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孙中山女儿晚年生活艰难,拒绝蒋介石帮助,致信中央:希望照顾
迪丽瓦拉
2025-07-06 18:04:15
0

1975年,蒋介石离世后,他的遗产被公开,高达三千六百万美元,令人咋舌。

震惊之余,人们也产生了好奇,蒋介石都有这么多的遗产,那么作为国民党开创者的孙中山先生,岂不是更多?

然而,事实却与人们的想象相反。

孙中山仅仅留下了一些书,和一套华侨捐赠给他的住宅。

因此,他的子女们并没有像传说中的一样,个个富可敌国,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而是和普通人一样平凡度日。

甚至小女儿孙婉晚年时,还遇上了经济困难的问题。

值得深思的是,蒋介石曾在孙婉穷困潦倒的时候,主动邀请她到中国台湾省生活,被孙婉委婉拒绝了。

可转头,孙婉却主动给我党写信,寻求帮助。

舍小家为大家

“这笔钱给您吧,我是不可能要爸爸的一分钱的。”

1921年,孙婉刚结束完与戴恩赛的婚礼,来看望母亲卢慕贞时,一脸冷漠地将一个信封丢给了母亲。

卢慕贞拿起信封拆开一看,里面有一张写满嘱咐的信纸,和四千元的礼金,视线再往下移,信的末尾,赫然署名:孙宋庆龄。

卢慕贞立刻察觉到,这是孙中山给孙婉的嫁妆。

由于婚礼并没有邀请孙中山和孙科,所以孙中山知道孙婉还在恨自己,不敢直接给女儿写信,怕她拒收,这才让宋庆龄发来这封贺信。

可到底是父女连心,孙婉怎会不知道这封信和礼金是孙中山的意思。

令人想不通的是,即便孙婉知道了父亲的心意,也不愿意原谅他。

她不仅没有回信,还将孙中山和宋庆龄准备的礼金转手给了母亲。

卢慕贞看着女儿如此决绝,感到十分难过,低头看着信封,不禁叹了口气。她既心疼孙中山,又能够理解孙婉。

孙中山和孙婉闹到今天这个局面,卢慕贞其实早有预料。在她与孙中山还是夫妻的时候,就知道,孙中山是不可能完全投入到家庭的男人。因为他的肩上,有更重的担子。

卢慕贞是孙中山的发妻,与他的婚姻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成的。

虽然不是自由恋爱下促成的婚姻,但卢慕贞和孙中山却一直相敬如宾。

卢慕贞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也是百分百的支持,即使因为搞革命,孙中山鲜少能出现在家中,但卢慕贞心里早已做好准备。

在风雨飘摇的年代,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从来不是一个传说。

许多肩负重任的伟人,面对岌岌可危的祖国,也只能忍痛舍小家为大家,孙中山也是如此。他要革命,要救国,就必须舍弃与家人相处的时间。

导致孙中山长期在儿女们的童年中缺席,让女儿孙婉对他缺少了许多了解。

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却不算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

卢慕贞对此从不埋怨,只是默默地在孙家侍奉公婆、养育儿女,为孙中山打点好家里的一切,让丈夫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运动中。

虽然卢慕贞目不识丁,但却有着“国在前,家在后”的大局观念。

十九世纪末期,几张条约让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卢慕贞即使不明白其中的缘由,也能切身感受到现实中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在这个国家危难的关键时刻,站出来为人民指清道路的人,是她的丈夫孙中山,她自然要做好贤内助的职位。

即使丈夫口中的“三民主义”、“民主共和国”,卢慕贞都不明白。但她却知道,这是能够改变社会现状的事物,自己应当全力支持。

随着孙中山的势力逐渐扩大,责任越来越重,卢慕贞认为自己是时候退位了。

于是1912年,卢慕贞主动向孙中山提出离婚。

这在那个年代是个稀罕事,孙中山也感到不解,卢慕贞却认真地说:

“先生需要一位更好的贤内助,我不识字,不懂英文,见识也少,我帮不到先生。”

见卢慕贞如此坚决,孙中山只好同意,并承诺,她永远都是孙家的一份子。

在封建年代中,一个女子能够舍弃自己的婚姻,助力丈夫的革命事业,卢慕贞何尝不是“舍小家为大家”?

无论是孙中山和卢慕贞,他们身上都具备着为国家前途牺牲个人幸福的大义。

可偏偏女儿孙婉没能继承到这点,不仅深陷于一段不适合她的情爱中无法自拔,还因此记恨上了父亲。

爱上有妇之夫

1913年,孙中山的大女儿孙娫因病离开人世,孙中山悲痛万分的同时,不禁担心起了小女儿孙婉。

彼时的孙婉,正独身一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留学。本就在体验着异国他乡的孤独感,孙中山害怕孙娫的离世,会加重小女儿的负面情绪。

于是,他嘱托在哈佛大学留学的王伯秋对孙婉多加照顾。

这位王伯秋,早年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而后又来到哈佛继续深造,学识丰富,又是“同盟会”的得力干将,深得孙中山赏识。

把王伯秋派到孙婉身边,孙中山再放心不过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决定会让自己与女儿在后来的日子里成为仇人。

