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在我党的积极努力下,在毛主席的统筹谋划下,傅作义将军接受了《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后,古都北平(即北京)得以和平解放。
3月23日,党中央、毛主席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前往新生的、未来的新中国的首都北平。这天,毛主席和大家一样,满怀着胜利的喜悦。
临出发时,毛主席深吸一口烟,兴致勃勃而又意味深长地对周副主席说:“走,进京赶考去!”周副主席听后,会心地一笑,并信心百倍地说道:“我们应当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主席与周副主席(图像)
毛主席看了看周副主席,举起右手,在空中用力一挥,然后神情凝重、异常自信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1949年3月25日,党中央、毛主席顺利到达北平。毛主席在北平西郊机场检阅了部队后,根据中央的安排,暂时入住北平香山的双清别墅。
当天傍晚时分,毛主席乘车来到双清别墅。下车后,毛主席舒展了一下身体,神采奕奕地环视了一下四周,然后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了双清别墅的院门。
来到双清别墅的毛主席(图像)
此时,虽然天色尚早,但别墅院落中的电灯,已经明晃晃地亮起来了,可能是为了迎接毛主席到来的缘故。
毛主席发现后,陡然停下了脚步,微皱着眉头,凝视了闪亮的电灯一会儿。接着,他神情肃然地走过去,亲自关掉了电灯,随之默默地进了房间。
毛主席的这一举动虽小犹大,给身边的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主席来到双清别墅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掉了院子里过早亮起的电灯!
艰苦的战争年代要节俭;胜利了,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也要厉行节约!
凝思中的毛主席(图像)
考试,谁都想考个好成绩。可是要想得高分,要想拿个优秀,那就得一个题目、一个题目的去认真完成,一分、一分的去努力获取。毛主席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毛主席移居中南海后的一天,工作人员在为他收拾屋子时,随手扔掉了一个用过的空火柴盒。
毛主席发现后,觉得可惜,就又捡了回来。就在工作人员见了愕然不解之际,他老人家语重心长地对工作人员讲: 为了制造一个小小的火柴盒,我们就需要建设一个工厂。
语重心长的毛主席(图像)
要建设一个工厂,就要投入许多经费,动用很多物资,耗费许多时日。同时,工人师傅们要付出很多艰苦的劳动。你说,这是不是很不容易啊?
说到这里,毛主席和蔼地看了看有些不自然的工作人员,未等他回答,老人家又语气平和地说道:制造火柴盒,是需要木材的。
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么多,每年都要用很多很多的火柴盒,那么,就要用好多好多的木材!
空火柴盒(图像)
但是,如果不注意节约使用,届时,我们的木材资源可能会紧张。这样一来,就会影响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为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节省一点是一点。
自此以后,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们,都把用过的空火柴盒,及时收集起来,然后,装上买来的散火柴,继续使用。
其实,早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不仅在军事、政治上,精于算大帐,不断引领着我党的革命事业走向胜利,就是在生活上,他老人家也是立足小处,大处算账。
转战陕北时期的毛主席(图像)
转战陕北时期,不论是洗脸用,还是擦脚时,毛主席都一直使用着一条毛巾。但是,他那条毛巾已经使用了很久,上面没有多少“毛”了。稀稀疏疏、硬邦邦的,连个麻布片子也不如。
一天,毛主席洗完脸后,又在用那条旧毛巾擦脸。卫士李银桥见了,就趁机对毛主席说:主席,去领一条新毛巾吧,留着这条旧的擦脚,这也不算浪费。再说,擦脸、擦脚的毛巾最好不要混用,应该分开用。
这时,已经擦完脸的毛主席,又用双手干搓了一下脸,然后笑呵呵地说道:“分开就不平等了。现在,每天行军打仗,脚比脸辛苦得多。我看就不要分了,分开脚会有意见的。”
建国后的毛主席与李银桥(图像)
李银桥见毛主席如此说,不由得“噗嗤”一下笑出了声。于是,他也打趣地说:“既然脚比脸辛苦,那就用新毛巾擦脚,旧毛巾擦脸吧。”
毛主席听后,摇了摇头,郑重地说:银桥啊,趣话归趣话,但其中的道理,你可能还没明白。表面上看来,一条毛巾好像不值多少钱。
但是,如果我们所有的机关工作人员、全军指战员,每个人都节约使用一条毛巾的话,省下的这笔钱,“就能够打一个沙家店战役了。”
李银桥听了,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为毛主席整理了一下那块勉强称之为毛巾的毛巾……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新中的缔造者的毛主席,在他伟大的革命生涯中,就是如此精打细算,就是这样认真、全力以赴地完成着每一道革命事业的“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中南海纪事》`《跟随毛泽东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