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建立西汉的时候,原来东方六国的旧势力经过秦国统一战争,刘项的统一战争已经消耗殆尽,再兴不起大的风浪。
楚国
楚国是秦末反秦战争的主力,其中坚力量就是项梁、项羽叔侄建立的楚国。项梁叔侄本来就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人。
在项梁、项羽叔侄起义的时,陈涉部将秦嘉立楚王同族景駒为楚王。但天无二日,楚国不能同时有两王。项梁发兵进攻秦嘉,秦嘉战死,景駒逃到梁地也死了。
项梁起兵后,因为楚怀王死于秦国,立他的孙子为楚怀王。后来,项梁战死,项羽夺取了兵权,经过巨鹿之战,成为了诸侯的领袖。
项羽入关后,分封诸侯,把楚怀王尊为义帝,自己号称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诸侯。此时楚国的势力已经达到了顶点。但是,好景不长,没多久,空架子的义帝被项羽暗杀。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战败了项羽,项羽自刎乌江。
以项伯为代表的项氏族人或者也可以说是楚国旧贵族的残余势力投降了刘邦,改为刘姓,从此楚国贵族的势力就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齐国
陈涉起义时,齐地的王族田儋率先起兵响应,并自立为齐王。秦将章邯在临济保卫魏王咎,齐王田儋前去救援,结果被章邯围点打援偷袭杀死,田儋的堂弟田荣收拾残兵败将逃到了东阿。
齐人听说田儋战死后,拥立战国时期齐国最后一个国王齐王建的弟弟田假为齐王,田角为相国,田间为将军。东阿的田荣听说后大怒,发兵把田假打跑了,又改立田儋的儿子田市为齐王,自己任相国,弟弟田横做将军。
田假逃到楚国,因为怨恨楚国收留田假,在项梁请求齐国出兵共同抵抗章邯时,田荣断然拒绝。这也导致了田荣没有在巨鹿之战后,跟随项羽入关。日后,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自然也就没有了田荣的份。
但是,田荣的副将田都、齐王的孙子田安却跟随项羽入了关,田都因为与项羽一块救赵,被封为了齐王,田安平定了济北几座城池,被封为济北王,原来的齐王田市被封为胶东王。
田荣一怒之下,杀死田市、田安,赶跑了田都,吞并了三齐土地,自己做起了齐王。田荣此举无疑是对灭秦后项羽构建的战后秩序的挑战,不久惹来了项羽的征讨。田荣兵败被杀。
田荣死后,弟弟田横立他的儿子田广为齐王,自己做相国,主持国政。三年后,齐国被韩信所灭,田广被杀。田横又自立为齐王,没多久被灌婴击败,投奔彭越。刘邦称帝后,田横害怕,带着五百门客逃到了海岛之上。
刘邦担心田横再生事端,派使者来岛上征召田横,“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
田横没有办法,只得跟随使者去见刘邦。走到离雒阳三十里的地方,田横自杀了。他留在岛上的五百门客听说后,也都自杀了。
至此齐国田氏一族也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魏国
秦末魏地崛起的贵族是魏咎、魏豹兄弟二人。
他们二人本来就是魏国的公子,哥哥魏咎还曾被魏国封为宁陵君。陈胜起兵称王后,魏咎就去投奔了陈胜。后来,陈胜派魏国人周市夺取魏国土地。魏地被攻占后,周市就从陈胜处迎回了魏咎,立他为魏王。
秦将章邯击败陈胜后,进攻魏国。魏咎、周市不是章邯对手,周市战败被杀,魏咎为了百姓的身家性命,提出投降条件后,自焚而死。从这点看魏咎慷慨就义,是一个称职的国君。
弟弟魏王豹逃到了楚国,后来跟随率军跟随项羽入关。项羽分封诸侯时,因为自己也想要梁地,就把魏王豹迁到河东,封他做西魏王。大概是对项羽分封有所不满,等到刘邦平定三秦出关的时候,魏王豹没有过多犹豫就投降了刘邦。
但事实证明魏王豹此举还是有些草率,没多久,刘邦六十万大军在彭城被项羽率领三万士兵打得溃不成军。于是,魏王豹给刘邦耍了个心眼,借口家里老人生病回去探望,逃出了汉军。结果,他回国后,就封锁了黄河渡口,背叛了刘邦。
这次刘邦没有给他机会,刘邦派韩信进攻魏国。韩信木罂渡河,奇袭安邑,俘虏了魏王豹,魏国也成了汉国的河东郡。魏王豹被俘虏后,被送到荥阳刘邦处。刘邦并没有杀他,而是让他驻守荥阳。但后来楚军围困荥阳时,刘邦部将周苛担心魏王豹反复无常,杀死了他。
至此魏国旧贵族势力也就不再存在。
赵国
赵国的旧贵族是赵王歇。但是把赵国扰动得风生水起的却是张耳、陈余两人。
