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位元帅均落难到低谷,彭老总与刘帅的结局,怎么就完全不一样?
迪丽瓦拉
2025-07-07 08:33:42
0

1951年,开国元帅刘伯承在接受了新的命令之后,前往南京创办新中国的第一所军事学校。

刘伯承知道此军事院校的重要性,也明白这个军校代表着什么,因而,他对此很是上心,平日里也是非常的忙碌。

刘伯承的精心筹备很是成功,军事学校创建也很顺利。

这本来是一件推动国家发展的大好事,却不想一场危机正在悄悄地向他靠近。

到底发生了什么?刘伯承又遭遇了什么呢?

一、“反教条”风暴

刘伯承军校成功创立后,因为学校内的优秀资源,刘伯承吸纳了很多英才,也培养出来了不少才俊。

军校的局势一片大好,毛主席见到这样的结果也很是欣慰。

为了帮助军校更好的发展,毛主席点将了很多人才给刘伯承调遣,其中就包括上将萧克与上将李达。

两人入军校后很是负责,平日里多是在忙工作。依照这样的发展趋势,两人在有生之年能培养出来的人才一定数不胜数。

可是,到了1954年,变故发生了,两人不仅无法继续培养人才,就连自己也处于了危险地步。

这一切还要从元帅彭德怀成为国防部长开始说起。

1954年,由于彭德怀优秀的工作表现,他被提拔为了国防部长,主要负责处理中共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

本来,彭德怀的行径并没有差错,但是,阴差阳错之下,彭德怀陷入了误区,并不自知地在军内掀起了“反教条”风暴。

风暴掀起、盛行后,彭德怀依旧没有察觉到自己的错误,大肆行动,将萧克、李达列为“反党分子”的带头人物。

萧克、李达因为这一风波被批判,除了他们外,军校很多个高级干部也遭受了同样待遇。

尽管大家有心解释,可在“反教条”风暴的影响下也不过是无用之功。

军校很多干部都陷入了旋涡,军校院长又怎么可能置身于事外。就这样,退居幕后养病的刘伯承被迫进入京城,接受批判。

进京路上,刘伯承自然满心悲切,却也知道时势而为。

刘伯承做好了准备,因而当他抵达京城后,便拖着病躯上台检讨。

当刘伯承艰难地走上台,做检讨的时候,谩骂声如他预料一般传来,对此,刘伯承没有反驳,一一接受。

这之后,刘伯承遭受的批判也不少,身上的争议声也一直存在。因此,刘伯承主动提出了辞去职务。

这一举动后,刘伯承也遭受到了不少争议,却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失,不仅如此,他还在晚年的时候重回组织,得到了善终。

二、庐山会议撤职

刘伯承得到了善终,造成这种情况的彭德怀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彭德怀的日子并不好过。

刘伯承被批判之初,彭德怀并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反而认为自己做了一个有利国家的事情。然而,当冤屈发生在自己身上后,他却明白了自己的行为举止有多错误。

195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庐山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是通过对过去的反思,对现在进行查漏补缺。

有了毛主席的发话,众人对此事非常上心,在不断地进行思考,彭德怀也是其中一员。不过,彭德怀的举动远比其他人更加多。

为了更好地总结,彭德怀先是一人进行了仔细思考,并将所想内容写到了纸上,然后,彭德怀又联系了委员胡乔木、主任田家英等一行人,将所写的内容供他们查看,并希望他们提供一些修改意见。

胡乔木、田家英对于彭德怀所写内容很是赞成,当时也就彭德怀信中写的事情进行讨论。几人意见大致一致,彭德怀也对所写内容更加自信。

确定这一点后,彭德怀没有仔细思考,便将信件修改了一番交给了毛主席。

彭德怀到底还是军人出身,并不明白政治中的弯弯绕绕。

当他将信件交给毛主席后,有心之人便抓住这一点下功夫,彭德怀、胡乔木等人的私下的言论更是被摆到了人前。

几人受尽了争议,彭德怀作为主要人物更是付出了代价,丢掉了职位,被划为“反党分子。”

彭德怀对于自己的遭遇很是不满,他也很是不服气,甚至还写了万言书给毛主席,希望毛主席能够重新审视这件事情。

对于彭德怀的举动,毛主席很是无奈,因为彭德怀除了行为越矩之外,言论上也是有不对之处的。

刚开始,毛主席给过彭德怀机会,与他谈话,希望他明白自己的错误,可惜,彭德怀并没有明白。

之后的日子里,彭德怀遭受的非议不断,在病痛的折磨下不幸离世。

三、背后的根因

回看刘伯承和彭德怀的人生,两人同样是落难,结局为何截然不同呢?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两人被批判时的时代背景不同。

