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夏朝文字”:考证取得重大突破,西方又一结论被推翻
迪丽瓦拉
2025-07-05 21:04:14
0

1953年,在郑州“二里岗遗址”中,考古发现一片牛肋骨,上面刻有成行的文字,表明殷墟之外还有甲骨文。当时,学者陈梦家认为是“习刻”,共10个字,时代可能属于殷墟时期,即距今3300年之后。

但后来经过科学测年,二里岗遗址远早于安阳殷墟,时间接近公元前1600年,即属于早商时期遗址。本世纪初,学者李维明释读出其中“亳”字,表明属于郑州商城一部分的二里岗遗址,是商朝早期亳都。

1984年,在山西临汾襄汾陶寺遗址一个灰坑内,考古发现朱书扁壶,上面用写了2个字(或3个字),其中一个被成功释读为“文”。现代碳十四测年表明,灰坑所在时间不到4000年,即3900多年,处于夏代时间内。

二里岗遗址与夏代相距仅仅数十年,既然商朝早期已有相对成熟的文字,那么夏代中国就不可能没有文字;陶寺遗址朱书更为直接,是夏代时间内的文字证据。显然,问题不是夏代有没有文字,而是夏朝统治族群有没有文字。

以目前考古证据看,夏朝晚期都城应在二里头遗址,那么包括二里头在内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到底有没有文字呢?

在西方学者撰写的世界通史上,中国第一王朝为商朝,背后暗藏的叙事无疑是夏朝不存在。其中西方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迄今没有发现文字,更没有发现与夏人有关的“夏”字,因此二里头遗址并不能证明夏朝存在。

西方否定夏朝的理由充不充分暂且不谈,但西方对二里头文化没有文字的结论,如今却被推翻。

二里头文化的陶文

自二里头遗址被发现起,该遗址已经出土了至少50个陶文符号,整个二里头文化遗址中一共出土64个符号。

参与和主持过二里头遗址发掘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杜金鹏指出:有些刻符是作为标记使用,但有些确实应该就是早期文字,分别表述数字、植物、器具、自然景象,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均可找到相同和相似的字,已经有了表达一定思想意识的语言符号,可以称之为“原始文字”

与杜金鹏持同样观点的还有蔡云章等。下图二里头一件陶尊上的刻符,刻写的非常规整,必是有意刻写,蔡云章考证指出意为“臣曲糟”,即臣屈身奉上美酒来供天神或大王享用之意。

其中,在八里桥遗址中,考古竟然发现与左侧两个符号一样的符号,而在甲骨文与商代晚期金文中也有多次类似符号。因此,二里头陶尊上的这两个符号,就不是偶然为之,而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字。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李维明考证指出:二里头文化的陶文,“其中有些字符可寻源于当地龙山文化,又被二里岗文化继承,符合文字超越时间空间的记录功用特征,当属于文字。”

当然,对于二里头文化遗址中的陶文,也有一些学者否定是文字,认为只是没什么意义的刻符,古人随手刻画而已。

但问题是,如果全部真是没有意义的刻符,那么为何在不同遗址中会重复出现,且与后世甲骨文也有相同或相近的字形?下图,属于二里头文化的洛阳皂角树遗址的陶文,学者认为是“车”字。

考证取得又一突破

我们都知道,商朝有甲骨文,但鲜为人知的是,二里头文化遗址中也有广义上的甲骨文。在偃师二里头、密县黄寨、渑池郑窑、方城八里桥等二里头文化遗址中,考古发现一些牛、羊、猪骨刻辞,共5件不少于9个字符。

上述学者李维明指出:“刻辞以双字符居多,有3个字符者。与商朝甲骨文在材质、施灼、使用象形文字或由象形字构成会意字刻辞等特征形成承接。因此,二里头文化骨刻辞性质属甲骨文字。”

其中,位于河南郑州新密的黄寨遗址,属于二里头文化遗址,曾出土一片有过施灼的卜骨,上面刻有两个微刻文字。因为文字太小,故而被长期忽略,前些年被学者李维明发现,文字详情看上图。

李维明对此解读是:左边这个字的上部为奔跑的动物,下部为内八字的两竖,或是坑中尖桩,因此可能是一种捕猎的陷坑;右边这个字(见下图一)的上部为目,下部为又(即右手,甲骨文中有此文字),隶定后的字形见下图二,可隶定为“夏”字。

