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美国人问蒋:毛泽东靠电报指挥,你坐飞机指挥,为什么还总打败仗
迪丽瓦拉
2025-07-07 16:34:02
0

1946年蒋介石依仗自己拥有绝对优势兵力发动了全面内战,然而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下,用三年时间就彻底打垮了蒋介石。

曾经有美国军事顾问拜访蒋介石时问他:为什么毛主席只能坐在指挥部里靠电报来了解前方战况,你可以坐飞机到一线指挥还老打败仗?

这个问题当时的蒋介石无法回答,即使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大惑不解。

但事实上双方两种指挥风格体现的不只是双方物质条件的差异,更是双方军事思想上的根本性区别。

毛主席靠电报运筹帷幄,蒋介石乘飞机到处瞎忙

美国军事顾问劝蒋介石学毛主席用电报指挥,事实上符合古往今来的最基本的军事常识。

在规模较小的军队中指挥官可以亲临前线,命令可以不经过任何通讯工具直接传达到每一个士兵。

但军队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最高统帅就应该坐镇司令部把作战任务分配给各个将领,再由将领反馈的信息进行调整。

事实上早期红军由于条件落后,多数时候作战命令全靠人力传达。直到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之后,缴获了一部半电台才开始了利用现代设备进行作战命令传达。

在长征时期毛主席和中央军委随红军主力一起行动的时期,他的很多命令不用电台也能传达。

但抗战时期随着红军改编的八路军深入敌后,毛主席就只给前线将领布置作战任务的基本要求;然后由他们根据实际在敌后自行创造根据地,自行发展抗日队伍。

特别是新四军孤悬江南,其高级指挥官在抗战八年中只有几次曾经回过延安,双方的往来几乎只能通过无线电报。

到了1946年解放战争全面爆发之后,由于我军胜利进入东北使控制区域增加了一倍;在延安的党中央只能让东北我军尽量自主发展,同时也赋予第一线的将领以绝对权力来灵活应对前线的复杂局面。

即使在胡宗南大举进攻陕北之时毛主席也极少直接干预西北野战军的指挥,而是将指挥权全都交给了彭德怀,而他则是主要研究全国的战局,通过无线电报同各战略区首长沟通。

胜利完成转战陕北以后,1948年5月毛主席来到了河北平山县的西柏坡,并在那里的两间平房指挥了三大战役[1]。

据统计三大战役期间西柏坡向前线共计发出电报408封,其中毛主席本人为各类战役起草的指示、电文达190份之多。

有人感慨说共产党是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用电报指挥了人类最伟大的解放战争。

和毛主席只能和各地将领用电报交流想法不同,蒋介石仗着其有绝对的空军优势,特别喜欢乘坐他的“美龄”号专机到各个战区亲自排兵布阵。

仅就三大战役而言,1948年9月蒋介石亲自飞到沈阳向东北“剿总”各级将领,发布组建西进兵团会歼我军主力于锦州的命令[2]。

然后他马上飞到了北平,又逼迫傅作义的“华北”剿总出兵由西向东解锦州之围。

在此期间傅作义策划了偷袭石家庄的行动并得到了蒋介石的同意,然后蒋介石又马上飞回南京处理蒋经国上海“打虎”引发的问题[3]。

用毛主席在《评蒋傅匪军梦想偷袭石家庄》的嘲讽,就是“在两个星期里,由他经手送掉了范汉杰、郑洞国、廖耀湘三支大军。他的任务已经完毕,他在北平已经无事可做,业已溜回南京。”

虽然在淮海战役中蒋介石没有亲赴徐州传达命令,但他反过来用飞机把徐州的高级将领调到南京来面授机宜。

待解放军打过长江之后。他又在成都,重庆,广州等地来回折腾,召开军事会议试图能够卷土重来。

但最后不但没有挽救蒋家王朝的命运甚至还加速了败局,最终只能于1949年12月13日彻底逃离大陆。

毛主席非常强调军事民主,尽可能发挥各级指挥员的能力

回顾毛主席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许多人都会提出一个疑问:他从来没有上过正牌军校,其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究竟从何而来呢?

事实上毛主席早在1913年辛亥革命后当过一年兵,这也是其最早的军事经历。

之后他进入了湖南师范学习。在那里他虽然没有系统地学习军事知识,但是接触到了许多中国古籍,同时也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

更重要的是毛主席是第一个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客观结合的人,这也为其指挥中国革命奠定了强大的理论基础。

但是毛主席亲自领导武装斗争,还是要等到一九二七年的秋收起义。

当时他以中央特派员身份领导起义军,而起义军的高层指挥几乎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生。但是在起义军进攻长沙连续失败之后,毛主席的过人之处开始体现出来。

他说服了那些一味服从中央决定的将领,放弃了原定计划开始向井冈山进发。之后他一面用革命理论改造这支队伍,一面刻苦钻研军事思想。

事实上让毛主席亲自指挥一支部队作战效果并不好,但是毛主席通过改造人民军队将军事民主真正落实到实处。

毛主席曾经多次公开讲过“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凑成诸葛亮。”

