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苏联对中国的援助金额有多大?专家计算:足够解决苏联的住房问题
迪丽瓦拉
2025-07-07 00:02:30
0

说起苏联,想必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十分熟悉,尽管这个国家早已经消失在世界地图上,但是曾几何时,苏联还是唯一可以与美国相提并论的社会阵营大国。

由于同属一个阵营,意识形态接近,加上又是我们的邻国,所以曾经我国与苏联关系十分亲热,两国之间犹如兄弟一样不分你我。尤其是在我国还没与苏联交恶之前,苏联曾不遗余力地对我国支援过的各种物资和设备,光是这份恩情就让中国人感怀至今。七十年前的建国前后,我国的工业基础相当薄弱,就连生产一辆拖拉机都要依靠外国技术才能制造出来。

苦于没有现成技术和生产经验,我国的工业技术迟迟未能起步。而正在此时,苏联的援助犹如雪中送炭一样,为我国工业腾飞相助一臂之力,但其实,这只是苏联援华的冰山一角,如果将这些原著换算成金额的话,那么当时苏联对华的人援助金额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这点毋庸置疑。

首先,从经济上来看,当时我国的国际地位相当尴尬,国内一穷二白生产力落后,国外被美国切断各种外界联系,在如此艰难且没有外援资助的真空情况下,要想发展工业生产绝非一件易事。

得知我国的经济窘境以后,苏联二话不说当即向我国贷款3亿美元用来发展建设,这里有一个细节尤为让人感动,要知道苏联的国家通用货币是卢布,但在当时,卢布在苏联境内流通,反观美元早已成为世界通用货币。因此苏联直接好事帮到底,为了省去让我国兑换货币的烦恼,便提前将贷款换成美元。

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苏联向我国派出不下几千余名专家来帮助我国发展铁路和工业建设。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我国的长春一汽制造厂顺利建成,各种新型汽车也在那几年源源不断被生产出来。而在桥梁建设和铁路上,苏联人给我国提供了诸多机器设备,这极大方便了我国的建筑工人,也为我国交通事业的腾飞奠定良好基础。

此外,从技术上来看,苏联对我国的帮扶作用非常明显。从1954年到1957年里,总共有五六千名技术骨干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帮助我国发展建设。

这些技术技术骨干被分配在不同的岗位上,有的成为工程技术人员,有的成为交通技术人员,还有一部分学者的走进教育行业,他们不求回报帮助我国翻译书籍和国内外论文,并大力支持我国留学生去苏联进行留学交流。

正是在这些苏联专家的带动之下,我国的教育事业才有了蓬勃发展。当时,我们的留学生去苏联留学后学到了更加先进的知识,等学成回国后,绝大多数人走向岗位,成为我国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

反观苏联,他们毫不计较人才得失,总是热心肠地从教育和技术上等各个方面支持我们,光这种助人精神就让人民记忆深刻。

在军事方面,苏联的支援更是有目共睹。二战期间,苏联人总是忙得焦头烂额,他们一方面要在西线战场抗击德军,一方面又在远东战场抗击日军,另一方面还要分出精力,派遣盟军南下支援我国。

在那段战争岁月里,苏联总共有3000多人被派往大陆战场上,最后有两百多名苏联飞行员,战死沙场,长眠在我国的土地上,而这一切都是苏联援华的见证。

建国以后,苏联对我国的军事援助依旧只多不少。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联为我国提供数百架最新的歼击机和7万多辆军用车辆。这些军用车辆的到来为战场上的军人带来一臂之力。在这其中,光卡车的数量就达到1.7万辆。

此外,仅仅在第五次战役中,苏联就给我国提供了200万发迫击炮弹,337万发地雷,1亿多发子弹。要明白,当时要是以我国的军备数量,完全不足以应对这场硬仗。正是因为苏联的援助,才让我国志愿军在战场上坚挺到底,最终迎来战争的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后期,苏联依旧对我国进行源源不断的支援,其中还包括喀秋莎火箭炮,而这也仅仅是苏联在军事上援华的一个缩影而已。如果将这些支援物资换算成货币的话,那么,苏联对我国的资助绝对超过上百亿美元。

尽管苏联的国际地位不容小觑,但这位老大哥在自身经济有限的情况下,还要慷慨相助我国,并一下子掏出如此多的巨款,光这种动机绝对让中国人感念至今。曾有专家计算过,如果将这些援助资金加起来的话,完全可以应对苏联人的住房问题。

