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64岁周作人出狱后,丰子恺向他伸出援手,周作人却骂他:浮滑肤浅
迪丽瓦拉
2025-07-04 15:04:28
0

1949年,64岁的周作人在监狱里待了3年,被保释出狱。51岁的丰子恺出于同情,为他提供了工作。岂料,周作人不领情,还诋毁说:“丰子恺的画,浮滑肤浅,我向来不甚赞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留在北方的文人纷纷南下。胡适见周作人不为所动,就以好友和老乡的名义给他写了一封信:你名气太大,又是鲁迅先生的弟弟,我们快一起走吧。

而周作人却把胡适的一番好意当成了驴肝肺,认为他“多管闲事”,随即在回信中简单写道:我家人都走不开。

周作人早年留学日本,回来之后从事文学研究,对日本文化特别推崇,而且他还有一位日本妻子。有了这些“保护伞”,周作人认为他继续留在北平搞文学研究绝对没问题。

事实证明这些都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最开始,周作人还能搞点研究,直到后来日本人为了让他“就范”,干脆派兵把他“保护”起来。

周作人顶不住了,1940年,他出任汪伪政府华北教育督办。

当汉奸后的周作人日子好过了不少,除了能自由自在的研究文学外,他还积极帮助日本人筹集钱款治疗伤兵,当然他从中也捞了不少好处。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周作人的好日子到头了,受到国民政府审判,进了监狱。

1949年,64岁的周作人被保释出狱。出狱后的他来到上海,饿着肚子在街道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大不相同了,自己往日风光也已不在,成了人人唾弃的汉奸。

一个文人,失去了名声,就等于被判了死刑。正在周作人万念俱灰之时,一家出版社找到他,决定出版他在监狱中写的七十二首《儿童杂事诗》。

周作人非常高兴:“有文化就是好哇!”这时出版社主编说:“你傻乐什么呢?要不是看在这些诗能配图,谁愿意出版你的诗啊。”

“配图?”周作人很疑惑,文人那股清高劲又上来了,有点不高兴了——我的大作怎么能配图呢?但眼下没办法,填饱肚子要紧啊。

主编没理他,自顾自地说:“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上海有名的漫画家丰子恺先生,人家不介意你是汉奸,觉得这些诗还挺有趣,就答应配图了……别说了,签合同吧。”

后来,丰子恺陆续为这些杂记诗画了六十九幅配图,在报纸《亦报》上连载,新奇的小诗再配上丰子恺的画,这种新颖的形式一下子吸引了读者,报纸得以大卖。

当然,读者并不知道这些诗是周作人写的。出版社看效果不错,又把这些诗和画汇成一册,重新出版,又迎来一波抢购热潮。

实事求是的讲,周作人的文采确实不错,丰子恺的画也很精妙。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丰子恺不嫌弃周作人的过往,才有了这次“珠联璧合”。

按理说,周作人应该感谢丰子恺才是,没成想,吃饱饭的他又开始飘飘然起来,在给朋友的信中评价丰子恺的画“浮滑肤浅”、“不懂滑稽趣味”,满是对丰子恺的讽刺和挖苦。

好在丰子恺是一位心胸宽广的漫画家,知道这件事后并没有跟周作人计较。

1961年,丰子恺接到翻译日本文学《源氏物语》的任务。当时周作人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只能负责一些《源氏物语》的校对工作,他十分不甘心。

在周作人看来,丰子恺仅仅在日本呆了十个月,是无法与自己这个“日本通”相提并论的,所以他并不满意这个安排,经常对别人发牢骚:丰子恺根本不了解什么是《源氏物语》。

其实从《源氏物语》本身出发,周作人说的是对的,丰子恺的翻译是用传统话本小说的方式来翻译的,注重“韵味”的表达,忽略对日本原文的直译。

但周作人不懂读者,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的广大人民群众,都非常喜爱丰子恺翻译的这一版既有日本“神韵”又考虑了中国读者特点的《源氏物语》。

