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主席的影响力有多大?多届美国总统敬佩,接连引用毛主席的名言
迪丽瓦拉
2025-07-07 00:32:47
0

前言

毛主席作为缔造新中国的伟大领袖,不仅亲手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还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力。

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的《时代》杂志,就把毛主席列为20世纪100位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1989年,美国著名学者斯图尔特·R·施拉姆出版了一本名为《毛泽东的思想》的书籍,里面就曾明确提到:

“在20世纪中,很少有人和毛泽东一样,获得各国不同的评价。”

在毛主席逝去的四十多年以来,世界各国仍然对毛主席推崇备至。

以至于美国继杜鲁门以来,多届总统都折服于毛主席的魅力,接连引用毛主席的名言,可见毛主席的影响力。

一、美国人初次了解毛主席

说起毛主席初入美国人的视野,就不得提到两个重要人物。

他们分别是罗斯福昔日的亲卫队队长、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卡尔逊,和《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

1937年,卡尔逊带着特殊的使命第三次来到中国,美国总统罗斯福希望可以从蒋介石以外的角度,来真实地了解中国当时的局势。

可以这样说,卡尔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美国接下来对中国的政策。

彼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正在从海上大规模的进攻上海,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被打得节节败退。

在卡尔逊看来,日寇叫嚣“3个月灭亡中国”的言论似乎已成定局。

但是,战争的发展并不仅仅因为一次或数次战役就能够决定的,还有着更多极其复杂的因素。

随着八路军115师出师华北,取得全面抗战的首次大胜——平型关大捷。

不但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全民族抗战必胜的决心。

而且,此战的获胜刷新了卡尔逊对中国军队的看法,还让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对中国“红军”产生了好奇。

于是,卡尔逊开始了历程8000多里对共产党抗战的考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期间,他结识了中共几十位高级将领,历经了十几场战斗,全面了解了中国战场的局势,见识了共产党军队的不屈。

他还学会了《义勇军进行曲》,当唱起这首歌时,他亦能察觉全身的血液都在这一刻被点燃。

除此之外,他还有幸成为第一个去往延安考察学习的外国军事人员。

在这里,卡尔逊见到了毛主席,开始了彻夜长谈。

两人从当下的抗日战争一直聊到国际局势,毛主席的侃侃而谈,令卡尔逊大为拜服。

毛主席不仅才华横溢,还对国际局势有着准确的判断和见解。

例如1938年9月召开的慕尼黑会议,毛主席就做出了准确的预判,他对卡尔逊说道:

如果捷克斯洛伐克遭到德国的入侵,那么英国一定会为了保全自身而有所行动。

然而事实呢?果然如毛主席所料。

除了卡尔逊以外,《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在受到罗斯福的接见时,就毫不吝啬地表达了对毛主席的赞美。

斯诺对罗斯福这样说道:“毛泽东他是真正的共产党,而不是某些人说的是莫斯科的附庸。”

随后,罗斯福又问起了由毛主席所率领的抗日游击队的现状。

斯诺激动地说道:

“他们就是勇敢的十字军,是英雄的军队,与美军相比,生活简直是天上地下。而且他们有着自己的战术理论,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打得日本军队胆颤心惊。最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即便生活在极为艰难的环境下,也从未失去希望,全体官兵从上到下都展现出了一种必胜的决心!”

最后,罗斯福还特意提到了卡尔逊,他说:“你与卡尔逊描述的情况大致相同,我觉得这样的人会赢得最后的战争。”

这是美国从他人的眼中第一次对毛主席有着正确的了解,但这也不足以让美国历届总统都成为毛主席的迷弟。

2.抗美援朝,毛主席与杜鲁门的首次交锋

说到这里,那就不得不提到毛主席与美国总统杜鲁门的首次交锋:抗美援朝战争。

在这场战争的初始阶段,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新中国。

众所周知,现代化战争不仅仅只是依靠装备,更多的还是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后勤的物资保障。

以1950年中美两国的国力来说,中国当年的GDP仅为180亿美元,仅占据美国总量约5%。

此外中国的钢铁产量以及石油产量,均不足美国的百分之一。

当时的中国工业生产,甚至不及欧洲的一些小国,例如西班牙等。

除了工业实力,再看两国的武器装备。

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一个师的装备为例,当时我军的机械化装备几乎为零,坦克装甲车都寥寥无几。