刘伯承被批判的时候,属于我党内部的第一次大型批判运动,因为是第一次,所以人们在批判进行的时候,都不敢过于严重;彭德怀被批判的时候,批判运动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批判的力度加重,再者,彭德怀处于风口浪尖,自然更加悲惨。

第二,两人的性格不同。

刘伯承在性格上偏向于儒将,在他被迫站上批判台后,刘伯承并没有据理力争要个说法,而是第一时间进行了认错检讨,反观彭德怀,被推上批判台后,不仅没有承认错误,多次上书要求撤销处分,还无视了毛主席的劝导,率性而为,也遭受到了不少的针对。

第三,毛主席的态度不同。

刘伯承的错误并不大,再加上他及时认错,及毛主席曾对刘伯承的信任,毛主席并没有对刘伯承过多怪罪;彭德怀不同,彭德怀犯错后不认错、拒绝沟通,拉远了他与毛主席之间的距离。种种原因加在一起,两人结局自然截然不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提到晚清,不知道多少中国人都会扼腕痛惜,据统计,满清政府一共签订了1356条不平等条约内容,光我们比...
原创 曹... 剑,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古兵器,被称为“短兵之祖”。剑的创始具体年代难于考证,《广黄帝本行纪》记载,...
明朝“内阁”是怎么来的,真的比... 全文共3284字 | 阅读需11分钟 在很多人眼中,明朝似乎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朝代。明代君主似乎全是“...
原创 魏...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整部《三国演义》有这几大看点,一是枭雄们的纵横捭阖,二是谋臣们的运筹帷幄,三是...
原创 为... 导读:关于《隆中对》的从三分天下到汉室可兴的两步走,按照小编的粗浅理解隆中对就是个三分天下计。而一统...
原创 豫... 【开国中将张国华40】 1948年初,随着我野战军及蒋军部署的再次调整,豫皖苏中心区已无蒋军的正规...
原创 钱... 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
原创 原... 1279年正月,海风呼啸,波涛汹涌,南宋王朝在南海之滨悲壮地走到了最后一刻。 这时候的南宋,孤军被困...
原创 白... 历史如果有黑白之分,那么必定会有灰色存在。 这黑白灰就是社会主旋律,也是为人的三重境界,黑色属于潜规...
原创 诸... 读三国演义,许多人都把姜维当成了诸葛亮的接班人。这个印象并不准确。诚然,姜维一直深得诸葛亮赏识。不过...
淮安区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7... 为深切缅怀周恩来总理的丰功伟绩,传承和弘扬周恩来总理崇高风范,3月2日,由淮安区教育体育局、淮安区周...
马家窑文化聚落:5000年前黄... 甘肃省临洮县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展现了5000年前黄河上游腹地,早期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化程度;...
原创 赵... 尽管罗贯中将“赵云大战长坂坡”塑造的无比成功,让人看了之后热血沸腾,但依然难以改变一个事实,就是这并...
原创 蒋... 蒋手下王牌军军长,被我军俘获后,长叹一声:后悔不听此人一言! 文/无计读史 老祖宗常常用这句话来教导...
原创 岳... 岳飞作为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悲情英雄,有很多经典的名言流传,像“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用来激励...
蒙古帝国的宗教是什么? 汗腾格里山,位于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边境的天山山脉。高度:6995米(22949英尺)。它...
斯拉夫人的千年裂痕:为何同源同... 在欧洲文明的长卷中,斯拉夫人如同一支未曾合奏的交响曲,虽血脉相连,却始终散落为东、西、南三支,在历史...
从康熙朝至道光朝,国库存银的最... 中国古代有好多封建王朝,其中康乾盛世是最有名的,而且时间最长。那啥叫盛世呢?说白了,就是国家得统一、...
原创 欧... 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的大理石走廊里,官员们正为俄乌冲突的天然气配给方案吵得面红耳赤;与此同时,深圳大疆...
原创 蜀... 蜀国有多强?看过就知道了,却因刘备一个鲁莽行为,耗尽国力而亡 说起英雄豪杰,人们可能都会想到三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