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篡夺了后周的江山,改国号为宋,历史上这一时期被称为北宋。此后,赵匡胤由南至北开始了他统一中原的雄图霸业。北汉投降后,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已经基本结束,此时北方还剩下大辽这个最强大的敌人。
大辽是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兼具游牧和中央集权性质,军事力量非常强大。大辽牢牢掌握着燕云十六州,严重威胁着北宋的统治。北宋皇帝赵光义曾两次发动北伐战争,企图收回这个区域的统治权,都以惨败告终。 公元1004年辽军大举攻宋,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宋真宗亲自到澶州督战,成功阻挡住辽军南下的步伐。不久双方同意议和,签下了《澶渊之盟》,暂时维护了两国的和平。一、燕云十六州
赵匡胤建立宋朝政权时,周边还有后蜀、南汉、南唐、吴越以及北汉等多个自立政权,整个中原依然处于分裂状态,时局非常混乱。公元964年开始,北宋先后消灭了这些政权,基本上统一中原,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乱局面。
燕云十六州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紧靠长城沿线,支撑着长城一带的防线,是预防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袭的天然屏障,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公元938年,后晋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的控制权交给了辽国,自此中原北方失去屏障,门户大开。北宋建立后,一直面临着辽国南驱直下的威胁。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赵光义继位后,先后发动了两次北伐战争。第一次北伐时,赵光义因为之前的胜利非常膨胀,在没有做好战略部署和军需准备的前提下,匆忙发动了对辽国的攻击。
而此时辽国正处在上升阶段,兵强马壮。因为太过轻敌,赵光义的第一次北伐毫不意外地失败了。经过7年的准备后,赵光义派遣三路大军再次发动了北伐战争。战争刚开始时,辽军仓促应战,宋军有很大的优势。随着战事推进,带军将领战术上发生失误,且相互间产生矛盾,三路大军先后被辽军击溃,第二次北伐宣告失败。第二次北伐失败不仅极大的损伤了宋朝的国力,还让宋军对辽国产生了恐惧。此后,宋朝彻底放弃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对辽国的战略从进攻转为防御。
二、订立盟约辽国觊觎繁荣的中原,妄图吞并宋朝的领土,一直骚扰着宋朝的边境,两国间常年发生战争。公元1004年,在萧太后的支持下辽国皇帝耶律隆绪率军亲征宋朝,大军深入宋朝的领土。
当时宋朝的皇帝宋真宗害怕辽军,只想逃往南方。宰相寇准极力主张抵抗辽军,后来宋真宗被说服,亲自到澶州督战。宋军在皇帝的激励下,重创辽军。辽国见宋朝仍有实力,不是轻易能够可以攻下的,便提出议和。虽然寇准一力主战,但宋真宗因为对辽国的畏惧,也主张议和。经过不到半年时间的谈判,宋辽两国最终达成了一致协议。
公元1005年,宋辽两国正式订立了盟约,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澶渊之盟”。盟约中约定两国成为兄弟国家,辽国皇帝认宋朝皇帝为兄。两国以白沟河为边界,互不侵犯。宋朝每年向辽国资助大量银两和绢布,同时两国开放边境,互通贸易。
《澶渊之盟》给宋辽带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和平时期,但后世很多学者认为《澶渊之盟》打击了北宋的军事自信,给北宋埋下了很深的隐患,是其灭亡的根本原因。三、盟约的利弊
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对宋朝来说是有利有弊的。此举终结了宋辽间的战争,之后两国的边境长时间都处在一个相对和平的状态中,北宋不用再支出巨额的战争开销,也减轻了百姓的赋税压力。
北宋可以专注本国的发展,百姓们安居乐业,再加上与辽国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其经济、文化和教育达到了空前繁荣。虽然每年北宋都要向辽国上缴不菲的岁贡,但北宋又通过贸易赚回了这笔岁贡。实际上,北宋通过贸易从辽国获得的利益远远高于岁贡的价值。 《澶渊之盟》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其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北宋军队在与辽军的战斗中取得胜利后,不但没有乘胜追击,反而避战求和。在有力的战争形势中向强敌妥协,充分暴露了北宋羸弱的军事实力。北宋是赵匡胤发动兵变篡夺后周江山而建立的,所以他害怕自己重蹈覆辙,在登基后很快就卸下了跟随他的那些大将的兵权。此后北宋的历任皇帝同样不敢放任大臣掌握兵权,穷尽一切手段对武将进行打压。所以北宋非常缺乏擅长带兵打仗的将领,也缺乏一支有力的军队武装。
《澶渊之盟》签订后,北宋的统治者完全被和平的假象蒙蔽了,根本不记得祖上曾有过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样的遗愿,更没有看到潜藏在繁荣景象下的危机。宋神宗在位时,重用王安石。在他的支持下王安石两次推动变法,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以求改变朝廷现状,增强宋朝的国力。虽然变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却触及了保守派的利益。王安石推行的新法不久后就被保守派彻底废除,北宋从此衰败。
在北宋民风越来越奢靡,国力日渐衰弱的时候,女真族政权金国崛起了。金国在灭掉强敌辽国后,开始蚕食宋朝的国土。北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苟延残喘后,无力对抗金国,于公元1127年被灭。结语
北宋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维护了边境的和平,给自己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北宋的统治者没有居安思危,而是安于享乐,任由国家衰败,最后招致灭国。
北宋重文轻武,实行兵将分离的制度,导致国内没有一支作战能力过硬的军队,军事力量非常羸弱,无法抵抗强敌入侵。而繁华的经济又催生了政治上的腐败,奸臣当道,搜刮民脂民膏,让百姓怨声载道。《澶渊之盟》的签订,虽然暴露了北宋羸弱的军事实力,但也让北宋得以发展到空前繁荣。北宋灭亡最根本的原因是统治者腐朽无能,国家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保护,无法抵御外敌,与《澶渊之盟》的签订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