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蒙溪河史前文化遗址群或将改写中华文明史
迪丽瓦拉
2025-08-28 05:05:15
0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考古的发现不断刷新着我们对先民生活的认知。四川资阳蒙溪河文化遗址,这一沉睡了5万至8万年的远古遗珠,正以其非凡的内涵,悄然改写着中华文明史的开篇。

一、蒙溪河文化遗址:用火与文明的曙光

蒙溪河遗址位于四川省资阳市蒙溪河中上游左岸,其年代经光释光测年法测定,距今约5万——8万年,正处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向晚期过渡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是现代人起源与扩散的重要时段,而蒙溪河遗址的发现,对我们了解早期人类在这一阶段的生活图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烧骨、炭化植物等用火遗迹,尤其是明显人工用火的火塘,其组合关系明确指示了远古人类用火行为的存在。恩格斯曾言:“火是文明的曙光,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用火行为不仅体现了早期人类对自然力的初步掌控,更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

燧人氏,作为中国传说中“钻木取火”的始祖,其活动年代约在3万年前。《路史》中记载,燧人氏“观乾象,察辰心而出火,作钻燧”,并且“上古之人,茹毛而歃血食,果瓜虫鱼,膻腐馊漫,内伤荣卫,殒其天年”,燧人氏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蜀地自古多天然气火井,《蜀都赋》中便有“炎火井”之记载,描绘了蜀地天然气燃烧的奇景,犹如遍地的火山。

蒙溪河遗址5 - 8万年的用火痕迹与燧人氏的传说在时间和地理空间上高度契合。《路史》中还记载了燧人氏所在“不周之巅,有宜城焉,日月之所不届,而无四时昏昼之辨。空同之北,北极钟火之山,地数百里无日月之光,犹蜀之漏天,常雨少出日者”。其描述了不周山巅的宜城,此地日月光照不到,没有四季和昼夜的明显区分。在空同之北,北极钟火之山,方圆数百里没有日月的光辉,如同蜀地天空常常多雨,很少出太阳。这表明蜀地多雨的气候特征由来已久,这种环境使得人们对火的需求更为迫切,也更有利于燧人氏的用火技术在该地区得到重视和传播。进一步印证了燧人氏文化在蜀地的存在和影响。

这些考古与文献的相互印证,为燧人氏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让我们对早期人类在蜀地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二、蒙溪河遗址:印证《山海经》之“广都之野”

更令人惊叹的是,蒙溪河遗址所展现的生活场景,与《山海经》中对“天下之中,广都之野”的描述高度吻合。《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明代学者杨慎在《山海经补注》中明确指出:“黑水广都,今之成都也”。这一观点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同,如清代王念孙的统计和袁珂的解释,都进一步印证了都广之野与成都平原的关联性。

蒙溪河遗址出土的大量动植物遗存,如大熊猫、犀牛、象等动物化石,以及丰富的植物种子、果实等,与《山海经》《诗经》《蜀都赋》中所描绘的上古蜀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相呼应(如大雁,与资阳至今以“雁”命名有关)。这些发现不仅为古代文献记载提供了考古学印证,更让我们得以窥见远古时期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系统的繁荣与多样。

蒙溪河遗址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其饱水埋藏环境,使得大量有机质遗存得以完好保存。考古人员在遗址中发现了疑似有加工痕迹的橡果、有刻划或切割痕迹的动物骨骼、火烧过的种子和动物骨骼等,这些遗存反映了早期人类对动植物资源的广泛利用以及初步的象征性行为。这种对自然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体现了早期人类认知能力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为研究人类行为的复杂化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关键线索。

包括蒙溪河遗址在内的资阳鲤鱼桥遗址(20000万——6000年)、资阳人遗址等数十个资阳新旧时期遗址群所呈现的动植物风貌,也反证了四川盆地应是《山海经》《诗经》的重要采集地。

