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为朱棣守丧期间与妃嫔亲热,大臣进谏,却差点被他害死
迪丽瓦拉
2024-06-29 04:02:20
0

原标题:明仁宗为朱棣守丧期间与妃嫔亲热,大臣进谏,却差点被他害死

洪熙元年,明仁宗朱高炽去世前气愤地对夏元吉说,李时勉这厮在朝堂上大肆侮辱我。他越说越气,胸中越来越闷,夏元吉急忙劝解。当晚,明仁宗就去世了。

李时勉是明代有名的学者、官员。相对于后者来说,他学者的身份更多一些。他但凡行事,往往是从国家、天下、大义的角度出发,很少顾及对方的感受。不管是对大臣,还是皇帝。所以他不知不觉就得罪了人,或者犯了事。用古人的话这叫性格耿直,用现代的话这就是书呆子,不通人情世故。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这祖孙三代皇帝都曾被他气得火冒三丈过。到明英宗时,太监王振专权,他又因为言行得罪王振,差点因此丧命。《明史》称他:“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那李时勉究竟说了什么让朱高炽如此生气呢?

明宣宗即位后听说李时勉得罪了先帝,勃然大怒,命人将他捆缚带来。李时勉被押解至宫中后,明宣宗严厉地质问道:你究竟跟先皇说了什么?速速交代。李时勉顿首答道:臣告诫先帝,居丧期间不应该与妃嫔发生关系,不应该让太子远离身边。随后他又说了一些事,应该不太紧要,所以史书中未曾记录。说至第六事时,李时勉急切之下忘记了。明宣宗听后态度逐渐缓和了下来。他觉得这些字字在理,父皇怎么会如此生气呢?他想看看当时奏疏的原稿,但是李时勉说草稿已经烧毁了。至于宫中奏折存档,应该是被明仁宗一气之下毁掉了。

其实,明宣宗毕竟不是当事人明仁宗,他弄不清楚明仁宗生气的那个点。史书着重记录了李时勉交代的前两点,说明这是重点。

首先,李时勉指控明仁宗在为父皇朱棣守丧期间与其他的妃嫔发生关系。

皇帝或者皇后去世,依照儒家的礼制,太子本应守丧三年,但是这于国事不便,于是古代帝王便创设了以日易月的折中方案。也就是守丧三十六天。当然,也有的会因时简化,比如二十七天。开创这一先例的是汉文帝。当然这只是针对皇家。至于百姓父母去世,仍然要守孝三年。守孝期间,不得与妻妾同房,这是明确写入《大明律》中的法律规定。

而一直被后世极力称颂的明仁宗却连一个月的独守空房期都耐不住。明仁宗好美人,这在明朝也是出了名的。他在当太子时就已经有些放纵了,何况徐皇后、明成祖相继去世之后,更没有人可以管得了他。他被压制的本性在他登上皇位后终于肆无忌惮地爆发了。明宣宗之所以听了李时勉的供词没有生气,是因为他很清楚老爹的脾性,无法反驳。李时勉不是在污蔑,而是在陈述事实。

明仁宗去世时,当时有一位官员名叫陆釴正好在宫中,他曾向宫中的一位雷姓太监询问过明仁宗的死因。雷太监小声地告诉他:“阴症也。”温功义在《明代的宦官和宫廷》一书中解释说,阴症多与圆房之后着凉,或者事后吹冷风、喝冷饮等有关。这足可见明仁宗对于床第之事的疯狂。

在明仁宗四十七年的人生中,他一共生有十子七女。长子朱瞻基是1399年所生,小儿子朱瞻埏是1417年出生。也就是说,明仁宗在差不多十八年里生了十七个孩子。再算上怀孕的概率,明仁宗的荒诞就可想而知了。这还是大概的估算。

明仁宗也知道这个爱好是他的弱点。人往往最怕被人揭短,所以他才会恼羞成怒。

其次,李时勉指控他不应该让太子远离左右。

明仁宗其实还是喜欢以南京为都城,加上当时经常发生灾异,他便命太子朱瞻基亲自前往镇压。大臣建议还是派亲王为好,但是明仁宗却坚持让朱瞻基去。明朝历史上除了明仁宗之外,基本上没有皇帝让太子太过远离自己或皇都的。朱标虽然被朱元璋派去考察过陕西一带,但这是临时差遣的。朱棣北征蒙古时并没有带朱高炽,但是他却是留守都城。太子不离皇帝或都城太远,一是为防止太子出现意外,一是防止皇帝出现意外时太子远在异地,会导致王朝动荡。明仁宗朱高炽虽然想迁都南京,但是明朝的中央机构都在北京,朱瞻基到南京也只是守着个空壳。后来明仁宗突然去世,太子朱瞻基就曾遭到过汉王朱高煦的截杀。

