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汉代士人群体,展现了汉代名士的哪些精神?
迪丽瓦拉
2025-07-04 06:32:43
0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士人所代表的读书人群体眼花缭乱。同为士人,有的贵为王侯,有的贱为匹夫。有建万世之业、立不朽之功者,充分实现了其人生价值。

当然,也有虽满腹经纶,却毫无建树者,一生默默无闻,身朽名灭,鲜为人知。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复杂的表象,人们对士人的探究源源不断,试图从士人的特点、所处的社会结构,以及士人本身的气节探讨古代士人群体。

有汉一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士人群体特点鲜明,并为后世士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基础。

一、汉初之士及其演变

士在两汉以前,并未构成社会生活的主导阶层,焚书坑儒更是对产生不久的士的一次重大打击。此后,士差不多沉寂了百余年。

汉初之士,是社会上没有什么根基的“游士”,数量既少,地位又低。

随着西汉社会的初步稳定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汉最高统治者逐步从重武将到重文臣,由轻儒贱儒至重儒用儒,有计划有选择地吸收儒士参加国家政权,以扩大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大量录用士参加政权。

西汉中后期,出现士族家族和士阶层,其产生的主要来源有三。一是统治阶级上层的勋戚之家,或延聘名师教授子弟,或遣子弟进入各级官办学校,转而成为习儒通才、世代以儒致仕的家族。

二是原以习儒传儒为业的家族,由于本人受征辟出仕或子弟通过考试进入仕途,又代代相传成为士族家族。

三是汉武帝以后,为了增加国库收入,开始改变汉初以来的抑商政策,允许商人出资捐官。

这一时期的士人有强烈的参政意识。他们的主体活动始终与社会连结在一起,而积极参与政治就是这一特点的具体反映。

孟子曰:“士 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

这是从士人出路职业方面对士人的概括。

因此,汉代士人绝大多数只从仕途方面寻找出路,甚至不论入仕与否,都会对社会政治表现出强烈的关怀。

这种关怀具体有两方面的倾向。一是积极投身社会,以天下为己任,入仕现时政权,参与政治讨论。

二是不进入政治旋涡,以政治的旁观者出现,批评政治弊端,议论得失,提供社会改革的方案。

士人对社会政治的关心,部分是为个人的切身利益,更多地是超越了个人和现实,表现为对社会未来和发展方向的终极关怀。

当这种关怀逐渐浓厚时,士人群体成为了社会的主导面。这时,他们迫切需要一个比较一致的道德标准来标榜自己,规范自己,以区别于社会大众。

于是,以孔孟仁义为核心内容的士的气节观臻于成熟。

二、汉代名士气节的构成

儒家经典教义的熏陶,汉代选官用人制度的政治塑造,汉代统治者刻意倡导的仁义纲常及对名节之士的大加褒奖,以及士群体在与外戚宦官的斗争中所形成的群体风范,使汉代的士孜孜追求于所谓名士气节或名士风度。

“仁”是孔子学说全部道德哲学命题的核心。“义”更为其继任者孟、荀所力倡,主张士应当具有“集义所生”的“浩然正气”。

至东汉中叶,清流士大夫均以节义自许,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如《后汉书·阿敝传》载:

“至以杀身灭家而犹为之者,何邪?君臣义重,有不得已也。”

因此,围绕“仁义”,汉代名士气节形成了独特的结构。其主要构成分为以下几点。

一是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注重实绩,廉洁自好,敦为循吏,用以风标天下后世。汉代士大夫恪守“士志于道”的儒家信条,多怀天下之志。如《世说新语》载:

李膺“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

二是奋发敢为,拼死抗争,轻生赴义,构成两汉名士节操的标志。

在与浊流的斗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清高节操的名士。他们不仅敢于上书皇帝,公然弹劾腐朽势力,而且通过清议,即“品核公卿,裁量执政”来大造舆论。

太学生也在其领袖人物刘陶的带领下,多次举行请愿示威,声援士大夫的政治斗争。

清流官僚在与浊流的斗争中涌现出杰出代表人 物:先有杨震等人与外戚阎显的斗争;继有李固等人与外戚梁冀的斗争;两次党锢之祸中,又有李膺、陈蕃、陈实、杜密、范滂等人与宦官的斗争。

而且,清流士大夫的死,往往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和特定的人生价值观,视死为荣。

轻生尚气是东汉士大夫名士气节中最具典型的特征之一,其中原因,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对此做出评价:

“盖其时轻生尚气已成习俗,故志节之士好为苟难,务欲绝出流辈,以成卓特之行。”

士大夫的拼死抗争,实质上也是阶级斗争在统治阶级上层中的反映。但是东汉的士族官僚与外戚宦官集团相比,在当时毕竟不是社会上最腐朽势力的代表。

他们所抨击的对象,是极端贪暴的当权外戚和大宦官,以及极不合理的时事弊政,在某种程度上接近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对于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政局能起到一种激浊扬清、伐恶扬善、催人亢奋、起而抗争的作用。因而得到人民“破家”相容的拥护,具有积极的社会进步作用。

三、士林风气之爱国主义精神

汉代名士的拼死抗争,给汉代统治阶级造成了重大冲击,成就了汉代士林中名士气节的积极影响。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爱国主义精神。

