新主登基,但是一切的军国大事依然由太上皇乾隆所把持。但是对于白莲教的起义,乾隆也是一筹莫展。

虽然乾隆费尽心力,但是依旧无法剿灭起义军,反而是越剿人越多。

另一方面,朝中的二号人物,“二皇帝”和珅,也在加紧自己的脚步,自从他给还是皇子的嘉庆送礼被拒绝的那一天开始,他就知道,一旦老皇帝驾崩,自己也就吹灯拔蜡了。

所以,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珅必须要放手一搏。

因此,和珅处处和嘉庆作对,利用乾隆来压制嘉庆,意图很明确,就是希望在乾隆的有生之年,可以将嘉庆扳倒。

而嘉庆也是在和珅的算计下接连吃瘪,虽然心中很愤怒,但是无奈朝中没有自己的人,而且太上皇对于和珅太过于信任,因此也没有办法发难。

终于在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驾崩,离开了人世。这使得嘉庆十分地激动,自己等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此时,虽然父皇去世,自己也十分地悲痛,但是在嘉庆的心中,更多的是一种舒畅,一种被压抑已久,而今终于得到释放的畅快。

他知道,如今的时刻,绝对不是自己悲痛的时候,因为有一件大事,自己必须马上去做。

那就是,铲除和珅。

和珅其实就是乾隆朝后期政治的一个必然产物,和珅身上的特点,完美地贴合了乾隆朝后期的特色,贪腐。

此时虽然乾隆已经驾崩,可是如果不能马上处理掉和珅的话,那么自己纵然是皇帝,但是恐怕自己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因为和珅在朝中的势力实在太大,实在是不好撼动。

因此,嘉庆在乾隆一闭眼,马上就下了亲政后的第一道圣旨,命令军机大臣和珅和福康安两人为乾隆守灵7天,这期间不准外出,以示诚心。

由于和珅和福康安都是乾隆最宠爱的大臣,因此这道圣旨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质疑。

值此之际,吏部给事中王念孙第一个上书新皇,弹劾和珅,并且列举了和珅的种种不法之事。

嘉庆看罢过后,内心十分地高兴,心想,这群大臣真的是墙头草,太上皇在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敢说话,如今太上皇一死,等不及的就跳出来了。

不过这也正是嘉庆需要的,可是只有一个王念孙是仅仅不够的,他还需要更多的人来为他造势。

当晚,嘉庆马上就给自己的老师朱珪下了一道密旨,让他接旨后三日内务必要赶到京城。然后紧急召见内阁大学士刘墉,商议如何处置和珅的事宜。

按照刘墉的说法,和珅在朝中党羽众多,皇上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否则一旦他缓过神来,后果则不堪设想。

对此,嘉庆十分的赞同。

然后嘉庆马上下旨,命令刘墉进入军机处,为首席军机大臣。

紧接着,嘉庆又召见成亲王永入宫,任命成亲王为九门提督,掌管京城卫戍部队,并命令成亲王马上率兵入宫,目的只有一个,切断和珅和外界的一切联系。

成亲王领命而去,自然不必多讲。

我们翻回头再说和珅,此时的和珅和自己的盟友福康安正在给太上皇守灵,对于太上皇的死,全国上下最为伤心的,恐怕就是和珅了。

因为太上皇这一走,自己就彻底的没有了靠山了。不过和珅对于自己的势力还是很清楚的,他知道嘉庆想动自己,还不是那么容易的。

不过,福康安毕竟是久经沙场的人,对于周围环境的变化,福康安的感觉比和珅要更加的敏感,他隐约的在空气中嗅出了一丝不祥的气氛。

因此对和珅说道:你我在此守灵,同外界完全失去了联系,不知道此时皇上在做什么,会不会对你我不利?“

和珅说道:“对此不必担心,太上皇刚刚驾崩,朝中的文武百官正在居丧,皇上不可能在此时对我们下手,待守灵7天完毕之后,我自有安排。”

福康安又说道:“我感觉宫中的氛围有些不对,我们是不是给皇上软禁了?”

和珅说道:“皇上手中没有一兵一卒,不可能软禁我们的,你放心吧,太上皇尸骨未寒,皇上不可能在此时出手。”

显然,和中堂确实是低估了嘉庆整治自己的决心和速度。

翻回头我们再说宫外,安徽巡抚朱珪接到皇帝的密旨之后,马上连夜起身,日夜兼程向京城赶来,一路上换马不换人,终于在三日内来到了皇帝的面前。

嘉庆一看朱珪到来,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因此马上将目前的情况向朱珪详细的诉说了一遍。

朱珪问道:“那么接下来皇上打算怎么办呢?”

