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丨卫立煌
前言
1948年12月25日,中共公布国民党43名战犯,蒋介石名列榜首,而卫立煌则被列于13名。
卫立煌在得知这则消息后,并没有坐卧难安,反而是高兴地说:共产党没有忘记我!
卫立煌和共产党的渊源
1937年8月25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个月后,更名为第18集团军,隶属于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指挥的第二战区序列。
阎锡山面对眼前复杂的局面,为此便将作战指挥权交到前敌总指挥卫立煌手中,这样,卫立煌便成了八路军名义上的“上级”。
卫立煌正是在这一时期内,先后结交了毛主席、朱老总、周总理等人!
卫立煌和周总理第一次见面是1937年10月初在阎锡山的客厅里。当时卫立煌刚刚率领他的军队开进山西,他本人先到太原,准备和阎锡山商讨如何布置军队,阻止从雁门关南下的日军问题。
图丨阎锡山
阎锡山刚从晋北逃回太原没几天,惊魂未定,看到卫立煌搬救兵来了,喜出望外,为此便将指挥军队的权责交给卫立煌,让他以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的名义到忻口去指挥作战。
阎锡山和卫立煌谈论了一些军事问题后,接着便提到有关八路军的问题,阎锡山便说道:“共产党方面还派了一个重要代表到了太原呢。”
卫立煌听后急忙询问,阎锡山则回答:周恩来!
在得知是周总理后,卫立煌便表示想要和对方见见面,阎锡山点头答应。
下午16时,周总理来到阎锡山的客厅,卫立煌站起来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军礼,周总理热情地和他握手,并说道:“10年没有见面,变化真大,没想到我们现在又回到一条战线上来了。”
图丨周总理旧照
原来在北伐时期,周总理曾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和第一军第一师的党代表,卫立煌是第一军的一个团长。由于蒋介石别有用心,设置障碍,故意不让第三师里的军事干部和周总理接触。
为此第九团团长卫立煌虽然在公共场合中和周总理多次见面,但是却从来没有单独谈过话。当时在广东参加国民革命的人很多都觉得认识周总理是一件光荣的事,卫立煌同样如此,只是放在了内心深处。
自从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分裂,双方处于战争状态,国民党军政人员私下谈起周总理时,谁也不能不承认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七七事变”以后,日军长驱直入,许多困难问题不免引起人们的忧虑,唯有共产党及时提出许多救国主张,给人们带来希望和鼓舞。
图丨周总理
今天会见周总理的机会终于来了,为此卫立煌感到十分高兴。
在这次会谈中,周总理向阎锡山和卫立煌阐述了自己关于当前作战的看法和计划,阎锡山和卫立煌听后都非常认可。
不过让卫立煌遗憾的是,这次他没有能够和周总理有更多的倾谈,因为第二天他便赶往忻口去了。
卫立煌第二次和周总理见面,则是在11月初,从忻口退回太原之日。这次见面,距离第一次见面刚好一个月。
这时由于娘子关的日军已占领榆次、太谷之后,往太原南包抄过来,掐断了我方部队沿同蒲线的南撤之路。
刚刚经历过日夜麾战的卫立煌,眼睛熬红了,声音嘶哑了,像是生过一场大病一样。不过在得知周总理前来后,他的精神便立即振作了起来。
图丨阎锡山和卫立煌
卫立煌向周总理报告说:“八路军将敌人的几条后路都截断了,对我们忻口正面作战的军队帮了大忙。要不是娘子关方面的情况变化,我们真能够将坂田师团歼灭一个差不多,这件事情没有完成,真是太遗憾了……”
由于司令长官阎锡山率先逃跑,整个太原便陷入一片混乱,周总理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为此和卫立煌谈了几句话后,相约转移到晋南以后再细细谈。
卫立煌第三次和周总理见面则是在临汾,离太原告别刚好十日。
卫立煌在临汾见到周总理,一开口就说在山西的这几次作战没有打好,很是遗憾,导致日军占领了很多地方,外加我们部队损失惨重,恐怕晋南也守不住,最后只有依赖黄河天险来阻击敌人了。
图丨周总理
不过周总理却有不同的看法:如果要问今后华北抗战能继续么?能持久么?我们坚信决定能!周总理用较长的话列举了七八项理由,详细地分析了坚持华北抗战的有利条件及其前途。
卫立煌仔细地听了这些分析,觉得这些道理都讲得对,符合实际,大大鼓舞了他留在山西坚持华北抗战的信心。
1937年11月中旬,卫立煌在临汾连续几次和周总理促膝长谈,坚定了他在华北抗战的决心,扫除了内心很多的顾虑,抗战情绪高昂。
遗憾的是这种机会并不多,周总理因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为此便匆匆离开了临汾。自此一别,卫立煌一直怀念着周总理,对于其他的共产党人也改变了看法。
除去周总理外,引导卫立煌对共产党转变看法的第二人,则是朱老总!
