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兰州战役:马家军凶悍的像日军,彭德怀怒令全部歼灭,一个不留
迪丽瓦拉
2025-07-06 14:02:03
0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点一下右上角“关注”,持续为您奉上诚意好文。谢谢您的支持!

1949年8月26日晚,解放兰州战役刚刚结束,彭德怀撇开一堆堆文件,焦急地找来一份伤亡数字统计,看完之后,彭德怀久久地陷入沉默。

兰州战役,我军伤亡8700余人,团级以上干部伤亡数字尤其触目惊心,共有13人伤亡!光是沈家岭战斗中,就牺牲了3位:11师31团团长王学礼、10师30团政委李锡贵、11师32团副团长马克忠。

彭德怀在西北战场恶战不少,可像兰州之战打得如此惨烈、敌人如此凶残的,实属少见,伤亡了那么多将士,心疼至极。

彭德怀预想中,解放西北的关键之战,其实战场并没有设在兰州,而是甘肃定西。

起初,马家军和胡宗南联军在关中遭到惨烈失败后,马家军退入青甘宁,依托老巢继续对抗一野。但在哪里抵抗呢?马步芳和其子马继援发生了分歧。

马步芳毕竟人老奸马老猾,早已看透马家军野战能力不如解放军,主张把大军主力撤回兰州甚至西宁,依托坚固的城防工事死守。

马继援年轻狂妄,虽经数阵之败,仍不相信马家军已在各个方面集体落后于解放军,主张在定西设防线,拒彭德怀于甘肃门外。

彭德怀探知此情非常高兴。定西无险可守,不认攻城还是野战,我一野大军已有一万种置马继援这匹烈性小马于死地的办法。

所以彭德怀心情非常好,部署新列入一野序列的十八、十九两兵团,准备在定西大展身手,彻底把马家军余部锤死,一旦马家军主力尽歼于此,青甘两省将不战而得。

可是就在诸路大军准备开动时,马继援却突然跑了。

原来,马家军中也有明白人。时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参谋长彭铭鼎,亲自跑到定西劝说马继援,要他不可意气用事,说马家军骑兵基本被摧毁,刚组建起来的骑兵没有战斗力。其实便是老骑兵部队,有战斗力,在共军强大的炮火面前,不都一样?

彭铭鼎劝道:阵地战,我们无险可守,机动野战,马少爷你自问,我们能跑得过共军吗?就算是我们胯下之马,也跑不过共军的两条腿。

彭铭鼎是马家军的老人儿,马继援听人劝吃饱饭,乖乖带兵回了兰州,

彭德怀已经运足了力,准备重拳出击,却不料扑了个空,未免有点意兴索然。

彭德怀立即更改了作战部署,手下四大兵团,除十八兵团留在西安天水一线,监视胡宗南残部,其余三个主力兵团杀奔兰州。

大军未动,彭德怀又想,以两个兵团对付兰州之敌绰绰有余,不如提前做准备,以主力奔袭青海西宁,直捣马步芳的老窝西宁。这个重任次给素有“王胡子”之称的猛将王震来执行。

这样一来,打兰州的就剩下第二兵团和第十九兵团。

兵力其实也不算少,围城大军有五个军,约十万人。马家军城中大概三万多人。

但是后来的变化,接连出乎彭德怀意料。

首先是兰州城池坚固程度,远远超出预料。

兰州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构筑了国防工事。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又在主要阵地上修筑了钢筋水泥工事,青马又不断构筑加固。

主阵地修有钢筋水泥碉堡,形成碉堡群,通向城里的环山公路与各主要阵地相连接。外斜面有环形人工削壁1至2道,高6至10米,各壕间又有暗堡和野战工事。阵地前沿埋设大量地雷及铁丝网。马步芳部凭借坚固工事,既能发扬火力,又便于组织反扑。

因此,马继援扬言:兰州是“攻不破的铁城”。

其次是马家军的疯狂近乎不要命的兵力部署。

很怪。按兵家一般原理,打仗要留预备队。预备队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战局进入僵持阶段,突然投入一支生力军可以打破局面,迫使敌人崩溃。另一个就是,在己方失利时,可以用预备队挽救颓势,防止失败扩大。

行文至此,不免有人会问。既然一般原理都留预备队,当局面僵持时,你投入预备队,对方也投入预备队,那岂不都成了添油战术,谁也奈何不了谁?

