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45年毛主席赴重庆谈判,看到接见代表名单时:让王会悟单独留下
迪丽瓦拉
2025-07-06 16:02:38
0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没想到‘小王先生’也来了,我要一定要跟她见一面!”

1945年8月27日,毛主席与周总理一行人,乘上了国民党方面派来的专机,前往重庆与蒋介石政府举行和平会谈。

由于当时毛主席的名气在全国都有重要影响,所以,在这43天的会谈时间里,除了要和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之外,每天还要接见社会上的各界人士。

9月下旬的一天,就在谈判即将结束的时候,当地的妇女联谊会,前来对毛主席进行探望。

然而,看到联谊会的代表名单之后,毛主席十分欣喜,因为其中有一位与自己相识多年的老友。

于是毛主席连忙要求工作人员,一定要在与代表们见面之后,将这位友人单独留下和自己叙旧。

而这个友人,就是被称为‘小王先生’的王会悟。

女承父业的“小王先生”

1898年,王会悟出生在浙江桐乡乌镇观后街14号的一个书香世家里。

王会悟的父亲王彦臣是晚清时期的一名秀才,其祖上从清朝初年就来到了乌镇,世世代代都以教书育人为己任。

而王彦臣在考取举人失利之后,也返回家乡操办起了私塾。

由于王彦臣教书风格十分灵动,并不像其他腐儒先生那么死板,所以他的学生在当地也是最多的,经常能够达到5、60人。

而王彦臣的妻子,则是当地有名的“巧匠”,为人谦逊有理,以一手精美的刺绣技艺而享誉乡里。

良好的家风,自然会教出品格优良的子女。

在这种家庭背景的影响之下,王会悟自小便是一个知书达理、乖巧懂事的女孩。

到了6岁那一年,王会悟进入到了父亲的私塾里学习,天生聪颖再加上又肯吃苦,很快她就能够熟读四书五经、背诵几百首诗词歌赋了。

到了10岁那一年,新式学堂开始盛行,王会悟又开始吸收科学知识,这让她对于世界的认识有了新层次的拓展。

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王会悟在知识的海洋里,不但慢慢塑造起了坚韧的品格,更让她在时代的背景下,逐渐懂得了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

1911年,在清政府倒台前夕,王彦臣遭人陷害被发配边疆,后来因为身患重病而客死他乡。

从此王家家道中落,年仅13岁的王会悟只好跟母亲一起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1913年秋天,在哥哥的帮助下,王会悟进入到了嘉兴女子师范学校读了一年预科。

毕业之后王会悟“女承父业”回到家乡兴办起了当地的第一所“女子学校”。

为了能够将这所私塾学校兴办起来,王会悟不仅挨家挨户地发放传单进行宣传,还专门向父亲寺庙里的方丈借来了一座庙堂充当教室。

由于王家在世代教书,所有在当地十分有名气,这也让许多家长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所学校里面。

王会悟教学手段新颖,教学技能娴熟,而且在教学中积极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宣传科学、倡导新观念。大家不但口口相传,还极力推荐一些孩子去王会悟那里上课。

学生人数一度达到了100多人,这个数字,比他的父亲教书时还要多了整整一倍。

逐渐地,王会悟也博得了一个“小王先生”的美名。

然而,新式学堂的开办,却触犯了当地一些保守乡绅势力的利益。

这些人一边联合起来给县里面写信对王会悟的学堂进行投诉,一边又暗地里对家长进行威胁。

结果,这座桐乡县第一所女子学堂仅仅只开了一年就被迫关门了。

深感社会不公,接触革命思想

在学堂被迫关门之后,王会悟感到有些不甘心,于是就独身前往乌镇,找了一家小学继续教书。

然而,在这所小学里,对于女性教员的歧视十分严重,女性教员的工资仅仅只有男性教员的一半。

这让王会悟十分得气愤。

学堂的关门再加上工作上的不顺,让王会悟深刻地意识到了当时那个年代,对女性的压迫有多么得严重。

“难道女性天生就要低人一等,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真正的公平吗?”

就在王会悟垂头丧气,面临着绝望之际,好友找上了她,为其介绍了湖南的一所“教会学校”。

那所教会学校是洋人所创办的,不收学费,但要以工代酬,在读书的时候还要教那里的小孩子学知识。

这恰好能够解决王会悟面临着经济上的困难又想要继续深造学习的窘境。

于是,在1916年的夏天,王会悟前往了湖南,进入了这所教会学校当中。

由于教会学校是由洋人创办,所以在思想上可以不受任何约束,随意探讨任何话题,并且还可以接触到各种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书刊。

这样的宽松环境,吸引来了许多当时充满了进步思想的女青年们。

在王会悟的同学中,有后来成为南京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夫人的张维桢、创建北京香山慈幼院的毛彦文等人。

