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平古战场,最近出土了一块战国石碑。那些学者们看了感慨,说要是赵括再撑一会儿,白起可能就输了。
当年,赵国和秦国打得那叫一个天昏地暗。廉颇在丹水防线固守了三年,把秦军搞得头疼。这廉颇老将军多有谋略,他就知道以守为攻,就是不出去跟秦军硬拼。秦军在这儿耗着,啥好处也没捞着,心里那个急呀。
后来,赵括接替了廉颇。这赵括虽然在兵书上懂得不少,但实战经验确实差点儿。白起看准了机会,就在空仓岭设置了空粮仓。这一招可真够阴的。赵括一看见粮仓,还以为是秦军的粮食储备,就中计了。他放弃了廉颇坚守的丹水防线,带着大军往空仓岭去了。
其实赵括要是能再冷静点,再坚持坚持在丹水防线,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秦军在那儿也耗不起啊。你想想,他们从老远跑来打仗,士兵们也疲惫,后勤补给也是个大问题。而赵国这边,只要坚守住防线,慢慢消耗秦军的力量,秦军早晚得撤退。
而且,当时赵国国内还是有不少资源可以支援前线的。如果赵括继续按廉颇的策略打,说不定还能反败为胜呢。但是赵括一冲动,就被白起的空粮仓给骗了,结果就陷入了白起设下的包围圈。赵国四十万大军最后被坑杀,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
现在看到这块出土的石碑,就好像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要是赵括再有那么一点点耐心,再撑一会儿,那长平之战的结局说不定就会改写了。让人忍不住为赵国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