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此时正是解放战争如火如荼的阶段,也正是在这一年,一位国军宣布起义了,得知他起义的消息以后,毛主席非常高兴。
这一年12月,这位国军将领见到了毛主席,在毛主席见到他以后,非常激动地握住了他的手,对他说:
“你以后想做什么都可以,随便你挑选,你想指挥军队作战就在在彭德怀那里做司令,要是想在后方工作可以在贺龙那里做副手,至于你想做其他工作的,也都是可以的。”
要知道,彭德怀与贺龙两个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都被授予了元帅军衔,级别可以说非常高,毛主席许诺让这他做贺龙元帅的副司令,足以可见毛主席对他的器重了。
最终,他选择做了彭德怀元帅的副司令。
此人究竟是谁?为何毛主席会对他如此信任呢?
这位起义的国军将领名叫赵寿山,早年间,他曾是西北军当中的一员虎将,早在1915年,他便加入了冯玉祥将军的部队任职,由于他有文化,而且还精通测量(他曾就学于陆军测量学校),于是便任命他担任了地形教官的要职。
这一年,赵寿山将军年仅二十一岁。
此后十年,赵寿山跟随冯玉祥转战四方,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因此得以一路升迁至少校参谋。
后来,赵寿山又来到了杨虎城将军的部队,在冯玉祥将军的部队任职的时候,他一直担任的都是教官、参谋之类的职务,很少有机会能参与到战斗当中。
在加入到了杨虎城将军的部队当中以后,赵寿山便自请带兵打仗,由于他在此之前还没有过带兵打仗的经验,因此,杨虎城将军为了试一试他的的才能,先是任命他为一个排长。
要知道,在那之前,赵寿山便已经是少校参谋了,而排长一般是少尉军衔的军官担任的,与他的级别差了很多。
然而赵寿山却丝毫不在意这些虚名,他欣然接受了这个排长的职务,而后他跟着杨虎城将军南征北战,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立下了很多的战功,并且还先后升任营长和旅长。
1934年,红军开始了万里长征,在1935年的时候,赵寿山的部队也同红军进行了交战,但他很快被红军打得大败,损失惨重。
其实,他同红军本来就没有恩怨,只是迫于蒋介石的压力,才不得不同红军交战的,如今又在同红军交手中损失惨重了,再打下去,自己的部队说不定会全军覆没。
因此,赵寿山想到了同红军进行“和谈”,还和红军签订了一份“互不侵犯协定”,让红军从他的辖区成功北上陕北了。
可是,蒋介石却仍然不肯善罢甘休,不仅继续坚持原本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而且还让赵寿山率部进剿红军。
这让赵寿山感到十分为难,一方面,他对红军是很有好感的,他知道红军是真正为国为民的部队,此时的他很不愿意做蒋介石的鹰犬。
另一方面,有了上一次同红军交战却被红军打得大败的“教训”以后,他便不再愿意同红军交战了,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部队是一定不敌红军的。
更何况,就在不久之前,他赵寿山还同红军签订了一份“互不侵犯协定”,如今又怎么能就这样出尔反尔呢?
一边是蒋介石的施压,另一边是他自己内心的挣扎,令他感到无比得为难,因此,赵寿山选择一走了之。
于是,赵寿山借口要去大城市看病,离开了陕西,辗转于上海、南京、天津、北平等大城市,在这些地方,他亲眼见到青年们为了救国图存所做的努力,并且还亲历了很多爱国民主运动,让这位将军很受触动。
因此,在赵寿山回到了杨虎城将军的部队当中以后,他便立即建议杨虎城将军应该和红军合作抗日,并起兵反对蒋介石。
对于赵寿山的看法与建议,杨虎城将军也是非常认可,他的这些建议,为日后杨虎城将军与张学良将军发动著名的西安事变埋下了伏笔。
不仅如此,赵寿山同时也是西安事变的参与者和亲历者,在西安事变前不久,也正是他向杨虎城将军建议的“捉蒋”。
行动当天,杨虎城将军则是事无巨细都要同他商议,而且还亲自参与了战斗,最终帮助杨虎城将军将蒋介石捉住了。
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内部的高官们得知蒋介石等人被扣押在西安了,感到非常震惊,甚至一度准备讨伐杨虎城和张学良两位将军。
杨虎城将军也早已经做足了准备,还派自己的亲信赵寿山率军据防在战略要地,以防备国民党中央军的武力进攻。
好在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兵戈并未再起,但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和张学良两位将军却都遭到了国民党政府领导人蒋介石的软禁。
尽管包括赵寿山在内多方人士一直都在积极营救杨虎城和张学良两位将军。
