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啥刘邦、朱元璋身边的子弟兵,恰好都是大才?这里有份终极答案
迪丽瓦拉
2025-07-05 10:03:37
0

在历代开国皇帝中,刘邦和朱元璋的出身最低,这决定了他们幼时好友也大多是屠狗吹丧、面朝黄土的底层人物,诸如周勃樊哙、徐达汤和等。

于是,问题来了:为何这么巧,刘邦和朱元璋身边这群狐朋狗友,正好就是出将入相的大才?难道刘邦朱元璋注定就是要成就大业的人,而他们就是帮助刘朱的天选之子?

经常在头条上都看到这个问题,回答了好几个,又冒出来类似的好几个,因此子彧决定写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也就是本文。

01集聚效应|子彧说

在今天的经济学上,有一个现象,叫做集聚效应:

当某一个特定的空间,产生了一定规模的某种产业或者经济活动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向心力。这种向心力会吸引更多的该产业或者该经济活动向该地区进行集中。从而导致该地区的这种产业或者经济活动规模不断的扩大。

这是子彧查阅并简化的集聚效应的解释。当然,理解起来仍旧有些困难,子彧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比如你出去逛街,大家都知道某条街上买衣服的比较多,那么如果你想要买衣服大概率会去那条街。然后,商家也发现了这一点。那么,他们在开服装店的时候,选址就会刻意的向这条街靠拢。于是,几年之后,这里形成了著名的服装一条街。

再比如,这几年的南山区/大湾区,因为华为、腾讯等科技公司的入驻,产生了新的网络科技公司集聚效应,导致了小米和字节跳动等公司也拼命的往里挤。

事实上,城市、乃至于遍布于我们身边的各种高新区,也都是在利用集聚效应对经济起到拉动作用。

现在理解什么叫做集聚效应了吧?我们继续往下说。

那么,集聚效应和本文的主题,刘邦和朱元璋,有什么关系呢?这正是子彧要说的:

刘邦和朱元璋身边的沛县子弟和淮西子弟,能成为开国元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最终成功的建立了王朝。那么,反过来,刘邦和朱元璋能够开创王朝,沛县子弟和淮西子弟是决定性因素吗?

子彧觉得未必。刘邦和朱元璋能够成功,更多的是因为集聚效应,人才的集聚效应。

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来看看,在刘邦和朱元璋集团中,挑大梁的都是谁?

02挑大梁的是谁?|子彧说

当刘邦和朱元璋把事业做到一定程度之后,有了一定的潜力,就产生了人才向心力,正好刘邦和朱元璋能够善加利用这些被吸引过来的人才,把事业越做越大,因此也就产生了更大的集聚效应。

如此循环往复,刘邦和朱元璋才得以成就了,建立王朝的丰功伟业。

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刘邦集团和朱元璋集团中扛大梁的人,大多不是来自于沛县子弟和淮西子弟,而是那些吸引过来的人才。

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先说刘邦集团。

汉初三杰之中,除了萧何出自沛县,其余两人张良和韩信的身份分别是六国贵族和项羽处投诚的降将。

而帮助刘邦平定各地的军事将领中,除了在韩信麾下的周勃、樊哙、曹参等人以外,反正的项羽麾下诸侯彭越、黥布等人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刘邦的重要谋臣之中,除了张良,是项羽阵营投诚过来的陈平和陈留儒士郦食其等人

事实上,虽然萧何、曹参也出自于沛县,但他们之前的身份是秦朝的官吏,并不能算作完全的沛县子弟兵。

这样看来,刘邦集团中各方面挑大梁的人,几乎没有一人出自刘邦的沛县子弟。

再说朱元璋集团。

明帝国的开国六公爵中,除了徐达一人是朱元璋幼时就结识的淮西子弟,李善长勉强算是淮西子弟(出身淮西,但之前并不与朱元璋相识),其余的基本上都是人才集聚效应吸引而来的。

在朱元璋的独当一面的军事将领之中,除了徐达、汤和,大多也并不是淮西子弟;而谋臣和内政方面,更是以浙江名士刘基、元廷降臣吕昶等人挑大梁。

也就是说,朱元璋集团中挑大梁的人,几乎只有徐达、汤和2人出自他从老家带出来的淮西子弟。

我们看到,无独有偶,在刘邦和朱元璋两个集团中,军政方面挑大梁的人,大多都是敌方阵营的降臣和招揽的名士,真正出自沛县子弟和淮西子弟的人少之又少。

也就是说,并不是沛县子弟和淮西子弟有多么优秀,而是刘邦和朱元璋这个集团合力比较大,才带动了他们的名望和功勋水涨船高。

当然了,之所以被相提并论,沛县功臣集团和淮西功臣集团,的确在刘邦阵营和朱元璋阵营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那么他们所处的位置在哪呢?中等功臣之中。刘邦和朱元璋时期封的侯爵之中,这群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那么,这些侯爵又是如何脱颖而出的,为什么一定是他们呢?

