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分别总是难过的,离任后的分别,更是让人五味杂陈。廖汉生就有这种感觉,他是新任的南京军事学院院长,体会自是他人比不了的。
看着刘伯承乘船离开南京,向北远去的背影,廖汉生突然感到非常难过,感慨地说:“这个老首长,没有少受罪!”
刘伯承:从此云天雨也多
1959年1月19日,刘伯承元帅携带着家眷从南京离开,移居北京。
那天,南京军事学院的许多领导干部都自发地来到江边上,为老院长刘伯承元帅送行。
在送别的时候,在场的每个人心里都十分难过,提出将刘伯承老院长送过江去,一直送到浦口火车站。
对于大家的情谊,刘伯承心里是知道的。多年的朝夕相处,依照分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这种的感觉,搁谁心里都不好受,因此,刘伯承理解大家的心情,他也有这种感觉。
然而,就算送过江去,就可以不分别了吗?也许,在浦口火车站分别的时候,大家会更加难受,与其这样,何必要再麻烦大家呢?
想到这里,刘伯承老院长对大家的拳拳情谊表示了感谢,但却执意不让大家送过江。为了断绝大家送过江去的念头,刘伯承老院长双手推着大家,抢先一步上了渡船,并站在登船口,向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挥手告别。
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响起,渡船离开江岸,向着江心徐徐驶去……
渡船离开岸边后,距离码头越来越远。然而,前来送行的人们却不愿意离开,大家都停留在原地,远远地望着渡船的方向。
望着站立在渡船上的老院长的身影,他们都默默无语,但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渡船,没有离开渡船上的那个熟悉的背影。
就在渡船消失,刘伯承老院长的身影再也看不见时,南京军事学院的新任院长廖汉生,突然说了一句十分伤感的话:“这个老首长,没有少受罪!”
虽然,早在两年前,刘伯承元帅就离任了南京军事学院院长的职位,但并没有离开南京。因此,他还能亲眼看到学院的样子,更能踏入其中,闭目感受学院的气味,体会在这里6年多的艰辛。
1957年8月6日,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刘伯承元帅给毛主席和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元帅写了一封信。
在这封信中,刘伯承写道:“原来就是残衰多病的身体,勉任6年学术工作,极感吃力。自1953年患虚脱症以来,脑力、服力、神经和创伤诸旧病反复纠缠,已经难于看书提笔,休假也多;因而不能时常参加教材编审工作,不能更多参加思想提高工作,而深入基层的民主生活、纪律生活和实习工作也逐渐减少以至于无……请求免任我以高等军事教育这么更重要的新职,并请在移交南京军事学院职务之后,乘间疗养一个时期。一俟病愈,再赴北京专任军委委员,参加实习机关工作。”
考虑到刘伯承元帅的实际情况,中央军委批准了他的这个请求,并决定由廖汉生接替刘伯承元帅的职务,担任新的南京军事学院院长。
9月13日,南京军事学院召开大会,欢送刘伯承老院长离任,欢迎新院长廖汉生到职。
在这次大会上,南京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上将满怀深情地讲述了刘伯承在创办南京军事学院时的付出和历史功绩,并说:
“刘院长关怀国防建设,以国事为己任,60岁高龄,常带头学习;且战略眼光远大,常以有备无患,干部应向科学进军,学多学深一点作号召;特别谦虚谨慎,日夜工作,制军语、译外文、校条令、写教材、上大课,无一不是以身作则,特别关心与指导政治思想工作的进行,尤其注意检查效果……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钟期光动情的讲话,引起了在场人们的共情。想到老院长刘伯承元帅就要离任,大家的心里都很难过。
对于离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刘伯承元帅的心情也非常低落。
早在1956年10月,刘伯承元帅便感觉到身体状况不好。那时候,刘伯承元帅经常感到精力难支,脑子、眼睛都出现病症。为了不影响南京军事学院的正常工作,刘伯承元帅便给中央军委请假,希望到医院治疗。
在向中央军委请假的时候,刘伯承元帅还建议由陈伯钧代理院长,钟期光代理政委。
11月6日,在中央军委的批准下,刘伯承元帅离开南京,到上海接受住院治疗。
治疗期间,刘伯承元帅依然放心不下学院的工作,多次给院党委和陈伯钧、钟期光等人写信,对学院的工作提出建议。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很久。在当年12月的一封信上,刘伯承元帅在信的结尾写道:“1956年12月26日眼花手抖书此。”
看着刘伯承院长熟悉的字迹,陈伯钧和钟期光等人都非常感动。从这封信上,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刘伯承对南京军事学院的深厚感情。
在刘伯承的心里,南京军事学院就是他的一个“孩子”,他为这个“孩子”付出了全部心血。看着“孩子”每一步的成长,刘伯承都非常高兴。
想到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孩子”,刘伯承元帅怎么能够容易接受。然而,想到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孩子”的前途,刘伯承元帅还是主动选择了放手。
离任之后,刘伯承便前往医院,接受住院治疗。关于这段时间的身体感受,刘伯承元帅说:“感觉残老身体就像一部长久用损的汽车,小修未好又经几年过分使用之后,遂成一部难好易翻的破车。左脑后部与两太阳穴处常作胀痛,眼复流泪水至头部昏眩。”
为了减轻刘伯承元帅身体上的痛苦,医生建议他外出游览疗养。于是,在秋高气爽的时候,刘伯承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黄山游览。
在黄山上,刘伯承看着巍峨耸峙的奇石,苍劲多姿的青松,变幻飘渺的烟云,涌突流淌的清泉,内心感到非常振奋和陶醉。
想到过去的革命岁月,刘伯承元帅有感而发,赋诗一首:“抗日之军昔北去,大旱云霓望如何。黄山自古云成海,从此云天雨也多。”
1958年,在外地疗养的刘伯承元帅,接到了军委发来的一个通知,要他到北京参加一个军委扩大会议,并要他在会上做检讨。
接到通知后,刘伯承元帅的心理压力陡增,思绪翻滚,夜不能寐,左眼的眼球显得发红。
在前往北京的列车上,刘伯承元帅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眼球变得更红了。
来到北京后,刘伯承元帅又检查出患上了青光眼,眼压高达73度,不得不住进北京医院,边接受治疗,边准备检查材料。
听说刘伯承元帅的身体不好,毛主席关怀地说:“让刘伯承同志好好休息,可以不来参加会议作检讨,表示个态度就可以了。”
得知老战友刘伯承住院,陈毅元帅当即来到医院看望。看着眼前的刘伯承元帅,陈毅元帅非常难过,说:“你写啥子检讨嘛!要写,我替你写,写一百个字就行了。”
在感谢了陈毅元帅的关怀后,刘伯承元帅还是强忍着疾病的折磨,亲自写了一个检讨。
7月10日,刘伯承带着亲笔写好的检讨,来到中南海怀仁堂,参加军委扩大会议。
当看到刘伯承元帅被人搀扶着,迈着蹒跚而沉重的步子走上主席台时,在座的人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在鼓掌的时候,有些感性之人鼻子酸酸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了出来。
在主席台上,刘伯承宣读了他写好的检讨书,表态拥护毛主席的指示,感谢同志们的批评。
军委扩大会议结束后,刘伯承元帅回到南京。那段时间,因为军委扩大会议上后来发生的事情,刘伯承元帅的心里非常难过。
1959年,按照之前在给毛主席和彭德怀的信里提到的“赴北京专任军委委员,参加实习机关工作”,刘伯承元帅离开南京,离开他辛勤耕耘了6年的南京军事学院,到北京任职。
这便发生了开头提到的、那感人的一幕。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