三、蒙溪河史前文化遗址群为当代人类源于中国西南提供有力佐证

蒙溪河史前文化遗址群为当代人类起源提供了有力证据,尤其是新旧石器在同一区域从8万年到6千年无断层过渡更是有力证据。蒙溪河遗址的考古发现,不仅展示了早期人类生活的丰富细节,也为我们理解人类的起源与迁徙提供了新的线索。遗址中发现的大量石器工具、动物化石和植物遗存,反映了早期人类在这一地区长期连续的生活与繁衍,这种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无断层过渡,进一步支持了四川盆地作为人类起源地之一的理论。

例如,《大英国志》一书中提到“人类皆出于亚西亚洲,后散居四方”,表明至少在一百多年前,欧洲已有主流共识认为人类起源于亚洲。而现代科学研究也不断支持这一观点,如欧洲权威科研机构通过对古DNA检测,发现现代欧亚人父系源于东亚南部,中国人类学权威期刊《人类学学报》也发表了相同结论的报告,指出“现代人类起源于东亚,具体是在中国西南部”。这些证据与蒙溪河遗址的考古发现相互印证,共同构建起一个有力的论述框架,进一步强化了四川盆地在人类起源和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四川省社科院李后强教授也通过大量跨学科论据研究认为,人类可能起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最早进入四川盆地活动,这也与四川盆地作为人类起源地的结论相契合。

坛罐山遗址和桃花河遗址的考古发现进一步支持了四川盆地作为人类起源地的观点。坛罐山遗址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其地层堆积清晰且连续,为典型的河流阶地二元结构。根据光释光测年,遗址有石制品埋藏的地层最老年龄当不低于20万年。这表明在中更新世中期,古人类就在这一地区活动,使用石器工具。坛罐山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成都平原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为构建成都平原乃至四川盆地旧石器年代框架、完善工业体系以及探讨早期人类生存策略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遂宁桃花河遗址同样位于四川盆地,其年代也追溯到20万年前。这两个遗址的发现,与蒙溪河遗址共同构成了四川盆地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序列。这一时间范围与尼安德特人的时间相重叠,而尼安德特人据信在40万年前到4万年前生活在欧亚大陆。主流说法是当代人类在5万-10万年前从非洲扩散到世界,但四川盆地的这些考古发现表明,在5万-10万年前甚至更早,该地区已经存在高度发展的旧石器文化,且蒙溪河遗址从8万年到5万年已经进入旧石器现代人类状态,这与非洲起源说是矛盾的。因此,这些考古证据为重新审视人类起源提供了新的视角,进一步支持了四川盆地作为人类起源地之一的理论。

四、资阳有着深厚的华夏渊源

资阳这片古老的土地,自古以来便与华夏先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洪荒时代,黄帝后裔尧帝的第九子姬资,就与资阳结下了不解之缘。据《元和姓纂》《姓氏考略》等记载,姬资曾协助大禹治理水患,因治水有功受封于资阳,称资子,其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形成资邑。这表明在远古时期,资阳就已成为华夏先祖活动的重要区域。《路史》中关于益州资国黄帝后的记载,进一步印证了资阳在华夏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资国作为黄帝后裔的封地,其发展与华夏文明的演进紧密相连。资阳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反映了早期人类的活动与繁衍,也展示了中华文明在这一地区的深厚根基。

进入东周时期,资阳孕育了孔子的老师苌弘。苌弘,字叔,是周代著名的学者、政治家。他通晓天文、历律和音律,其学识和地位对孔子编写修改《乐经》《春秋》有极大帮助。资阳境内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与苌弘相关的遗迹,如苌弘洞、苌弘桥、苌弘墓等,这些都见证了苌弘在资阳的历史印记。

资阳蒙溪河遗址的发现,与苌弘、姬资等华夏先祖在资阳的活动相互印证,共同构建起资阳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的历史脉络。这一系列历史与考古的证据,为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让我们对资阳在中华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蒙溪河文化遗址群为三星堆文明的本土原生性提供有力佐证

三星堆文明的起源长期以来存在多种观点,其中一种主流观点认为三星堆文明是从中原经西北岷山传入四川盆地的,依据之一是茂县营盘山遗址有6000年的历史,而成都平原被认为没有6000年前的遗址。然而,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正在改写这一认知。