嘉庆道:“朕这一次,决定彻底拔掉和珅这个毒瘤,请爱卿手持朕的密诏晓谕群臣,鼓励他们揭发和珅的罪行。一旦证据确凿,我们马上拿下和珅。但是这一切必须要快,务必要在太上皇出殡前完成,绝不能让和珅有还手的机会。”

于是朱珪马上行动,拿着皇帝的密诏四处活动。

而朝中的大臣,由于太上皇驾崩,而且嘉庆和和珅的关系一直都非常的紧张,因此他们也是在观望,想看看事态如何发展。

所以在见到朱珪手中皇帝的密诏之后,很多大臣当时就知道,和珅的末日到来了,因此也不再犹豫,纷纷的上表弹劾和珅。

仅仅两天的功夫,弹劾和珅的奏折便如雪花般飞到嘉庆的案头。

一时之间,朝中群臣纷纷攻击和珅,甚至把和珅比作曹操、王莽,指出他有篡夺皇位的野心。

这一下,刚刚掌控政权的嘉庆感到有点难以招架,不得不考虑接下来该怎么收场了。

因为,如果按照群臣的说法,和珅试图谋朝篡位,那么宠信了和珅一辈子的太上皇岂不就成了一个大昏君?那皇家的颜面何在。

同时,如果用这个罪名来治和珅,那么恐怕动静就太大了,可能会引起朝局的动荡。

因此,嘉庆有些犹豫,就在此时,直隶布政使吴熊光来到了京城。

这个吴熊光是个十分难得的人才,早在乾隆朝,乾隆就想重用吴熊光,但是被和珅所阻挠。

嘉庆为此特意召见吴熊光,嘉庆说道:“如今有人揭发说和珅有野心谋朝篡位,爱卿怎么看?”

吴熊光直言不讳的说道:“和珅贪腐,罪不容诛,但要说给他扣上一个谋反的帽子,臣不敢苟同。”

嘉庆问道:“为什么”

吴熊光说道:“但凡谋反之人,哪一个不收买人心,如今看到和珅倒台,朝中大臣没有一个真正的依附于他,如果他真的造反,那么又有谁会帮他呢?“

嘉庆又问道:“如此快速地处理和珅,是否有些操之过急呢?”

吴熊光答道:”和珅受到太上皇的格外恩宠,不思报效,却贪赃枉法,如果不从速办理,百官必然观望揣测,反而会徒生事端,皇上处理神速,是端正朝纲的大义之举。“

嘉庆又问道:“现在结案,是否妥当?”

吴熊光答道:“迅速结案,方能稳定朝局。”

因此,嘉庆不再迟疑,亲自拟诏,派朱珪到太上皇的灵位前拘捕和珅。

朱珪奉旨马上带兵杀入宫中。

此时的和珅正在为太上皇守灵,忽见朱珪带兵前来,不由得大惊失色,朱珪高声朗读嘉庆的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首席军机大臣和珅贪赃枉法,败坏朝纲,罪不容诛,兹将和珅革职查办。“

和珅和福康安都是听得目瞪口呆,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朱珪一声令下直接下了大狱。

和珅下狱之后,嘉庆又召回了先前被和珅排挤走的军机大臣董诰和王杰,命他二人官复原职,专门负责收集和珅的罪证。

在正月十三日,太上皇驾崩仅仅十天之后,嘉庆公布了和珅的20条大罪。

此处不再细说,反正哪一条都可以要了和珅的性命。

然后就是抄家,抄没和珅的全部家产,这里我们也不再细说,因为具体的数字很难有确定的说法,普遍认为和珅的家产在10亿两白银左右,但实际情况应该没有这么多。

然后就是如何处置和珅了,此时满朝的文武大臣都是群情激愤,纷纷要求把和珅凌迟处死。

为了慎重起见,嘉庆就此问题咨询了刘墉和朱珪,两人的意见都是一致的,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是先皇的重臣,而且对朝廷也算是忠心耿耿,因此请求皇上从轻发落。

所以,最后嘉庆决定赐给和珅一条白绫让其自尽。

和珅也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彻底完了,因此当看到朱珪和刘墉送来的白绫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犹豫,饮酒数杯,从容赴死。

至此,一代权臣,就此覆灭。此时距离太上皇去世仅仅十五天。

半个月的时间,一个人就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变成了阶下囚。可见人生一世,有的时候真的是爬得有多高,摔下来的时候就有多狠。