无论是士大夫的天下己任,还是轻生赴死,汉代士人群体的这种爱国精神,对华夏民族的爱国主义、民族英雄主义和近代革命志士起了巨大的激励作用。

汉代班超的“投笔从戎”,晋代祖逖的“中流击揖”,宋代岳飞的“还我河山”,陆游的“铁马冰河”,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均以东汉名节之士为榜样。

他们以此激励自己舍生忘家地进行斗争,已为论家所公认。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所写的《正气歌》,更是一首阐述儒家仁义,宏扬天地正气,集气节之大成,以名节自砺的千古绝唱。

维新运动代表人物康有为,在戊戌维新失败后写下了

“岂有汉廷思贾谊,拼教江夏杀弥衡。”

他以两汉名士贾谊、弥衡来激励自己继续斗争。

激进的维新志士谭嗣同,抱必死决心以图唤起国人的觉醒,坐等被捕,在狱中写下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他以东汉名节之士张俭和杜根来鼓励自己,从容就义。对于唤起国人投入反清革命斗争起到了极大的感召作用。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在《忆天问军中》一诗中,将东汉班超与屈原、岳飞相提并论,反映了作者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操。

中共党员、著名的革命烈士杨匏安,在就义前写给难友的诗中说:

“投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

他以汉晋历史人物的名节亏否,来界定自己的行动,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牺牲精神,亦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同志,不仅一生喜爱历史,晚年更酷爱东汉历史。

无论是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繁忙的国事政务之中,一部《后汉书》几乎随身携带,许多名篇都能背诵如流。在讲话、书信及文稿中撷取汉代典故,信手拈拾,比比皆是。

这绝不是一部《后汉书》写得如何精粹生动,而主要是名士节操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成了后人宝贵的精神文化源泉。

汉代的名节之士及其故事,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结语

当今世界,东方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日益引起世人的注目,研究和宏扬儒家文化的精华,正当其时,而仁义学说就是其中最主要的精华之一。

作为华夏民族精神的代表,汉代士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影响深远。在以史为鉴的基础上,我们更需要宏扬并继承这种民族大义,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

参考资料:

《汉书》

《后汉书》

《世说新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正... 女将秦良玉,如何力挫皇太极吓傻张献忠? 公元1629年,秦良玉接到命令,率兵奔赴北京阻击皇太极的突袭...
原创 明... 皇帝姓朱和老百姓杀猪吃猪肉有什么关系?在我们现在看来两者完全是毫不相干的事情,但在古代,这确实是关系...
原创 把... 如果说从制度上为曹操上位而铺路的大臣,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董昭了。董昭字公仁,是济阴定陶人。他被推举为孝...
原创 回... 在明代历史上,除了“靖难之役”燕王朱棣起兵将侄子建文帝赶下皇位这一不正常的皇位更迭外,还有一个著名政...
原创 抗... 1910年一群革命志士设计暗杀大清王朝的摄政王载沣,但因为行动泄密这群革命志士中有不少人被捕。其中一...
原创 1... 1691年,13岁雍正与那拉氏大婚,洞房花烛夜俩人正挽着胳膊喝交杯酒,雍正扭头见陪嫁女秀美,非要3个...
原创 “... “民族英雄”: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是千古奇冤还是罪有应得?明朝的袁崇焕,相信很多历史爱好者都不陌生,他...
原创 年... 说年羹尧4大特点,第一特点是杀人如麻,心狠手辣,屠杀江夏镇不留一人,连妇孺也不放过;第二大特点是贪财...
原创 1... 1843年,道光传召曾国藩,见他衣服打着补丁,遂大怒。岂料,曾国藩却说,每年俸禄只有129两,实在太...
原创 从... 引言 “逆袭人生”,是当今社会十分流行的一个词汇,意为在逆境中取得成功,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发奋图强...
原创 回... 【我虽姓钱,可我不爱钱!】 老话常说“富不过三代”,但是艾跃进教授曾经有一段关于“富过三代”的演讲,...
原创 西... 01 古龙在《大人物》里写道:笑得甜的女人,将来运气都不会太坏。 望见诸侯带着滚滚烟尘,从四面八方集...
原创 大... 一、从河东薛氏说起 公元614年,隋炀帝杨广坐在龙椅上,对着下面的群臣,正慷慨激昂的阐述:第三次征伐...
原创 1... 1900年,65岁慈禧一份诏书单挑所有列强。8天后,她慌了,立马拟电报想通电各省勤王。不料,电报被盛...
原创 上...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瞎扯一下,大唐才女上官婉儿,男女通吃的风流史。 武则天称帝,女权主义成了唐朝...
原创 张... 万历皇帝让张居正推荐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再三考虑,推举了礼部尚书吕调阳。吕调阳是嘉靖二十九年的进士,担...
原创 模... 隋炀帝杨广是史书上著名的昏君暴君,翻开史书,我们看不到隋炀帝的优点,即使有,史官也加了主观定论:全是...
原创 巴... 公元626年夏,太白经天,昼见长庚,“天下革、民更王”的谶语让皇宫里的大唐皇帝李渊惴惴不安。这时候太...
翔子:考古界元老早就做出震撼论... 近年来,关于黄帝及其家族的起源地问题,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认为,黄...
原创 隆... 隆裕皇后叶赫那拉•静芬是晚清的最后一任皇后,也是清朝的最后一个大姓。 慈禧太后是她的姑母,叶赫那拉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