又问,如果你方失利时投入预备队挽救危机,那敌方也投入他的预备队,你岂不是同样无法挽救败局?

能够问出这样问题的,绝对有专业水平,因为这是涉及军事基本原理的东西。

诚然,理论上肯定存在这样的情况。但将军指挥作战时,都会尽可能地隐藏好自己预备队,并根据作战进程,选择合适时机投入预备队。

比如在局面尚未进入僵局,但接下来可能进入僵局时,高明的将军预判到形势,先敌一步突然投入大量兵力,使其在很短时间内形成极大溃败,以至局面无法收拾,甚至其预备队来不及反应,战斗一边倒了,这样就能在敌我拥有基本相当的兵力时,我胜而敌不胜。

现代战争对将领及参谋团队依赖之高,远非古代战争所能比拟。在下一笔带过之,深入的东西不探讨,说回兰州战役。

马家军的疯狂近乎不要命,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留预备队!

城中所有部队都拉出来,顶到兰州城各处防御工事。

像沈家岭,营盘岭,以及黄河铁桥等等工事……

这两大因素,令彭德怀意想不到,并吃了大亏的,就是第二个。

彭德怀指挥大军进至城下,按最近战斗的情况看,敌人兵力已经不多,区区三万残兵,守这么大一个兰州城,肯定是顾头不顾腚,到处漏风。

按这个思路,围城部队没怎么充分侦察,就匆忙展开了进攻。

一打,吃了大亏。

8月21日这天打了一天,动用九个团的兵力一万多人发动进攻,伤亡逾千,居然连一块完整的阵地都没夺回来!

一块都没有!

都没有!

这可是在我军占尽兵力优势的情况下打得仗,而且是我军想打就能打,想打哪就打哪的情况下!

毛泽东、周恩来都一直密切关注着兰州战役进展,一方面因为兰州地方重要,另一方面,马家军与我军历史上发生过的事,大家都知道!

彭德怀不敢隐瞒,立即把情况报给中央,说要立即暂停进攻。

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找到彭德怀表示歉意:“十九兵团组建以来,就没打过这么窝囊的仗,现在军师团干部都憋着一口气,请求立即出战,再和马家军斗一场。”

彭德怀要求他们冷静下来,迅速总结分析没打好的原因。

第一野战军立即用三天的时间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注意看:三天时间!

善于总结,也重视总结,是我军的一大强项。

只打了一天的仗,却坐下来老老实实分析三天,单就这个定力,就是国民党军所没有的。

总结三天,得出三条教训:

一是冲击部队没有组织火力保证自己的侧翼,没有及时压制突然出现的敌短兵火力。冲击队形没有采取梯次配备(倒三角形)。今后应严密组织火力,当敌向我冲击部队侧翼攻击时,配备在我冲击部队侧后的二梯队,应向敌反击部队侧翼发起攻击,抓住敌人离开其坚固阵地出击之良机(可能时设法引诱敌出击),大量耗敌。

这些文字都是从第一野战军官方战史中摘录的,笔者逐条用大众能看懂的文字翻译一下:

表面意思是,我军冲锋的时候,只顾往前冲,两翼没有配合,一旦敌人两翼有火力,我们就是三面受攻,完蛋!潜台词是啥呢?轻敌了,认为马家军兵力不足,不会每个都配置大量兵力,冲锋时犯了老毛病,实行密集冲锋、闷头冲锋和盲目冲锋,认为我们一冲敌人就完了。