至此,和珅的覆灭,标志着嘉庆顺利亲政,大清朝正式进入到了嘉庆的时代,乾隆盛世,宣告结束。

现在我们回头来看,自从康熙继位到乾隆去世,前后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封建社会在这爷孙三人手中走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峰。

特别是在乾隆朝,中央集权获得空前的加强,可以说乾隆的每一次呼吸都关系到国家的走势。

在封建王朝史上,从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而乾隆在70岁之前却也是凭借自己的才能,把大清朝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但是就像我们前面说过的那样,他所建立的这一套体系,实在是太过于依赖于领导人个人的状态和能力,一旦这个核心的状态下滑,那么这套体系势必就会面临崩溃。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乾隆四十五年以后,大清朝的情况是每况愈下,国力是一日不如一日,这其实就是由于乾隆个人的变化所引起的连锁反应。

后世子孙,包括嘉庆在内,都没有人再能达到乾隆的高度,所以,大清朝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换句话讲,这个所谓的乾隆盛世,其实只是属于乾隆一个人的,在这个盛世的阴影下,是大清朝全体国民人权的丧失。

从未有任何一个时代的国民,生活得会像大清朝的子民这样的累,这样的麻木。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乾隆去世四十多年后,当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打开大清的国门的时候,臣民是何等的愚昧和麻木。

不过这就是这种体系下的必然结果,怪不得任何人。

可见事物的发展规律就是如此,盛极必衰,衰极必兴,任你何等的聪明才智,又怎么能够让历史的车轮倒转呢?

时至今日,英雄往事,不过皆为过往云烟,能够博君一笑,已然足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苏... 情报组织历来是一种神秘的存在,谈起情报机构,人们可能都知道美国的中情局非常地厉害,殊不知曾有这样一个...
原创 1... 李鸿章是晚清的一个传奇人物,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原本李鸿章作为一个小小的编修,或许一生都不会有机会成为...
原创 遵... 王稼祥的这一票,可谓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贵”的一票, 它深深地影响了红军的命运! 1935年1月,寒...
原创 非... 皇帝还需要帮人修车打工? 没错,来自非洲一个名为霍霍埃城镇地方的领袖塞法斯·班萨, 白天在德国一个修...
原创 外... 在中国近代史上,掠夺中国土地最多的,是沙皇俄国。要知道,在外蒙古独立之前,中华帝国和沙俄之间有着漫长...
原创 李... 前言 1965年7月18日的清晨,一架由卡拉奇国际机场起飞的波音707客机,迎着朝阳飞翔在祖国南部的...
原创 同... 清朝皇室所在的满族在明朝时期乃至后金时期称为女真族,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上,女真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建州...
原创 载... 每天不一样的:精彩!期待您的:关注! 从王爷到顾问:载涛与新中国的一段佳话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我...
原创 项...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中国历史...
原创 六... 六国虽知道秦国要灭了他们,但最终未能联合起来一举灭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利益诉求不同: ...
凉州大都督府:唐朝时期十三个大... 一、唐朝设立大都督府的设立背景: 唐朝时期,大都督府是地方军事的最高机构,负责统辖一州或多个州的军...
隋朝仅存在短短37年,却留下4... 前言 公元七世纪初,一个新的王朝在中国大地上悄然崛起。隋朝,只存在了短短三十七年,便如昙花一现般消逝...
原创 此... 在国民党中,有这么一号人物。 他的军衔虽然只是一名中将,但是因为长期担任蒋介石的身边护法,所以地位是...
原创 方...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花70万为日本...
“刺蒋者”华克之虎口夺食,设局... 1935年11月,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正式开幕。上午9时20分,百来名国民党委员在会议厅门前合影...
原创 梁... “梁大牙!你贻误战机!你有什么解释?”彭德怀拍着桌子愤怒地说道。 梁兴初低着头沉默不语。 “还说38...
“铁道游击队”队长原型是谁,建... 抗日战争史绝对是中国历史中,最值得后人铭记和反复歌颂的一段历史。 在抗战史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经典故...
福建平潭南岛语族文化艺术联展开... 新民晚报讯(记者 姜燕)日前,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迎来了一场文化盛事——“溯源·共赢”南岛语族文化艺术...
揭秘!秦始皇的銮驾到底啥规模?... 1980年,在秦始皇陵车马坑中出土了两乘青铜材质的大型彩绘车马,经过近8年修复,它们终于重现了昔日风...
原创 开... 开国上将毛遂自荐当部长,被康生刁难,毛主席:那你去当部长吧 1956年春天,一场关于中国原子能事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