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是红色基地,但这红色却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大别山自古以来都是战略要地,在任何的战争时期都不例外。
在上个世纪的战争中我军的根据地在大别山区,也是国民党奋力围剿的地区,蒋介石曾经多次派兵围剿大别山。
在国民党第四次围剿大别山时,还新设立了三个县,这三个县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有名的将军县。
大别山为何会如此重要?蒋介石新设立的三个县是如何成为将军县的,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自古以来,大别山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在解放战争中身为我党根据地的大别山曾经多次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
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大别山成为两党相争的地方呢?其实,大别山是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的。
我党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大别山区幅员辽阔地广人稀,而且远离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中心。
而且在我党将大别山作为根据地之前,大别山的老百姓总是吃不饱穿不暖,时不时地还要受到土匪强盗的骚扰。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群众的革命情绪是非常浓烈的,刚好适合我党早期的发展和扩张。
而且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的交界处,可以俯瞰中原,地势险要,进退自如,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更有利于我党保存实力。
不仅如此,大别山区易守难攻,就算国民党想要进攻,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拿下,因此大别山对我党来说就是占据了天然的地理优势。
不仅如此,大别山区地广物博,人杰地灵,出过很多的忠勇信义之辈。而且这里的人民群众深明大义,有着尚武的民族精神和气节,这正是我党最需要的。
当时我党正处于艰难发展的时期,所以大别山的这种民风非常适合党的发展,而且大别山区的马克思主义早就在1920年得到了传播和发展,在金寨还建立过马克思主义小组。
当时的大别山需要的就是一股斗志,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人民群众需要一股活下去的斗志,而这种斗志只有我党才能给。
因为,国民党一直忽略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但我党却甚至只有依靠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才能够取得胜利。
于是,在大别山成为我军的根据地后,我党便把当地的人民群众组织起来,经常宣扬红军的思想,并且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从1929年开始我军就带领着人民群众在大别山区进行了多次起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响应和支持。
我军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就组建了多支红军队伍,一共有两千多人参加了红军,这为后来的红四方面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党在进入大别山区后就进行着迅速的发展,在1930年的时候,我党在六安、霍山等地发动了农民起义,这是我军进入大别山以后的第六次起义。
在这几次大大小小的起义中,大别山区孕育出了人民的红军队伍和革命火种,革命的风终于在大别山区慢慢燎原。
当时的大别山区被马克思主义渲染了大地,人民群众也都支持红军的发展,眼看着红军队伍越来越壮大。
我军就是因为国民党的围剿和骚扰,才找到了大别山区这么一个远离国民党政治中心的地方进行发展。
可是发展的势头太过于猛了,蒋介石看在眼里,又怎么可能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呢?那面对蒋介石的围剿,我军会怎样应对呢?
在1930年6月,我党在大别山区创建了鄂豫皖根据地,本以为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可没想到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坐不住了。
蒋介石将鄂豫皖根据地视为眼中钉,想要尽快除去,于是他开始朝着鄂豫皖根据地调兵遣将,为的是能够将这里的红军彻底消灭。
才到30年的冬天,蒋介石就对着我军的根据地进行了强烈的进攻,试图将我军的发展扼杀在摇篮里。
可是,蒋介石没有料到的是,在这些年的积累和发展中,我军在大别山区已经有了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英勇善战的红军队伍。
在经历 过一段时间的激战之后,以国民党反动派的失败而告终,因为这次失败蒋介石还大发雷霆。
在几次的围剿失败后,蒋介石更加害怕红军强大起来了,不断地想办法组织我军在大别山区的发展。
终于,蒋介石还是忍不住第四次出手了,这一次他派遣了比之前更加强硬的队伍,一共派出了26师和五个旅的兵力。
不仅如此,这次围剿蒋介石亲自在武汉坐镇,成立了一个司令部,自己亲自担任总司令,看来这一次蒋介石是势在必行想要将我军铲除。
那我军将会怎样面对这来势汹汹的第四次围剿,蒋介石的目的到底能不能够达成呢?
