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密到底有多厉害?如果此人听他的计谋,就没有李渊后面的大唐了
迪丽瓦拉
2025-07-05 12:32:09
0

公元613年,杨玄感起兵谋反。

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把李密接来!

资治通鉴记载:先是玄感阴遣家僮至长安,召李密及弟玄挺赴黎阳。

由此可见,李密对杨玄感的重要性。

说起来也奇怪,杨玄感造反是为父报仇,李密去凑什么热闹?隋朝政府对他不错,杨广虽然把他辞退了,但依然让他袭了父亲蒲山郡公的爵位,每年有固定的国赋划拔。隋朝政府要倒了,他的那份福利可就不保了。

如果非要找什么造反动机的话,也许是友情吧,李密同学父母双亡,虽然袭有爵位,拥有过人智慧,但在父母去世时,他就是孤儿,内心永远留下这一片亲情的空白。

杨玄感兄弟填补了这个空白。自从进入杨家以后,李密在杨家兄弟上找到了久违的亲情。

杨素之仇,等同父仇,杨玄感的事就是我的事。

一路上,李密便用这个理由来解释自己内心莫名的激动。而要等到他经历得更多,才会明白内心真正的自己。

杨玄感如愿以偿等到了李密,见面后,他迫不及待的将李密请到内室,详细介绍了起事前后的事情,然后急切的问道:

“兄弟常常以救天下为已任,现在正是你发挥的时候,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杨玄感欲求良计,却不忘以激将做为开始,其中气度,已然不高。

李密并没有为此感到不快,他的心中已经被一个伟大的构想所充斥,他急于向杨玄感倾吐,纵使杨玄感堵住他的嘴,他也非说不可。

“愚有三计,任公决择!”

“第一,杨广还在辽东,离幽州隔了千里,往南是大海,往北是塞外胡地,要想回来,只要中间一条险途,我们趁机拥兵北上,出其不意,进入蓟地,把守住临渝关,这样,杨广前有高丽,后又被我们挡住,一个月后,必定粮尽,到时,只要举麾一召,隋军必定望风而降,不战而擒,此仍上计!”

李密满面通红,语不带点,一气说完,只待杨玄感击节叫绝,就可发兵蓟燕,一战而夺天下!

可显然,杨玄感并没有预想中的热情,而是问了一句:

“还请指点中计。”

所谓考霸,不会只用一种思维解题,所谓天才的策略家,亦不会只有一套方案,奇思妙想之余的边角料都可以另组一个夺天之计。

李密说出了中计:

“关中之地,帝王之基,杨广虽然留了卫文升驻守长安,但此人不足惧,只要率领部下,跳过沿途的城市直取长安,这样,杨广就算回来了,也进不了家门。如果上计尚有冒险成份,此计绝对是万全之策!”

杨玄感仍然是一句:

“还请说下计!”

李密心中涌起一丝不快,下人只为衬托上人的高贵,下计自然只是为了反衬上计的精妙,已引你见过绣房的大小姐,还聒噪着问丫环干甚!

于是,李密悻悻然说了出第三计:

“如果想图方便快捷,可以去攻东都洛阳,只怕对方早有防备,要是攻不下来,时间一长,就不是我可以算得到的。”

黎阳离蓟地,长安相隔千里,去洛阳只有五百余里,可在李密的思维里,远却是近,弯路却是捷径。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独特的思维。

听完李密的下计,杨玄感面露微笑,拍手叫好:

“兄弟的下策实是上策,现在隋朝官员家属都在洛阳,要是把他们抓起来,足以控制天下,况且像兄弟所说经城不攻,这样怎么树立威信!”

把目标对准家属,总是喜欢搞点大动静,这大概是基地组织的风范。

李密着实被震惊了,他望着杨玄感兴高采烈的表情,马上明白杨玄感并不是真的要向他问计,他早就打定先攻东都,问自己只不过是为了印证方案。

世间老板开会,多半如此尔。

李密虽然鄂然,但他现在只是谋主,也就是师爷,师爷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杨老板说攻东都那就攻东都吧。

历史将验证李密之三计何为上计,何为下计。

这答案得用英雄的血来写,包括杨玄感的血,不仅限于李密的血。

资治通鉴记载:始,杨玄感至东都,自谓天下响应,功在朝夕。得韦福嗣,委以心膂,不复专任李密。福嗣每画策,皆持两端;密揣知其意,谓玄感曰:“福嗣元非同盟,实怀观望;明公初起大事而奸人在侧,听其是非,必为所误,请斩之!”玄感曰:“何至于此!”密退,谓所亲曰:“楚公好反而不欲胜,吾属今为虏矣!”

