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文明如此神秘,那些宏伟的建筑、先进的天文知识,在古代人类的科技水平下几乎难以达成,这难道不是外星文明的痕迹吗?”
一位未具名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然而,后续的研究却逐渐走向了另一个惊人的方向。
玛雅文明一直以来以其璀璨的文化成就吸引着全球众多学者投身于对它的研究。
最初,部分学者被玛雅文明中高度发达的数学、天文、建筑以及独特的宗教文化所震撼,进而提出了玛雅文明可能是外星文明的大胆假设。
他们认为古代人类的科技水平与玛雅文明所展现出的辉煌成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再加上玛雅文明中存在着神明乘飞船传授技术之类的传说,这似乎都在指向一个非地球本土文明的方向。
但这个观点始终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撑。
就在研究陷入这种困境之时,一些惊人的发现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七十年代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附近海底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研究走向的事情。
在那片黑暗、寒冷且充满未知的海底世界里,潜水员和打捞设备在海底的沙石、珊瑚礁之间,发现了石制船锚。
中美两国相关机构迅速联合起来对这个石制船锚进行研究鉴定。
经过细致的检测和分析,他们发现制作这个船锚的石灰岩与中国南海地区的石灰岩是一致的,而这种岩石当时并不存在于美洲海岸。
这一发现为玛雅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个新的、极具分量的证据。
九十年代中旬,在中国的一间安静、设备齐全的考古研究室里,灯光聚焦在一块出土于墨西哥的玉圭上。
陈汉平教授正全神贯注地研究着这块玉圭。
经过仔细的解读和分析,陈汉平惊喜地发现,玉圭上刻写的四个甲骨文竟然是中国古代汉字。
这一发现无疑是在已经逐渐清晰的联系拼图上又添上了重要的一块。
早在清朝末年,墨西哥发生了大规模的暴乱,清政府派出使者前往索赔。使者团到达墨西哥后,发生了一段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
在当地,使者欧阳赓遇到了殷福人。
殷福人主动向欧阳赓表明自己是中华殷人的后代。
欧阳赓大为震惊,他深知此事意义重大,于是将这个情况如实反映给皇帝。
可是,当时的清政府自身已经处于衰弱腐朽的状态,面对国际事务都自顾不暇,更无力对远在墨西哥的殷福人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这些发现如同拼图的碎片一样,从海底的石锚到玉圭上的文字,再到殷福人的自白,逐步拼凑出一幅玛雅文明与殷商文明可能存在联系的图像。
学者们对此反应热烈,在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支持玛雅文明是外星文明的学者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而更多的学者则投入到对玛雅文明与殷商文明联系的深入研究中。
有学者表示:“这一系列的发现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古代文明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是如此复杂又迷人。以前我们总是孤立地看待各个文明,现在看来,不同文明之间或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也有学者提出:“虽然现有的证据很有吸引力,但我们还不能确凿地证明玛雅人就是殷商人的后裔,还需要更多的考古发现来填补证据链。”
这一研究成果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凿地证明玛雅人就是殷商人的后裔,但它在考古学、历史学等领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它拓宽了人们对古代文明传播与交流的认识,促使学界重新思考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激发了更多关于古代人类迁徙、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研究,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泛起了层层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