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6日,北京天安门正飘着鹅毛大雪,室外的寒气刺骨逼人。应苏联的邀请,毛主席身披厚皮绒,带着随行9人,一同坐上了前往苏联莫斯科的飞机。得知毛主席的到来,苏联人在媒体和报纸上每天都在报道他的日程。
然而,这看似热闹的气氛,却被送上门的“死鱼”打破,从不讲究饮食的毛主席,少见地讲究了起来。
访苏之旅 一拖再拖
毛主席访问苏联的想法,其实早在1947年,新中国还未成立的时候就已经在他的脑海里产生了。
当时,毛主席和斯大林在相互通话商谈访问事宜的时候,双方都接近谈拢了,斯大林甚至还提出了要派飞机来哈尔滨接毛主席的建议。
结果后来被斯大林给“婉拒”了,提出的理由是,如果毛主席在当时选择访问苏联,将不利于中共对国民党的作战计划。
时间来到1948年,国内的形势一片大好,郑州的全面解放让毛主席想要访问苏联的心情变得更加急切。为了尽早动身前往莫斯科,毛主席向斯大林透露了不少有关解放战争的情报,还专门给斯大林写过书信,表明了自己对新中国成立的理念以及对国际形势的深刻看法。
在一次与斯大林的通话中,毛主席明确说道:“我已经下定了决心,必须早日访问苏联。计划在今年6月中旬的时候,通过部队的掩护,我将从哈尔滨飞往莫斯科,就政治、军事、经济和其他重要问题同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同志们商谈和请教。”
几天后,斯大林回电毛主席,表示自己同意了关于毛主席提前访问苏联的计划,也同意了毛主席对随行访问人员的安排。
之后,斯大林再次致电毛主席时提到:“我赞同你的想法,并且答应你在哈尔滨留下一部用于交流的电台,其他的事情等来到莫斯科之后再进行面议。”
得到肯定回复的毛主席,立刻对护送部队进行调动。时任调动工作一职的杨成武,在他的回忆录里写道:“毛主席跟我详细地讲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并决定让我去挑选执行护送任务的特殊部队。”
谁曾料想,仅仅十几天之后,斯大林又找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借口搪塞毛主席,访苏之旅被迫再一次地推迟。访苏之旅屡次被拖延,毛主席内心十分不悦,但由于新中国还未成立,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请教苏联这个老大哥,他也只得忍耐。同时,斯大林的一拖再拖,也为毛主席后来首次访苏所展现出来的讲究埋下了伏笔。
苏派访团 终了夙愿
1949年初,斯大林还在考虑是否要让毛主席访问苏联。在一月份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斯大林声称:“毛主席的到来会被西方媒体的舆论进行利用,到时候会给苏联带来不利的影响。”
于是,斯大林给毛主席发去了一份电报,里面写着:“暂时推迟您的莫斯科之旅,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于毛主席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的夙愿又要落空了。
好在,事情迎来了转机。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苏美关系的僵化,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决定亲自给毛主席发去致电,希望借助与中国建交的契机,减轻苏联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不仅如此,斯大林特地派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秘密访华。在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小山村,毛主席热情地接待了米高扬一行。在交流完相关政治话题后,毛主席摆上了一桌酒席。期间,苏联的一位翻译故意指着桌上的红烧鱼问:“这是新鲜的活鱼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对方才愿意下嘴。
苏联外访团的傲慢举止引起了毛主席的强烈不满,但为了尽快解决日后访问苏联的事情,毛主席暂且把这件事记在心里,并且告诉自己迟早会把这份傲慢还给苏联。
1949年11月9日,毛主席以中共中央的名义致电中国驻苏大使王稼祥:“我们已请科瓦廖夫通知斯大林同志,请他决定毛主席去莫斯科的时间。我们认为毛主席可于12月初动身去莫斯科。”