本来面对蒋介石数倍兵力的围剿,我军就已经是压力巨大,不曾想这个时候还出现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所以,当时我军不但要面对国民党这个劲敌,还要面对内部的斗争和压力。
当时张国焘作为鄂豫皖根据地的主要负责人,在面对内部问题的时候不严肃处理,而是任其发展,在这其中还夹杂着一些个人恩怨。
在面对国民党的围剿的时候,张国焘更是离谱,在刚开始作战的时候他不把敌人放在眼里,一味地轻敌,导致我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不过好在,我军在鄂豫皖根据地一直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而且大别山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跟敌人打了几个回合后,也没让敌人钻了空子。
可是敌人的进攻不断地进行着,我军内部的斗争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很多将领不能够上战场,却被张国焘下令关了起来。
另一边,蒋介石开始做着最后的进攻,还给出了非常诱人的条件,蒋介石宣称谁能够先拿下金寨,谁就能够获得金寨的自治权,并且还用此人的名字命名。
这样的命令一下,国民党内部像是被打了鸡血,一下子战斗力爆棚。尤其是卫立煌,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为了能够抢先占领金寨,带着部队马不停蹄地赶往。
而这个时候的蒋介石正坐在武汉的指挥部里哈哈大笑,在卫立煌开始行动的那一刻开始,他就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但是,这还不够,蒋介石准备在此基础上再添上一把火,他将这个消息传遍全军,让所有人展开竞争。
不过,这次竞争算是卫立煌领先了,卫立煌在带领着队伍突破层层关口来到金寨后,立马就与我军交上了火。
卫立煌的队伍有着精良的装备,而且兵力是我军驻守在金寨的数倍,虽然我军竭尽全力,但最终还是让卫立煌占领了金寨,虽然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卫立煌占领理论金寨以后,蒋介石不仅派人奖赏了他许多的金银财宝,还兑现了之前的诺言。
但是金寨本身只是一个镇,蒋介石承诺的是一个县,于是他便将金寨周边的一些村镇划分到金寨,并且以卫立煌的名字命名,简称“立煌县。”
在卫立煌拿下金寨,并且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后,国民党内部刮起了一阵风,都想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县,于是开始了激烈的竞争。
在1932年10月,身为此次剿共副总司令的刘峙采取了并列推进、步步为营的战术多次与我军进行交战。
在与刘峙的交战中,我军伤亡惨重士气低落,最后只能向着陕南川等方向进行转移,到其他的地方建立根据地。
在此之后,刘峙带兵占领理论光山县的南部,蒋介石看着自己的这个招数如此的管用,于是他在刘峙占领光山县后立马就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也是照例划分出一部分地方,以刘峙的名字进行命名,为“经扶县。”
看着蒋介石一次一次地兑现承诺,国民党内部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加入这场战争,于是都争相想要先到达最后一个目的地,这个地方便是湖南省东北部的山区。
这里是最先进行打土豪分田地的地方,也就是最先闹革命的地方,所以这里的人民群众基础是非常雄厚的,因此这里也是蒋介石最为看重和介意的地方。
人人都想作为最先到达这个地方的,可是最后竟然都差不多是在同一时间到达这里,最后也成功地攻下了这块根据地。
这样一来,以名字命名的方式当然就不可行了,于是蒋介石再三思考后,决定采用当地礼山之名命名这块新划出来的地方,成为“礼山县。”
这就是蒋介石在围剿了鄂豫皖根据地后,新设立的三个县,那么这三个县后来的发展是怎么样的呢?
蒋介石在鄂豫皖地区新设立三县,其实无非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我军曾经的根据地进行分而治之。
蒋介石以为这样一来,就能够将红军在这些地方建立起来的群众基础彻底瓦解,从而达到自己的统治目的。
只可惜,蒋介石的这个意图并没有因此就实现,因为党和人民多年培养出来的军民之情是不可能就这样轻易消散的。
虽然蒋介石的队伍一直驻扎在大别山区,但是在大别山区的红色精神却一直没有倒下,他们相信迟早有一天红军还会回去。
这一天并没有让他们等多久,在解放战争过后,大别山区又重新回到了我军的手中,这里的人民都在为此欢欣鼓舞。
但是国民党反动派在这里盘踞了多年,还有当初以人名命名的三个县城又将何去何从呢?
1947年刘邓大军全力挺进大别山,解放了立煌县,这个时候就有人认为,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还沿用立煌为县名不合时宜。
于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 下,我军进行了仔细地思考和研究,决定将立煌县改为“金寨县”,以此来纪念金寨县曾经的革命事迹,并且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在这之后的便是经扶县了,在全面解放这个地方后,改名字的要求同样提上了日程,由于当时的县政府是在新集镇,于是便想到了新县这个称呼。
“新县”既有欣欣向荣之意,也有纪念革命之意,在报给上级领导不久后,新县的名字就正式定了下来。
新县在红军发展的初期有着巨大的贡献,还一度被称为红四军发展的摇篮,是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地。
除了经扶县和立煌县以外,礼山县也是当时蒋介石新设立的三县之一,只不过是用当地的山名来命名的,那么这里会不会也要改名呢?
当然,在解放了礼山县后,第一件事情依旧是改名,礼山县曾经也是鄂豫皖根据地的核心地之一,无数的革命先辈曾经在这里奋斗。
为了能够体现礼山县的红色历史,同样也表达出礼山县人民不断地奋斗之意,正式更名为“大悟县。”
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新县则是位于大别山的腹地,大悟县如今划分为湖北省孝感县管辖之地。
但是无论他们位于哪个省,他们都有着一段共同的历史,都曾经是鄂豫皖根据地其中一员,还在解放战争后被誉为“将军县”。
如今虽然解放战争已经过去多年,但是,只要你前往这几个地方,依然能够看到很多红色文化,依然能够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
现在很多地方都有着红色旅游路线,但是大别山区的红色旅游景点别具一格,只因为这里曾经是我军的鄂豫皖根据地。
有人说大别山和井冈山是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两座山,实际上也是如此,在战争时期大别山区人才济济,为我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而如今,三个将军县的存在依然能够让我们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忠义之心,依然能够感受到革命的熊熊烈火。
来自:
[1] 中国国民党大别山地区县党部的建立 程少明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2] 大别山苏区三县名称的由来 徐德瑞 文史春秋2022年09期
[3] 三个“将军县”的特殊由来 2023-03-02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胡遵远
[4] 中国十大将军县,为何基本处于这两大老区?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