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虽然很多人对清朝,特别是晚清有着不好的看法,但是清弓,或者说满洲弓,确实代表了中国古代弓箭技术的最高水准,清弓在随着八旗进入中原以后,很快便一统弓圈江湖,将许多传统弓型,如小稍弓等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不再成为主流),这并非是清朝统治者故意为之,而是清弓确实优秀,它良好的性能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甚至在帝国的边疆,和势力未曾到达的地方,清弓也仍然受到了当地人的欢迎,这皆因为清弓的性能优秀。
清弓的普遍特点是体型大、磅数高、威力大、射击稳,标准的大弓重矢,同磅数下它的合理配箭箭重是其他所有弓种配箭的2-4倍,箭速却不会慢2-4倍。
清弓是标准的筋角反曲复合弓,其弓臂多为木制,一般选用榆木、桦木制或竹木制的弓胎,面向外侧的一面贴牛角或羊角,面对人的一面则贴牛筋或鹿筋,所以清弓是“角弓”的一员,而为了防止翻弓,清弓采用了弦垫设计,其材质多为骨制、木制等。清弓的弓稍为大反翘长弓梢,由坚固的木材制作,中夹角片,弓弦有皮弦、丝弦、筋弦和棉弦等。
清弓所用的箭矢也极有特点,其箭杆的粗细能超过成年人小拇指,用的箭羽来自于中大型鸟类,箭羽非常长,其箭头种类则分为很多种,其中一种鈚箭形如小号锅铲,其射击无甲目标或是牲畜的时候,甚至可以一击毙命,或是铲断其肢体。清弓的箭矢很有可能是古代传统弓里面,尺寸最大的一种,这赋予了清弓在中短距离内的超高杀伤力,一箭将敌人钉在地上并非夸张(缅甸人深有体会)。
清弓也分为战弓和猎弓,战弓的威力极大,拉力磅数能够达到100磅以上(清代时,人们用“力”来表示弓的拉力,比如8力弓、12力弓,康熙皇帝就能开13力的清弓,沈阳故宫博物院有实物,他四儿子雍正就差了很多),甚至超过150磅的战弓都有很多,这样的战弓威力极大,能面对早期火器而不落下风,可以在数十米的距离上和火绳枪有来有回(早期火枪威力还真不如弓箭,射击频率慢,还不准,易炸膛),所以清弓又被现代人称为“古代版的反器材步枪”、“小型投矛器”。
而与清弓优秀的性能相比,清弓的射箭姿势却很有可能是各种射姿里面最丑的,丑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那种。
在射箭时,射手会字面意思上的“弯腰撅腚”,这种姿势谁看谁吐槽。上到王公贵族,下到深山老林子里的索伦兵,射箭时全都是弯腰撅腚的造型,我看过拍摄留下来的蒙古德王射猎老视频,德王即使是在平地上,也都是弯腰撅腚的射箭,可见这种射姿的普遍性。
但这种射击姿势却是非常科学的,它还有一个专有名词,叫“让跨”。这种让跨姿势完全是从实战中总结出来的,之所以如此射击,是为了在战场上防止弓弦挂住衣服,或是让衣服干扰射击,还有就是在骑射时,这种姿势可以轻松让开马头的阻挡,便于击发,不至于一箭将胯下的战马“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