抗战时期拒绝胡适,出狱、建国后之后讽刺、看不起丰子恺。周作人虽然是个大才子,但他为人处世的作风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民族大义和大是大非面前,周作人看似是迫于无奈的低头,实则是为了一己私利,当了汉奸。而丰子恺则是宁可带着一家人出去流浪,也不愿向日本人低头。两人的胸襟与气度是比不了的。

再者,丰子恺在所有领域中,最有造诣的就是漫画。他师从李叔同大师,而后又在日本游学,回国后又深入人民群众中去,他的漫画总是幽默风趣、深刻反映社会现象,还带有一丝诗意和哲理。

反观周作人就复杂多了,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又是汉奸文人,但也保护了一些文化财产和地下党。

其实,周作人之所以这么复杂和自负,就是因为他一辈子都是为自己而活,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大概就是对他最中肯的评价了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正... 女将秦良玉,如何力挫皇太极吓傻张献忠? 公元1629年,秦良玉接到命令,率兵奔赴北京阻击皇太极的突袭...
原创 明... 皇帝姓朱和老百姓杀猪吃猪肉有什么关系?在我们现在看来两者完全是毫不相干的事情,但在古代,这确实是关系...
原创 把... 如果说从制度上为曹操上位而铺路的大臣,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董昭了。董昭字公仁,是济阴定陶人。他被推举为孝...
原创 回... 在明代历史上,除了“靖难之役”燕王朱棣起兵将侄子建文帝赶下皇位这一不正常的皇位更迭外,还有一个著名政...
原创 抗... 1910年一群革命志士设计暗杀大清王朝的摄政王载沣,但因为行动泄密这群革命志士中有不少人被捕。其中一...
原创 1... 1691年,13岁雍正与那拉氏大婚,洞房花烛夜俩人正挽着胳膊喝交杯酒,雍正扭头见陪嫁女秀美,非要3个...
原创 “... “民族英雄”: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是千古奇冤还是罪有应得?明朝的袁崇焕,相信很多历史爱好者都不陌生,他...
原创 年... 说年羹尧4大特点,第一特点是杀人如麻,心狠手辣,屠杀江夏镇不留一人,连妇孺也不放过;第二大特点是贪财...
原创 1... 1843年,道光传召曾国藩,见他衣服打着补丁,遂大怒。岂料,曾国藩却说,每年俸禄只有129两,实在太...
原创 从... 引言 “逆袭人生”,是当今社会十分流行的一个词汇,意为在逆境中取得成功,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发奋图强...
原创 回... 【我虽姓钱,可我不爱钱!】 老话常说“富不过三代”,但是艾跃进教授曾经有一段关于“富过三代”的演讲,...
原创 西... 01 古龙在《大人物》里写道:笑得甜的女人,将来运气都不会太坏。 望见诸侯带着滚滚烟尘,从四面八方集...
原创 大... 一、从河东薛氏说起 公元614年,隋炀帝杨广坐在龙椅上,对着下面的群臣,正慷慨激昂的阐述:第三次征伐...
原创 1... 1900年,65岁慈禧一份诏书单挑所有列强。8天后,她慌了,立马拟电报想通电各省勤王。不料,电报被盛...
原创 上...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瞎扯一下,大唐才女上官婉儿,男女通吃的风流史。 武则天称帝,女权主义成了唐朝...
原创 张... 万历皇帝让张居正推荐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再三考虑,推举了礼部尚书吕调阳。吕调阳是嘉靖二十九年的进士,担...
原创 模... 隋炀帝杨广是史书上著名的昏君暴君,翻开史书,我们看不到隋炀帝的优点,即使有,史官也加了主观定论:全是...
原创 巴... 公元626年夏,太白经天,昼见长庚,“天下革、民更王”的谶语让皇宫里的大唐皇帝李渊惴惴不安。这时候太...
翔子:考古界元老早就做出震撼论... 近年来,关于黄帝及其家族的起源地问题,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认为,黄...
原创 隆... 隆裕皇后叶赫那拉•静芬是晚清的最后一任皇后,也是清朝的最后一个大姓。 慈禧太后是她的姑母,叶赫那拉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