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八百壮士出川,仅一人生还:完成兄弟嘱托,回去给西充人一个交代
迪丽瓦拉
2025-07-05 01:32:25
0

电影《八佰》上映后,国人才知道:1937年10月,奋战在四行仓库中的“八百壮士”,原来只有四百余人。可是大家不知道,在“四行保卫战”发生的同一时间,四川省南充市的西充县,曾经发生过“八百壮士出川抗战”的真人真事。

1937年10月1日,西充的八百好儿郎肩扛“为民先锋”、“抗战到底”的旗帜,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八年穿越八省,856个兄弟,最后只有1人生还。他们过去因为爱讲粗口,被人戏称为”锤子兵”。但是,面对国家危亡,“锤子兵”立即化身为战场上的“大铁锤”。

师长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战友张汉良抱着炸药包,冲向敌人。而另一个战友贾良西,则肩扛机枪扫射,救了一个村子700条人命!可惜仗打到1944年的时候,八百壮士就只剩下三个人了。

1945年8月8日进攻昌化城,李宏毅所在的部队与日军发生遭遇战。李宏毅倒在血泊中,被打扫战场的战友当成“尸体”捡回。醒来之后才知,另两位川军战友已牺牲。

一、八百壮士从军行

1937年,在上海爆发了第二次淞沪会战。在战前,由于日本方面的不断挑衅,国民党早有作战的心理准备;提前数月派张治中在虹桥机场一带修建作战工事二千余处,并借机增兵。

然而真正打起来的时候,国民党高层做梦也没有想到,中日双方作战实力如此悬殊。这一次会战中,中国几乎是举全国兵力,以85万对日本30万,最后竟然折损30万人!

一战打崩了军心,国民党高层和商贾、平民,开始大规模向后方转移。但是逃到四川之后,大家发现退无可退,唯有背水一战。而在那之前,1937年,川军的刘湘将军已经“申电”出川抗日。

川军先头部队出发后,地方上决定再招一批壮丁作为后备。于是在西充县中学的后门,搞了一次征兵。当时计划征壮丁150人,想不到西充县的小青年报名踊跃,最后录取了856人。

川人是大移民的后代,特别吃苦耐劳。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四川境内军阀混战不休,许多年轻人早就见惯不怪,并不惧怕战争。

据说西充八百壮士中,很多人是刚刚才从中学毕业,完全不了解中日军事实力上的巨大悬殊。他们仅仅凭着一腔热血,为国家毅然上了战场。可是到了战场后,面对日本人时,川军将士从来都没有现过“怂样”。

因为川军战士喜欢以“锤子”当口头禅,加上打起仗来肯拼命,经常做部队的先锋,别的战士感觉他们有一点愣,于是戏称他们为“锤子兵”。

出川的第一年,这“锤子兵”就有七十人牺牲。第二年,不怕死的“锤子兵”又牺牲一百多名。不出五年就折损过半,可是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是逃兵。到了最后,仅仅只有一人生还。

二、幸存者的回忆

李宏毅是“八百壮士”中唯一活下来的人,当年他参军的时候才20岁,刚刚成亲不久。媳妇肚子里怀了孩子,他上战场时还不知道这个事情。后来抗日战争结束,他又加入了我党,再返回敌营卧底。一晃就是17年,等到他回家时,儿子都已经17岁长大成人。

李宏毅的儿子李汝江说:听母亲说,当年父亲去参军的时候,祖母没去送他,因为怕见面舍不得他走,是伯父追到街上替他壮行。后来祖母病危,家里去信叫父亲返回,父亲也回不来。接信后只能在战场上大哭了一场,又接着提起枪打日本人。

这“八百壮士”是作为26师野战补充营参战的,因为受训的时间非常短,没有什么装备。穿着草鞋和背着一条破席子就出川了,当时很多中央军都看不起他们。

幸存者李宏毅在回忆录《出征札记》中记载着:1938年夏天,26师走到九江的时候遇到日本人飞机的轰炸,伤亡惨重,师长就命令川军负责掩护部队转移。结果70多个川军战士牺牲,之后两年之中,部队两次反攻南昌,八百人就只剩下四百人了。

川军将士爱争硬气,中央军越看不起川军,“锤子兵”作战越顽强。第二次反攻南昌的时候,西充这八百“锤子兵”又当了先锋,负责引诱日本人进包围圈。

当时49军的军长陈安宝中弹身亡,师长命令“锤子军”冲进阵地,抢回军长的遗体。日军把“锤子军”包围起来,又开出坦克冲向他们。

李宏毅的战友张汉良点燃炸药包,扔向日本人碉堡,但是被挡下来。危急关头,张汉良又点了一个炸药包,抱在胸口,整个人扑向碉堡和里面的日本人同归于尽,一句遗言都没有留下来!

