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这一年是冯玉祥将军诞辰的100周年,由民革牵头,国内举办了盛大的庆典。为了纪念冯玉祥将军,民革等组织专门派人四处联络冯玉祥将军的家人,就这样,在这次庆典的影响下,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冯家人也终于齐聚一堂。
这么多年之后,大家重新相聚,自然是感慨万千,冯玉祥将军已经去世多年,他的这些子女们也年龄不小,都有了自己的事业,此番重聚,回想起过往的点点滴滴,确实让人无比怀念。
图:冯玉祥 - 民国时期西北军阀首领
就在他们怀念父亲的时候,中央那边有人过来传话,这让冯家人感到非常惊讶,因为邓小平主席知道了这件事,他很关心冯家子女的生活,所以想要见一见他们。
于是众人就上了专车抵达了人民大会堂,他们刚刚下车,就发现邓小平主席已经出来迎接他们,这让大家受宠若惊。
看到冯玉祥将军的子女们都能聚在一起,邓小平心里也非常高兴,他与冯家其实有着一段渊源,早年在国外学成回国后,邓小平就在组织的安排下,到冯玉祥的国民军中担任中山军校的政治处处长兼党组织书记,后来国共合作破裂,他才离开了国民军。
邓小平对冯玉祥将军在革命时期的贡献评价非常高,如今看到故人的子女们能重聚一堂,心里自然非常高兴。
在和冯家子女们谈话的时候,邓小平也非常关注他们现在的生活情况,冯玉祥将军的子女有很多,他们有一些留在国内工作,也有一些是在国外。
比如冯玉祥将军的二儿子冯洪志,冯洪志12岁的时候就跟着二姐一起出国留学,学成之后他回到国家效力,随着抗战将要结束,冯洪志也选择去美国继续深造。
冯玉祥将军对子女的教育是比较重视的,他简朴的作风也影响到这些孩子,冯洪志出国之后十分努力,顺利拿到了加州大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就留在美国发展自己的事业。
经过多年的打拼,冯洪志成为国际著名的核子物理,机械工程专家,他还参与过诸多像核潜艇这些重要项目的设计工作。
图:冯洪志与父亲冯玉祥
父亲去世之后,冯洪志想要回到祖国效力,可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也进行了人才封锁,想尽办法阻挠国内的中国人离开,还专门派了特务时刻盯死他。冯洪志因此只能留在美国,这一留就是几十年,可即便如此,他的心也一直属于祖国,在美国这么多年始终保留着中国国籍,如今他终于回到了祖国,看到兄弟姐妹们都过得这么好,他也非常欣慰。
冯洪志在和邓小平主席交谈的时候,邓主席问他后面有什么打算,冯洪志说:“我目前在美国工作,明年就要退休,我想回国定居。”
此时的冯洪志已经65岁了,他一生多次想要回国,却因为各种原因而没能回来,随着年龄增大,他对故乡更加思念,也想念这些在国内的兄弟姐妹们,这番话也是他多年的心愿。
图:冯洪志在泰山和侄子冯文中合影
然而,在场的人们都没想到,冯洪志提出的这个要求,邓小平主席却拒绝了。
他说:“冯先生先别急着回国,你在国外定居那么多年,对欧美市场非常了解,可以起到在国内起不到的作用。即便身在国外,也能为祖国统一做贡献,以及“四化”建设做贡献嘛。”
听到邓主席这番话,冯洪志心里立即就明白了,他还有未完成的事业,现在回国还为时尚早。
冯洪志在国外经营数十年,他的事业也是非常成功,他一手创办的泰山公司,成为美国著名的工业企业,涉及诸多的领域。由于常年经商,让他在海外有着不少的人脉关系,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特殊时期,国家要发展就要与外部国家合作。
冯洪志在美国是极为成功的商人,科学家,他能靠着自己的人脉关系,促成外资投资等事业,这无疑能帮助中国发展得更快。
图:冯玉祥全家福
很多人认为,冯洪志这么一个出色的企业家,想必生活是非常奢侈的,实际上,冯洪志这么多年以来,一直谨记父亲的教诲,养成了朴素的生活风格。虽然拥有极为庞大的资产,可他也没有到处去买别墅豪车,还是踏踏实实做生意,搞研究。
随着冯洪志这次回国探亲,他也不断促成国内与美国很多企业的合作,为国家的改革开放与外部企业牵线搭桥,他们在美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在他们的号召下,也为中美之间的合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回国之后的这些年里,冯洪志在国内诸多地方进行考察,为了国家建设做了极大的贡献。
1988年的时候,冯洪志得知上海出现了污水处理的问题,随后他到上海考察之后,利用自己的人脉与海外企业进行商谈,成功帮助上海与外资谈成了处理污水设备的协议。