作为红军开始的我军最高统帅,毛主席在重大事情上虽然果断干脆但并不独谋专断。在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之后都会发动其他人各抒己见,共同完成最终的计划。

毛主席要求每一个指挥员在战前都要充分发扬民主,听取每一个人的意见;战前要做最充分的动员,把作战的意图传达到每一个战士。

从红军时代到解放战争我们很明显地看出毛主席对军事部署更多是从战略层面,而对很多战役、战斗的细节则基本不过问。

毕竟在我军发展壮大过程中,不断有军校毕业生加入。同时我军也创办了自己的军官学校,培养出了一大批专业的军事人才。

但是在中国革命的战略理论问题包括朱老总在内,谁也比不上毛主席的高瞻远瞩。

这也是在遵义会议之后,毛主席能够成为全军最高统帅的根本原因。

毛主席不但解决了中国革命如何避免旧式农民战争局限的问题,而且充分考虑了红军的客观实际。

他要求各级指挥员在各基层建立党组织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同时,保证他们的独立指挥权和建议权。

这在人类战争史上是少有的伟大创举。

比如在遵义后议之后研究是否发动打鼓新场战役时,军事会议上的大多数代表都认为此战计划可行,只有毛主席认为此战弊大于利。

尽管未能说服会场代表,但毛主席依然充分尊重了大家的民主权利没有强行进行否定。后来他通过说服朱老总和周恩来副主席避免了红军遭遇危机,也因此获得了红军将领的一致拥戴。

到了1946年的解放战争时期面对空前的强大的敌人,毛主席指示在战略层面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要求各战略集团不要计较一城一地得失,尽量在运动战中尽可能地消耗掉敌人的有生力量。

在许多重大战役的过程中毛主席发给他们的电报,都带有很强烈的询问语气,如“究竟如何?望斟酌回电”,在对方认为可行后,毛主席才最终以命令的形式发布。

否则以当时通信条件之差和各个战区条件的差异,远在陕北穷山沟里的中央军委根本无法发挥总指挥部的作用。

正是通过毛主席和各战略集团首长的民主协商,才确保了作战计划的正确。

虽然回顾历史多数情况下毛主席的作战计划都要更高明一些,但凡事也有例外。

比如在淮海战役开始之前中央提出的作战方针,是让粟裕带领华野三个纵队打过长江去开辟第二战场,也就是加强版的“挺进大别山”。

但是粟裕经过认真研究后认为孤悬江南存在巨大困难,而且也起不到调动敌人的作用。

他同毛主席进行多次电报沟通后,立下军令状在中原打大仗。

事后证明正是粟裕的坚持,才有了后来淮海战役的辉煌战果。

蒋介石大搞军事独裁,越级指挥让将领苦不堪言

和毛主席在大事上尽量放权给各级指挥员不同,蒋介石把“事必躬亲”这四个字几乎发挥到了极限。

很多人嘲讽蒋介石总是喜欢坐着飞机到处瞎指挥;但事实上他能够通过开会的形式传达命令,对于很多将领来说已经是恩赐了。

最让各级将领难以忍受的是蒋介石总是喜欢不顾前线的具体情况,绕过前线司令部进行越级指挥;而这种拍脑门似的瞎指挥,对于前线的国军将领来说才更像是催命符。

虽然网上讹传蒋介石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高才生,但历史上蒋介石1907年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春就进入陆军士官学校的预科振武学校。

1910年冬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13师团野战炮兵第19联队,当了几个月马夫后就回国了。要评价他的实际军事水平,用白崇禧的话说就是“步兵排长”。

有些国军将领客观评价他时,认为蒋介石指挥连排级小部队去作战效果尚可;可他把指挥连排级的经验放到了指挥大兵团上,就完全犯了兵家大忌,根本不可能成功。

可神奇的是蒋介石总认为自己比他的学生“文凭高”,看事情的眼光更独到。

他曾经对美军将领史迪威这样抱怨:在晚上我必须醒着躺在床上想他们可能会做些什么愚蠢的事,然后写下来并且告诉他们不要做这些事情。但是他们实在太笨了,除非你凡事先替他们想好,否则他们就会做许多蠢事。

这里的他们当然指黄埔出身的各级将领,史迪威对此也只能徒呼奈何。

从北伐到最后败退大陆,蒋介石乘飞机亲自到前线指挥次数还是很有限的,毕竟其多数时间还是呆在南京和重庆的最高统帅部。

但是蒋介石给前线将领各种不切实际的手令,却让他们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战场。

蒋介石即使有时能够和前线将领通过协商方式制定计划,也往往在战役计划开始之后不久凭个人主观判断去任意更改。

在1937年淞沪会战时期他曾经越过了第八集团军司令部等多级指挥机构,直接调动了一个炮兵营。结果第八集团军司令张发奎想要调动该炮兵营时,才发现其已经不在原来的位置。

之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蒋介石多是越过前线各级指挥员直接越级指挥,以至于弄得前线将领经常手足无措。甚至有的人干脆坐在指挥部里完全不考虑当面敌情,而是等待蒋介石的手令再行动。