打了几场胜仗后,杨玄感声势大振,每天都有上千人来入伙。可谓形势大好。

队伍一天天壮大,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怎么在部队壮大的情况下,保持部队的纯洁性就成了很重要的问题,李密就发现混进来一个思想不那么纯洁的人。

在攻打洛阳的战斗中,杨玄感俘虏了一个叫韦福嗣的内史舍人,杨玄感亲自出马策反,邀请他加入到起义军中来。韦福嗣也不含糊,连老虎凳都没上,就投了诚,进入到杨玄感的参谋班子。

李密很快注意到这个人,当发生下面这件事后,李密终于可以确定,韦福嗣是身在梁山,心在朝廷。

杨玄感让韦福嗣起草一份檄书,韦福嗣直接拒绝。

这就怪了,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上山入伙,为表同心,是要签生死状的,韦福嗣官居内史舍人,干得就是起草文书的工作,又没让你去取杨广的人头,写一篇檄文当投名状并不过份。

李密找到杨玄感,指出韦福嗣绝对不是自己人,这样的人应该马上清理出革命的队伍,也就是拉出去斩了。

杨玄感奇怪的盯着李密:

“不至于吧,有这个必要吗?”

此话一出,李密已经明白,杨玄感必败无疑,其败因不在于杀不杀一个韦福嗣,而在于杨玄感的内心。

在李密看来,大丈夫立于世间,欲成所为者,必须问自己两个问题。

1.我的内心追求什么?

2.为了达成所愿,我愿付出怎样的努力?

这是一个关于立志跟奋斗的问题。要想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欲望必须强烈,立志必须坚定,因为只有强烈的欲望才能给你指引方向,而只有全力的付出才能让你最终抵达终点。

为了取得胜利,必须果敢,必须勇猛,可这依然是不够的。你要采取一切可能接近目标的方法,甚至有时候,这种方法会有些不近人情。

什么不至于此,什么先这样吧,这样的觉悟怎么取得胜利?

从中军帐出来,李密叹了一口气,告诉他的亲信:

“楚公好反却对胜利提不起渴望,我们将要成为俘虏了。”

很快,李密就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

杨玄感又把李密叫来,笑呵呵问了他一个问题:

“你看我称帝怎么样?”

李密简直要疯了,他盯着杨玄感,仿佛看着一头史前怪兽。

一般起义都会搞个名号,比如黄巢叫冲天大将军,李自成叫闯王,杨玄感竟然没打出一个响当当的称号来,这是个遗憾。但一步到位,刚起事一个月不到就称帝的,倒不是没有,但你绝对记不住他们是谁,因为那些都是死得最快的。

李密断言否决了杨玄感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再次警告他,最好赶快进攻长安,安抚关中,拿下一片进可攻,退可守的基地。

杨玄感又露出招牌式的大笑,表示称帝这个事就算了。

完了,杨玄感已经没救了。

李密已经看到了失败的影子,但他并不像三国时的杨修一样,一发现不对,就叫手下打包行李。也没有像范增那样因为自己的计谋不为所用,就骂两声:竖子不足与谋,然后拍屁股走人。

李密选择留在杨玄感这条将要倾覆的大船上。

因为他不仅是杨玄感的谋主,还是杨玄感的朋友。

如果杨玄感即将胜利,我可以离去,但如果他将要陷入困境,我无论无何都不能离去。患难与共,这是友谊的价值。

“也许,杨玄感还有需要我的时候。”李密想到。

事实确实如此,没多久,杨玄感就请来了李密,说出了史书中陷入困境当中的人常用台词:

“计将安出?”

杨玄感终于发现形势已经不妙。

杨广回来了。

事情演变成当年李密警告的那样:洛阳苦攻不下,敌军四至。

“现在只有最后一个办法了!”

面对杨玄感的询问后,李密沉思了一会,说出了自己的最后一计:

“我们放出风声,说关中有人接应,已经派人前来迎接,借此鼓舞士气,领军入关!”

