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里有个叫宋襄公的,爱讲仁义,据说孔子的仁义礼就是从他这里得到的启发。宋襄公讲仁义讲到什么地步呢?
有一次,宋国跟楚国在泓水(约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打仗。两军隔水相望,宋军列好阵势后,楚军才开始渡河。
宋襄公他哥目夷说:“楚兵多,我军少,趁他们忙于渡河,队形散乱,打吧!”宋襄公说,“我们是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
楚军过了河,还没来得及布阵,目夷再次劝宋襄公进攻。宋襄公又说:寡人不忍心攻击没有布好阵的敌人。结果,楚军布好军阵后打得宋军满地找牙,宋襄公也受了重伤。
宋襄公的的例子说明一个道理,施仁义要看对象,对待敌人讲仁义就是对自己人残忍。如果您觉得宋襄公的例子不够深刻的话,大鹏这里还有一个讲仁义的例子。
开宝七年(974年)九月,赵匡胤发兵十万攻打南唐,后主李煜投降后写信命各郡县献城降宋。
江州指挥使胡则认为,书信的真伪难以分辨,不能轻易投降。于是在他的领导下,大家坚守江州,宋将曹翰打了好几年,也没打下来,并且死伤惨重。
一天胡则病了,想吃炖鱼,厨子做好之后给他端过去,胡则觉得鲙鱼做的不好吃,非要杀掉厨子。胡则的媳妇赶紧劝止,大家守城这么辛苦,怎么能为了一条鱼杀人呢?胡则一听,有道理,于是就没杀厨子,
按说这事就算过去了,但是厨子不这么想,为了保险起见,厨子连夜从城墙上放绳索逃了出去,并把城内虚实告诉了曹翰,还亲自带领宋军从依险而不设防的城西南角攻进城去。
曹翰攻陷江州后,展开疯狂报复,“遂屠其城,死者数万人,所掠金帛以亿万计”。同时,将胡则置木驴上,打算押赴刑场凌迟处死,但是胡则病后体弱,还没到刑场就死了,于是腰斩其尸以狥。
一念之仁落得家破人亡,只能说明胡则的眼光太差,讲仁义选错了对象。因为据大鹏所知,也有南唐也有人因为讲仁义而得到回报的。
王延政据建州期间,令大将章某守建州城,有手下因为没有按规定日期上报军情而当斩,但因章某爱其材,没有立即执行。
章某回到家后就跟妻子说起这事,觉得很难办。其妻连氏很聪明,暗地里派人给那个部将说:“你犯了死罪,赶紧跑吧。”并给了他川资路费。
部将投到南唐之后,混的不赖。后来此人带兵攻陷建州,进城前先规定,不能杀连氏一门。连氏知道后派人传话说:“建州百姓无罪,将军还是宽恕他们吧!要杀就杀我们夫妇。
那位将军也是仁义之人,于是命令士兵收起武器,一城百姓都得以保全。因此来说,只有对讲仁义的人讲仁义才会有好报,对不讲仁义的人讲仁义,一定会引来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