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岳飞
公元1127年,蛮荒之地刚刚崛起的金兵突然南下,直取东京,北宋的太上皇宋徽宗和皇帝宋钦宗皆被掳走,整个北宋皇室几乎被一勺烩,东京的百姓、大小官员也都成为了金人的奴隶。宋朝百姓国破家亡,群龙无首。直到康王赵构也就是后来的宋高宗逃回南方,被众人立为皇帝,建立南宋,这才让已经灭亡的宋朝再次焕发新枝。
在靖康事变时,宋朝的很多将门子弟都战死沙场。为了抵抗金兵,南宋初期宋高宗不得不启用了许多出生寒门的青年将领如岳飞、韩世忠等人,这其中以岳飞的统帅能力最强。即使是武力强大的金人,也不得不承认“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岳飞的带领下,南宋不但转危为安,还一度北伐打到黄河边上,收复了郑州、洛阳等地。眼看一雪前耻,恢复故土指日可待,众多流离失所和被金人奴役的百姓们都望眼欲穿,渴望王师早日北定中原。可历史却给他们开了一个玩笑,南宋朝廷向金人割地求和,俯首称臣。岳飞也被南宋朝廷用12道金牌急召,然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风波亭中,宋朝的复兴之路戛然而止。而一手操作、陷害岳飞的就是当时的宰相秦桧。秦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作为南宋宰相为什么要陷害忠良呢?
青年才俊,才华横溢
秦桧为江宁人,他的父亲也曾任职县令,所以他家虽称不上名门望族,大富大贵,却也是小康家庭。秦桧自小聪慧过人,在25岁的时候就参加科举,进士及第。之后在东京汴梁为官,曾先后担任学正、御史等官职。为官期间一直是兢兢业业,名声很好,受人尊重。而且他非常善于书法,写得一手好字,此时的秦桧可以说是一名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
反对求和,坚决主战
在秦桧36岁那年,金人入侵,长驱直入,眼看东京汴梁危在旦夕,朝中君臣都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此时的朝廷分为了两派:一派是以张邦昌为首的投降派,他们认为应该赶紧向金人投降,割地求和,这样方可保存东京汴梁。另一派则是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他们认为大宋根基尚在,其它地区的勤王军队已经在路上,而金兵却因为补给不足,已是外强中干,朝廷应该坚守东京,等待援军,然后一同击败金兵。此时的秦桧就是坚定的主战派中的一员。然而,当时的皇帝并没有采纳主战派的建议,而是向金兵求和。可惜的是,金人并不满足于此,在议和之后仍然继续进攻东京汴梁。而不修武备,自以为议和之后就高枕无忧的朝廷君臣们猝不及防,很快汴梁城破,金兵入城,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北宋皇室与大臣皆被掳走,这就是历史上最悲伤的靖康事变。当时,秦桧也是被金人掳走的一员。
金人为了继续控制宋人,于是扶植投降派张邦昌做傀儡皇帝。在金人的刀下,北宋众大臣皆噤若寒蝉,只有秦桧站了出来向金国抗议。并且在被金人俘虏北上的路途中,秦桧一直对被俘二帝十分照顾,关怀备至。此时的秦桧,可以称得上是铁骨铮铮的忠良贤臣,他忠贞不屈的名声也很快传播开来。他甚至引起了当时金国皇帝的弟弟的重视,对他很是器重。
返回南宋,成为宰相,陷害忠良
宋高宗建立南宋后的的第四年,金人将一批北宋旧臣放回,秦桧就是其中一个,此时的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满腔热血的主战派了。他回到南宋之后,与宋高宗是一拍即合:都不想打仗,只想偏安一隅,很快秦桧就被封为高官。之后10余年,在官场争斗中,秦桧不但大获全胜,官至宰相,还深得宋高宗信任。但是随着岳飞等青年将领多次北伐大胜,武将在朝廷的地位愈来愈高,这便引起了作为文臣,向来“重文轻武”的秦桧的嫉恨。而岳飞“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计划也受到了宋高宗的忌讳,再加上秦桧本身在被俘的三年就已投降金人。所以当岳飞一路凯歌、摩拳擦掌准备彻底恢复故土的时候,在宋高宗的默许下,岳飞被秦桧害死。谁也没有想到,当年那个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贤臣大夫秦桧会活成了他曾经最讨厌的人张邦昌的样子,不,他比张邦昌还要恶毒、卑鄙。
岳飞死后,其他主战将领也都受到了朝廷的打击,在秦桧的主持下,南宋向金国俯首称臣,割地求和。此后,秦桧在朝廷可谓是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屡兴大狱,睚眦必报,对政见不同者皆大肆打击。据说在其死后,其妻王氏请方士驱邪,方士在地狱见到秦桧披枷带锁,备受折磨。
结语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岳飞虽然死了,但是他活在了人们的心里。即使过了近千年,人们仍然记得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岳武穆。而秦桧,他虽然活着的时候是权倾朝野的宰相,但是千年来,他一直跪在岳飞墓前,永远也无法起身。虽然现在有个别人喜欢特立独行,歪曲事实,给过去的奸臣犯案,称秦桧只是宋高宗的背锅侠,以此来哗众取宠。但是当年直接操作害死岳飞的就是秦桧,事实不容质疑。我认为不但秦桧应该跪在岳飞的墓前,宋高宗也应如此,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