两人先是辅佐陈胜的部将武臣在赵地称王,但武臣却是不是当王的料,先是外出被燕军俘获,后来又因为姐姐得罪部将李良,被李良所杀。
武臣被杀后,张耳、陈余两人又找到了赵歇,把他立为了赵王。不久,秦将章邯进军赵国,派王离将张耳和赵王歇包围在了巨鹿之中。由此引发了后来项羽与秦军的巨鹿之战。
解围后,张耳和陈余却反目成仇。张耳跟随项羽入关有功,在分封诸侯时,项羽将赵国一分为二,把张耳封为常山王,让赵王歇到代地做代王,陈余没有入关,仅封了一个侯。这对张耳、陈余这对昔日的战友的关系,无疑火上浇油。
陈余从田荣处请来援兵,赶走了张耳,全部占有赵地,然后有把赵王歇从代地请了回来,继续做赵王。
张耳被陈余赶跑后,投奔了刘邦。刘邦出关后,要联合赵国抵抗项羽。陈余表示,汉只有杀了张耳才联合。刘邦只好找了个和张耳长的像杀了,把他的头送给陈余。陈余这才和刘邦联合抗楚。但没多久陈余就发现张耳还没有死,再次背叛了刘邦。
等到韩信平定魏国以后,与张耳一同进攻赵国。韩信背水一战击败并斩杀陈余,在襄国杀死了赵王歇。
韩信平定赵国以后,刘邦让张耳做赵王,张耳死后,他的儿子、刘邦女婿张敖继位继续做赵王。刘邦称帝后,一次来到赵国,对毕恭毕敬的女婿张敖,百般辱骂,让赵国的臣子们看不下去,想要暗杀刘邦,虽然事情泄露,没有实行,但也给了刘邦废除张敖的借口。
因为此事,刘邦把张敖由赵王改封为宣平侯,改让自己的儿子刘如意做赵王。
韩国
韩国旧贵族中,鼎鼎大名的就是帝师张良。
《史记》记载,张良的祖父、父亲曾任五代韩王的相国,韩国灭亡后,血气方刚的张良散尽家财,寻找刺客,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刺杀失败后,张良为了躲避秦朝追捕,隐姓埋名躲到了下邳,潜读兵书,行侠仗义。
陈胜起义后,张良也纠集了一百多人,想要投奔景駒,半道却碰上了刘邦,从此张良的命运便与刘邦紧紧地绑在了一块儿。
这时,张良在刘邦身边,一方面给他出谋划策,一方面也谋求恢复韩国。在项梁的支持下,张良立韩国公子韩成为韩王。
在刘邦的帮助下,韩王成、张良打下了十来座城池,刘邦让韩王成在阳翟留守,带着张良入关了。他们进入武关,来到咸阳,一同参加了鸿门宴,一直到项羽分封诸侯,刘邦被封为汉王进入汉中,张良才回到韩国。
但是由于张良经常跟随刘邦,项羽不放韩王成回韩国,而是把他带到了彭城,不久又杀了他。张良无牵无挂,死心塌地地跟随刘邦。
从这儿以后,张良的思想也在逐步发生变化。汉三年,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谋士郦食其向刘邦献计,重新封立六国后裔,来共同对抗项羽。刘邦听后,让郦食其赶紧赶制印信。但面对韩国即将复国这样的机会,张良却向刘邦接连列举八个原因,阻止刘邦再次分封六国后裔。
此时张良已经认清天下大势终将归于一统,不再有什么复国的念想了,他现在只是汉国的子民。
刘邦手下还有一名将军叫做韩信,也是韩襄王的孙子,因为与兵仙韩信同名,所以也叫做韩王信。在楚汉之战中,刘邦派汉王信去夺取韩地,韩王信夺下十几座城,刘邦就让他做韩王。韩王信就带着韩地的将士,跟随刘邦与楚军作战。
楚汉战争结束后,刘邦因为韩国的地理位置太过重要,就把韩王信迁到太原以北地区去防备匈奴。匈奴多次保卫韩王信,韩王信多次给匈奴写信求和,因为此事受到汉朝责备,韩王信害怕因此被杀,就背叛了刘邦,投降匈奴,刘邦白马之围、后来的陈稀叛乱都与他有关。高祖十一年,韩王信在参合城战败被杀。
燕国
与其他五国不同,在秦末反秦起义中,是没有燕国的旧贵族的。秦末在燕地称王的首先是赵王武臣的部将韩广。武臣派韩广去占领燕地,燕地人趁机将韩广立为了燕王。
巨鹿之战时,燕王韩广派部将臧荼领兵救赵,之后臧荼跟随项羽入关。等到分封诸侯的时候,项羽就把韩广迁为辽东王,而让臧荼做燕王。韩广不肯去辽东,被臧荼击杀。臧荼占据了辽东和燕地。
汉三年,韩信挟灭赵之威派人给臧荼送信劝降,臧荼就投降了刘邦。汉朝建立以后,臧荼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谋反被杀。
臧荼被杀后,刘邦又让自己的发小卢绾继续做燕王,但此时刘邦猜忌异姓王,卢绾担心被杀,背叛汉朝,出走匈奴。
但不论韩广还是臧荼,或者卢绾,这些人都不是燕国的贵族。
回顾山东六国旧贵族在秦末的表现,刘邦以三秦为基地建立汉朝,其实正是秦统一六国的翻版,也可以说刘邦统一的过程,正是消灭六国贵族的过程,只不过项羽太过强大,让人们忽视了其他五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