结果人家阵地上的兵很多,而且兵和阵地配合的很好。

二是炮火缺乏细密的任务区分,炮火射击不能满足冲击部队的要求。有的炮火射击过早,部队冲击时炮弹已打完,也有的炮火还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部队就发起冲击;有的炮兵阵地配置太远,散布面大,不能摧毁敌主要阵地。

这一条又有什么潜台词呢?步炮协同是一个很有深度的专业问题,必须靠有经验的指挥员统一协调指挥,这一现象,明显就是炮兵打得漫不经心,认为随便打一打,就能把敌人吓跑。实则,马家军打得非常顽强,事后有老战士回忆,马家军太凶了,国民党军其他部队没有这种作风,真和抗战初期的日军有点像。

三是对敌工事特点研究不够。敌有水泥堡、砖堡,并利用自然地形挖地洞、枪眼,外壕内沿有地堡,各碉堡之间火力联系好,还有交通壕连接,副防御设备有外壕(已发现壕内有地碉、地雷)、铁丝网,将陡坡削成绝壁,阵地前埋雷甚多。对此,可用连续爆破或强行坑道爆炸的方法配合云梯、梯桥通过。

这一条没有什么看不懂的,就不解释了。

彭德怀起初怕部队潦草行事,不好好总结,兰州战斗发生的第二天,就不顾副司令和参谋长的反对,从后方指挥所搬到了逼近火力线的兰州城郊。

为啥反对?马家军太凶悍了,趁着我军高挂免战牌闭门搞总结,不断派骑兵偷袭我前沿阵地,彭总搬到这里太危险。

但一军之帅既临,部队必定悚然而增敬畏。

总结三天后,情况报上来,彭总感到还算满意。这时中央来电催问,前线总结的情况怎么样了,还能不能接着打?

彭总赶紧上复情况。毛泽东异常焦虑,看完电报后,思考了一晚上,在凌晨一点亲自草拟了一封电报,要彭张(一野副司令员张宗逊)立即考虑增兵,若再打不下,考虑暂退西安。

这也激发了彭总性子中那股强悍、凶悍、威武之气,彭总当即下令:调王震一兵团回兰州,不要打西宁了,有多大力量使多大力量,集中三个兵团二十多万人,彻底把兰州马家军打光,全部歼灭,不给老蒋留一兵一卒!

8月25日,一野重新发起进攻。

这是一场没有太多运筹空间的硬仗。

马家军拼出老命,不留预备队,在坚固的工事里死守,就像输红了眼的赌徒一样,瞪着眼要和我们拼命。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一个地堡一个地堡地炸,一个工事一个工事地摧毁……

全面铺开,一对一,一条命一条命地拼!

场面相当惨烈。我们截取营盘岭战斗的一个侧面,大家感受一下兰州战役有多残酷:

在第50团突击队主攻营盘岭正南阵地的同时,第16师第46团主攻东南敌身贴压阵地。第6军军部以42门野炮、山炮及迫击炮组成的另一个炮群,集中火力,猛轰敌人主阵地,摧毁其众多火力点,掩护第46团突击队进攻。

炮火轰击后,当步兵沿着交通壕进到敌前沿阵地,被三道削壁挡住了去路时,第3营第7连指导员刘志刚亲自带领爆破组冲了上去。他把炸药包放在已炸过了的小坑里,点燃导火线后,由于来不及撤,腿被炸断了。

其他的人接着又冲了上去。经过连续的爆破,终于炸开了两个缺口,为部队打开了通道。战士们以迅猛的动作冲向敌阵地,和敌人展开肉搏战,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刺刀拼弯了,就空拳和敌人厮打。

有些连队仅剩下10多人。几次命令后撤都不肯。战斗英雄陈全魁把两个手榴弹捆在一起,连续投出30多对,杀伤大批反扑的敌军,自己身负重伤,仍不下火线。敌人连续反冲击7次,但均被击退了。激战至8月25日17时,后续部队又连续突破守敌第二、三道削壁,第6军终于攻占了营盘岭……