虽说还尚有几十门火炮,但大多还是迫击炮、山炮等人们口中的“小炮”。

而美军呢?仅仅一个师就装备了100多辆坦克,几十辆装甲车,以及上千辆的汽车。

虽然美军也装备了一定数量的迫击炮和山炮,但这些都是为了追求更加合理的作战需求,而且炮弹还源源不尽。

最后再来看空军,仅在朝鲜战场美军就拥有2000多架各式型号的战斗机,并且他们的飞行员都经历了二战的磨砺,极具战斗力。

而反观新中国空军则是在1949年11月刚刚组建,甚至还不具备战斗力。

以上所有,都足以说明我军与美军的武器装备存在巨大的差距,用“天壤之别”来描述也毫不为过。

而且,美国还有一个极为强势的杜鲁门总统,虽然出身平民但意志十分顽强。

对日投放原子弹、支持实施马歇尔计划、出兵援助南韩等等一系列的举措,皆是出自于他的命令。

一个世界第一强国,面对这样一个“弱国”,哪怕放在世界数千年的战争史上,最后的结局都不会有丝毫的悬念,但美国人遇到的偏偏就是毛主席。

1950年10月,毛主席收到一份金日成的紧急求援电报,上面特地提到,美军正向朝鲜北部快速进军,已越过了“三八线”。

事态紧急,毛主席在第二天就召集人员进行商议,是否出兵朝鲜。

一开始,大部分人都不同意出兵。

但毛主席却表现的极为强势,他认为不与美国一较高低,新中国就不能安稳的搞发展。

毛主席的“强势”与杜鲁门有着明显的不同。

毛主席的“强势”是站在相对公平的基础上,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敢于与天搏斗的民族品质;

而杜鲁门则表现的是一种恃强凌弱,仗势凌人的伪强。

当杜鲁门不断收到美军在朝鲜战场节节败退的消息后,他就不止一次地在记者招待会上扬言:

“我一直在考虑是否使用原子弹。”

消息一出,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恐慌,那毛主席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其实,毛主席对美国的“核讹诈”早已有了准备,说出了这句“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的豪言壮语。

朝鲜战争狠狠地打了美国人的脸,尤其是那唯我独尊的杜鲁门。

可以说,朝鲜战场某种程度上就是毛主席与杜鲁门相互较量的舞台,而两人的争锋最后以毛主席的完胜而告终。

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后来曾回忆起毛主席入朝的决定,他这样说道:

“毛主席入朝的决定,实在是睿智英明、卓有远见的决定。如果按照我的想法,我大概率会选择苟安。”

战后,一名西点军校毕业的军官这样描述毛主席:

“毛泽东是世界上罕见的以少胜多的军事家,他的军事理论我们至今还尚未有破解办法……我始终对毛泽东怀有崇高的敬意。”

“西点军校崇敬的两个中国人,一个便是令美军大受苦难的毛泽东,另一个则是公认的兵圣孙武。”

3.抗美援朝后,美国总统成为毛主席迷弟

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曾在《毛泽东传》一书中明确写道:

毛泽东对人类的影响,超越了20世纪的任何人,即便在他逝世后,其影响力依旧存在。

然而,事实的确如此,毛主席的雄才大略以及那豪迈胸襟远超世人。

1957年11月,在毛主席第二次访问苏联时,就同赫鲁晓夫与核战争等问题展开了探讨。

期间毛主席说出了那令人震惊的言论:

“我看原子弹就是纸老虎,战争的关键还是要看人,而不是那一两件新武器,原子弹也是需要人去使用的。”

此话一出,惊得赫鲁晓夫目瞪口呆,显然他没有理解毛主席话语中的含义。

当这句话传到艾森豪威尔的耳中,他不禁感叹道:

“原子弹最大的威力显然不是发射,而是矗立在发射架上。”

陈思片刻,他对旁人继续说道:

“毛泽东此人是个很难对付的人,对他来说,恐吓和威胁是没有用处的。”

不仅仅是艾森豪威尔,在他之后的历届美国总统,无一人说毛主席的坏话,对毛主席只有无尽的敬佩。

比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也对毛主席极为钦佩。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乘坐专机来到北京。

当他得知毛主席要在中南海会见自己时,顿时激动不已,对基辛格说道:

“等会见到毛泽东,我该说点什么?”