蒙溪河遗址的发现将四川盆地人类活动的历史追溯到5万至8万年前,表明该地区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古人类繁衍生息。此外,资阳鲤鱼桥遗址距今约20000年—6000年,成都羊子山祭祀台遗址距今约1.3万年,三星堆蒙阳五块石遗址10000年前,这些考古成果共同构建了四川盆地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连续不断的文化序列。

这些考古发现表明,四川盆地不仅在旧石器时代有着连续的人类活动,而且在新石器时代也发展出了本地的原生文明。三星堆文明更可能是从这些本地文化中发展而来,而不是从外部传入。蒙溪河遗址作为四川盆地重要的考古发现,进一步丰富了该地区早期文化的序列,为研究三星堆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资料。

总之,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蒙溪河遗址等考古发现正在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早期人类的奥秘,其在中华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将愈发凸显,改写并重塑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认知。蒙溪河史前文化遗址群的发现,不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远古文明的大门,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它丰富了我们对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认识,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证。未来,随着更多考古成果的涌现,我们有理由相信,蒙溪河遗址群将在中华文明史的研究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继续书写人类历史的辉煌篇章。

宋翔(独立文史学者,翔子史前推理师公众号创作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众所周知,在封建时代一般都强调贞操观念,以宋明理学为例题中更是提到,男女之间的接触犹如防御盗贼一般,...
原创 章... 引言:相信很多人对于关羽的死都非常的遗憾,作为忠肝义胆的代表,即便是到了现如今社会,还是有很多人都非...
原创 苏... 苏联和美国在二战结束之后,经历了长达46年的冷战,最终苏联这个红色巨人轰然倒下。宣告了苏联在大国竞争...
原创 晚... 古时便有博学多才的陶渊明对不成器的儿子写下《责子》一诗,字字皆是对儿子怒其不争的酸楚与苦涩。 “天运...
原创 武... 武松断臂出家六和寺后,宋江等梁山好汉几乎都忘了他,多年之后,唯有一个人去看望了武松,并且还与他一起祭...
原创 屈...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屈原以其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格,成为了一位不朽的文化符号。他是楚国的重臣,也...
原创 林... 林冲为何一看到关胜就拼命,而张清连打梁山15员战将时,他却怂的不敢上场,甚至连一句狠话都没有! 这里...
原创 明...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明朝的皇帝大都不务正业,比如有40余年都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有不爱做皇帝爱做木工的天启...
原创 三... 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分裂事件,无疑是改变历史走向的关键节点之一。公元前453年,赵...
原创 此...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各位读者上午好!子渊之前给大家介绍过不少宋朝名将的故事,引发了...
原创 德... 翻开欧洲地图,我们发现在波罗的海南岸有一块飞地,名为“加里宁格勒”,属于俄罗斯联邦。它的面积为1.5...
原创 揣... "叮——" 平壤机场海关窗口,我的手机弹出银行短信:账户余额1260000朝鲜圆。攥着这张薄薄的旅行...
原创 1... 关于1954年蒋介石悄悄回到大陆,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空穴来风”,根本就没有任何依据。毕竟,在很多人印...
原创 古... 硬核反美60年的古巴,就在老美眼皮子底下,为何美国却一直未将其“吞并”? 位于加勒比海以北,墨西哥湾...
原创 北... 辽国和金国是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北方政权。辽国由契丹族人创建,领土包括现今的中国东北地区、蒙...
原创 《... 《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双男主的古装电视剧,因其对唐朝史实细节的还原和考证而为大家所喜欢。剧中“大头”...
原创 清... 这一组历经数字修复的清末民国老照片,凭借现代色彩科学,使这一期间的中国社会切片得以重现生机。借由光谱...
为什么明朝无法有效统治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在明朝的历史中始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边疆地带。从明初的军事扩张到后期的节节败退,明朝对东北的统...
原创 原... 唐高祖李渊即位之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之中,李世民贡献最大。李建成的...
原创 瓦... 对于南斯拉夫这个国家,肯定有许多朋友感觉似曾相识,而这种熟悉的感觉除了上世纪末南斯拉夫内战曾引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