随后,毛主席接到了斯大林正式的邀请。为了这次访问,特别是给斯大林送礼一事,毛主席费了好一番心思,最终决定给斯大林送去山东的四样特产。一切准备就绪,只等访问的那一天。
12月6日,毛主席乘坐的专列缓缓驶出,看着窗外的鹅毛大雪,内心的激动无法用言语表达。在被苏联再三拒绝后,终于如愿以偿地开始了他的访苏之旅。
受到冷遇 内心不快
在到达莫斯科以前,毛主席对这次的访问充满信心。在他看来,首访苏联一定能把过去的屈辱条约作废,让苏联认同新中国的存在。斯大林也在电话的那头给过口头协议,让毛主席放心。正因如此,毛主席此行甚至没有带上中央领导和干部,只是带了几个随行人员。
出人意料的是,当毛主席的专列抵达莫斯科北站的时候,苏联只是派出了几个政治代表进行接待,并没有出现隆重的欢迎仪式,这让毛主席内心感到些许不快。尽管如此,毛主席还是暂时放下了个人的情绪,在车站顶着寒风做了一个简要的发言。
“我这次有幸来到莫斯科进行访问,是我生平里一件让人心情愉悦的事情……在过去的30年的时间内,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帮助中国人民完成了解放事业。中国人民在患难中得到苏联人民和苏联政府这种兄弟般的友谊,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随后,毛主席来到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的办公室。一阵寒暄后,双方展开了第一次的会谈。
毛主席首先说:“中国是长期受到打击排挤的国家,在过去有很多苦没有办法。所以现在,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保障和平和领土完整。现在我问明一个问题,何为保障和平?保障程度又如何?”
对此,斯大林回答道:“目前并不存在对中国的直接威胁,实际上没有人会同中国人打仗。”
听完这话,毛主席进一步逼问到:“过去由蒋介石政府签订的《中苏条约》,我看就是对中国保障的最大威胁,我认为应该废除。”
当时毛主席提出请求后,斯大林就明确表示拒绝,甚至讲出:“《中苏条约》我们内部决定暂时不会修改,目前不具备改动条约的合法性。”
很显然,斯大林这种明摆着占中国便宜的表态,让毛主席很是恼火,双方第一次见面会谈就这样不欢而散了。
树立威严 圆满结束
毛主席回到自己的住处,刚巧到了饭点,本来肚子里还憋着气,一想起之前苏联访团的态度,他决定要给苏联人一个下马威。他叫来随行的中餐厨师,一脸严肃地告诉他:“要是苏联人给我送来鱼,你只能给我做活鱼,他们要是敢送过来死鱼,你就当着他们面扔掉。”
果然,苏联人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懒得给。虽然苏联派出一位来自警卫队的上校亲自给中方代表团送食材,但是送来的食材中有不少都是海里的死鱼。
毛主席的随行厨师看着送来的死鱼,遵照命令当面全部扔在门外,苏联人一看情况不太对,一时间气氛变得十分难堪。后来找来翻译了解,才知道毛主席要吃活鱼。
上校在了解清楚这件事后,立即对中方厨师表示道歉:“我明白了,非常抱歉,我马上重新安排,给贵国代表团另送一批活鱼来。”直到活鱼被送来,这件事情才得以结束。
毛主席的讲究很快在克里姆林宫传开,赫鲁晓夫更是警告自己的部下说到:“他并非不吃活鱼,只是来了苏联不吃死鱼,这是讲究给我们看的,他这个人不好对付”。如此一来,克里姆林宫的大小人物都不敢再轻视毛主席了。
双方条约没能谈拢,再加上苏联待客不周,让莫斯科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就在这时,国际上频传好消息,许多国家都承认了新中国的成立,这给斯大林带来很大的压力。并且,英国得知了毛主席在苏联的消息,随即铺天盖地地宣传苏联把毛主席软禁起来。
这下整得苏联十分紧张,连忙做出紧急解释,中方顺势推舟,用记者会问答的形式把毛主席此行访问苏联的目的给公布出来。如此一来,既解了苏联的窘迫,又极大地推动了新条约的签订。
苏联碍于面子,最后同意了签订新的条约。于是,毛主席命令周恩来等人速来苏联,亲自负责起草条约、谈判等事宜。在经过几番谈判后,中苏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废除了之前的旧约。
毛主席把吃鱼的讲究带到了外交领域,成功为中国拿下了该有的利益,给新中国的崛起注入了希望之火。首访苏联的圆满成功,震撼了整个国际世界。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新中国才能在日后的国际社会中站起身来。