但国民党当局对杨虎城和张学良两位将军看守得非常严格,再加上蒋介石对杨虎城和张学良两位将军十分怨恨,怎么不肯释放他们,因此,众人的营救工作都以失败告终了。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以后,杨虎城将军领导的西北军便被国民党政府的领导人蒋介石给分化了,身为原西北军将领的赵寿山将军则被蒋介石改任为了第十七师师长。
身为原西北军将领的赵寿山将军,在国民党军队中一直受到蒋介石嫡系将领的排挤,因此很是郁郁寡欢。
不过很快全面抗战便爆发了,赵寿山将军身为一个爱国将领,很快也亲自参与到了抗战的洪流中去了。
在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赵寿山将军便带着自己的部队来到抗日最前线同日本侵略者作战了,由于敌众我寡,双方实力相差十分悬殊,很多第十七师便损失严重。
但赵寿山将军抗日的信念仍然非常坚定,他亲自冲锋陷阵,同日本侵略者血战长达半个月之久,他领导的第十七师,也歼灭了大量日军,取得了极大的战果。
然而由于双方实力相差十分悬殊,再加上很多全国地方都先后沦陷了,因此,赵寿山将军也不得不率军撤离了。
赵寿山将军在回陕西的时候,专程去了一次陕北,并且还见到了毛主席,而这也是赵寿山将军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对于这位抗日名将,毛主席也是早有耳闻,这一次赵寿山将军来延安,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热情地招待了他。
这一次的延安,使得赵寿山将军对共产党更加有好感了,因此他便有了想要加入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念头。
不久之后,赵寿山将军又率部领导了抗日战争期间著名的中条山之战,抵挡了日本侵略者长达两年多之久,一举打出威名,连日军也对这位中国将领敬佩万分。
可是由于他与他的部队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虽然劳苦功高,却仍然被蒋介石猜忌,同时也时常被国民党的其他将领排挤。
当时,赵寿山已经于中条山抵挡日本军队了两年多,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蒋介石却突然下令将他及他的部队调离了中条山。
蒋介石的这个命令在下达之前便遭到了很多反对,很多人都认为赵寿山将军乃是赫赫有名的抗日名将,且已经在中条山抵挡日本军队了两年多了,一旦将他调走了,恐怕中条山就危险了。
可是蒋介石根本不听这些“忠言直谏”,坚持要赵寿山将军调离中条山,赵寿山将军无奈,也只得选择遵命。
果不其然,在赵寿山将军率部离开中条山以后没多久,中条山便被日本军队侵占了,这令赵寿山将军对国民党当局感到更加失望了。
于是在1942年的时候,赵寿山将军便加入了共产党,这一年他已经四十八岁了,总算达成了自己成为了共产党员的心愿了。
同一年,赵寿山将军再一次在延安见到毛主席,毛主席得知他入党的消息以后非常高兴,不过鉴于当时正值国共合作的阶段,因此,毛主席让他回国民党军队中任职,日后对他另有安排。
后来,在赵寿山的影响下,他的一部分旧部于1943年的时候起义了,并在起义后来到我党的根据地。
此后,赵寿山将军一直在持续地“反蒋”,也因此得到了蒋介石的忌恨,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便借故免去了他的全部职务。
于是赵寿山将军决定前往解放区,加入到解放军当中,正式同国民党“分道扬镳”。
终于,在1947年的时候,赵寿山将军历经艰险,终于抵达了我党的解放区,并很快见到了毛主席、刘伯承、邓小平等共产党领导人。
同年,毛主席再一次热情地接见了他,还对他这样说道:
“你以后想做什么都可以,随便你挑选,你想指挥军队作战在彭德怀那里做司令,要是想在后方工作可以在贺龙那里做副手,至于你想做其他工作的,也都是可以的。”
从毛主席的一番话里,不难看出毛主席对赵寿山将军的器重。
最终,赵寿山将军选择做了西北野战军的副司令员,是时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元帅的副手,地位非常高,职责也非常重。
在解放战争期间,赵寿山将军配合彭德怀元帅参加了很多重大战役,为全国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以后,赵寿山离开了军界,先后担任了青海省政府主席、陕西省政府主席、陕西省省长等职。
而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赵寿山将军由于已经离开了军界来到地方工作了,所以他同大多数离开了军界来到地方工作的解放军将领们一样,并未被授予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