战斗到8月26日中午12时,兰州战役即告结束。

时间虽然不长,但烈度相当大。

共歼敌2.7万人,其中毙伤1.2万人,俘1.37万人,逃兵过黄河时淹死2000余人。可惜敌酋马继援趁乱逃跑了。

我军伤亡数字前已叙。

如此大的伤亡,集中在短短一天半之内,几乎每分钟都有4人倒在马家军的枪口下!

8月30日,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

兰州人民高挂标语:天摇了,地动了,兰州人民解放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李元霸的死因之谜:并非被雷电劈... 前言 关于李元霸的离世,一直众说纷纭,部分观点宣称其为遭到雷击身亡,然而真实情况却更为复杂惊骇。 ...
周智强 | 厚植人民城市的红色... 外滩是上海城市的地标。外滩1号等7幢大楼的历史变迁过程、特别是其中的红色资源的挖掘,揭示了近代以来上...
原创 邓... 邓公(邓小平)和陈云是亲密的战友,两人从革命年代开始互相支持,一路走到建国后,经历了十年的动荡时期。...
原创 毛... 前言 1954年8月24日,英国前首相艾德礼率团来华访问,成为在中国与毛主席会谈的首位西方最高级别的...
原创 清... 自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八旗的战斗力已经不行了,所以朝廷允许地方上办团练来与太平军作战,这时一些地...
原创 秦... 清朝有四大疑案: 孝庄下嫁 顺治出家 雍正篡位 乾隆的身世之谜 而这第二件便是关于顺治帝的,有的清宫...
召公的身世以及他对西周的功绩 召公的身世以及他对西周的功绩 召公奭为周文王的长庶子,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建立巩固西周...
怪事频发秦始皇严查,鬼谷子指点... 这里是白阳君的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 第 8 集 徐福,字君房。 在秦始皇时期,古代中亚地区总有人枉死...
原创 红... 前言: “一谍卧底弄乾坤,两军胜负已先分”,讲的就是我军的红色特工,郭汝瑰。 1949年,郭汝瑰在四...
原创 满... 满清九大姓氏如今改成了啥?快来看看,可能你就是八旗子弟后裔!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八大姓氏位于《...
原创 蒋... 侍卫长和一处第三组 在蒋介石侍从室组建以前,在南昌行营时期就已经有侍卫长了,当时是黄埔一期的宣铁吾担...
原创 毛... 1952年5月2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后面的大草坪接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文艺工作者归国观光团和朝鲜...
原创 宝... 作者:韩雪丽 宝玉和黛玉有一次误会,是因为黛玉去怡红院,让懒散蛮横的晴雯拒之门外,还说宝二爷说的,不...
原创 陈... 中央军委经过一番激烈讨论,最终决定撤换山东野战军总司令,但毛主席经过20多天的慎重思考,还是否决了中...
原创 苏... 说起苏联,想必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十分熟悉,尽管这个国家早已经消失在世界地图上,但是曾几何时,苏联还是唯...
原创 毛... 1976年9月9日下午4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毛主席逝世的消息。远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吴吉清听到后放...
原创 夷... 如果一个大臣或皇帝一生中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争和动乱,他的生命就是不完整的,就像一个婴儿。如果世界局势稍...
原创 毛... 新中国成立以后,战争逐渐减少,人民生活也渐渐稳定下来,政治经济等方面也有了不小的发展。中央认为,是时...
原创 粟... 粟裕司令陈毅政委:这个组合现实吗?答案是不,看看他们的经历! 陈毅和粟裕的组合在我军历史上鼎鼎大名...
原创 隋... 在古代历史上,隋末唐初也是比较有名的乱世。在这一历史阶段,出了不少割据一方的诸侯。伴随着《隋唐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