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夏朝文字”:考证取得重大突破,西方又一结论被推翻
迪丽瓦拉
2025-07-05 21:04:14
0

1953年,在郑州“二里岗遗址”中,考古发现一片牛肋骨,上面刻有成行的文字,表明殷墟之外还有甲骨文。当时,学者陈梦家认为是“习刻”,共10个字,时代可能属于殷墟时期,即距今3300年之后。

但后来经过科学测年,二里岗遗址远早于安阳殷墟,时间接近公元前1600年,即属于早商时期遗址。本世纪初,学者李维明释读出其中“亳”字,表明属于郑州商城一部分的二里岗遗址,是商朝早期亳都。

1984年,在山西临汾襄汾陶寺遗址一个灰坑内,考古发现朱书扁壶,上面用写了2个字(或3个字),其中一个被成功释读为“文”。现代碳十四测年表明,灰坑所在时间不到4000年,即3900多年,处于夏代时间内。

二里岗遗址与夏代相距仅仅数十年,既然商朝早期已有相对成熟的文字,那么夏代中国就不可能没有文字;陶寺遗址朱书更为直接,是夏代时间内的文字证据。显然,问题不是夏代有没有文字,而是夏朝统治族群有没有文字。

以目前考古证据看,夏朝晚期都城应在二里头遗址,那么包括二里头在内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到底有没有文字呢?

在西方学者撰写的世界通史上,中国第一王朝为商朝,背后暗藏的叙事无疑是夏朝不存在。其中西方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迄今没有发现文字,更没有发现与夏人有关的“夏”字,因此二里头遗址并不能证明夏朝存在。

西方否定夏朝的理由充不充分暂且不谈,但西方对二里头文化没有文字的结论,如今却被推翻。

二里头文化的陶文

自二里头遗址被发现起,该遗址已经出土了至少50个陶文符号,整个二里头文化遗址中一共出土64个符号。

参与和主持过二里头遗址发掘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杜金鹏指出:有些刻符是作为标记使用,但有些确实应该就是早期文字,分别表述数字、植物、器具、自然景象,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均可找到相同和相似的字,已经有了表达一定思想意识的语言符号,可以称之为“原始文字”

与杜金鹏持同样观点的还有蔡云章等。下图二里头一件陶尊上的刻符,刻写的非常规整,必是有意刻写,蔡云章考证指出意为“臣曲糟”,即臣屈身奉上美酒来供天神或大王享用之意。

其中,在八里桥遗址中,考古竟然发现与左侧两个符号一样的符号,而在甲骨文与商代晚期金文中也有多次类似符号。因此,二里头陶尊上的这两个符号,就不是偶然为之,而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字。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李维明考证指出:二里头文化的陶文,“其中有些字符可寻源于当地龙山文化,又被二里岗文化继承,符合文字超越时间空间的记录功用特征,当属于文字。”

当然,对于二里头文化遗址中的陶文,也有一些学者否定是文字,认为只是没什么意义的刻符,古人随手刻画而已。

但问题是,如果全部真是没有意义的刻符,那么为何在不同遗址中会重复出现,且与后世甲骨文也有相同或相近的字形?下图,属于二里头文化的洛阳皂角树遗址的陶文,学者认为是“车”字。

考证取得又一突破

我们都知道,商朝有甲骨文,但鲜为人知的是,二里头文化遗址中也有广义上的甲骨文。在偃师二里头、密县黄寨、渑池郑窑、方城八里桥等二里头文化遗址中,考古发现一些牛、羊、猪骨刻辞,共5件不少于9个字符。

上述学者李维明指出:“刻辞以双字符居多,有3个字符者。与商朝甲骨文在材质、施灼、使用象形文字或由象形字构成会意字刻辞等特征形成承接。因此,二里头文化骨刻辞性质属甲骨文字。”

其中,位于河南郑州新密的黄寨遗址,属于二里头文化遗址,曾出土一片有过施灼的卜骨,上面刻有两个微刻文字。因为文字太小,故而被长期忽略,前些年被学者李维明发现,文字详情看上图。

李维明对此解读是:左边这个字的上部为奔跑的动物,下部为内八字的两竖,或是坑中尖桩,因此可能是一种捕猎的陷坑;右边这个字(见下图一)的上部为目,下部为又(即右手,甲骨文中有此文字),隶定后的字形见下图二,可隶定为“夏”字。