李时勉这样堂而皇之地指责明仁宗,在明仁宗看来,这个逆臣是不是希望自己猝死啊?明仁宗刚刚登基,他还想着好好享受呢,李时勉这样暗示,他自然非常生气。而派太子至南京,表面上虽然堂而皇之,但是却像是在将朱瞻基流放,其中总是有一些阴谋味道。后世学者分析说,是朱瞻基命太监下毒谋害了明仁宗。虽然说法欠妥,但是二人之间应该产生了某些不为人知的矛盾。这同样是不可触碰的禁忌。

另外,明仁宗虽然看起来很仁慈,但是他的性格跟朱元璋、朱棣很像,都是刚愎自用,不喜欢别人质疑自己的决定,尤其是来自大臣不加遮掩地指控。

明仁宗在收到李时勉的奏疏时,勃然大怒,当即命侍卫用金瓜砸向李时勉。他三根肋骨被折断,抬出去时都奄奄一息了。后来李时勉存活下来后,仁宗又借故将他关到了锦衣卫中大刑伺候。如果不是正好有相熟的锦衣卫千户帮忙,他可能都无法活着走出去。李时勉命还是很大的。而明仁宗的德行其实与仁并不相配。

明仁宗很胖,加上纵情过度,他本就虚弱,血压应该也会太低,再经李时勉这一气,脑出血而亡也是可能的。古人也分不清楚症状的不同,所以下了个外邪入体的判断。

(参考《明史》、《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病逸漫记》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和... 好的,我会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细节并改写每段,整体字数变化不大。 --- 在大清两百多年漫长...
原创 朱... 朱元璋临终时,提出了一个极为残酷的要求:他希望自己的所有妃子都能陪葬。然而,没想到的是,他年仅三岁的...
葡萄酒是“舶来品”?从110粒... 在现代社会的餐饮行业,葡萄酒是最受欢迎的酒精饮料之一。商场店铺陈列着产自全球各地的葡萄酒,红的、白的...
荣禄墓被打开,世人方知:其外孙... 文|云初 编辑|云初 前言 清晨,冬日北京郊外,雾气沿着地平线涌动。 一台施工挖掘机停在昌平一处山...
原创 日... 一提到日本天皇家族,大家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他们号称“万世一系”,血统纯净得仿佛来自神界。 确实,天皇...
陈先红:这是一个公共关系学术研... 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陈先红教授致辞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陈...
原创 百... 满清治下的中国是否真如一些影视作品所展现的那样光鲜亮丽?这个问题不能仅凭影视剧中帝王生活的奢华画面来...
河南安阳内黄:推开“记忆之门”... 近日,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打卡档案馆请听档案说”档案馆开放活动火热开启,众多市民群众受邀走进这座承载...
原创 岳... 在清朝初期,八大铁帽子王中,有两个郡王爵位完全来自代善家族,这个家族堪称大清的第一王族。第一个是多罗...
9月3日,天安门举行盛大阅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宣部副部长胡和平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原创 “...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毛主席在兴奋和激动之余,挥毫写下这两句诗句,铿锵有力,气吞山河,生动...
十分冷淡存知己,到上海武康路看... 张充和(1914年—2015年)曾被誉为“民国最后一位才女”,1950年代后,她在海外传授书法和昆曲...
原创 诸... 三国时期,蜀汉衰败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了足够的猛将。刘备从荆州带来的那批精兵强将,随着年岁渐长,逐渐...
原创 周...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被描绘成一对冤家。周瑜多次设计陷害诸葛亮与刘备,但每次都被诸葛亮巧妙化解...
原创 三... 1950年,黄朝天在指挥部里焦急地走来走去,心情难以平静。他不断地问通讯员,前线是否有任何新的情报,...
原创 1... 1975年国庆节过后不久,毛主席收到了华罗庚的一封长信,信中透露了华罗庚的个人感情与思考。此时,毛主...
原创 为...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欢迎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将能够持续接收到类似内容,同时也能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
原创 胆... 在经历了无数艰苦战斗之后,终于在毛主席的卓越领导下,新中国迎来了成立的曙光。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不仅...
原创 作... 好的,我会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每段原意不变,同时加入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以下是改写后的版本...
原创 一... 1957年12月的一个深夜,张云逸大将收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信件。这封信来自一位军官,信中的内容让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