几年之后,又是在他的牵线下,中美之间达成合作,美方提供资金与技术的帮助,合力建设了一条从山东起到山西的输煤管道,这条管道对于沿途三省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除了在经济建设中出力,冯洪志也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国家建设,他先后担任机械工程,核电工业等机要部门的顾问,利用自己在美国多年工作的经验,给国家的机械领域,核电开发领域提供技术指导。
当然,邓小平主席让他在国外活动,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意思,那就是希望他能为国家的统一而努力。
当时,台湾问题就非常严峻,毛主席一直心心念念要让台湾回归祖国。可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导致解放军不得不放弃收复台湾,这件事一直是中央的一块心病。
蒋介石在台湾继续搞独裁,依靠美国的帮助,与大陆对抗到底,两岸的关系也非常紧张。邓小平主席上任之后,也要着手处理这些领土问题,香港,台湾等遗留问题都成为中央需要尽快处理的重点。
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也是特意选中冯洪志,让他为海峡两岸的和平,祖国的和平统一而努力。
不得不说,邓小平的这个选择是非常明智的,在当时,冯洪志无疑是最适合处理此事的人。
图:邓小平
蒋介石与冯玉祥算是一对冤家,他们曾经是战场上的死敌,可随着中原大战的结束,冯玉祥渐渐失去了权势,蒋介石也主动拉拢,他们俩人也握手言和,还成为了结拜兄弟。
由于冯玉祥年长,蒋介石对他这位结拜大哥一直是非常尊敬的,在南京的时候,蒋冯两家的关系也非常亲密,来往走动的机会非常多。
冯洪志在小时候,就经常到蒋介石的家中去玩,他从小就很聪明,蒋介石也喜欢他,还曾经亲自给他题字。
图:蒋介石赠与冯洪志手书
后来冯洪志长大了,蒋介石也是非常欣赏他,还曾主动提出让他到南京中央任职。有蒋介石做靠山,冯洪志又这么有才华,他要是到南京任职,仕途肯定会一帆风顺,再加上他父亲的影响,以后成为民国的高官也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冯洪志更希望能出国去深造,所以拒绝了蒋介石的邀请。虽然他没有留下做官,但他与蒋家的关系还是极为密切的,蒋经国和冯洪志曾一起留学苏联,俩人也是同学,关系极为密切,而且蒋经国还和冯洪志的姐姐冯弗能谈过恋爱。
图:冯弗能
在去美国之后,冯洪志与蒋经国也一直保持着联系,随着蒋家王朝覆灭,蒋介石父子败退到台湾,冯洪志也希望蒋家能以大局为重,不要去做分裂国家的事情。此番他回到祖国,自然无法回避台湾问题,冯洪志的态度也是非常坚决,那就是一定要促成两岸和解,维护国家的统一,于是他开始积极为两岸关系奔走。
当时蒋介石已经去世,蒋经国主政台湾,他要面临很多的问题。大陆越来越强硬,而随着美国开始与中国合作,蒋家也逐步失去了自己的保护伞,他们必须要尽快寻找退路。
当初国民党带去的大量军队,随后又隔绝了两岸的联系,这也导致无数的人就此与自己的家人分离,很多人甚至到死都没能再见家人一面。大量老兵心念故乡,渴望能回到故土见见自己的家人,可台湾的强硬政策,让他们只能一直在这种痛苦中煎熬。
蒋介石去世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呼吁改善两岸关系,打破以往那种强硬的政策,这也让国家看到了改变的可能。
冯洪志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他在思考该怎么去说动蒋经国,作为昔日的好友,他非常了解蒋经国的过往,也知道蒋经国内心柔软的地方。
在回国纪念了父亲之后,冯洪志又到泰山去扫墓,随后他连续给蒋经国写了信,在信中反复劝说他识大体,放弃原来的隔绝政策,维护国家的统一。
冯洪志知道,在蒋经国的心里最在乎的人是他的母亲,蒋经国的童年是非常不幸的,他的母亲毛福梅与蒋介石的关系并不好。
俩人是包办婚姻,蒋介石后来又跑到上海等地闹革命,他原本就对毛福梅不太满意,随后又遇到了宋美龄,于是就厌倦了与毛福梅的这段婚姻,想尽办法与毛福梅离婚。蒋经国也因此,从小由母亲毛福梅一手带大,毛福梅的婚姻不幸,就把毕生的爱都给了孩子。
毛福梅为了蒋经国牺牲了太多,可蒋经国毕竟是蒋介石的儿子,他注定无法一直守在母亲的身边,后来他出国留学,就与母亲长期分隔。等他好不容易回到祖国见到母亲,也结婚成家,可抗日战争爆发,母亲却死在了日本人的轰炸中。
毛福梅的死,是蒋经国一生的痛,在母亲去世之前,他甚至都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等到他匆匆赶回来的时候,只见到了母亲冰冷的尸体,痛苦万分的蒋经国跪在地上哭泣不已。后来他成为中国最有权势之人的长子,可他却依旧无法守护母亲,他随着父亲到了台湾,永远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也永远无法见到自己的母亲。