当时,美国作为世界的两极之一,其总统在未见到毛主席时都流露出一丝不安,这足以说明,毛主席在美国总统尼克松心中有着多高的地位。

在两人见面时,尼克松毫不掩饰地说出了对毛主席的钦佩,称赞毛主席高瞻远瞩,是一个充满思想活力的伟人,亦是一代伟大革命领导人中一位出类拔萃的人。

小布什和尼克松有着对毛主席的钦佩之情,这并不令人意外,毕竟他们与毛主席都有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

但对于奥巴马而言,他对毛主席的称赞则是令人出奇,毕竟他和毛主席的时代还有一些距离。

在201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在街头的游说活动中,毫不吝啬地称赞起了毛主席。

奥巴马说:“毛泽东作为一代政治家,在外交上强调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存在感。”

在他执政百天的演讲中,他甚至引用了毛主席昔日的话语:

“这只是万里长征才走完了第一步。”

可见,奥巴马的话语是出自肺腑的,是由内而外地尊敬毛主席。

恰巧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尊重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赢来的!尊严是打出来的!

早在抗美援朝时期,新中国才刚刚成立,就被迫在朝鲜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一场正义之战。

从极具劣势到取得最后的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历时2年零9个月,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而此战的获胜,让全世界见识了中国人民的不屈顽强和不怕牺牲的品质。

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那般:

“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宣告结束了!”

而这,也是真正的尊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揭... 前言 在唐朝的辉煌篇章中,有一段历史被深深铭记——一位皇帝的统治,不仅改变了帝国的命运,更在历史长河...
原创 及... 侵华日军将领及川源七中将,与中村正雄是陆大第32期同学,在昆仑关战役期间,曾任第五师团步兵第9旅团长...
原创 1... 宋希濂与胡宗南在汉中进行了一次重要的、长达六小时的密谈。这次会面对于两位国共内战中的重要人物来说,具...
原创 6... 引言 1951年春,一个冰雪消融的季节,时任总政治部主任肖华刚刚做好志愿军回国代表团接待等工作,准备...
原创 蒋... 1949年4月25日,浙江奉化溪口。 第三次“下野”的蒋介石臂挂拐杖,呆呆站立在母亲墓前,沉默不语。...
原创 晚... 1885年9月5日,原本是很平常的一天,但是因为一个人的去世,让很多人都陷入悲伤之中。作为晚晴第一硬...
原创 红... 徐海东指挥的红25军在当时是真的富得流油,正儿八经的德械军团!区区不到3000人的部队,不到20岁的...
原创 他... 他是北洋水师的英雄,为何半个世纪来,一直被认定是民族败类? 1962年,国内上映了一部名叫《甲午风云...
原创 九...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李白在侠客行中用这两句话赞扬侠客的仗义,这句话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经典之所以...
原创 刘... 刘璋为什么不听谋士的劝告非要迎刘备入川呢? 人人都知道刘璋不行,周瑜打赢赤壁之战后,就开始惦记着要直...
原创 许... 毛主席让卫士修补拖鞋 1969年6月的一天,刚睡了几个小时的毛主席从床上醒来。 他先是看来一眼外面已...
原创 唐... 唐诗中最巧妙的一首“洞房”诗,寓意深刻,耐人寻味,一时成千古佳话 闺意诗,一般是写少女、少妇在闺阁中...
原创 何... 他是民国上将之一,他是黄埔军校的教官之一,他是蒋介石最得力的助手之一,但也曾多次与蒋介石不和,这位传...
原创 1... 寺庙是古代劳动人民信仰的象征,一直到了近代,人们对于寺庙仍然保持着崇高的敬仰,就连当时的许多知识分子...
原创 徐...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死后的世界有过无数的猜测,正是因为未知,所以人们只能将生前最珍贵的东西一同埋葬,希...
原创 在... 高品彪,一个看似普通的中国人名字,却是侵华日军将领的名字,此人曾担任高雄要塞司令官、第十五师团步兵第...
原创 朱...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走的很安心,留下年仅21岁、忧心忡忡的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虽然即位称帝,但朱...
原创 此... 此人若非英年早逝,55年该是何军衔?继任者后来被授予元帅 湖南,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曾经出现了无数的...
原创 为... 时代之变:汉化与胡化之间进行完全融合地典范,当时的地缘政治环境已经不能复制了,特别是境内外的政治风向...
原创 冯... 一,西北国民军代总司令张之江 张之江是“五虎将”里面的老大,也是西北国民军中地位仅次于冯玉祥的,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