大家经常坐在一起,探讨应该怎样帮助中国女性争取权利的问题。

到到了1917年,无意中看到的一则书刊,让王会悟似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这本书刊,就是当时陈独秀等人所创办的《新青年》。

在这本书中,不但重点强调了对广大妇女进行思想解放,并且还极大程度地肯定了妇女对于整个社会以及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

这让王会悟十分激动,她一连订购了十几刊,还用当时刚刚兴起的白话文给陈独秀写去了一封信。

以此连表达自己愿意为解放妇女的事业而奋斗终身的决心。

更让王会悟没有想到的是,陈独秀在看到这封信后,立刻给她寄去了回信:“没有想到就连我们的思想已经可以影响到教会学校了,希望诸君一同努力,早日携手完成为广大人民迎来自由的使命!”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王会悟开始在《新青年》当中,接触到了令她万般憧憬的共产主义思想。

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

1919年,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后,为了追寻自己的革命理想,王会悟从湖南前往了上海。

来到上海之后,王会悟经过学联介绍,结识了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负责人徐宗汉,并被安排到了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做文书工作。

由于王会悟工作态度十分勤恳,性格又活泼开朗,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徐宗汉的器重。

在得知王会悟很喜欢读《新青年》之后,徐宗汉经常带着她前往陈独秀家中拜访。

见到这位20岁出头的“笔友”,陈独秀感慨道:“如果中国妇女都能够有‘小王先生’这般革命意志,那我们所期望的世界就能提前到来了!”

之后的一段时期里,王会悟经常前来陈独秀家中拜访,与《新青年》的几位主编,相互探讨当下中国的现状以及如何改造中国的革命理想。

也正是这个时候,她认识了刚刚从日本回国的李达。

李达是共产主义最为热衷的推动者之一,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在学校创办了共产主义研究小组,回国之后,更是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主要创办人之一。

两个拥有相同革命信仰的年轻人,很快便走到了一起。

在两人刚刚认识的时候,由于双方都有浓重的乡音,互相听不懂对方的话语,所以经常将对对方的爱慕倾诉到纸笔之上。

1920年4月,陈独秀夫人高君曼做证婚人,王会悟与李达在上海法租界环龙路渔阳里2号陈独秀家中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与毛主席相识

1921年,中共一大在王会悟的家中召开。

在会议开始之前王会悟要给从各地赶来的代表们寻找住处,于是她就利用了自己的关系,让大家借住在距离会议场所不远处的博文女校的一栋宿舍里。

为了不暴露消息,王会悟还编了一个几名外地教师前来探讨学术的理由。

毛主席是最后一个到来的代表,那个时候,代表们所住宿舍的铁门已经上了锁,于是王会悟就想要让毛主席借住到自己的家中。

不过毛主席却说道:“我这来晚了反而能够住在公寓里这可不太好意思,不如就给我一个凉席,我就在这走廊上暂且住下吧。”

听到毛主席的提议,王会悟说道:“这怎么行,这条件也太差了。”

毛主席挥了挥手笑着说道:“走革命道路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况且走廊上我还觉得凉快哩。”

于是,王会悟只好给毛主席送来了一席芦苇席子和一床被子让毛主席将就住下。

由于上海有一大片都是租界,国外的殖民者对共产主义防备十分严密,为了保险起见,王会悟专门在开会的时候抱着刚出生的大女儿李心田在门口放哨。

在一大的会议上,毛主席作为湖南代表,跟随何叔衡一起来开会,毛主席凭借着一手好文笔,成为了会议的书记员。

当时的毛主席并不爱说话,在会议的时候也是埋头进行记录,只是偶尔在关键问题上发表一下自己看法。

然而,他清晰的逻辑思路却给王会悟带来了很深刻的印象。

1922年,湖南自修大学成立,毛主席当时出任学校里面的驻校校董兼教务主任,由于学校缺乏教育方面的经验,在许多问题上都遇到了困难。

于是,毛主席修心一封,邀请李达夫妇前来学校任职,李达出任校长,王会悟出任英语教员。

当时李达需要在学校里主持工作,王会悟就与毛主席、杨开慧夫妇一起住在清水塘。

在这段时间了,两对革命夫妇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谈及刚刚结束的两次全国代表会议时,毛主席称赞王会悟道:“你是很有魄力的一个人,敢到这个地方(指南湖)去开会。”

后来,王会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教学才能,也让毛主席对她再次感到敬佩。甚至还幽默地说道:“看来在浙江负有盛名的‘小王先生’,果然名不虚传啊。”

时隔多年老友再次相见

一同工作了大半年之后,湖南自修大学因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被湖南省省长赵恒惕武力封闭。