无论李维明破译的准确与否,通过上图可知,这是两个由象形文字构成的会意文字,尤其第二字的上下两部,都是甲骨文中的基础象形文字,至今是很多文字的部首,其中上部在贾湖遗址还曾出现过。因此,黄寨遗址这片卜骨上刻写的无疑就是夏朝文字,且后世甲骨文与之一脉相承。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现在普遍观点,二里头之前的夏都在郑州新密新砦遗址,相距黄寨遗址并不远,因此黄寨遗址并非一般的二里头文化遗址,极有可能是夏朝王族分支。其实,即便不是王族分支,以其临近二里头、位于王畿范围内来看,黄寨遗址在夏朝地位不会低。

总之,如果说陶文不是文字,或还可以争辩一二,但要说黄寨遗址卜骨上的不是夏朝文字,这可能就是刻意曲解或固有偏见了。

最后,关于本文话题,还有三点值得一提:

首先,既然夏朝已有文字,为何鲜有出土夏朝甲骨文?其实,与西方出道即成熟、出道即巅峰不同,中国的往往有一个演化过程,夏朝在骨块上契刻文字的文化可能才刚起步,且在骨块上刻字也要有相应的技术条件,商朝具备这些条件后达到甲骨文的巅峰。

其次,除了陶文、甲骨文之外,夏朝文字还有什么载体?商朝甲骨文表明商朝日常使用的是简牍文书,甲骨文属于与鬼神的契约,这种文字需要长期保存,故而刻在骨块上。夏朝也一样,日常应该也使用简牍文书。正因如此,夏朝或更早的五帝历史才能传承下来。

第三,汉字与西方字母文字不同,西方学者做出“误判”,认为夏朝无文字,乃至认为商朝甲骨文之前无文字等,其实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但很难理解的是国内某些学者,面对夏朝文字事实却始终固执的坚称“夏朝无文字”、乃至“夏代无文字”,真不明白有何所求!

参考资料:

《光明网——一个字中隐藏的王朝都城历史》

《中国新闻周刊——夏朝的谜底或许就在这里》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尘封的历史长河中,隐藏着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那是关于明末朝堂风云、农民起义的传奇。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
原创 唐...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元朝的23个冷知识 关于元朝23个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元朝首建大一统多民族王朝,蒙古铁骑征服各国,建立元帝国,疆域涵盖蒙...
原创 秦... 前言 你是否知道,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统一君主,秦始皇虽然有着无比强大的权力和财富, 却在其最辉煌...
原创 纳... 纳粹德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被称为苏德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二次世界...
原创 明... 明朝,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说起明朝的历史,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明朝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的...
原创 清... 不愿意娶是胡说,你送给阿Q看人家要不?实事求是说,不是没有人娶,而是娶得起的看不上,愿意娶的养不起。...
原创 慈... 公元1908年11月15日,慈禧病逝,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她死后,被埋葬在东陵,伴随她的还有无数的珍宝...
原创 清... 《山海经》中记载着“不咸山”的字眼,这就是如今长白山的前身,根据记载在金朝的时候朝廷才将这座山正式更...
原创 讲... 在革命年代,许多女性为党国事业奋不顾身。她们在隐蔽战线上默默付出,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英雄史诗。让我们...
原创 清... 人们常说“人生有许多出路,但是读书是最简单有效的一条,而对于贫寒学子而言,读书更是唯一的出路。” 学...
原创 才... 根据史书记载,唐高祖李渊掌权期间一共任命了十二位宰相。除了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两位皇子之外,裴寂的...
原创 真... 真正有本事的人,会为自己创造机会,比如袁某人。 2024年3月30日的文章《欲成大事,就要敢于冒大...
原创 索... 公元1703年,一个寒风刺骨的夜晚,北京城的街巷空无一人,只有月光静静地洒在覆盖着白雪的屋顶上,整个...
原创 清... 前言 清朝时期,斩首刑罚备受争议,但其残忍程度究竟如何?一位洋人的回忆令人震惊:据说在不到三分钟的时...
75年前的今天,西双版纳解放 2月17日 对于西双版纳人来说 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75年前的今天 西双版纳解放 让我们...
原创 清... 清朝灭亡以后,皇室成员有14万之多,他们最后是如何生活的?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也是最后一个有...
原创 能... 康熙皇帝一生嫔妃众多,其中德妃乌雅氏更是康熙皇帝后宫女子中生育最多的一人。 乌雅氏,满族镶黄旗人,...
原创 李...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以非凡的智慧和冷酷的手段,一步步从底层攀爬至权力之巅,成为大秦帝国...
原创 历... 文|落叶 编辑|昭明 在北京警察博物馆中,一本不起眼的户口本竟成为“镇馆之宝”,吸引了无数游客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