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南昌,大多数人的印象是滕王阁、南昌起义,话题不多、平平无奇,没有网红的属性,也缺少长红的底气。
城市,就像人一样,在家里,老大会被高看一眼、老小会被多爱一分;出去闯,要么身怀绝技、要么骨骼清奇。用河南话讲,中(指中间)就是“不中”(指不行)。没有广州、杭州、武汉、长沙等周边“大哥们”的光芒万丈(地位高、经济强、百姓富),南昌就成了“灯下黑”;没有“小弟们”的盛世容颜(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南昌就成了“小透明”。
作为城市“发烧友”,对于看似“完美无瑕”的城市,我喜欢“鸡蛋里挑骨头”;对于貌似“一无是处”的城市,我喜欢“披沙拣金”。仔细扒了扒,南昌还真有诸多不寻常之处。
其一,省水同名、穿城而过。我国不少省份的简称取自水名,如山西省的晋水、重庆市的嘉陵江(古称渝水)、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古称黑水)、浙江省的钱塘江(古称浙江)、辽宁省的辽河等。其中,名称未变、穿越省会城区的只有江西省的赣江、湖南省的湘江、福建省的闽江,赣江穿越南昌市的“一县七区”(南昌县、红谷滩新区、西湖区、东湖区、青山湖区、新建区、高新区、经开区)。
其二,市县同名、首府首县。中国的县制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已推行,市制则兴起于清末民初,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实施了“市管县”体制。时至今日,我国仍有10多个市县同名,如长沙市与长沙县、湘潭市与湘潭县、岳阳市与岳阳县、邵阳市与邵阳县、衡阳市与衡阳县等。其中,省会市县同名的只有长沙市与长沙县、南昌市与南昌县两个,且都属百强市、百强县。但达到“首府首县”(县的GDP位于市的榜首)的就只有南昌县(2023年GDP高达1340亿元,稳居全省第一),长沙县的GDP虽然高达2129亿元,但低于雨花区,屈居全省第二。
其三,区名对仗、实力强劲。南昌有东湖、西湖、红谷滩、青山湖、青云谱、新建等6个市辖区,各有千秋:红谷滩区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行政商务中心;青山湖区辟出高新区、经开区,可谓是经济产业中心;东湖区、西湖区拥有滕王阁、八一塔/馆,万寿宫、绳金塔等,可以说是文化旅游中心;青云谱区是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辆轮式拖拉机、第一辆摩托车和第一枚海防导弹的诞生地,是江西工业的摇篮。红谷滩与青山湖区名对仗工整,放眼全国,也就天津的宁河和静海可与之匹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