1938年7月,部队撤离湖口县,在武山镇的王常村留了一个班。一天晚上有几十个日本兵趁着大雾夜袭村落。全靠李宏毅的战友贾良西,肩扛“水机枪”在村中来回奔跑,四处射击,一连打死好几个日本人。

日军摸不清虚实,以为29师的大部队还在村中,于是就撤走了,这一次贾良西救了全村700多人的命。2015年有记者去王常村采访时,村里人还记得“贾中士”,一个人一挺机枪,救了全村人性命。

村中人说:贾良西后来晋升“中士”,在打日本人的时候作战牺牲了。因为战乱找不到家人,王常村的人就把贾良西的坟墓迁到了村中王家祖坟安葬。

村人两次为他树碑立传,并且按照古礼,以考妣的规模,按父母亲葬礼入殓下葬。直到现在,每逢清明节,全村人都会去墓前献花、上供。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唯一活下来的李宏毅想要回到家乡。按照出川时“锤子兵”们的约定,给他们的老家送信,可是部队不放他们走。不久之后,他才得知上面要打内战。

李宏毅当时是一名营长,他和很多战士都不愿意打内战,不久之后他们就被我军包围。李宏毅被送到华东高级军官团,1947年加入我党。后来奉命来到济南,潜伏进国民党21军王克俊部,从事地下工作,在那里多次解救被俘的我党人士。

结语

解放前夕,李宏毅参加了邛崃起义。五十年代,他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一直到1954年才回到家乡,与自己17岁的儿子见面。

幸存下来的李宏毅,无论如何都放不下855位兄弟的沉重嘱托。因为他们当初的800多兄弟都曾宣誓,要为振兴民族而战,并相互约定:活下来的人,一定要回去向死者的家属通信、向家乡父老汇报大家的战况,并慰问阵亡兄弟的家属。

1963年,李宏毅退役。在他心中,他作为“西川八百壮士”中的唯一的生还者,他还有800多位兄弟的嘱托需要去完成,他要回西充去给西充人一个交代。所以,他回到了家乡西充生活。

可是待到李宏毅回到故乡之后,早已物是人非,当年那些兄弟的亲人们多数都已经不在人世了,就算是有人存活,也都不知散落到了何方。后来,李宏毅时常怀念曾在战场上和自己出生入死的那855名兄弟,于是他把往事写成了一本《出征札记》。

李宏毅唯一的遗愿就是:希望有人能在化风山给他的八百多个川军兄弟,建一个纪念碑。他希望后人们记住“西川八百壮士”的往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

2005年,李宏毅去世。他把写了自己一生,尤其是有那一段峥嵘岁月的《出征札记》,留给了他的儿子李汝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房子边境派出所联合社区组织观... 为致敬英烈、铭记历史,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成效,7月5日,新房子边...
原创 1... 公元1670年,康熙收到奏报,民间汉人叛乱又起,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已然成事,康熙阅完奏报后头疼不已。...
原创 中... 一提起特种兵,大家都会想到:纪律严明、编织灵活、人员精干、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行动迅速、战斗力强的特...
原创 国... 14年的抗战咱们国家的涌现出很多英雄,今天咱们就来说一个关于英雄与坚守故事。1941年日军集结25万...
原创 想... 深度学习附件文章后,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结构和角色两个维度来进一步探讨。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首先提...
原创 朱... 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治隆·唐宋》 古代的皇帝可是世...
原创 白...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段扑朔迷离的故事,一个被称为“白蕊姬”的女子生下了一个超乎寻常的怪胎。这个...
原创 分... 分封制在古代社会初期,确实能够有效降低中央政府的直接管理成本,通过分封诸侯来管理广阔的领土。这种制度...
明朝边塞防线都快崩溃了,英宗凭...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中旬,急如星火的军情频频传入京城:自七月十一日起,瓦剌骑兵分道入寇,也先部...
何以中国|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大运河揽胜图卷”恢弘大气。在高0.5米、长27.4米的长卷上,大运河沿途的...
原创 陈... 1941年,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想调彭雪枫到自己身边担任参谋长。彭雪枫却拒绝了。他说,不去。新四军军部...
袁世凯骑马银币 袁世凯骑马银币:直径约:39.3mm、重约:27.07g。 银币正面为袁世凯骑马图案,背面为清宫前...
原创 吴... 吴三桂,一个明朝末年的名将,为何要投降清朝的多尔衮呢?话说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破...
原创 清... 自隋唐以降,科举制度便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它为无数寒门学子打开了改变命运的大门,尽管公平性仍有争...
一起来看宋代女性千奇百怪的冠饰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年7月1日B3版 文并供图:金陵小岱 近日,社交平台频繁出现“满头簪...
原创 郭... 这篇文章深刻探讨了“感恩”与“报答”的主题,通过历史人物郭子仪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真正的强者如何在群...
原创 逼... 在清朝初期,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被逼死一事,成为了历史中的一大谜团。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任大妃,也是...
原创 文... 《三国志》没有给孟达立传,这应该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如果三国时期真的有脑生反骨之人,孟达肯定要算是其...
董志塬十八大营:左宗棠平定甘陕... 小编在之前的文章中董志塬之战中捎带提了一下董志塬十八大营的故事,今天就索性单开一篇,专门讲述一下这个...
原创 和... 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传奇人物,他就是和珅。和珅,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他初入仕途的起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