当王伯秋已经步入三十而立的年纪了,而孙婉才刚刚成年,还是个青春烂漫的小女孩。

这两个看似完全不可能的人,却在密切的相处中暗生情愫。

这份感情,是由孙婉先开启的。

孙婉的父母是包办婚姻,感情并不深厚。她与父母生活的过程中,只看到了客气、疏离,很少能看到那种相濡以沫的爱情。

加上父亲常年忙于革命工作,很少能给予她父爱。

所以当孙婉遇到,既能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又能就文学问题与她侃侃而谈,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与她高度匹配的王伯秋时,便一发不可收拾地陷下去了。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孙婉发现了对王伯秋的感情后,大方地表达出来。

一天,又在王伯秋送饭时,她兴奋地拉住对方的手,表明心意,之后更是隔山差五跑到哈佛大学门口找王伯秋。

面对孙婉的热情,王伯秋退缩了。倒不是因为年纪距离,也不是因为身份差异,而是因为他早已在国内有了婚约。

毕竟人心不是石头,不只是孙婉爱上了王伯秋,王伯秋也在朝夕相处中喜欢上了这位学识丰富,落落大方的新时代女性。

思考了几个日夜后,王伯秋主动向孙婉坦白已婚的事实。令他没想到的是,孙婉并没有因此放弃二人的感情。

在孙婉看来,王伯秋的婚姻和她父母一样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最终都要走向灭亡。

为了一段最终要悲剧的婚姻而放弃他们真挚的爱情,孙婉认为太不值得了。

在几次讨论过后,二人最终还是决定,跟随自己的心,义无反顾地在一起。

在那个年代,谈恋爱可不是一件小事。

更何况,孙婉是孙中山的小女儿,身份不一般。在美活动的同盟会成员黄兴,很快致信孙中山,将孙婉和王伯秋的恋情上报。

收到消息后的孙中山,面色凝重。

一来,王伯秋的情况早在他加入同盟会时,就写的一清二楚,包括已婚的事实。

爱女心切的孙中山,不会允许孙婉去当王伯秋的小妾。

二来,孙中山当时正在提倡“一夫一妻制”,他本人也以身作则。

可现在,他的女儿孙婉却要延续旧社会的一夫多妻制,这无疑会起到一个不好的带头作用。

孙中山立马给孙婉发去电报,希望能够劝女儿放弃这段感情:

“婉儿,你应当反省。身为新时代女性,做他人小妾是大忌,违背新政,万万不可。”

电报中,字字情真意切。

然而,孙婉看了后却怒不可遏,对父亲的不满也在这一刻开始萌生。

在她看来,父亲本就为了革命工作,一直没有给自己足够的关心。待觅得良婿后,又因新政策来插手她得之不易的幸福。

这让她难以理解,很是反感。

这封满满父爱的电报,不但没有让孙婉悬崖勒马,反而让她更加一意孤行。

她不但与王伯秋继续不顾众人反对地相爱,还生下了一儿一女,在未取得合法婚姻关系前,匆忙组建了家庭。

沉浸在幸福中的孙婉或许没有想到,以一己之力推翻几千年的封建习俗有多么困难,也没有想到。回国后的自己,会被封建礼教好好地上了一课,这一课让她一生都铭记。

王伯秋的家庭,是一个大家族,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能让他去留学已经属于是极大的宽容了。

而王伯秋居然“变本加厉”,带回来一个“反清巨头”的女儿来做媳妇。

掌管家族大权的王老太太,当下将孙婉赶出王家,并用计将她生的一对儿女扣押在深宅大院里。

因为此前早被孙中山警告多回,加上工作中又时常受“大舅子”孙科的排挤,王伯秋早就对这段婚姻心灰意冷,便默许了母亲的行为。

说到底,他更爱自己,也更在乎利益。

孙婉失去了丈夫和儿女,痛不欲生,偏激地认为一切的原因,都因为她是孙中山的女儿和父亲的插手,将一切不幸归咎于父亲。

从此以后,孙婉彻底恨上了孙中山,甚至连哥哥孙科也未能幸免。另外,她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

谢绝国民党的帮助,找我党帮忙

“感谢蒋公的邀请,因身体不适,以及考虑到水土不服,不愿舟车劳顿,便不去台湾省了。”

1968年2月15日,孙婉在澳门给蒋介石写了一封回信。两个月前,蒋介石特地发来电报,邀请她到对岸安度晚年。

将回信的电报发出后,她感到如释重负。

尽管她现在过得穷困潦倒,骨子里也不想接受国民党的帮助,更不想应这位传说中“父亲的接班人”的邀请。

孙婉之所以会这么做,不是因为她还记恨着孙中山。

相反,正是因为她已经原谅了父亲,才要拒绝国民党的帮忙。

时间回到1921年3月,孙婉已经找到了新的人生伴侣法学博士戴恩赛,在澳门龙田村完成了二人的婚礼。

虽然步入了新的婚姻殿堂,但上一段失败的婚姻,依旧没被她放下。

她仍然记恨着父亲和哥哥,甚至不允许他们来参加自己的婚礼。

这种仇恨与日俱增,无论身边的人,包括远在天边的宋庆龄和孙中山如何劝说,孙婉也绝不原谅孙中山。

直到孙中山病逝后,她同样不愿意参加他的葬礼。

不管孙婉的态度多么冷若冰霜,孙中山都没有怪过她,还一直念叨着这个小女儿。

即使在人生的最后时光里,孙中山在记挂未完成的革命的同时,也不忘询问宋庆龄:

“能否让婉儿来见见我,我许久未见到婉儿了,不知道以后能不能见到了。”

可惜,孙婉的恨意未消,宋庆龄难以劝动,孙中山最终只能带着遗憾于1925年3月永远地离开人世。

对于这位举世无双的国父而言,临终前最牵挂的事,除了大业未成,还有女儿的不愿相见。

知女莫若父,即使孙婉对孙中山再残忍,他也知道女儿的内心是善良的,她只是过不去曾经的坎。

为了让孙婉在有一天幡然醒悟时,能够知道父亲从未怪罪过她,孙中山特地将自己的照片托宋庆龄转交给她做纪念。

如孙中山预料的一样,在漫长的岁月中,孙婉渐渐放下了当初的执念,原谅了她。

宋庆龄给的那张照片,她小心翼翼地保存了几十年。

除了照片以外,孙中山曾经留下的革命精神,孙婉从不敢忘。

这也是为什么孙婉不愿意接受国民党帮助的原因。

因为她认为国民党早已违背了父亲当年创立的宗旨与初心,变成了一个唯利是图、鱼肉百姓的政府,不愿与蒋介石等人为伍。否则,她会觉得自己对不起父亲。

相比之下,孙婉更愿意像跟父亲一样,为民考虑的共产党寻求帮助。

早在蒋介石1968年给孙婉写信前,她就在1949年致信中共中央寻求帮助。

得知是孙中山先生的女儿,中央给了她经济和生活上力所能及的帮助,并时常派人去慰问她,直到她于1979年离开人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陕...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是毋庸置疑的。她生于公元624年,那时正当天...
一问到底丨30万年前的古人类“... 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考古新发现参选项目。从人类起源的密码到青铜器的神秘纹饰,从大唐盛世的遗珍到边塞古...
原创 成... 李鸿章,晚清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个名字。书籍资料对他的论述、评价褒贬不一,大多数人少年时对他的印象都停...
原创 晚... 图为一组由外国摄影师拍摄于晚清年间的百姓生活旧照,这些珍贵的晚清老照片非常详细的记录百年前上海和江苏...
原创 明... 最近看好多人说果敢用中国字,中国基建,说中国话,但却不属于中国,又与中国有分不清的关系,果敢很多人自...
印加人历史的十个事实 马丘比丘印加遗址由帕查库蒂-印加-尤潘基(Pachacuti Inca Yupanqui,公元 14...
原创 蒙... “车轮斩”是蒙古大军征服亚欧大陆时,所使用的一种非常残酷的手段。 顾名思义,“车轮斩”的意思就是以“...
郑州考古晒出2024年“考古成... “清静沟仰韶时期城址共有四重环壕,城址中心由内向外的第三条壕沟内侧发现夯土墙体,是目前国内发现时代最...
原创 汉... 汉初“十八功侯”是刘邦为表彰开国元勋而设立的核心功臣集团,主要成员及封爵地理布局体现了刘邦巩固政权、...
原创 原... 《知否》中,明兰的父亲盛纮为扬州通判,因为任期满后考核为优等,调到了东京,刚进京时的官职为承直郎、新...
古代人也爱凹造型?这面战国镂空... 在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灿烂星空中,青铜器长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铜镜更是青铜工艺中的璀璨明珠。起源...
原创 中...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相信这8个大字大家都非常熟悉,很多年轻人还把它印在了手机壳上,表达自己对未来...
原创 严... 严嵩的干儿子工部尚书赵文华出事后,严嵩和嘉靖帝的精彩对话 世人皆知严嵩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权臣,却不知他...
原创 原...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仙李白曾在组诗《古风十九首》中如是写到。 秦始...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非凡的才能,穿越时空的阻隔,深刻地影响着后世。 三国时...
东莞发布明代南海卫城墙遗址考古... 2月25日,东莞市召开南海卫城墙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暨东莞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新闻发布会。广东省文物考...
原创 晚... 我们说到书籍,会称赞道:"书中有黄金屋,书中有颜如玉。" 那么谈到美人的时候,则会说到:"英雄难逃美...
新闻1+1丨机场+博物馆,加出... 赶飞机之前,下飞机之后,你想不想在西安机场T5航站楼里和历史来一场邂逅?最近“西安把博物馆建到了机场...
最新基因分析揭示欧洲匈人的遗传... 公元3世纪如入侵欧洲的匈人,是一支约在西元4世纪到6世纪在中亚、高加索、东欧等地区活动的游牧民族或部...
原创 赵... 喜欢考古的人应该知道赵昧墓吧?赵昧就是南越王赵佗的孙子,被称为文帝,也是南越国的第二任君王,而我们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