03子弟兵的作用|子彧说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这么大的事业,就如同一个人,一个有机体,需要有脑袋做决策,也需要有胳膊指使手指来具体执行。

而在刘邦和朱元璋集团中,这个指挥的“胳膊”,一定是出自沛县子弟和淮西子弟。

为什么呢?

做决策的大脑需要最高明的智慧和能力,刘邦和朱元璋要把事业做大,就必须把最顶尖的人才纳入决策层,不管他的出身是招揽而来的名士还是敌方的降臣。

但刘邦和朱元璋的基本盘,仍然是沛县子弟和淮西子弟。

这就决定了,只有沛县子弟和淮西子弟指挥他们,才能够如臂指使,产生最高的执行力。因为外人和他们尿不到一个壶里,他们不会听从指挥。

更重要的是,如果把中层的指挥权也完全交给了这些名士和降臣的话,那么事业做不做的大不说,这个集团未来还是不是刘邦和朱元璋的,都不一定。也就是说,他们的领导地位会受到挑战,他们的集团可能要分裂。

而沛县子弟则不然,他们就算成了一个小头目,也仍然会服从领导。首先他们和刘邦朱元璋之间盘根错节的友谊和亲属关系,他们也明白自己做不了最高领导;其次,保证刘邦和朱元璋最高领导的地位对他们的未来也是最有利的,因为他们知道,没人会比刘邦和朱元璋更信任他们。

这两点决定了,这群中层指挥者只能出自沛县子弟和淮西子弟,这是保障刘邦和朱元璋集团稳定和执行力的必要条件。

那么,为什么这些脱颖而出的恰好是刘邦的狐朋狗友周勃、樊哙们,与朱元璋一起玩泥巴的徐达、汤和们,而不是其他沛县和淮西子弟呢?是不是因为刘邦和朱元璋从小就发现他们有大才,所以提前就把他们提拔出来了呢?

或许也并非如此。

04被选择的周樊徐汤|子彧说

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生存法则:生物界本来就存在着个体差异,在生存竞争的压力下,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这个法则也叫作物竞天择,除了适用于生物界,还同样广泛适用于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

是的,这个法则也同样适用于周樊徐汤等人的崛起。

不明白?儒家宗师孔子,有两句话或许说得更加明白些: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行,必有我师”。

字面意思是说,十户人家之中,必定有忠贞诚信的杰出人才;一群人之中,必然有至少一个人才能杰出堪当我的老师。

然而,忠信是谁?谁为我师?

孔子表示,反正就是有,具体是谁我也不知道。

所以,这两句话的真实意思是,一群人之中,总会存在着一个或者一些人,比起其他人来说,品性更加优良,才能更加杰出。

至于这些人是谁,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只能够“择其善者”而后“从之”。

而对于刘邦和朱元璋的事业来说,怎么选择呢?

答案是,实践。

通过一场场的战争,能够活下来的,能够带领大家取得战役胜利的人,就是孔子口中的“善者”,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具有个体差异的“适者”。

而周樊徐汤等人,就是通过这样的反复实践,被选择出来的人。

换句话说,在一切发生之前,刘邦也不知道未来崛起的会是沛县子弟中的谁谁谁,朱元璋也不知道未来帮助他带兵的会是淮西子弟中的谁谁谁,但是一次次的战役和实践证明了,周樊徐汤比其他人要优秀,更适合做指挥者。

也就是说,周樊徐汤的脱颖而出,是被实践选择的结果,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几千分之一甚至几万分之一。

可能有人会说了,不是因为刘邦和周勃樊哙、朱元璋和徐达汤和关系好才得到重用的吗?为什么正好提拔上来的就是他们俩的好基友?