图丨朱老总
早在1938年,卫立煌还没有见到朱总司令前,对于这个曾经担任红军总司令、名闻全国的当代英雄是个什么样子是很难猜想的。
卫立煌身在军旅多年,见过各式各样的“总司令”。有的排场豪华,妻妾成群;有的任意杀人,穷凶恶极;有的勋章满胸,胸无点墨等。
不过卫立煌却相信朱总司令一定与他们有所不同,但具体是怎样的形象呢?卫立煌实在是无从想象,不过等到真正见面后,朱老总的形象还是出乎了卫立煌的预料。
根据卫立煌的回忆:
当时,朱总司令穿着一套灰色棉布军服,风纪扣扣得紧紧的,腰间扎了-根士兵用的小皮带,脚上穿了一双旧布鞋 ,绑腿打得整整齐齐。他眉毛浓黑,眼睛炯炯有神,年纪在50岁上下,和蔼可亲,朴朴实实,有如一个田舍翁。
在卫立煌和朱老总初次见面时,卫立煌本来准备赞扬八路军在平型关、雁门关等地的战绩时,没想到这话还未出口,便听到朱总司令对忻口战役的好评。
图丨卫立煌和朱老总合影
倘若这个话要是出自别人之口,也不算什么,但出自朱总司令这样的英雄人物口中,其分量自然是不同的。
卫立煌听后高兴得不得了,觉得受到很大的鼓励。在之后卫立煌在和朱老总的相处中,卫立煌也愈发的佩服朱老总了。
1938年1月31日,卫立煌带了他十四集团军的两个军长,乘坐三辆小汽车,从临汾来到马牧村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给朱老总、彭副总司令以及总司令部里的同志们拜年。
卫立煌作为司令长官,自然是登台讲话,他的讲话受到八路军的干部们热烈欢迎,会场上,人们不断地热烈鼓掌,高呼口号。
演讲完毕后,开始表演文艺节目,这个欢迎会上的文艺节目,是以丁玲为首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主办的。这些文艺节目丰富多彩,生动别致,完全是新编成,临时排练出来的,反映了当前的抗战实际,受到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卫立煌被我党列为战犯
不过由于卫立煌在山西作战时与八路军的密切关系被蒋介石所察觉,为此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便让卫立煌出国考察,从而解除了他的兵权。
图丨卫立煌和蒋介石合影
1947年春,在巴黎的卫立煌便受到蒋介石的电报,催他赶快回国。
卫立煌知道蒋介石叫自己回国是准备参加内战,为此便通过留法左派领袖汪德昭向中央发了一封电报:为了尽快结束中国内战,我愿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力求与中共合作;因个人环境关系,希望绝对保守秘密。
1948年初,卫立煌一回国,便被蒋介石任命为东北行辕副主任兼东北“剿总”总司令,可谓是总揽东北党政军大权。
这时候的蒋介石正处于矛盾状态,他内心有想过放弃东北,以此来保存实力。不过他有担心,东北这么一放弃,造成不可挽回的败势,为此未敢贸然决定。
这次蒋介石将卫立煌从国外调出来,担任东北“剿总”总司令,就是希望借助卫立煌的军事才能,在东北打开新局面。
然而蒋介石根本没有料想到卫立煌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卫立煌了。
图丨卫立煌
卫立煌在抵达东北后,便将手中的兵力聚集在一起,死守要点。不管其他各守敌如何告急,卫立煌就是按兵不动,还告诫自己的部下:共军最喜欢的战术就是围城打援,我们决定不能上当,只有养精蓄锐,才能在最终决战中胜出。
蒋介石三番五次让卫立煌出兵,可是对方都不为所动,这也让蒋介石非常着急,为此便亲自飞往北平进行指挥。
奈何卫立煌的种种“不配合”,使得蒋介石非常生气。在东北全境解放后,蒋介石便发布命令: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犹豫不决,错失良机,致失重镇,着即撤职查办。
蒋介石担心立即审判卫立煌使得军心大乱,为此便将卫立煌软禁在南京寓所。在被蒋介石所软禁的这段时期内,卫立煌还是有生命危险的,因为有人便称“卫立煌是共产党的卧底”。
图丨卫立煌个人照
不过随着1948年12月25日,中共公布国民党43名战犯,蒋介石名列榜首,而卫立煌则被列于13名,这也使得卫立煌摆脱了危险的处境。
被软禁的卫立煌,在得知这则消息时,并没有坐卧不安,反而是高兴地说道:共产党没有忘记我!