此计,正是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

面对将要崩盘的现实,杨玄感终于选择相信李密一次。

点起部队,杨玄感宣布了关内有人接应的喜讯,杨玄感还请出了数位乡亲,告诉大家这是他老家华阴县来的老杨家的本家兄弟,这次专程赶来,就是传递这个消息。

士气终于恢复了,大军起营西行,一路上,杨玄感还创造性的发挥李密教他的瞒天过海之计,宣称东都已经被攻破,现在打完东都打西京(长安)。

这就是欺负隋唐政府没有给官员配手机了。

进军十分顺利,连樊子盖都没搞清楚杨玄感的动向,没有组织起有效的阻击。很快,大军行到弘农宫。

函谷关就在眼前,关后就是得之可得天下的关中。

在这里,杨玄感受到了热烈欢迎。

估计杨广的横征暴敛把弘农父老乡亲惹急了,大家纷纷拿着牛酒前来欢迎杨玄感,并强烈要求杨玄感抽个空,去他们那里打土豪,分财产。

据他们进述:城池防备空虚,里面粮草又多,不去攻就太可惜了。

人民群众这么热情,杨玄感觉得却之不恭,于是决定去城下去看一看。

杨玄感终于犯下了他一系列错误中的最后一个致命错误。

李密建议现在要赶紧前进,抢占长安屏障潼关。

杨玄感给出的回答却是:

“此人难奈,我不攻有何面目?”

然后进攻小小的弘农城。

三天后,杨玄感终于承认失败,还是彻底的失败,最终灭亡。

杨玄感这样的人是无法在造反这个领域做出成绩的,李密比他更适和这个领域。在此之前,他做为一名师爷,满腹奇计却不被采纳,这是让人痛苦的,但乱世不会让一个奇才虚度,他终有机会掌控局面,从而实践他的智谋。#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当... 王家善算是国民党将领中的一个“异类”,他是日本留学生,曾经在日本陆大深造,拥有很高的军事素养,能力一...
原创 他... 在我军的历史上,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被称为“三大起义”,由于南昌起义发生的时间最早,是8月1...
原创 朱... 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后,因为他是底层出身深知民间疾苦,对于官员是发自内心地想好好管教他们,不让官吏们给...
原创 钱... 钱其琛退休后李肇星去看望称“钱副总理”,对方:四个字讲错三个 钱其琛退休后,客人便一个接一个的来,李...
原创 从... 秦桧到底是什么人?以前并无争议,近年来好像有了不同说法,但基本都是出来讨骂,其实没人愿意没事讨骂,秦...
大明王朝1566深度解析(三)... 杂谈:《大明王朝1566》杂谈:你所不了解的“媳妇”文化 第一部分:严党和清流的正邪之争 第二部分:...
原创 他...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一个人物是一个保镖,不过这个保镖不是一般的保镖,因为他保护的人是孙中山。并且,这个人...
原创 刘... 众所周知,刘备是蜀汉的开国皇帝,也是三国时期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人生可以说是从微末到辉煌的缩...
原创 上... 上世纪湖北出土失传古籍,翻译成书后惊动考古界,西方专家:假的 文物是我们考证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往往也...
原创 1... 前言 1951年,一列火车缓缓地从天津火车站驶出,车上满载着即将奔赴祖国东北的战士们。 就在这时,一...
原创 古... 在古代中国,圣旨是皇帝传达命令和言论的重要工具,也是皇权的象征。圣旨的形制和历史背景是研究古代政治制...
原创 国... 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剿灭了无数的日寇,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其间,也有许多的革命伴侣在战争之中认识了彼...
原创 妻... 古时候中国普通老百姓有这么一个传统,那就是喜欢给孩子起贱名,许多人认为名字越贱,对小孩而言,就越能平...
原创 千...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刘伯承元帅军事生涯的高光时刻,那刘邓大军为什么要千里跃进大别山呢?过程中又出现了什么...
原创 炊... 前言: “这是小尤子,把他拦下来。” 1949年11月下旬在二野34师奉命向重庆进军的道路上,师长尤...
原创 诸...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发明家之...
原创 马... 看过三国的朋友,必定听过这么一句话,叫作马上吕布,马下典韦,意思是三国猛将中,马上作战最猛的是吕布,...
原创 慈... 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六日午时,一个男子正在押往刑场,头发凌乱,途中百姓不时用瓦砾、泥块投掷到...
人类四次工业革命带给我们的启示 文字:映中 1 . 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 1760 -1840年。 科学引领者:牛顿 影响:蒸汽机...
细说宋朝PDF电子版 黎东方讲... 细说宋朝 : 黎东方讲史之续 PDF电子版 虞云国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9-7 下载: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