或许逻辑正好相反,正是由于周勃樊哙、徐达汤和最后脱颖而出了,在我们的史书中,才会说他们和刘邦朱元璋关系好,来寻找一个他们上位的理由。

说的更直白一点,或许其实幼年时刘邦关系最好的人是张三,并不是周勃樊哙;而朱元璋关系最好的人是李四,并不是徐达汤和。

然而,张三李四在刚刚起义的时候,就在某场不知名的战斗中不幸战死,或者一场场战斗证明张三李四并不适合做指挥者。而此时,周樊徐汤却被证明更适合做指挥者。

因此,刘邦和朱元璋就开始和周樊徐汤等人走的更近,渐渐的,大家都认为他们从小关系就好。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并不鲜见:

你小时候有三个玩伴,其中一个关系不特别好的现在仍然住的很近,但另外两个关系很好的却在不同的城市,你会和谁关系更好?总有一些人具备这样的能力,本来以前关系不好,但只要有需要,他立马就能和他搞好关系,是不是?

所以,并不是他们和刘邦朱元璋关系好才被提拔上来,而是他们被选出来之后,才变得和刘邦朱元璋关系很好的。

子彧说

现在我们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为什么刘邦的狐朋狗友当中、朱元璋的泥腿子朋友当中,正好聚集了这么多将相大才呢?

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将相之才,更多的是刘邦朱元璋搭建的巨大平台成就了他们;而他们能够脱颖而出,更是长期的实践选择的结果。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如... 公元221年,为关羽张飞报仇的刘备执意伐吴。在随后的夷陵之战中,陆逊凭借着刘备放置营寨的失误,采用火...
原创 历... 前面几次提到了秦称霸西戎这一历史事件对秦国发展的至关重要性,这是秦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秦穆...
原创 三... 三星堆坑见到历史帝王人物尧舜禹夏啟夏太康夏仲康夏相。(图1一7) 三星堆坑是“突发事件...
原创 伯... 伯邑考进宫献宝,替父赎罪,却招致杀身之祸,被苏妲己构陷致死,死不瞑目。 原本不必如此,因为,他的父亲...
原创 作... 瀚海说史序言:商朝的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这些制度难以一概而论。历史是时代的产物,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
原创 1... 四野的13兵团,是由原来东野2兵团改编而来的,下辖38军、47军和49军三个军,司令员是老资格的程子...
原创 南...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北美出现了两个超大型的国家,而南美却没有出现? 要说南美出现的唯一超大型国家也只...
原创 基... 日本领导人心中有一个梦。 那就是在世界舞台上取得“经理”职位,为了这个目标,日本一直在默默的发展。 ...
原创 中...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中国地广物博,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洗礼,从原始社会到如今人口更是经历了无数次的迁徙。这...
原创 为...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时期无疑是最为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阶段之一。 它不仅见证了周王朝...
原创 南... 中国古代史上,有两段政权分立较乱的时期,很容易将二者混淆。一段是南北朝,另一段是五代十国。 南朝的...
原创 历... 玛雅人的根达亚文明 在玛雅人传说中,地球上最早的文明是根达亚文明,也称为超能力文明。在玛雅人的传说中...
原创 一... 一河南老农救日本伤员,养了47年后送回日本,日本兵这样回报恩情 《说苑》中有过这样一个故事:秦穆公有...
原创 朱... 朱元璋找借口杀沈万三,故意问:这是啥菜?他巧答3字保住小命 大家知道朱元璋是大明的建立者,在明朝建立...
原创 这... 美国为何敢肆意在世界各地制造战乱? 无他,两洋地缘优势让它能够远离冲突,他国要把战火烧到美本土,难度...
原创 他... 他是朱元璋最憎恨的一个人,下令:让其子孙世世代代都在水中生活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起来的政权,虽然只有短...
原创 光... 光绪时代的结束,其实并不是他驾崩的时候,而是在他违背慈禧的意愿,实行的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在变法失败之...
原创 历...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魔幻的一个时代,夹在汉、唐两个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却持续了长达百年之久的分...
原创 丈... 在中国古代,只要是家底好一些的男人,都会想拥有三妻四妾,一般这样的男人还会被贯上“风流”的头衔。而女...
原创 刘... 前言 谁人不曾为一念之差后悔至深?历史长河中的英雄人物又岂是例外?当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来卧龙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