远在海峡的另一边,蒋经国每每想到母亲,都非常难过,那是他再也回不去的地方,可那里却埋葬着他此生最爱的人。
冯洪志在为父亲扫墓之后,也特意到了奉化,在这里他代替好友蒋经国为毛福梅扫墓。他也去看了蒋家原本在奉化的祖屋,那些都是蒋经国曾经成长的地方。
他在这些地方拍了照片,又在毛福梅的墓前取了三抔黄土,随后他专门找了一个礼盒,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连同自己写的一封信一起寄给了蒋经国。
看到这些东西之后,蒋经国再也无法抑制住心中的情感,望着照片里面母亲墓前的那些熟悉的景象,他又想起了曾经和母亲一起生活的日子。
此时此刻,蒋经国也无法再回避冯洪志提出的这个问题,他最终还是妥协了。
在蒋经国的推动下,台湾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一个重大的改变,就是台湾开放了回乡探亲的通道,这一举动无疑是两岸关系的重大转变,无数在台湾的国民党老兵得知这个消息无不欢呼雀跃。
此后,越来越多的老兵们回到家乡探望亲人,看到故乡已经物是人非,他们既悲伤又喜悦。自此,两岸开始有了更多的交流,越来越多的人坚决呼吁祖国统一,不愿意再分裂国家,蒋经国也明确主张“只有一个中国”,不断打压台独势力,还借此开启了台湾民主化的改革。
冯洪志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不能说起了决定性作用,但他为两岸关系的改善还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蒋经国的态度让冯洪志非常高兴,他终于可以看到祖国统一,此后他一直与蒋经国有频繁的书信往来,同时他还继续呼吁台湾诸多人士,为了国家统一而努力。
图:蒋纬国写给冯洪志的信
冯洪志的身份特殊就特殊在,他是冯玉祥的儿子,冯玉祥在国民党内部也有很大的影响,在蒋介石带去台湾的那些官员里面,有很多人都是冯玉祥昔日的旧部,还有很多人也非常尊重冯玉祥。
冯洪志作为冯家的代表,在台湾内部还是有极大的号召力,在他的反复劝说下,也有更多的人愿意拥护国家的统一,这也让两岸关系的和解,有了良好的基础。
后来蒋经国去世,这让冯洪志非常伤心,他也亲自赶赴台湾奔丧。在进入台湾之后,当地办公人员曾经要求他拿出美国护照才能入境,可遭到了他的严厉斥责,他说:“真是岂有此理,为什么在中国的领土上,要外国人的证件才能进。”他的态度非常强硬,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台湾方面也不得不妥协。
图:冯洪志
在当时,冯洪志没能回到祖国定居,自己退休之后,也一直留在美国。可他却很好地完成了邓主席交待的任务,即便身在海外,却仍然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无论是在经济建设还是维护国家统一,冯洪志都为祖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冯洪志的事情,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些问题,在中国革命开始到成功的过程中,不单单是国人一直在努力,还有广大身在海外的同胞华侨,这些人大部分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哪,即便由于各种因素没能回国,他们还是用自己一切的努力去为祖国做贡献。比如孙中山先生在闹革命的时候,就得到了来自海外华侨大量的资助,还有很多华人不断购买各种国内需要的物资,支援抗战。
随着新中国成立,有大量身在海外的游子纷纷回到祖国,诸如钱学森这些大师,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然,也有很多人由于各种因素没能回到祖国,但正如邓主席所说的那样,即便身在海外,也是能为国家做事的。
新中国刚发展的时候,有很多华人专门购买各种新中国需要的设备,冒着极大的风险运送到大陆,还有像冯洪志这样的人,为了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合作做了极大的贡献。
在两岸关系和平解决的时候,又有很多华人纷纷站出来维护国家的统一,这些人他们或许国籍不同,但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要看他们到底是怎么做的。
随着未来中国越来越强大,相信会有更多的华人选择回国,而在祖国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来自国人以及海外华人们的大力支持,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