无论李维明破译的准确与否,通过上图可知,这是两个由象形文字构成的会意文字,尤其第二字的上下两部,都是甲骨文中的基础象形文字,至今是很多文字的部首,其中上部在贾湖遗址还曾出现过。因此,黄寨遗址这片卜骨上刻写的无疑就是夏朝文字,且后世甲骨文与之一脉相承。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现在普遍观点,二里头之前的夏都在郑州新密新砦遗址,相距黄寨遗址并不远,因此黄寨遗址并非一般的二里头文化遗址,极有可能是夏朝王族分支。其实,即便不是王族分支,以其临近二里头、位于王畿范围内来看,黄寨遗址在夏朝地位不会低。

总之,如果说陶文不是文字,或还可以争辩一二,但要说黄寨遗址卜骨上的不是夏朝文字,这可能就是刻意曲解或固有偏见了。

最后,关于本文话题,还有三点值得一提:

首先,既然夏朝已有文字,为何鲜有出土夏朝甲骨文?其实,与西方出道即成熟、出道即巅峰不同,中国的往往有一个演化过程,夏朝在骨块上契刻文字的文化可能才刚起步,且在骨块上刻字也要有相应的技术条件,商朝具备这些条件后达到甲骨文的巅峰。

其次,除了陶文、甲骨文之外,夏朝文字还有什么载体?商朝甲骨文表明商朝日常使用的是简牍文书,甲骨文属于与鬼神的契约,这种文字需要长期保存,故而刻在骨块上。夏朝也一样,日常应该也使用简牍文书。正因如此,夏朝或更早的五帝历史才能传承下来。

第三,汉字与西方字母文字不同,西方学者做出“误判”,认为夏朝无文字,乃至认为商朝甲骨文之前无文字等,其实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但很难理解的是国内某些学者,面对夏朝文字事实却始终固执的坚称“夏朝无文字”、乃至“夏代无文字”,真不明白有何所求!

参考资料:

《光明网——一个字中隐藏的王朝都城历史》

《中国新闻周刊——夏朝的谜底或许就在这里》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王... 在那个年代,外交官基本都是男士,而有这么一位女士在中国外交史的长河中占有一席地位她的名字就是王海容。...
原创 罕... 上个世纪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袭来,包括日本,美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受到经济危机的困扰,在这种情况...
原创 司... 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分别建立政权,各自为政。在三国鼎立的情况下,魏国的国力为最盛。众所周知,西...
侵华日军731部队老兵将赴哈尔... 当地时间7月5日,原侵华日军731部队“少年队”队员清水英男在长野县饭田市和平祈念馆召开记者会,他表...
原创 亚...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从古至今,社会对于女性都有一些傲慢的偏见,比如认...
原创 慈... 引言旌去题新谥,宫存锁素帏。重泉应不恨,生见太平时——《恭禧皇太后挽歌词三首》 从明朝中叶开始,我国...
原创 纪... 作者:徐运民/彭宇昭/汪转户/杜华 纪念“七七事变” 勿忘国耻 徐运民(河南商丘) 七七卢沟桥事变...
原创 在... 纵观中国古代史,那真是一本宝库全书啊,吸引着无数外国人前来感受。在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中,中华民族的先辈...
原创 赵... 大秦灭东方六国,北征匈奴,南讨百越,开疆拓土,强盛一时无比,但随着秦始皇沙丘病死,大秦帝国三年内灰飞...
原创 方... 梁山108将为何会在征讨方腊时损失惨重?不是因为他们这边太弱,而是方腊阵营中都是精兵强将。 今天,...
原创 贾... 贾元春:一个被皇权牺牲的宫廷女子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它描绘了清代乾隆时期的四大家族...
原创 雍... 一、雍正的第一个发明 雍正这一辈子,能用两个字概括:奋斗!当皇子时为了争皇位跟其他兄弟,尤其是老八奋...
142件文物带你走进三千年前的... 弘扬中华礼仪文化,赓续中华历史文脉,7月8日,“天下有道——周礼主题展”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开幕。该展览...
原创 白...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公元前260...
原创 对... 欢迎大家点击上方关注历史小蛀虫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古代帝王身为统治者,要很好地统驭下属,讲求策略至关重...
重庆学子三下乡:走进忠州博物馆... 为了探寻忠县历史,7 月 7 日“擘画秀丽基层,彩绘乡村宏图”乡村教育实践团怀着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之情...
原创 抗... 抗战初期的中国,有四万万同胞,为什么真正上得了战场的只有不到百万人呢?原来,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募兵制...
原创 他... 他受老蒋器重,曾在四平挫败四野,为了让家人过好日子,选择起义 抗战胜利后,为了中国未来的命运,国共两...
原创 为... 为什么职权更高的高育良不受重视,反而比他职位低的受到重视? 相信大家一定看过《人民的名义》这个电视...
原创 溥... 清朝最后的一个皇帝,在民国时期强行生存,为了自己的复辟更是委身于日本人,当起了伪满洲国的傀儡,但是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