非常神奇的是在1948年8月三大战役开始之前,蒋介石曾经召集百名将领在南京召开了一个军事检讨会。

而在会议上作为桂系代表的白崇禧公开批评蒋介石不顾将领感受越级指挥的行为,并赢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蒋介石虽然当时被迫鼓掌,背地里却骂白崇禧图谋不轨要夺他的权。

大决战开始之后由于蒋介石和前线将领在具体战役部署上总是存在分歧,他就一面坐飞机到处指手画脚;一面又通过电报甚至空投手令的方式,强迫前线指挥官按他的意识行动。其结果是越帮越忙,越忙越乱。

直到1949年国军被集中到了东南小岛,他才结束越级指挥的荒唐行为。

毛主席公者千古被人民怀念,蒋介石满脑子私利被人民抛弃

从表面上看毛主席和蒋介石在军事指挥方面存在着个人风格和物质条件上的巨大差距,但事实上却正体现了二者对于中国革命的根本性认识。

毛主席之所以被称为伟大领袖,并不是因为他领导共产党夺取了全中国的政权,而是他的心中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依靠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武装了每一个革命战士。

所以毛主席从来不担心下边的将领会违抗他的命令甚至夺权,多次放弃领导职务都毫无怨言。

与之相比蒋介石从头至尾都更像一个独裁者或者是阴谋家,周恩来曾经将其称为混入革命队伍中的投机分子。

事实上在1927年之前蒋介石在国民党中央的地位并不高,靠党内斗争和北伐军总司令的军权窃取了国民党最高领袖的位置。

但也因此埋下了国军内斗不断的隐患,导致蒋介石无论是在军事还是民政方面都不敢充分放权给下级。

而且蒋介石把整支军队视作自己的私产,把整个中国视为“四大家族”的私产。在如此阴暗的心理下他对每一个黄埔系将领都心存疑虑,所以才会出现到处“越俎代庖”的行为。

事实上雷洁琼后来评价毛主席的那句“公者千古”,最能解释毛主席为何能够坐镇西柏坡就从容指挥全国大战;而蒋介石疲于奔命的到处坐飞机,最终只会加速其自身的灭亡。

参考文献

[1]西柏坡概况.西柏坡纪念馆.2022-05-25

[2] 辽沈战役后,我军兵力数量第一次超过国民党军队.国防部.2016-09-25

[3] 章冼文.民国高级将领档案解密 第6卷.党史研究出版社.2011:2813-2814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二... 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秦皇陵兵马俑被发现以来,一直就震撼着世界,更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和“二十世纪...
资阳蒙溪河史前文化遗址群或将改...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考古的发现不断刷新着我们对先民生活的认知。四川资阳蒙溪河文化遗址,这一沉睡了5万...
原创 2... 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原创 党...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关于少数民族的分类,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之说。但这个...
原创 从... 他出生于湖北,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复旦大学法律系的学生,一毕业就拥有了令人艳羡不已的外交部工作。 他...
原创 《... 《三国演义》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等等,每一个...
原创 1... 1、最短的战争:38分钟灭一国,连枪炮都没用上 1896年,英国与非洲小国桑给巴尔爆发了一场“史上...
原创 加... 2023年2月底,加拿大政府宣布跟随美国政策禁用国际移动端应用TikTok,不过这条新闻并不会令人感...
原创 出... 公孙瓒出身贵族,仪表堂堂,威武雄壮,聪明有学识,可以说是一枚很有才气的帅哥。与刘备、刘德然一起曾就学...
原创 谁... 因工作需要,想了解中国古代盐业历史,找到一本《盐宗史话:先秦卷》,一本百六十多页的小书。读起来还挺有...
原创 明... 明朝皇室的爵位制度,分成了以下8个等级: 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
原创 “... 戈尔巴乔夫死了。 由于常年淡出舆论视线,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他,甚至还有很多人都认为他早就去世。但真相...
原创 明... 张献忠是明末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也是坚定的明朝反对者,明朝的灭亡他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张献忠...
原创 不... 1982年,一位已经九十岁的老人时隔二十多年后第二次向中央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几个月后,他的入党申请书...
原创 一... 唐朝有两个“军神”,前有李靖,后有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
原创 《... 公元1572年,隆庆皇帝朱载坖腰酸腿软,太医婉转告诫道:“陛下龙体要紧,暂停房事为宜。” 朱载坖撇嘴...
原创 中... 古装剧,作为电视剧的一大重要类型,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中国历史上的王朝众多,各种题材的故事层出不穷,...
第三次“瓜分狂潮”,谁在肢解2... 世界局势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瓜分欧洲成为未来的重要议题。这不是预言,而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历史的车...
原创 秦... 《西江月·秦琼》曾言:“文韬武略奇谋,江山社稷胸腹。”隋唐之际,秦琼大名响彻一方,南征北战间,秦琼战...
原创 清... 前言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杉鬓发焦。——杜荀鹤 能被称之为强国,军事力量必须强悍,比如俄罗斯,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