然而,随着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苏联与我国的最终道路不同,两国之间开始爆发出多重矛盾,最后不可避免地走向交恶。在两国交恶前期,八千名来自苏联的技术人员被迫从我国撤走。

这些苏联专家在我国工作多年,早就与我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可悲的是,关于两国交恶的国际局势变化并不是这些专家所能够决定的,所以这些苏联专家被调往回国前夕时,他们依依不舍地告别着每一个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中国人,最后,还将不少核心技术资料秘密转交给我方。

谁能想到,国际局势总是波诡云谲。前一秒,苏美两国公开竞争谁也不服谁,后一秒两国的实力突然来了场180°的大扭转。美国因为在越南战场上的折戟,而导致国内出现财政危机。

同样,财大气粗的苏联也身陷囹圄,由于苏联太过于重视发展军事和航空事业,以至于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发展出现严重的不平衡,尽管后来的领导人对苏联作出过自救改革,但依旧没能抵挡苏联江河日下的局面。

上世纪90年代,因为经济拖垮,加上后续发展疲软不堪,苏联最终宣告解体。岁月如梭,如今的苏联早已分裂成15个国家,但无论何时何地,中国人始终都无法忘记苏联对于我国的情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揭... 前言 在唐朝的辉煌篇章中,有一段历史被深深铭记——一位皇帝的统治,不仅改变了帝国的命运,更在历史长河...
原创 及... 侵华日军将领及川源七中将,与中村正雄是陆大第32期同学,在昆仑关战役期间,曾任第五师团步兵第9旅团长...
原创 1... 宋希濂与胡宗南在汉中进行了一次重要的、长达六小时的密谈。这次会面对于两位国共内战中的重要人物来说,具...
原创 6... 引言 1951年春,一个冰雪消融的季节,时任总政治部主任肖华刚刚做好志愿军回国代表团接待等工作,准备...
原创 蒋... 1949年4月25日,浙江奉化溪口。 第三次“下野”的蒋介石臂挂拐杖,呆呆站立在母亲墓前,沉默不语。...
原创 晚... 1885年9月5日,原本是很平常的一天,但是因为一个人的去世,让很多人都陷入悲伤之中。作为晚晴第一硬...
原创 红... 徐海东指挥的红25军在当时是真的富得流油,正儿八经的德械军团!区区不到3000人的部队,不到20岁的...
原创 他... 他是北洋水师的英雄,为何半个世纪来,一直被认定是民族败类? 1962年,国内上映了一部名叫《甲午风云...
原创 九...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李白在侠客行中用这两句话赞扬侠客的仗义,这句话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经典之所以...
原创 刘... 刘璋为什么不听谋士的劝告非要迎刘备入川呢? 人人都知道刘璋不行,周瑜打赢赤壁之战后,就开始惦记着要直...
原创 许... 毛主席让卫士修补拖鞋 1969年6月的一天,刚睡了几个小时的毛主席从床上醒来。 他先是看来一眼外面已...
原创 唐... 唐诗中最巧妙的一首“洞房”诗,寓意深刻,耐人寻味,一时成千古佳话 闺意诗,一般是写少女、少妇在闺阁中...
原创 何... 他是民国上将之一,他是黄埔军校的教官之一,他是蒋介石最得力的助手之一,但也曾多次与蒋介石不和,这位传...
原创 1... 寺庙是古代劳动人民信仰的象征,一直到了近代,人们对于寺庙仍然保持着崇高的敬仰,就连当时的许多知识分子...
原创 徐...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死后的世界有过无数的猜测,正是因为未知,所以人们只能将生前最珍贵的东西一同埋葬,希...
原创 在... 高品彪,一个看似普通的中国人名字,却是侵华日军将领的名字,此人曾担任高雄要塞司令官、第十五师团步兵第...
原创 朱...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走的很安心,留下年仅21岁、忧心忡忡的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虽然即位称帝,但朱...
原创 此... 此人若非英年早逝,55年该是何军衔?继任者后来被授予元帅 湖南,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曾经出现了无数的...
原创 为... 时代之变:汉化与胡化之间进行完全融合地典范,当时的地缘政治环境已经不能复制了,特别是境内外的政治风向...
原创 冯... 一,西北国民军代总司令张之江 张之江是“五虎将”里面的老大,也是西北国民军中地位仅次于冯玉祥的,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