其实,中共此举颇费周章,意在对卫立煌进行保护,否则会加重他“通共”的嫌疑。后来随着李宗仁的上台,卫立煌便成功脱身出来,最终前往香港。
选择回国
不过卫立煌在香港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国民党特务在香港非常活跃,常常对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展开暗杀。
除此之外,更让卫立煌放心不下的是,在大陆还有他85岁的老母亲和家人。这时,卫立煌想起和自己相交甚好的朱老总,为此他给朱老总写了一封信:
弟自沈阳南旋,行动不克自由,谅早洞悉。惟念老母现在八十有五,弱弟奄涛,率同子侄数十人,在肥侍养。兹值解放大军到达,望电知军政领袖,加意保护,免受惊恐。
图丨毛主席
这封信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对于卫立煌这老朋友,毛泽东并未忘记。所以就给邓小平发了电报,并转去朱德给卫立煌的信,同时强调:要保护好现在香港的卫立煌。
在香港的生活的卫立煌,对于国内发生的事情非常关注。
1949年10月,卫立煌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不胜喜悦: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他不顾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也不顾自己是新中国钦点的“战争要犯”,从香港向北京发出热情洋溢的贺电。
自从之后,卫立煌便非常关心新中国的发展,并为之仗义执言。
图丨卫立煌
1954年,美国政府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卫立煌在报纸上看到后,便非常气愤:台湾当局真是不知羞耻!
8月下旬,香港各大报刊均刊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为解放台湾联合宣言》,发出“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的号召。
卫立煌找来报纸细读全文,极为赞赏,连连称赞:这个宣言显示出民族气节,具有炎黄子孙之风。
1955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收复浙江沿海的鱼山列岛、披山岛等岛屿。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慌了手脚,公然出面干涉。
面对美国的这种做法,我国发出义正言辞的声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解放台湾是中国的主权和内政,决不容许他人干涉。
面对我国的声明,蒋家所控制的报纸跟在美国后面,唱出不同的调子,总的意思是:这些人的谈话都是奉命被迫发表的,真实性存疑!
图丨卫立煌和周总理合影
卫立煌在看到这些报纸后,便当着一些朋友的面说道:“这些话真是岂有此理!我也要在香港发表和张治中同样的意见,我奉了谁的命呢?没有谁要求我这么说,我的话完全是出自一个中国人的内心话……”
此时在香港的中共地下工作人员在得知此事后,便立即赶来和卫立煌见面,希望他将自己的观点撰稿发表,同时告诫他:香港还有国民党的特务,不能这么自由地讲话,否则容易遭到迫害!
为此中共地下人员便建议:在发表文章的时候,必须躲藏起来。发表文章后返回大陆如何?
此事传至北京,周总理便赞同卫立煌发表文章同时返回大陆的办法。在周总理看来,卫立煌的爱国心思很好,现在是回来的时候了,为此便郑重地邀请卫立煌回国!
图丨卫立煌和毛主席
卫立煌在香港偃旗息鼓5年,行吟海滨,眷怀祖国,不胜寂寞。在得知可以回国后,内心便非常地高兴。
1955年3月15日,卫立煌乘坐一条经过改装的不起眼的小船悄悄升锚,过濠江,向一水之隔的祖国大陆驶去。
在抵达广州后,毛主席便给卫立煌发来电报,电报的大致内容是:
先生返国,甚表欢迎,盼早日来京,藉图良晤。如有兴趣,可于沿途看看情况,于本月底下月初到京,也是好的。
毛泽东
三月十七日
在得知毛主席的来信后,卫立煌内心自然是非常激动的。
1955年4月6日,在北京火车站站台上,傅作义、李维汉等人全都在等从香港归来的卫立煌。随着卫立煌夫妇从火车下来后,众人便迎上前去,在看到眼前的众多好友后,卫立煌便感慨道:离别六七载,世上已千年!
一行人将卫立煌送到王府井北京饭店临时下榻。在此行前后,朱老总、贺龙、彭德怀、徐向前、陈毅、聂荣臻、罗荣桓、叶剑英等人都会见并设宴款待了卫立煌夫妇。
图丨毛主席宴请卫立煌等人
在4月25日这天,毛主席也亲自接见了卫立煌,两人也有17年未见面了。
毛主席看到卫立煌便说道:“时间过得真快啊,想不到我们又走到一起来了,你过去是有功劳的……”
卫立煌向毛主席表达了衷心感谢和向往新中国建设的心情。毛泽东则询问了他的近况和在港生活情形,并介绍了建国后的变化的远景。
陪同毛主席接见的杨尚昆随后邀请来李济深、章士钊、黄炎培等,大家共进晚餐。在晚餐过后,邓小平匆匆赶到,与卫立煌亲切叙旧。
中共主要领导人对卫立煌亲如兄弟的情谊,使得卫立煌如沐春风,感受到大陆的亲切,感受到了祖国母亲的温暖。
图丨周恩来在卫立煌公祭大会上献花圈
新中国给予卫立煌极大的信誉和荣誉,他先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又接替龙云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讨论国家军政建设问题,到全国各地进行视察访问。
可以说卫立煌利用自己的影响为争取国民党人士回国和台湾和平解放,祖国统一,尽心尽力。
1960年1月17日零时四十分在北京病逝,终年64岁,葬于北京八宝山公墓。纵观卫立煌将军的一生,他可以称得上是:正直坦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