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夏商周三代同源么,华夏族系来自哪,豫西、晋南、山东还是东北?
迪丽瓦拉
2025-08-24 14:32:49
0

夏人、商人(商人主体)和周人在体质类型上具有同一

性,他们都可归属先秦古人种类型中的“

古中原类型

”,可看作是

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居民体质特征在“青铜时代”的延续

,但他们彼此间又存在一定的差异。

夏人、商人和周人体质类型上这种

同一性

也即华夏民族乃至后来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形成的种族生物学基础。并且,古代中原文化的

持续性

凝聚力

与夏商周三代这种

相对单纯的种系背景

是有密切关系的。

壮哉,我华夏!

一、先秦时期居民种族类型

我国先秦时期居民大体可分为

五个基本种族类型

(朱泓:《体质人类学》):

1.“古中原类型”

古中原类型

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该类型居民主要体质特征为偏长的中颅型以及高而偏狭的颅型,中等偏狭的面宽和中等的上面部扁平度,较低的眶型和明显的低面、阔鼻倾向,如果将其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各区域性类型进行比较,古中原类型居民似乎介于东亚人种和南亚人种之间的位置上,并且在若干体质特征上与现代华南地区的居民颇相近似。

2.“古华北类型”

古华北类型广泛分布于

内蒙古长城地带

,该类型居民主要体质特征为高颅窄面,较大的面部扁平度,同时还常常伴有中等偏长而狭窄的颅型,其与现代东亚蒙古人种的接近程度十分明显,但在面部扁平程度上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他们或许是现代东亚人种的一个重要源头。

3.“古东北类型”

古东北类型的分布以今

东北地区为中心

,该类型居民主要体质特征为颅型较高,面型较宽阔而且颇为扁平,其与现代东亚蒙古人种之间的接近程度也比较密切,所不同的主要是颧宽绝对值较大和较为扁平的面形,或许反映出现代东亚蒙古人种的某个祖先类型的基本形态。

4.“古西北类型”

古西北类型主要分布在

黄河流域上游甘青地区

,该类型居民基本体质特征为是颅型偏长,高颅型和偏狭的颅型,中等偏狭的面宽,高而狭的面型,中等的面部扁平度,中眶型、狭鼻型和正颌型。这种体质特征与现代东亚蒙古人种中的华北类型显得颇为相似。

5.“古华南类型

古华南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

南方沿海地区,即浙、闽、粤、桂一带

,该类型居民主要体质特征为长颅型、低面、阔鼻、低眶、突颌、身材比较矮小。他们在体质特征上与现代华南地区的绝大多数居民(包括南方汉族和少数民族)均有所不同,在现代对比组中,他们一般和东南亚一带的居民,如印度尼西亚人,以及大洋洲的现代土著,如美拉尼西亚人等比较接近,此外,该类型的前身,可一直上溯至

旧石器晚期的柳江人

当前,学界研究认为:

夏人、周人和商人主体都是先秦古人种体系中的“古中原类型”,相对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外其它地区的古代居民而言,夏人、周人和商人具有共同的体质特征。

但是,夏人、商人(商人的主体部分)和周人在体质类型上的同一性没有构成对夏商周“三代同源”论的支持。

夏人、商人和周人体质类型的这种同一性,应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不同考古学文化居民体质类型同一性在青铜时代延续的结果。

二、夏族的起源

关于夏族的起源,

有豫西说、晋南说、山东说、东南说

等诸多不同的意见。而事实上,

豫西、晋南和山东都在“古中原类型”分布范围。

在考古学文化谱系中,虽然对于

王湾三期文化

的晚期是否已进入早夏尚有些争议,但目前学界已确定的是属于夏文化的

二里头文化

主要是继承王湾三期文化发展而来。而王湾三期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一样,主要分布在

豫西地区

。从这方面来说,

夏人应是从豫西地区兴起的本地土著。

当然,不排除夏部族在发展过程中有来自其它地区人群融入的可能。

文献中关于早期夏人的活动多都在

豫西一带

。例如:

《国语·周语(上)》

记载:“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

《国语·周语(下)》

则称夏人先祖鲧为“崇伯鲧”。

韦昭注:

“崇,崇高山也,夏居

阳城

,崇高所近。”古崇、嵩二字通用,崇山即今

登封县境内嵩山

,伯则应是首领意,反映出夏部族与今嵩山地区的密切关系。

《孟子·万章(上)》

记载:“禹避舜之子于

阳城

。”

《史记·夏本纪》

记载:“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

阳城

。”关于阳城地望,徐旭生考证即为今

登封告城镇

。(徐旭生:《1959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

三、商族的起源

从殷墟中小墓所出商人遗骸来看,

商人的种系并不单纯

殷墟中小墓③组

商人和

台西组商人

的“

古东北类型

”的体质特征在黄河流域更早的时候是不见的,其种系渊源或许有一部分来自东北,更准确地说是,

商人中的商王族应是起源于东北地区的。

传世文献中关于商族(商王族)起源于东北的史料,前人已多有论述。其中最主要最具说服力的应该是

《诗经·商颂》

中有关商族起源的两条史料:

一是《诗经·商颂·玄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

二是《诗经·商颂·长发》

:“有(女戎)方将,帝立子生商。”

另外从考古发现来看

,东北地区古文化与商文化之间存在着一些相似

性,像

红山文化

玉器中代表性器类兽形勾玉的展开形象即与商代青铜器之母题花纹饕餮纹起源有关。(郭大顺在其《北方古文化与商文化的起源》)

学界关于商族的起源另有

陕西说,东方说,河北说,山西说

等诸不同观点。

四、周族的起源

考古学方面证实,以

扶风刘家墓地遗存

为代表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刘家文化,其族属正是姜戎。据学者研究,刘家墓地第三期时正是

古公亶父迁入岐下之后

,其文化面貌的改变也正是因为

大量姬周文化特征

的出现,正

反映了古公亶父迁岐后,由于姬周联姻,姬周文化与姜戎文化的融合。

关于姜姓部落,学者考证,其实为

我国西北地区古羌族之一支

,“住在甘肃的羌人一直称羌,而住在陕西(可能也包括甘肃东部)的羌人则……别称为姜了。”(邹衡:《论先周文化》)按考古学方面的研究,

刘家文化是在齐家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甘青一带的青铜文化共同特点较多,特别是与辛店文化面貌更为接近。

(尹盛平、任周芳:《先周文化的初步研究》)

关于周族之起源,近期最有影响的两种说法是“

关中土著说

”、“

晋南说

”和“

豫西说

”。

有学者认为先周文化与

客省庄二期文化

间存在着渊源关系。(牛世山:《论先周文化的渊源)

有学者认为皆认为周族起源于

晋南的大柴文化。

(王克林:《先周文化再研究》,张玉勤:《周族起源考》)

另外,还有学者认为周族起源于

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原为夏人的一支

。(叶文宪:《先周史溯源》)

【注】: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夏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在夏朝之前,实行的是禅让制。夏朝的建立 者 启,是大禹的儿子。 对...
原创 搭... “金胶州、银潍县,铁打的即墨金不换”。 黄宗昌,字长倩,号鹤岭,即墨城里人,出身当地书宦世家望族黄氏...
原创 溥... 一九五九年年末,我蒙特赦,回到了故乡北京。我得到了新生,这不是肉体的新生,而是灵魂的新生。我得到了做...
原创 苏... 在世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能够与美国争锋相对的国家,那就是苏联,其军事最强大之时甚至要胜过美国。 ...
原创 新... 1939年,抗日战争正处于艰难时期,国共两党看似携手共进,实则暗流涌动。新四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广西新发现80处古代遗址和遗物... 本报南宁2月24日电 (记者张云河)近日,记者从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获悉:广西北部湾沿岸古代遗址...
原创 大... 因平台改版,增加了广告解锁功能,当广告打开后,静等5秒钟,您在伸出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的x号关闭,...
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基本特性 黄纯艳 海洋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海洋史研究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已积累了宏富的成果...
原创 民... 世人皆知吴佩孚是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军阀,却鲜有人知他晚年竟无一子嗣。在那个重视传宗接代的年代,这位叱...
原创 鄂... 1943年的夏天,湖北西部的山区战火纷飞。日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野心勃勃,誓要一举攻下鄂西,打通日...
原创 蒋... 《梅兰佳话》有言:韵中生韵,香外生香。 在民国时期,我国曾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女性,虽然说在传统中国的...
清朝时期,太监真的有净身不彻底... 开头的话 在过去,如果有人想当太监,那就得割掉身体的一部分,只有这样,他才能进宫去近身服侍妃子们。 ...
又一座?考古人员或发现图特摩斯... 就在埃及刚宣布发现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二世的陵墓后没几天,发现该陵墓的同一支考古队宣布,他们又发现一座...
原创 朱... 所谓推恩令,是指汉武帝为了削弱藩国,巩固中央集权,下旨要求各个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和税收分给所有儿子的...
原创 逐...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怀乡之情人皆有之,归根结底缘于生物的...
原创 清... 历史的厚重画卷徐徐展开,清朝政治体制宛如一座神秘的迷宫,引人深入探索。在这一复杂体系中,旗主制度作为...
原创 霍... 一、狂言震朝堂:少年将军的财政黑洞 公元前123年的未央宫,17岁的霍去病跪在汉武帝面前,说出那句...
原创 冀... 中国的读书人自古以来就有着“投笔从戎”的传统,在近代历史上,也有大量文人学子纷纷穿上军装投入到残酷的...
朱元璋批奏折到深夜,宫女送来了... 朱元璋忙到深夜还在看奏章,这时有个宫女端了碗粥进来,他说了声:“粥我留下了,你出去吧,但得斩了。” ...
原创 许... 许倬云新论:解构英雄光环,重塑历史认知 在学术界的璀璨星河中,历史学家许倬云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深邃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