这也让两对夫妇只能暂且告别,各自奔赴到自己的革命岗位之中去了。

而这一别,就是二十多年的时光。

1927年,蒋介石联合反动派对革命人士进行了暴力镇压,王会悟夫妇也受到了波及,只能居家迁往北平。

到了抗战爆发之后,日本兵又开始搜查当时正在全国各地宣传抗日的李达的下落,这让独自一人居住在北平的王会悟被敌人所逮捕。

在监狱中,为了得到李达的行踪,王会悟被日本宪兵凶狠地拷打,可她的意志却十分顽强,没有向敌人透露一点丈夫的行踪以及组织方面的消息。

这气得日本兵就要下令将其枪毙。

幸好地下党同志们先一步下手,买通狱卒,将王会悟从中救了出来,才让她逃过一劫。

后来,在同志们的帮助下,王会悟逃往天津,坐船去了青岛与丈夫相见,从此一家人开始了多年的流亡生活。

在一家人逃往到贵阳的时候,得知老友生活不易,毛主席还专门将自己的一笔稿费寄了过去,帮助王会悟一家渡过难关,这让王会悟夫妇对此感激不尽。

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王会悟随同重庆的妇联组织来到毛主席的住处进行拜访。

在看到分别20多年的老友之后,两人的内心都十分激动。

见面的时候,王会悟本想要叫“毛主席”,可毛主席却笑着说道:“我看你还是像原来那样,叫我润之吧。这样显得亲切多了。”

后来两人各自聊了这二十多年里所遇到的事情,毛主席还专门询问了好友李达跟她们的几个子女。

在得知王会悟的大女儿不久前因病逝世之后,毛主席也感到十分难过。

临别之前,两人都十分不舍,王会悟邀请毛主席有机会到自己的家中做客,毛主席也热情地答应了她的邀请。

不过,后来因为政局再度发生了变化,让这个邀请也一直没能实现。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李达和王会悟夫妇被毛主席邀请到了北京做客参观。

后来,李达被任命为了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湖南大学校长和武汉大学校长等职务。

而王会悟也继续协助丈夫在新中国的教育行业里发光发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毛... 1976年9月9日下午4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毛主席逝世的消息。远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吴吉清听到后放...
原创 夷... 如果一个大臣或皇帝一生中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争和动乱,他的生命就是不完整的,就像一个婴儿。如果世界局势稍...
原创 毛... 新中国成立以后,战争逐渐减少,人民生活也渐渐稳定下来,政治经济等方面也有了不小的发展。中央认为,是时...
原创 粟... 粟裕司令陈毅政委:这个组合现实吗?答案是不,看看他们的经历! 陈毅和粟裕的组合在我军历史上鼎鼎大名...
原创 隋... 在古代历史上,隋末唐初也是比较有名的乱世。在这一历史阶段,出了不少割据一方的诸侯。伴随着《隋唐演义》...
原创 此... 对于将领来说,胜负并不是绝对的,往往与当时的地理、人心、精神,甚至政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冰家常说...
原创 他... 他临死前哀叹:“我若一死,大清亡矣!”果然,10天后清朝灭亡 我们都知道自从始皇帝开创秦朝之后,中国...
一份报告中的“纪律密码” 城口县红军公园 城口苏维埃政权纪念碑 城口,踞三省门户、扼四方咽喉,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创 郭... 在郭汝瑰的心中,铜梁县的郭家庄园仿佛是一个沉淀了千年历史智慧的宝库,充满着昔日辉煌的记忆和古老的学问...
【有声海报】被珍藏在枕套内的红... 记忆从未褪色、历史仍有回响。 在甘肃这片红色热土上,无数革命文物见证了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为...
原创 栗... 日军将领在菲律宾莱特岛战死的,有铃木宗作、山县栗花生、牧野四郎等人,本文主要介绍栗栖猛夫,此人以陆军...
原创 董... 在《康熙王朝》中董鄂妃更像是与顺治帝相依为命的患难夫妻,二人互相取暖,谁也离不开谁;看着董鄂妃与顺治...
原创 山... 相对而言,在我党的各个战场上,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是比较晚的。 其实,山东的共产党组织还是成立的比较...
原创 为... 说水浒,就不能不提武松。许多人都很推崇武松,客观来说,武松并不完美。父母早亡,所以他是武大郎带着养大...
原创 枪...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历史总结不光伟人有,以下两个政党也有类似的念头。他们说干就干,在民国时期闹出了不...
原创 民... 民国时期,日本人在东北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东北军首领张学良以为日军只是小规模的进攻,为了不让事态扩...
原创 兵... 世友上将原为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与粟裕麾下的叶飞、王必成、陶勇等人同列为纵队级司令员。在华野已...
原创 陈... 【前言】 说起陈赓啊,周总理和邓颖超大姐心里真是难过,总是为他英年早逝感到惋惜。他啊,还不到60岁就...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朝代,自努尔哈赤开始,清朝历史上一共有12个皇帝,其中有在位时间最长的康...
原创 邓... 1980年,中央军委决定将海军副政治委员杜义德任命为兰州军区司令员。任命前,他的老上级邓小平与他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